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最新图文普及版)
15263400000043

第43章 三字经(10)

(古时候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让人们相爱,而实现爱人,遵守周礼最重要。)②《礼记·孔子闲居》:“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孔丘说:天无私地覆盖着人们,地无私地负载着人们,日月无私地照耀着人们,根据这三者来统治百姓,这就是三无私。)《中庸·三十章》朱熹注:“天覆地载,万物并育于其间而不相害,四时日月错行代明而不相悖。”(天覆盖着,地负载着,万物发育生长在天地间而不互相危害,春夏秋冬的运行、日月昼夜的照明毫不紊乱。)[原文]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已有能①,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音子,说别人坏话)。

[译文]

品行高尚的人,他的名声自然高,人们所以尊重他,并不是他相貌好。有才能的人,他的威望自然大,人们所以佩服他,并不是他会说大话。自己有能耐,不要自私,别人有能耐,不要轻视人家和说人家坏话。

[注释]

①《周礼·地官乡大夫》。“能者,有道艺者。”(有能力的人,就是懂得和能够实行先王之道的人。)《孟子·离娄下》:“人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那么一点点,而老百姓抛弃了它,君子保存了它。)

[原文]

勿谄(音产,巴结、逢迎)富,勿骄贫①,勿厌故,勿喜新。

[译文]

不要羡慕富人,不要瞧不起穷人,不要讨厌旧事物,不要喜欢新事物。

[注释]

①《礼记·坊记》:“小人贫斯约,宫斯骄,约斯盗,骄斯乱。”(小人穷了就处于困境,富了就骄傲,处于困境就要去偷盗,骄傲就要破坏等级名分,犯上作乱。)《论语·宪问》:“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贫穷却没有怨言,很难;富了不骄傲,容易做到。)

[原文]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匆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①,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②,疾之甚,祸且作③。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译文]

人家没空闲,不要去打搅,别人心里不安,不要拿话去扰乱。人有短处,千万不要揭发,别人有见不得人的事,不要去宣扬。称赞别人好,自己也就好,人家知道了,更要勉励自己。揭发别人的坏处,就是一种罪恶,对别人恨得厉害,就会招来祸害。互相勉励行善,双方都积了德,有错不规劝,双方在道德上都欠缺了。

[注释]

①《礼记·坊记》:“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则民作忠。……善则称亲,过则称己,则民作孝。”(成绩归皇帝,过失归自己,这就是忠。……好处归父母,过错归自己,这就是孝。)②《论语·阳货》:“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应该厌恶那种说人家坏话的人,应该讨厌那种地位低下而攻击统治者的人。)③《孟子·离娄下》:“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说人家坏话,后患来了,该怎么办呢?)

[原文]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入,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①。

思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②。

[译文]

拿人家的东西、给人家的东西要分清,给人家的要多,拿人家的要少。打算怎样对待别人,先要问问自己,自己所不想要的,就应该立刻停止,有思要报,有怨要忘,报怨是短处,报恩是长处。

[注释]

①《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这样,在社会上工作肘没有怨恨,在家也没有怨恨。)

②《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有人问孔丘:“拿德来回答怨恨,怎么样?”孔丘回答:“又拿什么来报答德呢?应该拿正直来回答怨恨,拿德来报答德”。)

[原文]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①。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译文]

对待佣人,重要的是保持主人端庄的态度,但也还要仁慈宽厚。以权势压人,人心不服,用道理来服人,才能使人没有话说。

[注释]

①《礼记·儒行》:“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温良是仁的根本,恭敬和谨慎是仁的基础,宽裕是仁的开始。)

[原文]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①。

果仁者,人多畏②,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译文]

同样是人,但高低贵贱各不一样,一般的俗人多,仁者少。如果真是仁者,人们都敬畏他,他说话不遮掩,态度不逢迎。亲近仁者,就有很大好处,德行日益增进,过错日益减少。不亲近仁者,有很大坏处,坏人就要接近你了,什么事都要坏了。

[注释]

①《论语·宪问》;“君子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君子中不仁的人也有吧,小人中却不会有仁者。)②《论语·子张》:“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远地望去严肃可畏,靠近时显得温和,听他说话却很严厉。)

(五)[原文]

不力行,但学文①,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②,任己见,昧理真。

[译文]

不努力去实行孔孟之道,只学习儒家经典文献,就会滋长浮华,那成什么样的人呢?但只是努力实行,不学习儒家经典文献,只凭自己的见解去做,就不明白儒家的道理。

[注释]

①《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喜好学习接近于“知”,努力实行接近于“仁”,知道羞耻接近于“勇”。知道这三件事,就知道怎样修身。知道怎样修身,就知道怎样治人。知道怎样治人,就知道怎样统治天下国家了。)②《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美玉不经过精心雕刻,就成不了贵重的玉器,人不学习就不能领悟先王之道。所以古代帝王建立国家统治民众,总是先教人学道。)

[原文]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①。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屋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正,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②。

[译文]

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三者确实是重要的。刚开始读这本书,不要又想读别的,一本没有读完,不要读其他的书。学习期限可以放宽些,但要抓紧时间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就可以自然明白。心里有疑问,随时一条一条地记下来,找人问问,要弄清确切的意思。读书的屋子要清静,墙壁要干净,书桌要清洁,笔和砚要放正。墨磨偏了,说明心不正,字写得不端正,说明思想上先出了毛病。

摆放经典书籍,应有固定的地方,读完了要放回原处。即使有急事,也要把书籍捆卷好,有缺损的地方,马上补好。

[注释]

