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你最喜爱的智慧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15264200000053

第53章 权谋智慧篇(4)

扁鹊听罢,生气地把石针丢在地上,说道:“你同内行人一起商量好的事情,却又被你同外行人一起败坏了!”

为人处事要谦虚谨慎,如果为了显示自已的权力大或学问多,不懂还乱说,只会贻笑大方。因小失大春秋时期,有个仇由国,是个山区小国。国内只有几条弯曲曲的小路和国外通连,交通十分不便。

它的邻国晋国是个大国,晋国的掌权人智伯早就想吞并它,已准备好人马随时踏平仇由国,但是因为仇由国的道路狭窄进不去,于是便想出来一个办法:

智伯花费了好多钱铸了一口大钟,这钟比仇由国的道路还宽大好几倍。智伯让人告诉仇由国国君说,不久就要送去,让仇由国准备迎接。

仇由国君听了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为了迎接这口大钟,他下令让大家赶快砍树凿石准备修路,把道路修得又平又宽,好迎接智伯送来的大钟。

仇由国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名字叫赤章蔓枝,他是仇由国的第一谋士,也是国君的军师。当他知道这件事后,立刻去见国君。

他对国君说:“这条路千万修不得!之所以现在许多小的国家都灭了,而我们的国家还存在,周边的一些大的国家也不侵犯我们,并不是因为他们怕我们,而是因为我们是个山区小国,道路狭窄,交通不便,紧要关隘,只需要用几百名兵士就足以守住,所以我们才得以太平。如果把路修平加宽,就等于给侵略者的军队铺平了道路。一日钟事小,失国事大,请大王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仇由国君听了哈哈大笑说:“真是少见多怪,我们不花一个钱,得到这么大一口钟,怎么是个小事呢?晋国是一个大国,人家能送给我们一口大钟是看得起我们,是要和我们友好往来,建立亲密的邦交关系,怎么说人家要侵略呢?”

赤章蔓枝说:“国君有所不知,晋国的智伯是个阴谋家,他对我们国家早就垂涎欲滴了,一直虎视着我们国家,不是他不想消灭我们,而是因为我们国家的路使他们进不来,以臣之见,他要送给我们大钟是假,想吞并我们的国家是真。等您把道路修好,他前脚送来大钟,大队人马随后就会跟进来。那时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我们的国家。这实在是个大阴谋,千万不能上他们的当呀!”

仇由国君非常生气,不由分说让人把赤章蔓枝赶了出去,然后继续修路。路修好之后,悬灯结彩,鼓乐喧天地准备迎接大钟的到来。

不久,智伯前脚把大钟送来,随后就灭了仇由国。

当权者在推行新的制度或要举行活动时,应该从善如流,勇于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楚丘除贼战国时期,有一位楚丘先生去拜见齐相盂尝君田文。孟尝君田文热情地接待他,并与他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办法。楚丘先生讲得有条有理,孟尝君认为这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治国能人,准备委以重任。

正巧,齐国的边城有盗贼出现。孟尝君便向齐王推荐楚丘先生为将领,前去惩治盗贼。

楚丘先生穿上铠甲,戴上头盔,率领随从前往边城赴任。

他走出齐国都城的城门以后,望见了田边的农夫,便上前问农夫说:“麦子丰收了吗?”

农夫回答说:“晴天、雨天不协调,收获有三成,损失有三成。”

楚丘先生说:“既然如此,还能够养活家口吧?”

农夫说:“收获这三成,还不够拿来供奉上面官府的呢,哪里还有养活家口的呢?”

