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你最喜爱的智慧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15264200000051

第51章 权谋智慧篇(2)

公孙衍说:“大王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王,却用一般老百姓复仇的办法刺杀齐王,这实在是太不光彩了,同时也说明魏国无能。我作为魏国的将军,愿意统率20万甲士,替大王攻打齐国。俘虏它的人民,牵来它的牛马,使齐王发怒,心火烧到后背,然后攻下他的国都。在亡国出逃的时候,鞭打齐王的后背,打断他的脊梁。“魏王同意了公孙衍的建议。一场大战就要爆发了,可是相国惠施不主张同齐国开战。他请来贤士戴晋人劝说魏王。

戴晋人见到魏王后,对魏王说:“有一种小动物名叫蜗牛,大王您知道吗?”魏王回答说:“是的,寡人当然知道。“于是,戴晋人就给魏王讲了一个名为”蜗角之战“的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家建立在蜗牛的左角上,叫做触氏国;还有一个国家建立在蜗牛的右角上,叫做蛮氏国。

这两个国家,为了争夺地盘,扩大领土,经常劳民伤财,发生流血战争。每次战争都要留下几万具尸体,受伤的、被俘的,更是不计其数。胜利的一方,乘胜追击;失败的一方,拼命逃跑。胜利的一方往往要用十五天的时间,才能高奏凯歌,得胜还朝。

魏王听后说:“哎,这估计是你虚构的故事吧?”戴晋人说:“不,这不是我虚构出来的,请让我为大王证实这些话吧,大王想想,上下四方会有止境吗?”魏王说:“这还用说吗?当然无穷无尽了。“戴晋人说:“大王您应该知道,驰骋想像到无穷无尽的天地之间,再回头想想所能到达的地方,不是小到可有可无的程度了吗?”魏王不禁点头称是。

戴晋人说:“在能够到达的地方有个魏国,魏国有个大梁,大梁城里有个大王。大王和蜗角上的蛮氏有区别吗?”魏王说:“没有区别。“戴晋人告辞后,魏王情绪低落,若有所失,没过多久就取消了对齐国的讨伐战争。

讽刺了战国时期互相征战的不义战争,也说明各国君王同浩瀚的宇宙相比,极其渺小。呆若木鸡从前,有一种名叫斗鸡的赌博游戏,这种游戏在各国的宫廷里十分流行。帝王将相们在酒足饭饱以后,无所事事,常常用斗鸡来消磨时光,比赛输赢,从中取乐。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特别爱好斗鸡的赌博游戏,他虽然也饲养一些斗鸡,却因为驯养得不好,总是失败。于是齐王便下令张榜招募马养斗鸡的能手,纪沽子是一个专职驯养斗鸡的专家,远近闻名,他应招去给齐王驯养斗鸡。

纪沽子驯养斗鸡十天,齐王便迫不及待地催问说:“驯养成了吗?”纪沽子回答说:“还不行。这鸡没有什么本领却很骄傲,仗着傲气,跃跃欲试。“又过了十天,齐王又问:“怎么样?现在成了吧?”纪沽子回答说:“还不行啊!它听到其他鸡的叫声,见到其他鸡的影子,反应得特别迅速。“齐王说:“怎么,反应迅速还不好吗?”纪沽子说:“反应迅速,说明它取胜心切,火气还没有消除。“又过了十天,齐王再一次问道:“怎么样了?现在难道还不成吗?”纪沽子说:“现在差不多了。别的鸡虽然呜叫着向它挑衅,它好像没听到似的,神态自若,毫无变化。不论遇到什么突然情况,它都不惊不慌,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好像木头傲的鸡,它已具备了斗鸡的一切特性了!别的鸡看到它这副模样,没有敢与它斗架的,遇到它掉头就逃跑。“齐王把这只斗鸡带到斗鸡场上,果然每斗必胜。

有的时候,大智若愚,将胜负置之度外恰恰可以取胜,成功之道在于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狐假虎威在战国七雄中,楚国是一个相当强盛的国家,不仅疆土广大,军事力量也非常强大。

有一次,楚宣王问左右大臣:“我听说北方的国家都很怕我们国家的昭奚恤将军,果真如此吗?”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敢出声,生怕答得不好,冒犯了大王或得罪了大将军昭奚恤。

