书城亲子宝宝四季少生病:0-3岁宝宝照顾细节400个
16822200000017

第17章 宝宝四季的疾病防治与护理(2)

常见症状

(1)过敏性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

(2)严重者经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但一般可自行或用自行或用平喘药物等治疗后缓解。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甚至导致哮喘持续状态。

(3)在临床上还存在非典型表现的哮喘。如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在无明显诱因咳嗽2个月以上,夜间及凌晨常发作,运动、冷空气等诱发加重,气道反应性测定存在有高反应性。

(4)发作时,双肺可听到广泛喘鸣音,部分可听到湿性罗音,叩诊可听到过清音。

(5)晚期病者,可能出现肺气肿和肺功能不全。

预防措施

1.预防呼吸道污染

呼吸道病毒反复污染所引起的气道炎症是使哮喘病患者病情反复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婴幼儿哮喘主要致病因素。所以注意疗养,增强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污染是十分重要的。

2.注意室内环境

注意不要养狗猫等宠物,不要用地毯,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家居清洁,吸尘打扫时应避开患儿,避免让孩子接触过敏原。

3.注意饮食

小儿哮喘的饮食应注意,进食不要过咸、过甜、过腻、过激(如冷、辛、辣、热等),不要进食致敏食物(如鱼腥虾蟹,牛奶、桃子等),也不要吃的太饱。

4.注意天气变换

天气寒冷时要及时给宝宝添加衣物,预防风寒,尤其要注意颈部的保暖,最好给宝宝穿纯棉衣物。冷空气、空气湿度的变换、气压的高低都可促使幼儿哮喘的发生。

5.注意预防过敏原

如尘螨、霉菌和花粉等、烟雾或化学气息。(如宝宝积木、布娃娃、橡皮泥、香水、装修质料气息等等)。

6.注意适度运动和适度换气

运动过度引起哮喘和咳嗽的情况很常见,哮喘患儿的大笑、大哭大闹导致换气过度也会触发哮喘症状。

171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又称为变态反应性结膜炎,多半是由于季节更替而引起(有时会并发过敏性鼻炎)。或是有气喘、异位性皮肤炎、皮肤易过敏等病史,也有可能是因为眼科用药导致的接触性过敏现象。因此若已经得知宝宝会对何种食物或物品过敏,则应主动远离该过敏原,并通过饮食及日常生活习惯来改善宝宝的过敏体质,同时应保持眼周及脸部的清洁,从根源上防止过敏性结膜炎。

主要症状

因过敏引起的结膜炎会让宝宝感到奇痒无比,同时还会出现水水的分泌物,让宝宝不由自主地想揉眼睛,但揉眼睛这个动作可能导致眼睛结膜充血、流泪、有灼热感,还会因为缺水而感到眼睛干涩。同时宝宝的上敛结膜会有乳突现象。由于眼睛出现分泌物及水分变少的关系,容易使得眼睛干涩,且有异物感,眼睛周围的皮肤也会变得干燥,缺水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有皮屑脱落的现象。

治疗方法

即使感到眼睛瘙痒无比,也应尽量避免用手揉眼睛,并随时保持双手干净。宝宝非常喜欢到处爬、到处抓,很容易碰到不洁的物品或接触到细菌。当眼睛瘙痒难耐时,可以冷敷宝宝的双眼,减缓瘙痒的症状。若眼中残留有花粉或灰尘等过敏原,也可以用人工泪液或生理食盐水冲洗眼睛,将过敏原冲洗掉。药物方面可以食用口服或眼用的抗组织胺。建议妈妈们带宝宝去做过敏原的测试,尽早找出过敏原,避免过敏性结膜炎的反复发生。

第二节夏季宝宝疾病防治细节

172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皮炎可分为接触性过敏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和光敏性皮炎,它们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1.相同特点

根本特点——过敏性皮炎是致病因素通过人体免疫系统的变态反应,在皮肤上产生的损害。

致敏过程——从刺激因素(即致敏原)作用于人体到皮肤出现征象需要一段时间,多数人初次接触后不会发病,第二次接触后才发病。

家族遗传——家族中大多有荨麻疹、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遗传过敏史。若双亲均有遗传过敏史,其子女发生过敏性皮炎的几率会更高。

反复发作——多数是在接触致敏原后复发,但有时致敏原难以检测。

2.不同种类表现不同

接触性过敏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或粘膜接触致敏物质,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皮炎。化纤类衣物,染发剂,化妆品等都可能是致敏物质。宝宝大多在接触致病物质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病。表现:接触部位发生界线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奇痒难忍。用抗组胺药治疗无效。