楚丘先生听了农夫的话以后,就掉头返回齐国的都城。

随从们很不理解楚丘先生的行为,就问道:“先生奉命惩治盗贼,还没到齐国的边城就返回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楚丘先生说:“这恐怕不是你们所能知道的,我治理盗贼,不是治理那些已经成形的盗贼。对没有成形的盗贼不加以治理,那么已经成形的盗贼就会每天都增加。弓箭甲胄能使盗贼在武力上屈服,却不能使他们内心屈服。譬如水吧,喷涌泛滥四处流淌,而不去疏导它的上流,即使有堤防,也阻止不住它。不善于治水的人,愈是增加它的堤防,水愈是要冲毁它,不是白费力气吗?所以减轻赋税,才是治乱的根本;招抚聚集流亡者,才是消除盗贼的根本。”

楚丘先生回来告诉齐王,请求免除赋税,用这种办法来治理没有成形的盗贼。

齐王说:“很好!”于是齐王下令免除赋税的7〖〗10。

不到20天,齐国的流亡者都返回了家乡,齐国境内的盗贼也没有了。

解决问题,必须重视治本,所有人不是一出生就当盗贼的,由于受身边环境和人的影响,所以才会走上不归路。七步成诗东汉建安二十六年,曹操身死,其子曹丕继父之位,文武百官都来朝贺,只有三弟临淄侯曹植和四弟萧怀侯曹熊没来。

曹丕大怒,令御前护卫军统领许褚领300护卫军即刻前去捉拿,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萧怀侯曹熊听说这个消息,就畏罪上吊自杀了。

许褚领兵来到曹植的府邸,只见曹植和他手下的几个谋士都已经醉倒在院子里,许褚命士兵将他们全部绑起放在车内运到王宫的大殿。

曹丕和曹植是一个母亲,她听说曹植被曹丕抓了起来,生怕他会把曹植斩首,就跑到大殿对曹丕说道:“你们两个都是一母同胞,你弟弟因为胸中有些才华,所以不免有些放纵、爱喝些酒,这也是情有可原,你可千万不能把你亲生弟弟杀死啊!”说着,眼泪就流了出来。

曹丕看到,心中也有一些不忍心,于是就说道:“母亲放心,便是他有再大的错,他也是父王生前的宠子,儿怎么能杀他呢?不过是想教训一下他,让他以后不敢再犯。”

他母亲听到后,就放心地走了。魏王手下有一个叫华歆的大臣,对魏王说:“刚才太后来这里是不是劝大王不要杀子建?”(曹植字子建)曹丕说:“是。”

华歆说道:“当初先王在世时,很是喜欢子建,而且子建并不是池中之物,今天要是不杀他的话,恐怕以后是祸患,请大王三思。”

曹丕说:“但是母命不能违!”

华歆道:“这简单,素闻子建才华出众、出口成章,大王可以考他,如果在很短的时间内他能作出诗来,就贬低他的职位,要是作不出来,就杀了他,以绝后患。”

曹丕说:“好,看来只有这样了。”

于是就宣曹植上殿。

曹植到了大殿,还没下拜。曹丕就说:“你我虽是兄弟,但义属君臣。你怎敢抗拒国法?”

曹植下拜叩首:“臣弟昨因饮酒误事,还请王兄恕罪。”

曹丕说:“先王在世的时候,常夸你的文章作得好,今天我就考考你,如果在七步之内能够作出,孤王就免你一死,否则斩首。”

曹植说:“请赐题目。”

当时,大殿的墙上有一幅画,画着两头牛在山上决斗,后来一头牛掉人土坑的情景。曹丕指着那幅画对曹植说:“就以这幅画为题目,诗中不准出现’一牛坠井死‘的字样。”

曹植便开始在大殿内踱步,七步走完,诗已作成:

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

相遇块下山,砉起相搪突。

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曹丕及文武百官大惊,曹丕说:“你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作出诗来,孤王有点怀疑,你能应声再作一首吗?”

曹植说:“请赐题目。”

曹丕说:“你和我是兄弟,就以兄弟为题,诗中也不许有’兄弟‘字样。”

曹植略加思索,其诗已成: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到,潸然泪下,他母亲也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厉声对曹丕说道:“都是一母所生,哥哥何必逼弟弟这么厉害?”