这时,有个名叫江乙的大臣趋前答道:“我有一个故事,不知大王爱不爱听?”楚王点点头,说道:“江爱卿有话请讲。“江乙于是缓缓道来:

“从前有一只老虎在森林里到处觅食,它已经好几天不曾进食了,看到森林里有一只狐狸,于是它迅速扑上去,不费吹灰之力就捉住了狐狸。只见它得意地对狐狸说道:’看你这下往哪里跑?我终于有肉可以吃了。‘边说着,嘴边已经忍不住流下口水了。

狐狸虽然被抓,眼看就成为老虎的腹中物了,只见它一点都不慌张,并且在虎爪下叫道:’你竟然敢吃我!我是上帝派下来管理百兽的。你吃我就是违忤天意,大逆不道!‘老虎听了不相信地说道:’你以为我是傻瓜,你让我放了你,我吃什么?再说了,我才是百兽之王,你一只小小的狐狸怎么能管理百兽呢?凭什么要我相信你,能不能拿出证据?‘狐狸忙说:’你不相信?好,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看看它们怕不怕我!‘老虎答应了,就跟在狐狸后面走。于是,狐狸神气活现地走在前面,老虎东张西望跟在后面。

林中百兽远远看见老虎来了,吓得一片惊叫,纷纷逃窜。老虎不知道百兽其实是畏惧自己,还以为真的是害怕狐狸,果然对狐狸佩服得五体投地,就放走了狐狸。“说到这儿,江乙话锋一转,”如今大王把千里国土,百万精兵都交给昭奚恤统辖,北方国家怕昭奚恤,实在只是怕大王您的雄厚实力,正如百兽只是怕老虎一样。“凡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凭借他人权势吓唬人的骗子是可怜又可笑的。毛遂自荐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一战,赵国40万人马全军覆没,主将赵括也被乱箭射死。强悍的秦军长驱直入,公元前257年秦军又率兵重重包围赵国首都邯郸。

赵国危在旦夕,赵孝成王焦愁万分,急忙委派他弟弟平原君到楚国去商讨救兵。赵国存亡,在此一举。

事关重大,平原君准备带一个个最精干的文武官员同往。他在自己的数干名门客中横挑竖拣,只选中十九名,还差一人,却再也挑不出来了。

这时候,有个名叫毛遂的门客站出来,对平原君说:“请让我跟您同去吧。“平原君对这张面孔很陌生,问:“先生来我门下几年了?””3年了。“毛遂回答。

“3年?”平原君摇摇头说,”不行。一个有才能的人处在世上,就好比把锥子装进口袋,立刻可以看到锥尖从袋里钻出来。你来了已经3年,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见有人称赞过你,可见你不够优秀,没有什么本事。你不能去。不对!“毛遂争辩道,”我从来就没有能够像锥子那样放进您的口袋里。要是早就放进口袋的话,我敢说,不光是锥尖露出口袋,就连整个锥子都会像禾穗一般挺出来。“平原君想想,觉得毛遂的话也有道理,就决定带他去了。同行的19个门客,一开始都很轻视毛遂,但在一路的交谈中,他们才发觉毛遂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果然,当赵、楚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毛遂冒着生命危险,手按宝剑,挺身而出,在盛气凌人的楚王面前慷慨陈词,申明大义。他凛然的正气使楚王惊慑,精辟深刻的分析使满朝王臣莫不叹服。毛遂打开了新的局面,促使楚王和平原君当场缔结盟约。不久,楚国和魏国的援军两路进击,终于解开了邯郸之围。

事后,平原君感慨地说:“毛遂以三寸之舌,胜百万军队,他一到楚国,我们赵国的威望就大大提高。我观察的人才不算少了,但竟然错看了毛先生。“人才,即是指在某一专业领域有着超越一般的研究和创造能力的人。这种能力,只有放在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脱颖而出,充分发挥作用。曹刿论战公元前684年春天,齐国重兵进犯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大将曹刿与鲁庄公坐一辆战车来到长勺迎战,到了长勺安营扎寨。

