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最新图文普及版)
15263400000041

第41章 三字经(8)

这个故事出自《唐书·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八十八·柳砒传》。唐朝有个唐夫人,是节度史崔的祖母。她的婆婆年岁大了,掉了牙齿。唐氏每天在大门的台阶下给婆婆叩拜,然后就到堂上给她哺乳。据说她的婆婆因而能不吃粮食活了好几年。身体很健康。

[原文]

少君更短衣 提?出自汲

[注释]

?(音wèng):一种盛水、酒等的陶器。

汲(音jí急):提水。

这个故事出自《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第七十四·鲍宣妻》。少君生在有钱的人家。他的父亲有个学生叫鲍宣,家贫。少君的父亲喜欢鲍宣很懂孔孟之道,就把女儿少君嫁给了他,并陪送了大批嫁妆。鲍宣对他妻子说:“你阔家生长,我家贫穷,可不敢接受你这么多的陪嫁。”少君说:“我父亲认为你是一个通晓仁义道德的人,才让我来侍奉你。当然,你说什么,我就听什么。”鲍宣笑着说:“能这样,就合我的心意了。”于是,少君换上短布衣,与鲍宣一同回到家乡。到鲍宣家,少君拜见了公婆,连忙就去提水、操作家务。

[原文]

守淡薄 安本分 他家富 莫眼热 行嫉妒 损了心勤治家 过光阴

[译文]

安于贫穷,遵守本分,别人富,自己不要眼热、嫉妒。嫉妒人自己的心也就坏了。要勤俭持家过日子。

[原文]

丈夫穷 莫生嗔 夫子贵 莫骄矜

[注释]

嗔(音chén):生气、埋怨。

矜(音jīn斤):自夸自大。

[译文]

丈夫穷,不嫌贫,不要生气,丈夫贵,不要自夸和自荣。

[原文]

各自居 也要命 命不遇 只是贫

[译文]

大小家庭过日子,也要由命来注定。如果命不好,带来的只能是贫穷。

[原文]

他骂我 我不听 不回言 人自评 升斗上 要公平 买物件莫亏人

[译文]

别人骂我,我就当没听见,也不还嘴,人们自然会有公正的评沦。

在升斗上要公平,买东西不要亏人。

[原文]

奴婢们 也是人 饮食类 一般平 不是处 且宽忍十分刻 异心生 若太宽 便不逊

[译文]

男女奴仆们也都是人,在饮食上应该和主人一样,他们做了错事,对他们要宽仁、容忍。对他们太刻薄了,他们就要生二心,如果太宽了,他们就会不听话。

[原文]

无事非 是贤良 姆婶事 决莫言 若闻知 两参商

伯叔话 休要管 勿唧唧 道短长 孩童闹 规己子

是与非 甚勿理 略不逊 讼自起 公差到 悔则迟

[注释]

姆:伯母

参商:天上的两颗星,参星在西方,商星在东方,两星出后不相见,用以比喻两人见不到面或两人不和睦、不往来。

[译文]

不搬弄事非的女子是贤良的,伯母和婶子之间的事情,一定不要插言、传话,如果传话让她们知道了,会使她们不和。伯父和叔父之间的事,也不要过问,更不要嘀嘀咕咕、说长道短。孩子打架,首先要规劝自己的孩子,不要过多地去追求是非道理,如果你态度不好,就可能引起双方打官司,等公差到来的时候,你后悔也就晚了。

[原文]

仲妻止夫召 灌园自食力

[注释]

这个故事出自《古列女传·第二卷·楚于陵妻》或《龙文鞭影·下卷·灌园陈定》。战国时,楚王曾用大量的金钱聘请齐人陈仲子(字子终)去做宰相。子终对他妻子说:“我如今要做了宰相,往后就能宾客盈门,吃穿不愁了。”他妻子说。“你做了宰相,所能享受的不过也就是这些,但是你却要天天为楚国担忧处在这个乱世,你要千不好,还会保不住性命呢。”于是,子终夫妇就逃走隐居,给人家管理菜园子去了。

[原文]

出仕日 劝清政 抚百姓 劝宽仁

[注释]

仕:做官抚;慰问、安抚

宽仁:宽,指思想上的软化。孔丘曾说:“宽猛相济”(《左传·昭公廿年》)。意思是说,对奴隶起义,一方面要实行血腥镇压,另一方面要进行思想上的腐蚀软化。宽仁就是采用软刀子杀人的办法。

[译文]

丈夫出去做官的时候,要劝他政治上清明,对老百姓要宽厚、仁爱、多加抚慰。

[原文]