曹丕说:“国法不可废。”随即下旨贬曹植为安乡侯。

曹植拜谢而去。

有时候你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许是危及生命的事,只要你肯动用脑筋,就可以转危为安。大船称象东汉末年,献帝无能,大权全落入了曹操手里,由于战绩显著,从一开始的将军到丞相,后来又封魏公,到最后献帝封曹操为魏王,并且加九锡,九千岁,位仅次于献帝一人之下。

东吴的孙权害怕有朝一日曹操率兵攻打东吴,以报赤壁火烧之仇,于是就臣服了曹操。

为讨好曹操,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由于这种动物只有在南方的热带地区才能见到,中原一带的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庞然大物,所以这头大象让曹操感到非常稀奇。

曹操很想知道这头大象究竟有多少重量,可是当时没有称这样重量的大秤,怎么办呢?曹操召集文武百官共同商议,人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任何办法。

这时,曹操六岁的小儿子曹冲打人群中钻出来,对曹操说:“父王要称这头大象,这有什么难的?先把大象牵到木船上,水在船帮上淹到哪里就刻个标记,然后把象牵走,抬石头到船上,压到刚才的标记,再把石头一块一块过秤,不就可以算出大象的重量了吗?”

曹操听罢,喜出望外,连忙命人照着儿子说的办法做。

细心观察微小事物,善于分析思考就能发现深奥的科学秘密,或者能在一些看来很平凡的科学领域产生重大的突破。鼠屎断案三国吴主孙亮喜爱吃生梅子,吩咐太监去库房里取来蜂蜜渍梅。孙亮津津有味地吃着,忽然在蜜中发现了一颗老鼠屎。大家都吓得面面相觑。太监连忙跪下奏道:“这一定是库吏渎职所致,请陛下治罪。”

库吏被召到堂上。孙亮问他:“刚才太监是从你手上取蜜的吗?”

库吏战战兢兢地回答:“蜜是臣下交给他的,但给他时并没有鼠屎。”

“胡说!”太监指着库吏鼻子,“鼠屎早就在蜜里了,这是你欺君罔上!”

太监一口咬定是库吏干的,库吏死不承认,说是太监放的。两人在堂上争执不下。

侍中官刁玄和张邰出列奏道:“太监和库吏言语不同,难以决疑,不如押进监狱,一同治罪。”

孙亮环视众人,说:“这个容易知道。”马上吩咐卫兵当众剖开鼠屎。

大家定睛看去,只见鼠屎外面沾着蜜汁,里面却是干燥的。

孙亮哈哈笑着说,“要是先在蜜中,里外都应缦湿,而今外湿里燥,显见是刚才放进去的。这一定是太监于的事!你与库吏有仇,故意嫁祸给库吏,欲借朕之手替你除去库吏。可是你却故意侮辱朕,今日若不杀你,世人都以为朕好欺负,左右武士将他拉出去斩首,以示他欺君之罪。”

太监吓得浑身哆嗦,连忙扑通一声跪下,磕头求饶,左右的人也感到十分吃惊。

只要深入调查研究,对各种现象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就能见微知著,察暗图明,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搞清楚的。草船借箭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一路追杀,逼得无路可走,最后到江夏投靠了刘表的儿子刘琦,曹操率兵继续追赶。

为抵抗曹操,刘备就让军师诸葛亮到江东说服孙权联合共同对抗曹操。当时孙权手下有一员大将,姓周名瑜字公瑾,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军事家。同时,孙权也很依赖他。

当孙权同意了孙、刘联军共同对抗曹操以后,就封周瑜为大都督,让诸葛亮到大都督的营里出谋划策。

两军之间只隔一条大江,江这边是曹操所率领的83万大军,江那边是周瑜的5万军士,两军悬殊很大,谁也不敢先动一步,曹操虽然兵多,但是都是北方人,不会水,坐到船上就晕船,曹操只能练兵。

于是,两军就这么相持了将近两个月。

原来周瑜心胸狭隘,容不得比自己强的人。经过他多次跟诸葛亮的接触,认为诸葛亮的智谋深不可测,觉得他有一天会妨碍到自己的利益,于是他总想找机会算计诸葛亮。

有一天,周瑜对副将鲁肃说:“诸葛亮是人中之龙,其计谋在我江东恐怕无人能及,若不为我所用,日后恐怕会影响到主公。为除后患,我应该先斩掉他。”

鲁肃说:“现在大敌当前,如果先斩了孔明的话,恐怕刘备会和曹操联手对付我们。”

周瑜笑着说:“我自有办法,你不用多管。”

第二天,周瑜邀请诸葛亮到他寨中商议事情,诸葛亮坐定后,周瑜问道:“有件事情想向军师请教,敢问大江之上当用什么兵器?”