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好发于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三个时期,是容易复发的慢性病,又称三段病程。婴幼儿期(2个月到2岁)发病开始时皮炎不明显,皮肤干燥、发红,以痒为主,小宝宝经常哭闹;以后逐渐可以看见红斑、丘疹,并会出现小水泡、渗液和结痂;严重时几乎全身都会有症状,脸部、颈部、膝部和肘部关节处会最严重。

幼儿时期异位性皮炎常伴有气喘和过敏性鼻炎,宝宝只要有其中一种症状,另外两种也会随之出现,称为“三位一体”;另一大特征就是搔痒,季节变换、环境变化及外界刺激,都可能造成痒感而导致幼儿搔抓,而搔抓又会引起疹子,起疹子又会导致搔痒,如此恶性循环,不易痊愈。患儿是过敏体质的,家族也有特殊敏感病史。儿童期(2~12岁)大部分发生在手臂前凹窝、窝部等四肢屈侧部位,所以中医又叫“四弯风”,手脚掌前端及颈部也是好发部位。

光敏性皮炎表现为与光敏性物质或药物接触再受到了紫外线照射后,会在12小时内出现红斑,有肿胀感,并可能有水泡出现,同时伴随有灼热感、痒感,但一般不会出现痛感。大多发生在面部、前臂、手背等暴露部位。

过敏性皮炎的预防

1.强调母乳喂养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不仅可为宝宝提供免疫力,还可以主动刺激宝宝的免疫系统。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宝宝,如果完全以母乳哺育,发生异位性皮肤炎和食物过敏的几率会大大低于用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

2.查找过敏原

如果发现宝宝的皮肤有红斑、皮疹或其它不正常现象,不论有无别的过敏症状,都要立即带宝宝到儿科或皮肤专科看医生,他们会给宝宝做全面检查和试验,最后确定诊断。如果是过敏性皮炎,还会进一步寻找可能的过敏原,指导下一步治疗和预防。

3.远离致敏因素

为宝宝创造健康卫生的环境,经常保持室内卫生、开窗通风、保持适宜温度湿度、不随便使用消毒剂;春季尽量少让宝宝接触花粉,夏季避免直射阳光;家里不要养宠物,尤其不能在室内养;少用地毯,勤洗尘;小儿不用电热毯;妈妈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妆品。

4.注意饮食调理

均衡营养,多吃水果、蔬菜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维生素C是天然的抗组织胺剂,每天应该从饮食中摄取。少吃鱼虾、牛羊肉和油腻、甜食及刺激性食物。

5.呵护宝宝皮肤

科学合理地洗澡,选择酸碱度(pH)为中性、无刺激性的婴儿香皂;护肤品不要用成人的,应选用婴儿润肤露、爽身粉;选择舒适的衣裤:小儿的内衣要选择柔软的棉织品,不宜穿羊毛、化纤织物,因为这些织物较粗糙,且对小儿皮肤有刺激性,容易引发皮炎、湿疹。

173过敏性紫瘢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HSP),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病因主要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过敏、昆虫咬伤等,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该病以学前宝宝较为多发,1周岁内宝宝少见,男性较女性多见,冬春季比夏秋季多见。表现为皮肤瘀点,多出现于下肢关节周围及臀部,紫癜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可融合成片,一般在数日内逐渐消退,但可反复发作。

预防措施

1.防治感冒

尤其是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在气候忽冷忽热季节,要避免带宝宝去公共场合。

2.避免蚊虫叮咬

出门时要涂抹防蚊液,若被咬很可能因为过敏体质而发生肿块,一旦皮肤化脓感染,要及时治疗。

3.告别鱼虾蟹

过敏体质的宝宝应尽量避免食用可能致敏的食物,如鱼、虾、蟹、蛋、鸡、牛奶等;在春季里还应避免接触花粉、尘埃等。

4.勤洗手

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杜绝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机会。饭前便后妈妈千万记得要给宝宝洗手。

专家提醒

过敏性紫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避免情绪波动及精神刺激。防止昆虫叮咬。去除可能的过敏原。

2.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控制和预防感染,在有明确的感染或感染灶时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但应避免盲目地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3.注意饮食

因过敏性紫癜多为过敏原引起,应禁食生葱、生蒜、辣椒、酒类等刺激性食品;肉类、海鲜、应避免与花粉等过敏原相接触。

174小儿鼻窦炎

宝宝鼻窦窦口相对较大,感冒易经窦口侵入鼻窦。是因为宝宝自身抗病能力差,易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猩红热和流行性感冒等)。