第二天,探子回报:齐军旌旗森严,刀戟如林,一派杀气腾腾,准备厮杀。

齐将首先下令进军。刹那间,鼓声动地,杀声四起。鲁庄公正准备擂鼓出营迎战,曹刿拦住说:“主公且稍安勿躁,时机未到。“齐军数万大军冲到鲁营寨前,见鲁营没有反应,好像没有要出兵的意思,于是便平静下来。稍过一阵,齐军又战鼓大作,可是曹刿仍阻止鲁军出战。

待齐军三鼓擂过,曹刿才回头对庄公说:“时机已到,可以出击!“庄公下令擂战鼓出寨迎敌,方才鲁国兵将只见齐军骄横的气焰,早就憋着满腔怒火,此时一听战鼓擂响,便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呐喊着掩杀过去。齐军猝不及防,顿时大乱,漫山遍野地溃逃。

鲁庄公大喜,便下令追击,曹刿又拦住说:“不行。“说完后他跳下战车,仔细地观察着泥地上齐军脚印和车辙,又站在车栏上远眺一番,随后说:“可以追击了!“战役结束,鲁国大获全胜。

班师回朝的路上,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得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打仗依靠士兵的勇气,齐军擂一鼓的时候,士气正旺,第二鼓有所低落,第三鼓则精疲力竭,而我军严阵以待,士气却逐渐充盈,所以能够战胜齐军。同时,齐国是大国,狡诈多端,我们要防备他们佯装败走,埋下伏兵,因此我要观察一番,发现齐军车辙狼藉,旌旗靡乱,这是真正败逃的迹象,所以才能下令追击。“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中,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同时也要看清对手的弱点,然后采取致命一击。社庙之鼠景公问晏子:“治理国家最怕什么呢?”晏子回答:“最怕社庙里的大老鼠。“景公不解地问:“寡人实在有些不明白,这话怎么说?”晏子答道:“社庙是祭神的地方,用木头做柱子,外面糊上泥巴做成墙壁,老鼠十分狡猾,都一窝一窝地住在壁洞里。用烟熏吧,恐怕烧坏了里面的木柱。用水灌吧,又怕冲坏了墙脚。老鼠在里面安居乐业,生儿育女,人却束手无策,这都是因为怕毁坏了社庙的缘故。国家也有这种情况,大王您左右不少亲信就是这样的大老鼠。“有很多社会的蛀虫,他们就利用了人们的这种思想来欺骗、坑害善良的人们,我们不能被传统的思想封锁,一定要除去这些祸害。狗国狗门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晏子虽然身矮貌丑,但是却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为人机智。

有一次,晏子作为齐国的代表,前去楚国京城谈判。

当楚王得知晏子要来到楚国的京城时,颇费了一番心思,想出了一个办法,利用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侮辱他,令人在京城城门旁边挖了一日小洞,让管礼宾的小官带晏子从此洞进城。

晏子一行人到了,楚国管礼宾的小官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领他从小门进去。晏子不进,看看周围等着看笑话的人群,十分惊讶地说:“啊呀,今天我恐怕来到狗国了吧?不然怎么要从狗门进去呢?”楚国管礼宾的小官被说得面红耳赤,讨了一脸没趣,只好引他从大门进了城。

晏子走进楚宫,楚王腆着肚皮,高高地站在台阶上,傲慢地瞟了晏子一跟,问道,”你们齐国难道就没有人了吗?””臣不知大王这’无人‘是什么意思。“楚王说:“寡人想知道你国中有多少人?”晏子从容地回答:“齐国都城临淄有七八千户人家,房屋一片连着一片,街上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踩着脚跟,张开衣襟就像乌云遮天,挥把汗水有如暴雨滂沱,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拉长了脸吭了一声,又问:“既然这样,你们齐国怎么单单派你出使呢?就派不出比你更强的人来吗?”晏子笑嘻嘻地答道:“怎么派不出呢?可是我们齐国委派大使是有规矩的,有才手的贤人派去见有才干的国王,无能的家伙派去见无能的国王。我晏子是齐国最无能的一个使臣,所以就被派来见您了。“想侮辱别人的人往往会自食其果。景公饮酒春秋时期,齐景公好酒贪杯,有一次酒宴群臣,竟然一连喝了七天七夜。

