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为何爱会伤人
1572200000016

第16章 难以避免的爱情战争(9)

这两次看起来有些诡异的爱情,显然都与叶子的童年经历有关系。在她3岁的时候,她的爸爸和妈妈离婚,从此杳无音信,不知道去了哪里。叶子曾多次问妈妈,爸爸去哪里了。但一听到这个问题,妈妈就会骂她、打她,吓得她再也不敢在妈妈面前谈爸爸。

并且,爸爸离开后,妈妈没再嫁,两人一直相依为命。妈妈说,她没有再嫁人是因为不想给叶子找一个后爸。她还对叶子说,爸爸之所以离开这个家,是因为他不喜欢女儿。等女儿出生后,他很想妻子再生一个儿子,但因为计划生育政策,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爸爸离开这个家庭,去找了另外一个女人。

“妈妈一切都是为了我好,我总觉得欠妈妈好多,所以总想补偿妈妈,非常听她的话。”叶子说。的确,上什么大学是妈妈安排的。大学毕业后,也是在妈妈的建议下,她来到广州工作。

刚来广州的第一年,叶子的工作很不稳定,她一年内换了8个工作,每次都是因为怀疑男上司或男同事对她图谋不轨。第二年,她想干脆认命吧,才在一家港资公司稳定下来。但出乎她的意料,的确有男同事对她开一些过分的玩笑,但并没有谁真正骚扰她。

稳定下来后,她把妈妈接到广州一起生活。不久,妈妈就看中了她的男同事张为,并逼着她和张为结婚。张为是好人,而且非常喜欢叶子,但叶子对他没有什么感觉,只是为了让妈妈高兴,而且认为“妈妈看男人肯定比我眼光好”,于是在2004年嫁给了张为。

结婚不久,叶子就发现,她实在无法接受与张为做爱,“的确是没有一点感觉”,而张为闹了一段时间后也被迫接受了她的协议:不做爱,但彼此照顾。“这是交换,他给我和妈妈提供住的,我和妈妈打理他的一日三餐和日常家务。”叶子说。

不到30岁的张为不可能忍受没有性的婚姻,他试过去找别的女人,但叶子一发现苗头就会闹个天翻地覆。最后,张为提出离婚,但叶子却不同意。张为发现自己什么都不能做,逐渐得了严重的抑郁症。他警告叶子说,她最好去看心理医生,否则说不定哪天他会自杀。

分析:潜意识深处知道答案

受伤的父母让我们做一些事情报复另一方父母,并且会向我们灌输一些对异性的恐惧。尽管我们本能上知道,这样做不对,但为了表示对和自己一起生活的父母的忠诚,我们会强迫自己认同他(她)的观点,并把这种观点带到自己的恋爱中去。叶子的案例很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

“叶子嫁给妈妈中意的男人,是女儿在替妈妈恋爱。”于东辉说,“但是她不可能违背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实际上无法真正替妈妈恋爱。这一点在离婚上也体现了出来,她不想和丈夫离婚,其实是对妈妈的认同,而她的内心深处其实知道该结束这场婚姻。”

并且,我们潜意识深处都知道,真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所以,尽管妈妈是二十年如一日地向女儿灌输她的观念,而叶子也表现得很相信这种观念,但是一旦在催眠状态下,让她扮演父母的角色时,“他们”会自动说出真相。而当把藏在潜意识深处的真相说出来后,治疗就基本上成功了一大半。

治疗:通过心理剧还原真相

对叶子的治疗分六次完成:第一次是了解叶子的基本情况;接下来四次都是采取心理剧的方式,不断地进行角色扮演;最后一次做的是一些常规的处理。

第二次的治疗处理的是叶子和丈夫的关系。在催眠状态下,于东辉和叶子轮流进行角色互换,譬如于东辉先扮演叶子,而让叶子扮演张为。接下来,于东辉扮演张为,而让叶子扮演自己。

在扮演丈夫的角色时,“他”深情地对治疗师扮演的“叶子”说:“我很爱你,我渴望和你结婚,但没有性生活,我真的很痛苦。为了我,也为了你,我希望我们离婚,结束这一段不应该开始的感情。”

回到自己的角色上,叶子显示出对丈夫的理解,她对“张为”说:“感谢你对我的爱和照顾,我对你有深深的内疚,但我无法背叛自己的感受,我的确不爱你。”

接下来,叶子和治疗师再次互换角色……

“平时,我们都习惯自我欺骗和欺骗别人,很难进行真诚的交流,但面对有经验的治疗师,这就不再是难事,而且角色扮演的心理剧形式也很容易让来访者接受自己对其他人早已存在的理解。”于东辉说。

第三次的治疗,处理的是叶子、叶子妈妈与张为的三角关系。这次一样,治疗师和叶子不断地变化扮演的角色,而叶子也显示出,她的潜意识深处其实很清楚,她的婚姻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她扮演妈妈时,她诚恳地对治疗师扮演的“叶子”说:“对不起,我是为自己的心理需要选择了张为,我知道你不喜欢他,但仍然强迫你嫁给了他,我是一个自私的妈妈。”