扁桃体肿大或腺样体肥大影响正常呼吸。先天性免疫机能不全或特应性体质也容易患此症。

小儿鼻窦炎临床表现

1.急性鼻窦炎

早期症状与急性鼻炎或感冒相似,但全身症状较成人明显。故除鼻塞、脓涕多外,可有发热、脱水、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拒食、甚至抽搐等表现。同时伴有咽痛、咳嗽;也可伴发急性中耳炎、鼻出血等;较大宝宝可能主要为头痛或一侧面颊疼痛。

2.慢性鼻窦炎

主要表现间歇性或经常性鼻塞、流粘液性或粘脓性鼻涕,常并发鼻出血,病重宝宝可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低下、体重下降等症,甚至可继发贫血、风湿、关节痛、感冒、胃肠或肾脏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由于长期鼻阻塞和张口呼吸,可能导致宝宝颌面、胸部以及智力发育不良。

鼻窦炎预防

1.及时治疗感冒、扁桃体炎

2.加强营养、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鼻窦炎治疗

1.急性小儿鼻窦炎

(1)及时用药,鼻部可用鼻粘膜收缩剂改善通气,禁用鼻眼净。

(2)配合中药清热排毒。

2.慢性小儿鼻窦炎

(1)宝宝的饮食要营养均衡,关键在于增强他自身的抗病能力。

(2)用清热排毒,养阴化痰中药。

(3)用补脾胃的中药,打开胃口。

175鼻出血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小儿的常见症状。有的宝宝看起来很健康,但是却可能突发鼻出血。一般小儿鼻出血可能出现在玩耍时、睡眠中或感冒发烧期间。以上情况都会引起家长们的忧虑不安,担心宝宝是否生了重病。那么让我来真正了解一下鼻出血吧。

鼻出血可以分为局部因素引发的鼻出血和全身因素引起的鼻部出血两类。

局部因素

1.干燥性鼻炎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通常是由于鼻黏膜干燥或血管脆性增加而引起宝宝在排便、打喷嚏、睡眠时鼻子出血。多于饮食不当有关,如不吃蔬菜、不爱喝水等。

2.鼻腔异物或挖鼻

2~5岁的宝宝喜欢用手挖鼻,或将各种异物塞入鼻腔内,也常引起鼻出血,这种情况出血量较少,但也是临床很常见的现象。

3.鼻部外伤

由于宝宝比较好动,鼻子又是面部比较脆弱的部位,一旦受伤便容易引发鼻出血,有时甚至会有较大的出血量。

4.鼻部急慢性炎症

一般来说,单纯由鼻炎引发的鼻出血较为少见,程度也比较轻。

5.鼻腔肿瘤

儿童时期,鼻腔鼻窦的恶性肿瘤及其罕见,但鼻出血常为鼻腔肿瘤的首发症状,所以家长们也要引起注意。

全身因素

1.血液病

是引起儿童鼻出血常见的全身性因素之一。如血友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幼儿期是血液疾病的好发阶段,鼻出血常常是其首发症状,对于反复鼻出血的宝宝,应进行血液方面的筛查。

2.急性发热性疾病

包括病毒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出血热、麻疹等,主要是由于高热引起了血管神经功能的障碍、毛细血管破裂而出血。

3.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

如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P的缺乏,维生素C与血管通透性密切相关;维生素K与凝血酶原形成有关,所以缺乏这些微量元素容易引起鼻出血。宝宝长期的偏食,是造成营养障碍、微量元素缺乏的主要原因。

4.全身慢性疾病

如高血压、肝肾功能障碍等均会影响凝血功能,但在婴幼儿期的宝宝比较少见。

5.遗传性疾病

多见于儿童,如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常见的染色体遗传性疾病。

以上病因可以单独出现,在复杂病例中也会有多因素存在,必须认真检查分析,周全考虑。

局部止血处理

填塞法

常见于全身性疾病或外伤等引发的弥漫性鼻出血。对于出血量较小,但出血部位无法判定的鼻出血,可以用明胶海绵、可吸收膨胀材料填塞前鼻腔,不痛苦较小;对于出血量较大,又一时无法判断出血部位,为达到及时止血的目的,可以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前鼻腔,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在前鼻腔填塞后仍有咽部出血者,还应进行后鼻孔联合填塞,一般都能达到止血的效果,但此方法会让宝宝有很大的不适,建议填塞不要超过72小时。

全身性药物处理

鼻出血容易引起宝宝紧张、恐惧,所以可以适当使用镇静剂,减缓出血的速度。止血药的使用应与急救止血同时进行,常用药品有立止血、安络血、止血敏、凝血酶等;而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P也应同时静脉输入。对于大量失血者,应统计出血量,及时补液。对于已经发生休克的宝宝,除及时纠正休克意外,还应注意低灌注带来的多器官损伤的可能,及时治疗。在鼻出血的缓解期还应积极治疗患儿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肝肾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