我家富 莫欺贫 借物件 就奉承 应他急 感我情 积阴德贻子孙

[注释]

奉承:恭敬地用手捧着送上

贻:遗留

[译文]

我家虽富但不要欺负穷人,人家向我们借东西,就借给他,帮助他解决了困难,他就会感激我们,我们就为子孙后代积下了阴德。

《神童诗》《劝学》

天子重英豪① 文章②教尔曹③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

[注释]

①英豪:才能出众的人。这里指熟读孔孟经典,维护孔孟之道,能为统治阶级卖命的人。

②文章:这里指儒家的经典。

③尔曹:你们、你辈。

[译文]

天子重用才能出众的人,用儒家的经典来教育你们;各行各业都属于下等,只有读书最为“高贵”。

《劝学》少小须勤学 文章可立身①

满朝朱紫②贵 尽是读书人

[注释]

①立身:在社会上站得住,有地位。这里指做官。

②朱紫:红色和紫色,这里指官服的颜色。唐朝规定:三品(三级)以上的官穿紫袍,四品(四级)、五品(五级)的官穿红袍。这里用“朱紫”表示高级官吏。

[译文]

从小就必须勤奋学习,熟读孔孟经典能使你出人头地;你看朝庭里那些达官显贵,全都是熟读经书的人。

《劝学》

学问勤中得 萤窗①万卷书

三冬②今足用 谁笑腹空虚

[注释]

①萤窗:据《晋书。车胤传》记载,晋朝车胤家贫买不起灯油,黑天捉了几十个萤火虫用布袋装起来,借萤光读书,后人引为勤学苦读的典范。这里是指在窗前灯下苦读。

②三冬:据《汉书。东方朔传》记载,“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这里的三冬指三年。

[译文]

学问要在勤奋中求得,窗前灯下苦读万卷书册,三年学习,文史之事足够用,谁能嘲笑你肚里空空没有学问呢?

《劝学》自小多才学 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 我有笔如刀[译文]

从小就博学多才,一生中立下雄心壮志;别人依靠武力取得官职,我以锋利如刀的文笔升官发财。

《劝学》

朝为田舍郎① 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② 男儿当自强

[注释]

①田舍郎:田舍,农家;郎,旧时对年轻男子的称呼。

②将相本五种:据《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载:陈涉(即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思是说,王侯将相本来就不是上帝布下的种子。当时是作为革命口号提出来的,是反对天命论的,这里用这句话,主要是从劝学孔孟之道出发的,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译文]

早晨还是农家儿郎,傍晚就登上了天子的殿堂;将军宰相本来不是天生有种,好男儿应当立志图强。

《劝学》

学乃身之宝 儒为席上珍①。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注释]

①儒为席上珍:《礼记·儒行篇》中载:“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意思是儒生有珍宝(孔孟之道)等待君主来聘用他。这是一种知识私有,待价而沽(沽;当“卖”讲)的思想。席;指坐席,这里泛指社会上。珍:

指美善之道。

[译文]

学问是身上的宝贝,儒生是社会上的珍宝;你看那些当宰相的,一定是熟读孔孟之书的人。

《劝学》

莫道儒冠误① 诗书不负人

达而相天下 穷则善其身②

[注释]

①儒冠:儒生的帽子,举人未考中进士者都戴儒冠。儒冠误:来源于杜甫诗“纨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连续两次考进士未中,以非常遗憾的心情写了这首诗,认为儒冠误身。

②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孟子·尽心章·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达:得志,指当上官。穷:不得志,当不上官。

[译文]

不要认为当了儒生就误了前程,经书决不会辜负人;一旦得势做了官,就可以辅佐朝廷,即使当不上官也可以修身养性,成为有德行的人。

《劝学》

遗子黄金宝 何如教一经①

姓名书锦轴② 朱紫佐朝廷

[注释]

①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据《汉书韦贤传》,传说汉朝韦贤有四个儿子,由于读了经书,其中三个儿子做了大官。第四个儿子韦玄成也当了丞相后流传这样一句话。“遗子黄金满鬭(音营,箱笼之类的器具),不如教子一经。”

②锦轴:古代把历史写在带轴的锦缎上,这里是历史的代称。

[译文]

留给子孙金银财宝,不如教他们熟读孔孟的经书;这样姓名就可载入史册,当上大官可以辅佐朝廷。

《劝学》

古有千文义① 须知后学通

圣贤俱间出 以此发蒙童

[注释]

①千文义:千种文章道理的意思。

[译文]

自古以来有千种文章道理,要知道只有后人勤学才能精通,圣贤都是从这里产生,要以此来教育刚读书的儿童。

《劝学》①

神童衫子短 袖大惹春风②

未去朝天子 先来谒③相公④

[注释]