最关键的是第四次治疗,这次处理的是3岁的叶子、叶子妈妈和叶子爸爸的三角关系。这次的角色扮演同样显示出,尽管叶子的妈妈对女儿说了前夫二十多年的坏话,但叶子实际上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当扮演妈妈的角色时,她对治疗师扮演的“3岁的叶子”诚恳地说:“你爸爸是因为我而离开,不是因为你而离开。你爸爸讨厌我,怪我脾气大、不温柔且对他的父母不好,但你爸爸爱你。”

当扮演爸爸的角色时,她对“3岁的叶子”说:“爸爸非常爱你,非常喜欢你,你还记得吗?我们去公园、去江边、去很多很多地方玩的情景……那一幕幕爸爸清晰地记着呢。爸爸爱你,你是我的好女儿。”

3岁的叶子则原谅了爸爸。等扮演回3岁的自己时,她对治疗师扮演的“爸爸”说:“爸爸,不管你因为什么离开妈妈,我都原谅你,我没有资格怪你,那是妈妈的事。作为女儿,我爱你。”

这个对话表明,尽管爸爸离开家时,叶子只有3岁大,但她仍然知道,爸爸和妈妈离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而且尽管过去了二十多年,叶子的潜意识深处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爸爸是如何对她的。这些真相,她后来之所以压下去,是因为拿着这些真相和妈妈对抗,太痛苦了,她不如服从妈妈的控制,和妈妈持有同样的观点,这样妈妈比较快乐,而她也会多一些快乐并减少许多麻烦。

妈妈一直向叶子灌输说,爸爸讨厌她,因为她是女儿。结果,叶子真的讨厌起自己的女性角色来。虽然她长得比较漂亮,但她总是一身中性打扮,头发很短,穿着也没有女性的味道。此外,她大学时爱上那个杀人犯也是受了妈妈的影响,妈妈总是对她描绘,爸爸是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叶子意识上会像妈妈说的要远离坏蛋父亲,但潜意识中仍然亲近父亲,而这种心理最终让她选择了一个坏蛋做男友。

第五次出现在治疗室时,叶子的穿着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她第一次穿上了一条新裙子。这意味着,在说出藏在潜意识深处的心理真相之后,叶子不再接受妈妈的说法“爸爸讨厌你,因为你是女儿”,从而接受了自己的女性角色。

“心理剧的神奇之处在于,当你以扮演的角色说出心理真相后,你就可以比较轻松地终结不健康的父母关系给你造成的影响。这样一来,你就可以不再以父母的身份,而是以你自己的身份,去和异性相处并恋爱了。”于东辉说。

第五次治疗,需要单独对叶子和妈妈的关系做一次心理剧的处理。这次治疗显示,虽然妈妈骗了叶子二十多年,但作为女儿,她仍然一如既往地爱妈妈,并更深地理解了妈妈,最后则原谅了她。

她以“3岁的叶子”对治疗师扮演的“妈妈”说:“我理解你,妈妈,最亲密的人离开你,否定你,这是多么痛苦。我的确愿意分担你的痛苦,所以我不怪你骗我。我现在和以前一样爱你,不,我现在更爱你,妈妈。”

最后,她又以“27岁的叶子”对“妈妈”说:“你给了我很多爱,但你也给了我对父亲的恨,对男人的错误认识。现在,我要把这一切还给你,我要过属于我自己的生活。我仍然爱你,妈妈。但我知道,我的爱情是我的,而不是你的。我要过我的生活,妈妈,你也要过你的生活,我们不能再这样紧密地黏在一起。”

在最后一次治疗中,于东辉和叶子一起整理了这些新的认识,让这些从潜意识深处浮现出来的心理真相更加清晰。

过了半年后,于东辉对叶子做了一次随访。她说,她已和张为离婚,自己租了房子和妈妈一起生活,但她减少了自己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并且鼓励妈妈去过自己的生活,“这一点还没有收到明显成效,但我和男人相处起来,比以前正常多了”。

19

四年没性爱,到底错在谁

如果不是有明确的生理原因,但在性上却出现了问题,那基本可以断定,一定是在建立亲密关系上出现了问题。

性,是对关系的渴望。扭曲的性,是对扭曲的关系的渴望。

男人滥性,通常是征服欲望在作祟,是希望占有很多女性。这种占有就是一种扭曲的关系。

一些女人滥性,但并不享受滥性的过程。她们这么做,经常是用性来讨好男人。她们担心男人会迅速溜走,所以要用性迅速留住他们,但这让男人走得更快,于是她们更频繁地滥性。这也是一种对关系的扭曲的渴望。

还有许多人,虽身体机能正常,但却无法正常地享受性,而要靠自慰、暴露、偷窥、虐待或被虐待等方式达到正常性爱无法达到的高潮。这些人,如果认真审视其亲密关系,你会发现,也存在问题。

如果不是有明确的生理原因,但在性上却出现了问题,那基本可以断定,一定是在建立亲密关系上出现了问题。

学不会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的人,就无法学会享受健康的性爱。

严厉的父亲教会他自我惩罚

“胡医生,请你告诉我,我是不是该回老家去种地?”在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第一次做心理咨询时,35岁的阿盛对治疗师胡慎之提出了这个问题。

阿盛是江西人,高中一毕业后就来广州闯世界,现在是一家工厂的中层管理人员,月收入三四千元,几年前买了房子,小有积蓄,是家乡那个穷山沟的父老乡亲眼中的成功人士。

然而,阿盛对这种生活,却没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