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孩子怎样吃饭不生病
16418000000007

第7章 孩子为什么容易生病(5)

(17)孤独症。小孩表现出孤独沉默、不合群、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动作刻板重复等症状,多见于男孩。

总之,平时要对小孩的日常言行神态多多注意,一旦发现异于同龄正常儿童的行为比如以上的例子,一定要警惕起来。如果症状非常轻微,可以试着自己对小孩进行调整锻炼,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就需要赶紧就医或去专业机构对小孩进行训练矫治。

早期教育绝对不能忽视

正所谓“笨鸟先飞”,如果是聪明的小鸟,再加上比别的小鸟先飞会怎么样呢?当然是更聪明更厉害啦!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抓住小孩的早期教育,好让自己的小孩能够在未来同龄人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早期教育是指从0~6岁期间对小儿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抓住小孩智力发育的关键期,有针对性地对小孩进行各种教育,以充分开发其智力、潜力,这对于促进小孩的智力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专家表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进行教育的最好时机。抓牢早期教育,将能够为小孩未来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美国科学家们声称,对孩子进行的早期益智教育,将可以使孩子的大脑产生持久的生理变化,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永久的印记。

需要注意的是,在早期教育中,家庭对小孩的影响极大。家长们如果过分溺爱小孩,任小孩随心所欲,就会使小孩很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强的意志和谦逊的态度。而如果对小孩要求过苛,一犯了错就责备训斥,而疏于进行启发诱导,就很难培养小孩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自主的能力。因此,教育要从早期开始,并要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既要用爱浇灌孩子,使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又要负起科学教育的大任,为自己小孩的一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以便小孩在未来不会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

有的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无暇照顾小孩,需要把小孩送到早教机构,那么家长对早教机构的选择就一定要慎重。因为目前教育部还没有明文规定早教机构的标准,所以现在国内的早教机构的教育水平、师资水平等,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良莠混杂。因此家长们在选择早教机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要注意实地考察。不过,尽管有早教机构,父母们还是不能忽略孩子,忽略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与亲情交流。

病了就吃药?你out了

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以及西药的普及,“有病就吃药”几乎成了每个市民的“健康法则”。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常备一个小药箱,以备不时之需。小药箱因此一度成为一种流行,一旦哪个家庭成员稍微有些头疼、脑热,就立即让家庭小药箱上场。每当那个时候,大家大概都很觉得自己家里的小药箱非常必要吧!甚至有时候,稍微打了个喷嚏都要从小药箱里翻出几片药吃了。既然家里有,为什么不吃?不吃白不吃,难道要留着等它过期吗?过期了就只好扔掉了,那多浪费啊!结果导致盲目用药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人都不知道,或者没有看到直接的后果而忽略了盲目用药的危害。事实上,随意用药是有着非常大的危害的,其危害不仅在于延误了病情,对于肾脏造成的损害更应该引起全民的重视。如消炎、解热、镇痛药会导致肾脏慢性损害。据医学专家称,稍微有点头痛不适就自行服用消炎、解热、镇痛药物,如布洛芬、消炎痛、去痛片、扶他林等,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但这些药物所引起的肾衰竭占药物性肾衰竭的30%左右,甚至还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滥服此类药物者可能出现头昏、视物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在情绪激动和劳累时,甚至可诱发急性肾炎。因此建议需要服用此类药物的人一定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用药。又比如滥用抗生素,据医学专家称,目前滥用抗生素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有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当患者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时,往往不是到正规医院就诊,而是自行到药店购买抗生素,到小诊所注射,这会导致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症状,诱发急性肾衰竭等严重后果。很多抗生素具有潜在肾毒性,容易引起肾脏损害,如庆大霉素、新霉素、链霉素、卡纳霉素等。这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应用方便,而滥用现象也最是严重,因此也是导致很多患者肾毒性发作的幕后罪人。

另外,服用中药不当也会导致肝脏损害。中药也是药,是药就可能产生肝毒性。很多人认为中药药性温和,所以,尤其一些女性,喜欢在做饭的时候放入一些中药,自认为是对家人进行食补。可是事先没有了解家人的体质,本来热性体质应该用寒药去补,结果反而天天给他们吃鹿茸、肉桂,这样怎么能不发病?