①明朝朱国桢《涌幢小品》“神童诗”条,记丁关于北宋末年“神童”汪洙的传说,据说汪洙九岁时就会作诗,有个当官的召见了他,见他穿着短衣(古代贫寒老百姓穿的衣服),问道:“神童诊何短耶(怎么这样短呢)?”汪洙当即说出这首诗来应答。

②袖大惹春风:袖大,即宽袍大袖,这里是说有向上爬的志气,一定能取得功名,穿上官服。春风,取唐朝孟郊《登科后》一诗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意,惹春风,就是引来飞黄腾达的前程。

③谒:(音业),拜见。

④相公:这里指对官吏的尊称。

[译文]

我神童衣衫虽然很短,袖子大能引来得意春风,要朝见天子还没有去,先来拜见你这位相公。

《劝学》

大比①因时举 乡书②以类升③

名题仙桂籍④ 天府快先登

[注释]

①大比:按科举制度,乡试三年一次称大比。

②乡书:乡试的考中者。

③以类升:逐级上升。

④仙桂籍:仙桂,相传仙人居住的月宫中有桂树,封建文人用“折桂”比喻考中进士。“名题仙桂籍”,就是说姓名写在录取的榜文上。

[译文]

乡试按期举行,考中了就会逐级高升,姓名载入了进士名册,很快就登上了朝廷。

《劝学》

喜中青钱选① 才高压众英

萤窗新脱迹 雁塔早题名②

[注释]

①青钱选:青钱,古代钱为铜制,其中青铜钱光泽最好,传说唐朝人张鹫(音浊)考中进士,众人说他才高压众,文辞仿佛青铜钱万选万中。

这里比喻为象万选青钱一样,从很多人中被选中。

②雁塔题名:雁塔,塔名,在今陕西西安南郊慈恩寺中,人称大雁塔。玄奘所立。唐朝时,人们考上了进士都到雁塔留名。后来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

[译文]

考试中选万分高兴,(只因为)才学高超压倒所有应考的人,刚刚离开苦读的书房,年纪轻轻就在那雁塔上题了名。

《劝学》

年少初登第① 皇都得意回

禹门②三汲浪 平地一声雷

[注释]

①登第:考中了进士叫登第,也称登科。

②禹门:即山西河津县西北之龙门。相传是夏禹所凿,故称禹门。

禹门三汲浪,形容禹门那里水流很急,一浪高一浪。神话传说鲤鱼若能跳上龙门就成龙。后人把科举考试比作“鲤鱼跳龙门”。

[译文]

年少时就考中了进士,从京城得意洋洋地返回,正如鲤鱼跳过龙门,又象平地响起了一声惊雷。

《劝学》

一举登科目 双亲未老时

锦衣归故里① 端的是男儿

[注释]

①锦衣:华丽的官服。故里:家乡。《史记·项羽本记》项羽曰: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译文]

考中进士之日,父母都还未老;穿着华丽的官服回到家乡,这才是真正的好男儿。

《状元》

玉殿传金榜 君恩与状头①

英雄三百辈② 随我步瀛洲③

[注释]

①状头:状元。

②三百辈:每次考中进士的名额一般为三百人。

③瀛洲:传说中的仙境。据《新唐书·褚亮传》,唐太宗为网罗人材,修了文学馆,以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人为学士,号称十八学士。选中者,为天下所羡慕向往,谓之“登瀛洲”。这里指反动儒生爬上了统治阶级的上层地位。

[译文]

宫殿里传下了考中进士的金榜,皇帝的恩德赐给(我)为状元,三百名考中的进士,跟随我登上了人间天堂。

《言忠》慷慨丈夫志 生当忠孝门为官须作相 及第必争先[译文]

大丈夫立下慷慨志向,一生要建立起忠孝的门第;当官必须作宰相,科举考试一定要争第一。

《帝都》

宫殿苕①耸 街衢②竞物华

风云今际会③ 千古帝王家

[注释]

①苕蛲:(音条摇),巍峨高大的意思。

②街衢:衢(音渠),四通八达的街道。

③际会:集会,聚会。

[译文]

宫殿巍峨高大如同山峰耸立,街道上一片繁华景象;英雄人物今天来聚会,这就是世世代代帝王居住的地方。

《帝都》①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

太平无以报 愿上万言书②

[注释]

①《帝都》:此诗是南北朝时陈朝的陈后主(陈叔宝)在被隋灭后与隋文帝登芒山(安徽砀山县东南)时作的,用来吹捧隋文帝。

②万言书:原诗中是“东封书,指陈后主呈请隋文帝在芒山封禅(癸天地)的一封奏表。

[译文]

