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有理想,春暖花开
1665300000045

第45章 心有理想,春暖花开(22)

创业的目的是创办一家成功的企业,但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企业的本质性存在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企业的价值应是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并获取利润,而不是单纯为了获取利润。如果说企业具有生命,那与人不同的是,当没有人需要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时,就会马上走向崩溃的境地。而人作为一个生命体,即使没有其他人需要(也即丧失了社会属性),它也是可以存在的(虽然按照哲学家的说法,已经不算是严格意义的人)。

所以企业存在的价值永远都在于发掘、满足、引导客户的需求,并提供与之相应的服务,否则就不可能具有持续运营的能力。

团队对于创业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备受推崇,尤其是成为风险投资择取投资企业的重要标尺。然而,脱离开项目来评价团队,只能是雾中看花,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再好的团队,也只能在与之能力结构、行事风格相适合的项目中,才能发挥极致的效能。

对于想要创建事业的人,对待外部资金,只能利用它,而不能依赖它。尽管“创建→销售”公司是一个很好的赚钱模式,但是长期如此却不能很好地帮助一个人去完成构建伟大商业实体的终极目标。关注自身的盈利能力,长期、短期,或者再加个中期,一定要环环相扣。只有如此,才能构成辅助我们登上高峰的“攀岩索”。

尽管在现代商业的格局中,资本运作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如果想要成就伟大的商业实体,务必记得,脱离开实体经济的资本运作终将如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在时机合适时会呈现绚丽景象,然而终不能长久。因此,资本运作是实体经济的腾飞之翼,实体经济是资本运作的蓄力之本,两者相互依存,方能相得益彰,创造辉煌。

每个人,百年之后,都会老去,但优秀的企业不会,作为群体意志外化出的实体,它存在永生的可能。作为不能脱离生老病死的自然人,如果用毕生的精力去创建一个可以永续发展的实体生命,那岂不就是在用“有限的生命从事无限的事业”?而这又是一件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

能有机会进入和君,能有机会与和君的先生和兄弟姐妹们同行,甚为幸运。基于此,我想,距离实现梦想更近了一些,也因为有了更多同行的人,追逐的旅途不会孤独。

和君一年,砥砺一生。

在和君的一年,我将会按照以下方法沉潜前行:

第一,按照商学计划中所开设目录清单,对于还没有读过的书进行深入研读,对于已经读过的进行系统回顾。

第二,更加有意识地把所读、所思的内容转化到运作企业的过程中去,在实践的过程中去伪存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按照商学培训计划的课程,扎扎实实完成任务,努力达到并超过所要求目标。

第四,在日常学习中,做到虔诚求学,向每一位能够有机会接触到的老师和三届同志学习。

第五,在前四点的基础上,尽力针对现有企业运营体制、理论中的优缺点,尝试性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第六,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新的社会形势对企业发展的要求展开更系统、更深入的探究,为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而努力。

在和君的一年,我期望提高基于产业格局的战略分析能力,并基于中国当前各行业的发展现状,形成某一产业的战略发展规划以及实施计划(目前,我选择的切入点是餐饮行业的数字化服务)。

分享在于相互地融合,开放为了更好地促进。在集中学习的一年中,我会为我的班级、为和君三届的兄弟姐妹们分享我的创业感悟、实践经验。同时,我还可以在时间管理、交流沟通、组织管理等具体方面分享我的经验和方法,并做到在班级和三届需要的时候,投入地去做任何事情。

同行是一种机缘,长相守表现的是意志,而触及终极的人生意义,将是我们相携相行的唯一结局。

【坚守与突破】

(和君商学院第三届学员,某银行职员)

第三次面试的最后,先生问我们:“能不能坚持?”我们答:“能!”这一幕常常在我脑海中浮现,很震撼。

已经很久没有人这样问过我,也没有像和君这样充分地赋予我们信任的了。有了信任,自然就有了责任和使命感。

在和君听课,有很强的回归的感觉。很多本应坚守但被浮躁、功利淹没的观念、价值,在和君被倡导、发扬,而且没有一丝矫情,让我的内心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洗礼,变得清澈爽朗。

最初了解和君商学院是通过一位学长,他描述的和君深深吸引了我:和君的价值观,道德、责任、担当、奉献;和君的老师,倾囊相授、珍视学生、尊重学生;和君的教学内容,框架完整、涵盖广泛、深入浅出,给人以启迪;和君的教育理念,教人正心诚意、沉潜内修、修齐治平、由内而外;和君的同窗,活泼、真诚,胜似兄弟姐妹。