所以不管吃中药、西药都要谨遵医嘱。以前药品只卖给病人。现在,制药商利用人们内心对疾病、衰老、死亡的恐惧,制造出各种药物补品,把人们身体上非常轻微的小问题都给渲染成严重的大病,用铺天盖地的广告侵占人们的头脑,绞尽脑汁地唆使人们消费他们的商品,导致人们常常因一点小病,就会吃下大量副作用强劲的药物,这给身体带来的损害比疾病本身更加严重。现在药物广告充斥着电视、报纸等媒体,对于很多不遵医嘱,盲目用药的人,药物已经不再是治病的良物,反而成为引发疾病的祸首。你现在还在“有病就吃药”吗?还在乖乖地跟着制药商广告商的药品广告走吗?大把的买药钱都给他们塞口袋里,然后落得自己满身的药毒而浑然不知。别傻了!你已经out了!现在已经流行食疗了,有食疗加运动,这样,不花钱就可以赢得一副不生杂病的好方子,谁还去花钱吃药呢?是药三分毒,你以为现实世界是武侠小说?以毒攻毒,以药毒攻病毒,正好两毒相抵哩?

食疗文化源远流长

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食疗与养生而今也算是一种时尚与潮流了,提起食疗,人人称道。可是对于食疗的渊源与历史,却少有人知。

食疗,其实一直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古人通过食疗调理身体,强健体魄;现代的人不止以食疗来调理身体,还用来减肥、美容,护肤、护发。食疗之功用,可谓是既强大又神妙无比。

食疗文化源远流长。我国的食疗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累基础,它是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医文化和中国养生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战国时期,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内经》里面就曾高度评价了食疗养生的效用:“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隋唐孙思邈的《千金方》里,更直接地言道:“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元代《饮膳正要》更堪称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此外,其他的医学著作里都曾撰录关于食疗的功效。

食疗的原理

按照通常的看法,食物就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学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由此可见,食物本身就具有“养”和“疗”这两方面的作用。而中医本身一贯重视食物的养疗作用,“药食同源”是中华原创医学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依照这一理论,食品和药品并没有截然分开的界线。五谷杂粮,有益于人类而无害于身体,因而性“中”。食品中略略离开“中”时,就会偏凉(如绿豆)或偏温(如豆豉)。如果偏离“中”较远时,就是“寒”与“热”。如果更远离“中”的就是“药”了,这就是凉药或热药的来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中医的治疗原则。得了热病应该用凉药;如果热得不那么厉害,就不一定用药了,用性偏凉食品(如前述的绿豆)调节就可以了;反之亦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疗”了。

按照现代科学的说法,食疗就是用食物代替药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疗、使细胞恢复功能、使人体恢复健康。高级均衡营养素能增强细胞代谢功能,使细胞获得了强大的能量;同时能激活细胞健康免疫基因,使细胞免疫活性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也成倍增加;还能使免疫细胞有能力释放大量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以直接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病毒,直接中和、清除被细胞吸收的物理、化学物质;强壮的免疫细胞可直接吞噬病死的细胞和废弃的代谢物,帮助功能低下的细胞恢复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有“医药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说过:药物治疗,不如食物治疗,食物是人类治病的最好药品。他相信人体天赋的自然免疫力是疾病真正的终结者。

食疗的好处

1.无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长期使用药物治病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同时也会造成人体对药物的依赖性,还可能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而食疗相比之下则安全许多,毒副作用很小。因为食疗的原理乃是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而西医治疗的原理却是借助外来因素杀死病灶。外来势力侵入身体的结果,就是杀死病灶的同时,也对身体造成了破坏与损伤。

2.小开支买来大营养

食疗使用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食物,价格低廉,让我们可以在日常用餐中即可达到调理身体的作用,而西医治疗却动辄需要昂贵的医药费。食疗价廉效优,这是西医治疗所无法比拟的。

3.美味无痛苦

用食物代替药物有着无痛苦的优点,能够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即可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乃至手术的痛苦。小孩生病最怕的是什么,相信每个妈妈都很清楚,那就是吃药、打针了。不想你的小孩再忍受打针、吃药之苦,就来尝试一下食疗吧!

4.少生杂病

有的妈妈可能会说小孩生病了用食疗见效太慢,还是西医效果明显。确实是这样,可是食疗的功用本不在迅速见效,食疗的根本功用在于调养你的身体,提高细胞免疫力,为身体健康发育打好基础。食疗如同盖房前的奠基,基础打好了,房子自然牢固,不易出毛病。食疗是日久见人心的。

食疗既然有如此多的好处而无一坏处,妈妈们还何乐而不为呢?赶快行动起来吧!让孩子们天天都可以吃上营养又美味的饭菜,有病养病,无病养身。身体是一切的本钱,本钱养好,快乐、幸福、成功、富贵还不是手到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