日月光芒使帝王的恩德更加显得光辉,山河把帝王居住的地方衬托得更加雄伟;太平盛世无以报答,只有写下万言书来颂扬帝王的功德。

《四喜》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 金榜挂名时[译文]

久旱以后下了一场好雨,在他乡遇到了旧日的知己;新婚之夜彩烛照新房,殿试揭晓的榜上有自己的名字。

《早春》

土脉①阳②和动 韶华③满眼新

一枝梅破腊④ 万象渐回春

[注释]

①土脉:指土地连贯起伏,好象人身上的脉搏。

②阳:阳气,指暖气。

③韶华:美好的春光,④腊:腊月。

[译文]

大地苏醒阳光温暖,在这大好春光里一派新的生气;一枝梅花冲破严寒开放,各种景象显示,春天渐渐地回来了。

《春游》柳色侵衣绿 桃花映酒红长安游冶子① 日日醉春风[注释]

①游冶子:指旧时的浪荡公子。

[译文]

柳色把衣服照绿了,桃花把美酒映红了,长安城里的浪荡公子,每天沉醉在花天酒地的生活之中。

《暮春》

淑景①余三月 莺花②已半稀

浴沂谁氏子 三叹咏而归③

[注释]

①淑景:美好的风景。

②莺花:春时景物。古时用莺鸣花放描写春天景色。

③浴沂谁氏子,三叹咏而归:《论语。先进篇》;一天孔老二让四个学生分别报一下自己的志向。头三个学生都是想当官,第四个学生曾晰说:“我同他们不一样,我的志向是春天来了,带领七八个学生到沂水里洗洗澡,然后到求雨坛下吹吹风,唱着歌回来。(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老二对此很欣赏,并赞叹的说:“我和你的志向一样啊!”这是一生为恢复奴隶制,到处呼号奔走想当官的孔老二在碰壁后,发出的一种悲鸣!

[译文]

春天的美景只剩下最后一个月了,春花凋谢显得稀稀落落;谁家的少年学着曾晰在沂水边洗澡,一路歌唱着回来了?

《寒食》①

数点雨余雨 一番寒食寒

杜鹃花发处 血泪染成丹

[注释]

①寒食:清明前一日,叫寒食节。传说晋文公未作国君时,在外逃亡十九年,介子推随同出亡。后来晋文公当了国君,跟随他出亡的许多人都封了官,唯独把功劳很大的介子推忘了。介子推带着母亲隐居到绵山里,晋文公求之不得。晋文公以为放火烧山,他一定会出来,谁知烧了山,他也没出来,被烧死了。后晋文公为了纪念他,下令这一天禁火,吃凉食,故名寒食节。寒食寒指乍暖还寒的意思。

[译文]

雨后又零星地落下几点雨,寒食节里还透着寒意;在杜鹃花开放的地方,那红色是由血泪染成的。

《清明》春到清明好 晴添锦绣文

年年当此节 底事雨纷纷①

[注释]

①底事:何事,为什么。雨纷纷:晚唐诗人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春到清明时节正是好时光。

晴朗的天空增添了色彩,年年这个时节,为什么总是细雨纷纷呢?

《纳凉》

凤阁①黄昏雨 开轩②纳晚凉

月华当户白 何处递荷香

[注释]

①阁:象楼一样的建筑,常谈亭台楼阁。

②轩:有窗的长廊。

[译文]

雨后黄昏阁前晚风阵阵,这时打开窗户乘凉;洁白的月光照着门户,从那里飘来了荷花的清香?

《秋夜》

漏尽①金风②冷 堂虚玉露清

穷③经谁氏子 独坐对寒檠④

[注释]

①漏尽:漏:漏壶,我国古代记时的一种仪器。漏尽是指漏壶里的水流尽了,说明时间已经很长,天快亮了。

②金风:秋风。

③穷:研究,追根问底。穷经即埋头钻研儒家经典。

④檠:(音情)灯架,这里指灯。

[译文]

黎明前秋风更凉,堂前空空露水象白玉一样晶莹;是谁家少年在那里苦读经书,这么晚还独坐在寒灯下。

《中秋》

秋景今宵半① 天高月倍明

南楼谁宴赏 丝竹②奏清音

[注释]

①宵半:半夜。

②丝竹:指乐器。

[译文]

到今天晚上,秋天已经过去一半了,天空显得更高,月色格外地明;谁家在南楼开宴赏月。

琴弦竹笛奏出了悠扬的声音。

《秋凉》

一雨初收霁① 金风特送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