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性文化史纲
1600900000031

第31章 黑暗的中世纪——文化与止痛药膏(7)

4.房中术与色情文化

相对于华夏文化而言,房中术虽然仅止于“术”,一种方法技巧而已,但它却源于最核心的哲学思考,远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好像房中术也就是性交技术,是指导初学者和纵欲者“实战”的教材。实际上,房中术的理论框架,是由先秦思想中两个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阴阳合一”和“天人感应”奠定的。易学中所谓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周易·系辞下》)即指此,汉儒也持这个观点,如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养身以全,使男子不坚牡不家室,阴不积盛不相接。”

随后发展起来的谶纬之学,把房中术收纳进去,构造了一个理论模型,其论在汉时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中为——

白虎—铅—火—气—西—阳—男

青龙—朱砂—水—卵—东—阴—女

这个理论主张,男女交合是一个“炼”的过程:男子精液,女子阴津,即白铅朱砂;女子生殖器为炉鼎,性交即火候,阴阳合一就是丹,得丹可致长命。对此,魏伯阳论述说——

阴阳为度,魂魄所居。阳神为魂,阴神为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于斯之时,情合乾坤。乾动而直,气布精流。坤静而翕,为道舍庐。刚施而退,柔化以兹。九还七返,八归六居。男白女赤,金火相拘。则水定火,五行之初。上善若水,清而无瑕。道之形象,真一难图。变而分布,各自独居。

(《周易参同契·卷六十三》)

明人在《性命圭旨》中对龙虎之遇,即男女性交,与锤炼生命、追求永恒(即炼丹)有过形象说明:

白面郎君骑白虎, 青衣女子跨青龙。

铅汞鼎边相见后, 一时关锁在其中。

撇开神秘玄虚成分,就可以将房中术逐渐还原为长寿之道→卫生学→性健康学。在性的三大功能——快乐、生育、健康中,房中术实际上是指向健康的。在世界性文化中,常常与中国房中术相提并论的是古希腊诗人奥维德所著《爱经》与印度婆蹉衍那所著《欲经》。

有人说,希腊的《爱经》是教导人们如何把女人搞到床上;中国的房中术则是在女人上床后如何“处理”。这说法失之于粗疏。《爱经》的内容确实可以说是勾引女人的艺术,或“通奸指南”。它的价值指向是性快乐,跟西方中世纪阿雷蒂诺的《谈论》之类同属色情文学作品。印度《欲经》则更像是性生活手册,人们对它的兴趣多半在“技术”部分,如它所介绍的接吻、拥抱、抚摸、捏掐之类。印度真正能与中国房中术相观照的涉性文化,是它深邃的宗教性修炼。

据《汉书·艺文志》,当时房中术即已发展成为一门很成熟的学科了。仅从其洋洋洒洒的专著篇名,已可窥见内容之博大:《容成阴道》二十六卷;《务成子阴道》三十六卷;《尧舜阴道》二十三卷;《汤盘庚阴道》二十卷;《天老杂子阴道》二十五卷;《天一阴道》二十四卷;《黄帝三王养阳方》二十卷;《三家内房有子方》十七卷。此后房中术研究的又一个高潮是在魏晋南北朝中,《隋书·经籍志》举其大要,登录的专著有:《序房内秘术》《玉房秘诀》《房内秘要》《素女秘道经》《新撰玉房秘诀》《素女方》《彭祖养性》《郯子说阴阳经》,以及葛洪由道教中收录的《玄女经》《素女经》《元阳子经》《彭祖经》《容成经》《子都经》《张虚经》《天门子经》……

可惜这些宝贵的古籍都没有完整保存下来。现今存世的房中术古籍,重要来源为:984年日本人丹波康赖编纂《医心方》,大量引用了上述中国典籍。清末中国学者叶德辉又从日本的《医心方》中辑出了《素女经》《素女方》《玉房秘诀》《玉房指要》《洞玄子》等类册籍,算是做了一件有益的抢救工作。此外,叶氏还从敦煌卷子中辑出了白行简的《天地交欢大乐赋》残卷,以及散见于众多医书中的房中秘籍,整理后汇入《双梅景阁丛书》中刊行于世。也许是一种巧合,在埋葬他的湖南土地中,20世纪70年代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批竹简和帛书,意外地发现有房中术著作《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等弥足珍贵的典籍。

通过对现有典籍册页的研究,基本上对道家房中术的全貌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其中特别是道教对房中术作了系统化的整理,形成了易于归纳的修为理论,如像——

采抽铅精:系指女子顺采“白铅”;男子逆采“红铅”。但此法下乘之法,因其非道。

乘交元真:是先天修为的房中之术,为上乘双修功法。所谓元真,指的是阴阳交感所生的形神真一之气。此气为二五之妙合,至灵至微,一旦采得,双双贯通,因而称其为“双修”,或叫“真采”。

乐气通脉:房中术之基础修为。男女各自从交感时采乐气以通中脉、任督,此为秘传“乾坤固天法”,要在自通脉络。

乐气开窍:指采感之气自开关窍,通一门、三关、九窍、十八户。

采阴补阳:因男属阴身,含真阳;女为阳身,含真阴。故交感之时,乐感冲开女子乐脉,于是地脉开张,男子天脉开张,阴阳乐气得以相交。此时男得之即为采阴补阳,女得之即为采阳补阴。

还精补脑:交感时男女各引乐气循冲脉归元,交感之精逆行归脑。

乐气祛病:方法是引交感之乐气培补真元,以此延年益寿,通和病痛,疏通痹阻。

入大乐定:借交感之乐入于定境中,有如禅乐。此境必先闭绝精路及入于禅乐,否则,殊不易也……

房中术由于在“饮食男女”这一大欲市场中,占了半边河山的“份额”,人人乐此不疲,这门学问自然就变得越来越庞大芜杂,而且不可避免地变得越来越玄虚荒诞。它那些原初的合理健康成分,则日益萎缩。这与它产生之初所指向的功利目的有直接关系:在多配偶的父权制婚姻形态中,一男必须跟多女性交,稍一纵欲,便会疲惫不堪。于是欲望与健康、性能与生命,此消彼长、两相生克的课题产生了。房中术理论试图从两个层次上解决难题:第一,性交而不伤身,先提供健康屏障;第二,性交而能祛除病痛,延年益寿,与生命一道汇入永恒。所以房中术的终极目标是无鱼无熊掌,是鱼也是熊掌。

在第一个层次上,道家认为生命的屏障就是真元,或称元阳、真精,像潭中之水,资源有限,万不可使之干涸。能守住真元,并能不断从外界吸取菁华加以培补,则命可长存。但固守真元很不容易,它有个最大的泄漏口,那便是性交时的射精。如能做到闭精守关,御而不泄,那是最好;做不到时,也应尽量少泄。唐时著名医家兼房中术学者孙思邈论述说——

凡精少则病,精尽则死,不可不思,不可不慎。数交而一泄,精气随长,不能使人虚也。若不数交,交则即泄,则不得益;泄之精气自然生长,但迟缓,不如数交接不泄之速也。

能百接而不施泄者,长生矣。

(《千金要方·房中补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