这都令我十分向往。随后在申请过程中,我加深了对和君的了解和认同。我渴望自己通过历练,整合知识结构、开阔胸襟、完善人格,能认清大势,把理想融入现实。

按照苏格拉底式的大学理想,反观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发现当时强调得更多的是知识和求生存的技能,而不是思想;读过不少书,但对积累下来的知识还缺乏贯通和整合运用的能力,工作后发现灵活运用和迁移的能力还很欠缺。

和君商学院主张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我希望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碰撞中能发现自己、发现彼此,和大家一起完善自己,不仅是知识的,更是人格的、情感的、智慧的。

这是加入商学院的初衷,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虽然商学院只有短短一年的学习时间,但学习和成长的计划不应仅仅局限于这一年。我更愿意把商学院作为一个起点,让学习和成长的计划延续下去,不断突破自己的弱点、瓶颈,不断进步,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理想。

人生、事业要不断向前发展,必须敢于突破。只有不断突破小我、突破已有成就、突破旧思维,才能进步。

曾经,我以为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找到工作,就是达到了奋斗目标,实现了理想。然而,很快就一次次清醒:这仅是一个又一个的新开始,而且一个比一个更有挑战,更需要我们付出。

曾经,我很难理解别人的与自己出入太大的想法或生活方式,慢慢才明白,自己以前的眼界小,看到的太少,经历的太少,世界远比自己想得丰富、复杂。虚怀若谷,才能容下多样性,才能有鉴别,才能兼收并蓄,有所进步。

曾经,目标和理想都不够长远,在自己划定的小圈子里扑腾,却还扬扬得意,自以为是。慢慢醒悟,如果目标只是为了把眼前的事做好,不去思考、不去规划,那生命便没有了主线条,只能成为一些琐碎的堆砌。生命需要理想作为内核。

突破需要魄力、勇气和毅力,因为突破往往伴随着改变和否定,常会伴有阵痛。但不突破就不会有进步、成长。

当然,突破不应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都只有经历过,才会有思考和积淀;只有在过往中寻得值得坚守之处,在此基础上的突破才有意义。

因此,我在回顾、总结学习和工作经历的基础上,打算把今后学习和成长的计划分为坚守和突破两个方面。

一、个人修养

1.坚守:平和、淳朴、善良、真诚

我生于四川西南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家乡贫穷落后,大多数乡亲都生于大山,长于大山,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但他们面对艰苦从不抱怨,平和、善良、淳朴,对人真诚,过着辛劳但安心、踏实的生活。

刚上大学时,城市的物质、诱惑、喧嚣、浮躁让我困惑过、迷茫过,但只要回味起亲近大自然的感觉,回想起泥土的芬芳、松涛的悦耳、四季变化的奇妙,回想起家乡安心、踏实生活着的人们,我会觉得安心。人是需要境界的,心灵需要一方净土。正所谓以不变应万变,保有一份淳厚才是面对诱惑、变化的最好方式。

家乡人的这些品质是我永远的财富。我会坚守,正心诚意地坚守,希望一路上都有同志。

2.突破:大气,胸襟开阔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被灌输要竞争,否则就会被淘汰;同时,因为独生子女偏多,分享、谦让、共同进步这些品德被淡化了。我们太注重自己的优秀和成功,我们能同情,可以雪中送炭,但做不到锦上添花、真心赞美,总会希望自己比别人强。虽然这样可以促人上进,但如果太过局限于自己的得失、成败,会让人内心局促、狭隘,甚至畸形,从而影响获得大境界。

当我第一次突破小我,和朋友一起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时,我顿悟,人生当有“风风火火闯九州,你有我有全都有”的豪迈。只有大气、襟怀坦荡、开阔的人才能有向心力,才能成就真正的事业。否则,局限于小我,喜好成天算计,就会陷入前路越走越窄的可悲境地。

先生说希望把我们培养成为能在学界和商界游刃有余的人。我想,经过多年的学生生活后,我们不乏文化人的儒雅和缜密,但气度上,我们更需要有一些豪迈的江湖气,能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落到实处。而这,须从开阔胸襟始。

二、思维方式

1.坚守:细致、有条理、有逻辑

经过多年统一的应试教育,我们不乏细致、有调理、有逻辑思考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坚持。

2.突破:大胆创新

“文胜质则史。”我们也许被教育得太过中规中矩,有时反被缚住了手脚。处于这个激荡、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大胆些,突破一些旧的思维模式,多去大胆尝试一些可能性,也就多为自己敞开了几扇门。

三、理想树立

1.坚守:实现理想的激情

年轻,通常满怀为理想去努力的激情。坚守这份激情,可以增加我们前行的动力,使我们更好地面对挫折。

2.突破:理想与欲望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