诸葛亮说:“大江之上,当然是弓箭为先。”

周瑜又说:“现在军中缺少箭,敢烦军师督造10万枝箭,此系军务,请勿推辞!”

诸葛亮说:“既然是军务,我当竭尽全力督办此事,但不知什么时候要用?”

周瑜说:“10天之内,能完成么?”

诸葛亮说:“两军相对,怎么能等那么长时间呢?到时候,岂不是延误军机了?”

周瑜一听,心想:这可是他自己寻死。

于是问道:“那依军师之见,几天可以办完?”

诸葛亮说道:“今日不算,从明日开始,3日内就可以办完。都督要是不相信,我可以跟都督立下军令状。”

周瑜大喜,就叫鲁肃取来笔纸立下了军令状。

周瑜不知道诸葛亮搞什么名堂,就叫鲁肃去诸葛亮的营中再探消息。

鲁肃来了以后,诸葛亮先发话:“子敬,今天可得帮我,要不然我就死定了。”鲁肃说:“你自己取祸,为什么叫我帮你?”

诸葛亮说:“公谨要让我督办造箭,材料肯定都不齐全,这分明是想让我送死,我只希望子敬能够借我20只船,每只船要50个草人和30名军士。但是有一点,这件事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公瑾知道。”

鲁肃不知道他什么意思,就说:“好,既然这样,那我就帮你一把。”

鲁肃回见周瑜,果然没对周瑜说诸葛亮借船一事,只说,他不用翎毛、竹竿、油漆等工具就可以造成箭,周瑜大惊,说道:“好,那看他3天后怎么交差?”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也不见他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晚上,诸葛亮才邀请鲁肃到船中喝酒。

鲁肃被他这些莫名其妙的举动给弄懵了,就问道:“先生这是带我到哪里去?”

诸葛亮说:“去取箭,子敬别问那么多,到了你就知道了。”

于是他们坐着船一直走,江上起了大雾,又走了一段,诸葛亮命令停船,并让所有军士击鼓呐喊。

鲁肃伸出头去看,只见他们离曹操的水营已经不远了,吓得他喊道:“这可是曹军水营,万一曹军出来,你我的脑袋还不得搬家?”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你放心吧,大雾之中,他们肯定不会出兵的。”

于是一边和鲁肃喝酒,一边叫军士继续呐喊。

这时已经是凌晨了,曹操正在熟睡当中,突然有两员大将进入帐内,说道:“启禀丞相,吴兵来偷袭我军水营,我们怎么办?”

曹操说:“外面情况怎么样?”

二人说:“江上一片大雾,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马,请丞相定夺。”

曹操说:“迅速调集两万弓箭手往呐喊处放箭。”

于是,曹军都在水寨边上向诸葛亮的船放箭,一会儿的工夫,船上的草人身上插满了箭,诸葛亮又令军士把船调过头来,让箭往船另一侧射。又过了一会儿,箭又满了,诸葛亮就令军士齐声喊:谢曹丞相箭于是600军士齐声喊道:谢曹丞相箭!谢曹丞相箭曹操听到后,后悔不已,想派人追赶,可是对方的船凭借顺风已经行出几十里地了。

在回去的路上,鲁肃问诸葛亮:“先生真是神机妙算,可是您怎么知道今天有雾呢?”

诸葛亮说:“为将之人,不懂得天时、地利、人和,不明八卦、不晓天文,不知奇门遁甲,那是庸才。我命系于天,公瑾怎么能害得了我?”说罢,哈哈大笑。

两人一同到江东,命令军士把插在草人身上的箭全部取下来,每只船上约有6000千枝箭,20只船就有10几万枝箭。

周瑜听到这件事之后,暗暗惭愧。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遇到比我们强的人,比我们懂得多的人,我们应该虚心向别人请教,而不是千方百计地算计人家。一岁之麦孔子的弟子宓不齐,字子贱,当单父县令。

有一年夏初,齐国发动进攻鲁国的战争,进攻的路线必须经过单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