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世界名流
1617200000029

第29章 孤傲元帅——蒙哥马利(1)

1887年11月17日,蒙哥马利诞生于伦敦肯宁顿区一个牧师家庭。从小,他受母亲的影响,严于律己。20岁时,他考进皇家军事学院,毕业后被派往沃里克郡团一营任少尉排长,一战中,因作战勇敢,被提升为上尉旅参谋长。此后,他相继担任第三十三师、第九军和第四十七师参谋。此后,他相继担任营长、奎达参谋学院上校教官、驻朴次茅斯第九步兵旅旅长。1938年8月,蒙哥马利被任命为少将、巴勒斯坦北部军事指挥,因治理有方,旋即调任驻英格兰的第三师师长。二战爆发后,他率部出征北非,由于战功卓著,接任第二军军长。此后,他相继担任第五军、第十二军军长和东南集团军司令。1942年,他接任第八集团军司令,整顿军队,发起阿拉曼战役,一举击败隆美尔指挥的非洲军团,赢得了一场全面的胜利。1944年,蒙哥马利晋升为元帅,任盟军集群司令,指挥盟军诺曼底登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毛泽东称其是个勇敢的人。

【毛泽东评点蒙哥马利】

毛泽东:要向外侵略,就会被打回来。到底是华盛顿的北美强大,还是英帝国强大?但是,华盛顿用几枝烂枪,打了八年,把英帝国赶回去了。

蒙哥马利:美国革命是件好事。革命往往是件好事。如果不是美国革命,加拿大就不是今天的加拿大。中国的革命也是好的。所以革命可以是好的。

毛泽东:你很开明!

蒙哥马利:我是个军人。

——摘自:毛泽东《同蒙哥马利元帅谈国际形势》,见《毛泽东外交文选》第429—430页。

毛泽东说,这个元帅过去打仗很勇敢,打败了隆美尔。这次在北京也很勇敢,讲了三原则。谁是我的继承人,为什么他不敢问呀?是不是也像中国人那样怕犯忌讳。

——摘自熊向晖的《关于接班人问题的一次谈话——毛泽东和蒙哥马利》,见《毛泽东交往录》第439页。

【蒙哥马利小传】

1887年11月17日,蒙哥马利诞生于英国伦敦肯宁顿区一个牧师家中,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两年以后,其父因系神职人员被派往澳大利亚,全家离开伦敦来到南半球的塔斯马尼亚州——一个大洋中的岛上。偏远的海岛生活相当艰苦,不久他又有了几个弟妹,更使全家生活入不敷出。母亲每天忙于操持家务,还得支持当主教父亲的工作,实在是焦头烂额。为了管理好全家,其母在家中实施严格的纪律,定下了许多规矩,若有违反,立即惩罚。严格的家教,使蒙哥马利童年时便缺乏一种家庭幸福感,但却从母亲那里秉承了良好的性格和品质:坚强、严肃、能干、诚实。

蒙哥马利是全家最顽皮的孩子,因此自小他就经常挨打或受别的处罚。海岛上空旷的天空,大海碧波无际,整天照耀着灿烂的阳光。小蒙蒂玩得多么开心啊!但一回到家里,他的心就立即紧张起来,母亲严厉的声音响起来:“去看看伯纳德在干什么,叫他停下来!”在家中,他似乎被剥夺了一切活动游戏的权利,这种摧残性的管教,给他童年的心灵上留下了极深的创伤,一生都难以忘怀。

天性贪玩,喜好户外活动,不仅锻炼了蒙哥马利健壮的体格,还磨炼出他特殊的性格。一切靠自己,好坏都得由自己决定。他是家中的叛逆者,常常萌发一种“耍花招”的强烈愿望。这种性格在他后来的军事生涯中成熟为一种睿智,使他在历次战争中屡屡获胜。

少年时光,就像海浪拍打海岸后退回大海一样,很快就过去了,小蒙蒂不得不在14岁时随父母回到英国,进入圣保罗中学学习。

入校后的几年时间里,小蒙蒂的成绩极差,英语还不会作文,然而体育却特棒,担任了校橄榄球和板球队队长,几次机灵而凶猛的球场拼杀,使他获得了“狮子”的绰号。那时他的思想中已经将少年时期萌发的意识定型化了:独立行动,成败自负,自我满足,无视权威。只到最后一年,他的学习成绩才提高了,英语得了“颇佳”评语。