大夫弦章看到后非常担忧,觉得再这样下去的话,齐国早晚成为奴隶之国,于是就向景公进谏说:“您喝了七天七夜的酒,我希望您停止!不然的话,就请赐我死。“景公见到这种情况,就说:“你是寡人的爱臣,寡人怎么舍得赐你死呢?让寡人再想想。“一会儿,晏子朝见,景公告诉他说:“刚才弦章劝诫寡人:’希望您停止饮酒!不然的话,就请赐我死。‘如果听他的劝告,那我就被臣下控制了;假如不听,我又舍不得处死他。“晏子听罢,很感慨地对景公说道:“弦章遇到你这样的国君,真是幸运!“这倒把景公弄糊涂了,”这话从何说起呢?”景公问道。

晏子回答说:“假使遇到夏桀王、殷纣王那样的暴君,弦章早就被处死了。“于是齐景公就停止了饮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但是你的爱好对别人来说是好还是坏,应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和劝告,不要一意孤行。踊贵屦贱公元前548年,齐景公在位,刑法相当残酷,动辄就把人的双脚砍掉,这种刑法在那个时候叫”刖足”,它是专门为惩罚那些忤逆、欺君的人设的刑法。

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职业:专门做假脚出售,古代称之为卖踊(踊,是供受刖刑的人穿的鞋子。)有一天,景公召见了宰相晏子,想叫他换一换住所,对他说:“先生是我国的宰相,位及人臣,当朝文武的楷模,可是您住的地方靠近市场,又狭小,又嘈杂,尘土飞扬,不能居住,就连一个五品的大夫都比先生的住所大,不如寡人再赐你一所既清静又大的住所吧!“晏子拜辞说;”正因为臣乃是当朝宰相、文武百官的楷模,所以更应该以身作则,其他官员才能效仿。如果臣先住大宅、买良田,试问天下人还怎么去以臣为楷模?这样奢侈风气会愈演愈烈,不仅耗费国库钱财,也会增加百姓负担。再者,这里是我父亲住过的地方,臣父原来也是宰相,臣的功德远不及先父,这间住宅对我来说已经够奢华的了。再说,家近市场,早晚买东西方便,对我是很有利的。“景公笑着说:“既然先生住在市场旁边,相必应该知道市场的行情吧,你可知道最近物价的贵贱吗?””当然知道。“晏子回答。

“那么什么东西卖得贵,什么东西卖得便宜呢?””贵贱嘛,“晏子答道,”假脚供不应求,天天涨价,鞋子卖不出去,天天跌价。“景公听了,知道了晏子的言外之意,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

后来,齐国就不再滥用砍脚的酷刑了。

事物的本质可以有很多表现形式,有时甚至纷繁凌乱。采用对比手法,引起对方注意,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主题,却更深刻地揭示了本质,收到了更好的效果。苑囿嫌大春秋时期,齐宣王在位时,沉湎于声色犬马,成天飞鹰走狗,到处围猎。

有一天,伟大的政治家孟子来到了齐国,宣王接见了他。宣王问孟子:“寡人听说周朝时文王也喜欢打猎,听说他的猎苑足足围了70里,究竟有没有这件事?”孟子回答:“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确实有这回事。“宣王吃惊地问:“难道真有这么大吗?”孟子答道:“确实有那么大,但是当时老百姓还嫌太小呢。“宣王叹口气说:“唉,还是古时候的老百姓好啊!寡人的猎苑只围了40里,老百姓都嫌太大了,真不通情达理。“孟子说:“文王的猎苑虽然方圆70里,可是他允许百姓进去砍柴,进去捉野兔,并且还可以一起分享打来的猎物。文王和人民一同使用这猎苑,而这个猎苑也属于人民。因此,人民嫌它太小,而您呢?”顿了一下,孟子又缓缓说道:“实话告诉您,我初来齐国,胆战心惊的,生怕触犯了您的禁令,问明白了禁令才敢入境。听说大王的猎苑,不准百姓砍柴拾草,不准随意进出,杀死一头麇鹿,就要判成死罪。这样,不就等于在国内设下一个方圆40里的陷阱火坑了吗?人民嫌它太大,难道不合情合理吗?”宣王听了,若有所思,过了不久,那些猎苑的禁令就被撤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