①朱熹《朱子童蒙须知》:“三到之法,心到最急”。“读书千遍,其意自见”。

②《大学》:“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原文]

非圣书①,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②,圣与贤,可驯致。

[译文]

不是儒家的经典,应该抛弃不要看,以免蒙蔽你的聪明,坏了你的心志。不要破坏礼义,不要认为自己不能行仁义,这样,圣贤阶目标是可以逐渐达到的。

[注释]

①圣书:指孔老二之流的儒家经书。

②《孟子·离娄上》:“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出言破坏礼义,叫作自暴;自己认为不能行仁义,叫作自弃。)

二十四孝图说

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ɡǔsǒu音鼓叟)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yín音银)。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 纷纷耘草禽

嗣(sì音四)尧登宝位 孝感动天心

戏彩娱亲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班蓝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戏舞学娇痴 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 喜色满庭闱

鹿乳奉亲

周剡(shàn音善)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剡子具以情告。乃免。

亲老思鹿乳 身挂褐(hè音贺)毛衣

若不高声语 山中带箭归

为亲负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负米供旨甘 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殁 犹念旧劬劳

啮指心痛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niè音聂)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母指才方啮 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 骨肉至情深

单衣顺母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zhèn音阵)。父察知故。

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闵氏有贤郎 何曾怨晚娘

尊前贤母在 三子免风霜

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仁孝临天下 巍巍冠百王

莫庭事贤母 汤药必亲尝

拾葚供亲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rèn音认)。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黑葚奉萱闱 啼饥泪满衣

赤眉知孝顺 牛米赠君归

为母埋儿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hé音河)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

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思供给 埋儿愿母存

黄金天所赐 光彩照寒门

卖身葬父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jiān音兼)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葬父贷孔兄 仙姬陌上逢

织缣偿债主 孝感动苍穹

刻木事亲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qú音渠)劳之恩。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刻木为父母 形容在日时

寄言诸子侄 各要孝亲闱

涌泉跃鲤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kuài音快)。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恻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舍侧甘泉出 一朝双鲤鱼

子能事其母 妇更孝于姑

怀桔遗亲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

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孝悌皆天性 人间六岁儿

袖中怀绿桔 遗母报乳哺

扇枕温衾(qīn音亲)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

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diàn音电)。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冬月温衾暖 炎天扇枕凉

儿童知子职 千古一黄香

行佣供母

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pī音披)。贫穷裸跣(xiǎn音显)。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负母逃危难 穷途贼犯频

哀求俱得免 佣力以供亲

闻雷泣墓

魏王哀(póu音剖)。事亲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哀在此。母亲勿惧。

慈母怕闻雷 冰魂宿夜台

阿香时一震 到墓绕千回

哭竹生笋

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dǔ音堵)。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泪滴朔风寒 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 天意报平安

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继母人间有 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 一片卧冰模

扼虎救父

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粟。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

父才得免于害。

深山逢白虎 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 脱离馋口中

恣蚊饱血

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友。蚊多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爱亲之心至矣。

夏夜无帷帐 蚊多不敢挥

恣(zì音字)渠(qú音瞿)膏血饱 免使入亲帏尝粪心忧南齐庾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

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chài音柴)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qǐsǎng音企嗓)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到县未旬日 椿庭遗疾深

愿将身代死 北望起忧心

乳姑不怠

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zhì音至)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病。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思。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

孝敬崔家妇 乳姑晨盥梳

此思无以报 愿得子孙如

亲涤溺器

宋黄庭坚。元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贵显闻天下 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 不用婢妾人

弃官寻母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juě音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七岁生离母 参(shēn音身)商五十年

一朝相见面 喜气动皇天

小儿话

四言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沈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

能有几句见人胡讲洪钟无声满瓶不响

自家过失不消遮掩遮掩不得又添一短

无心之失说开罢手一差半错那个没有

须好认错休要说谎教人识破谁肯作养

要成好人须寻好友引酵若酸那得甜酒

与人讲话看人面色意不相投不须强说

当面说人话休峻厉谁是你儿受你闲气

当面证人惹祸最大是与不是尽他说罢

造言生事谁不怕你也要提防王法天理

我打人还自打几下我骂人还换口自骂

既做生人便有生理个个安闲谁养活你

世间生艺要会一件有时贫穷救你患难

饱食足衣乱说闲耍终日昏昏不如牛马

担头车尾穷汉营生日求升合休与相争

强取巧图只嫌不彀横来之物要你承受

事不干己分毫休理一争两丑一让两有六言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如父母

却教惹怒生嗔只是我不成人

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费尽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

自打一下偏疼人说一句偏怨

口噙一个矫儿断送坏了乾看

老子终日浮水儿子做了溺鬼

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

为人若肯学好羞甚担柴卖草

为人若不学好夸甚尚书阁老

人生丧家亡身言语占了八分

任你心术奸险哄瞒不过天眼

使他不辨不难要他心上无言

人言未必皆真听言只听三分

自家认了不是人再不好说你

自家倒在地下人再不好踢你

慌忙倒不得济安详走在头地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小辱不肯放下惹起大辱倒罢

走路休走岔了说话休说发了

乞儿口乾力尽终口不得一钱

败子羹肉满桌吃着只恨不甜

世间第一好事莫如救难怜贫

人若不遭天祸舍施能费几文

蜂蛾也害饥寒蝼蚁都知疼痛

谁不怕死求活休要杀生害命

气恼他家富贵畅快人有灾殃

一些不由自己可惜坏了心肠

杂言

天来大功禁不得一句自称

海那深罪禁不得双膝下跪

你看人家妇女眼里偏好

人家看你妇女你心偏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