1907年1月,他考进了桑赫斯特英国皇家军事学院。后来,他回忆说,“在我离开学校时,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开始渗透到我的头脑中,那就是:生活是严峻的斗争,一个男子汉应经得起冲击和挫折。倘欲成功,必须具备许多条件,其中有两条是最关键的,即艰苦的工作和绝对的正直。”他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谈到了当时的思想,但实际上在军事学院里他只认识到前面的原则,而没有达到后面的目标。每天晚上,他带领B连的学员到处骚扰,闹得宿舍不可开交。一次,他悄悄把一个学员的下摆点着了火,烧伤了那可怜学员的臀部,学校决定要开除这个顽皮过分的蒙哥马利,只是由于一个上级军官的庇护,才改为降级处分并被延长留校六个月。

毕业后,由于名次太低,蒙哥马利被分配到皇家沃里克郡团服役。他被派到驻印度西北边境的白沙瓦的第一营里任少尉排长,从此走上了他漫长的军事征途。

1913年,蒙哥马利随军返回英国。第二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所在的沃里克郡团作为英国远征军开赴法国与德军作战。在战斗中他表现出非凡的品质和勇气。

第一次战斗就严重受挫。8月25日,沃里克郡团在勒卡托参加了战斗,由于伤亡过大,不得不退却。这时蒙哥马利却离开部队要返回阵地,“蒙蒂,别回去,危险!”“你不要命啦?敌人就要过来了!”战友们惊奇地劝止他。蒙哥马利大声说:“不!我不能扔下受伤的战友像胆小鬼似地逃回去,我要找到连长,他一定还活着!”他不顾战友的阻止,冒着危险在阵地上找到了受了重伤的连长,和几个战友一起将他抬回了部队。同年10月,部队与德军再次战斗,蒙哥马利率领他的士兵向一个小村发动攻击,他机灵勇猛的个性使他为该团获得了第一个荣誉。这是该团在伊珀尔战斗中的第一场战斗。当时他带领他的排,上好刺刀,猛烈地攻向敌军。忽然他面前出现一名德军,蒙蒂与他相距太近了,几乎面对面,距离太近,开枪与拼刺都来不及,千钧一发之际,蒙蒂扔下步枪猛扑过去,用全身之力猛踢对方下腹部要害,以奇特的攻击俘获他的第一个敌人。战士们的勇气大增,迅速夺取了梅泰朗村,但是可怜的蒙蒂却受了重伤。战友们以为他死了,为他挖好了坟墓,忽然他睁开了眼睛,微笑着对战士们说:“我们胜利了!”很快他被送进战地医院,不久被送回英国住院治疗。住院时,他才发现自己已被提升为上尉。

蒙哥马利的勇敢精神使他出院时被任命为旅参谋长,与上次提升仅隔一个月,此时,他年仅二十七岁。蒙哥马利住院期间想通了一个道理:“笔比剑更有力”这句古训多半是正确的。于是他进了参谋部,开始了他军事参谋的工作。1917年,蒙哥马利担任第三十三师的二级参谋,同年升为第九军二级参谋。1918年,他又担任第四十七伦敦师的一级参谋。停战时,蒙哥马利获得了优异服务勋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蒙哥马利获得战斗经验,也获得了荣誉,更重要的是使他认识到军事是一门学问,完全需要人用毕生精力去研究。而当时知道这个道理的军官却不多,他下决心要献身于军事事业。他知道伴随这种献身精神的只能是简朴的生活,之后的行为证明了这位有点孤僻的军人像个苦行僧一样生活,不参加社交宴会,不沉溺于婚姻家庭的幸福之中,忠诚于他担任的每一个职务,并都干出引人瞩目的成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进入了和平时期。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和平时期里,蒙哥马利一直被调来调去,也一直在沿着等级制的军阶步步晋升。1920年,他被录取进入坎特伯利参谋学院学习,一年后毕业到部队任参谋。1926年他被派回参谋学院任教官。1930年踏上了通向顶峰的第一级阶梯,他作为中校被任命为沃里克郡团的一个营长,率营驻扎在巴勒斯坦,负责该地区的全部警备任务。三年期间,他极其严格的管理使他伤害了太多人的感情,受到士兵的谣言攻击。他在这次任职中得到了教训,认识到“谦受益,满招损”的真理。然而他的部队被他训练得非常出色,以致当他的营调往印度时,他的旅长派尔向上级报告说:“蒙哥马利的能力肯定超出了他的军衔,他应当在陆军里获得更高的军衔。”

有趣的是,蒙哥马利军衔升成了上校,却调到奎达参谋学院任首席教官。那是去印度不久的1934年的春天。一上讲坛,他便成为优秀的教官,颇受军官们的欢迎,艾萨姆准将评价他说:“蒙哥马利能够极其清晰地说明复杂的情况……他具有抓住问题实质的惊人本领,以及异常明确地指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本领。”蒙哥马利陈述事件和问题的精确性在后来战争时期的演讲中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