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最新图文普及版)
15263400000038

第38章 三字经(5)

百年——指人的一生。

这里宣扬一切听天由命,不要有所作为的宿命论观点。

[原文]

在家敬父母 何须烧远香

[注释]

烧远香——到远处烧香求佛。比喻在外积德行善做好事。

[译文]

这话是说到远处去积德行善不如在家孝敬父母。

《名贤集》把孝敬父母作为封建道德中极重要的内容,是对儒家“首孝悌”伦理纲常的具体化。

[原文]

家贫和也好 不义富何如

[注释]

见《论语·述而》:“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说干不正当的事得来的富贵,我看来好象浮云一般。

[译文]

家庭和睦即使贫穷也是好的,干不正当的事,富又怎么样呢?

[原文]

晴干开水道 须防暴雨时

[注释]

干——枯渴,干旱。

[译文]

晴天干旱的时候要开好水道,以防备暴雨的来临。

比喻平时做事要留出将来退却的后路。这是明哲保身的剥削阶级人生观。它与我们所讲的“有备无患”,“留有余地”完全是两回事。

[原文]

寒门生贵子 白屋出公卿

[注释]

寒门——贫寒人家。白屋——穷苦人住的茅草屋。

白屋出三公——《汉书主父偃传》士或起白屋而致三公。

[原文]

将相本无种 男儿当自强

[注释]

本五种——《史记·陈涉世家》卷四十八中陈涉(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思是说,王侯将相是没有种的。

[译文]

王侯将相并不是天生的,有志气的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奋发图强。

[原文]

欲要夫子行 无可一日清

三千徒众立 七十二贤人①

成人②不自在 自在不成人

[注释]

《鹤林玉露》(宋罗大经)中有:“谚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之句。

①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这句话出于《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意思是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学生,他的学生有三千,身通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的有七十二人。

②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意思是子路问怎样才是全人。孔丘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加上礼乐作为他的文采,这样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孔丘又说:“现在要成为完美的人何必一定要这样要求呢?现在的人,只要见到财利,而想到道义,遇到(国家或君主)有危急,而肯付出生命,久处困境也不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

[译文]

想要孔丘那样的德行,不可有一日的清闲。孔丘一共有三千多学生,可是只有七十二个成为贤人。要想成为全人就不能轻闲自在,要轻闲自在就不能成为全人。

[原文]

国正天心顺 官清民自安

妻贤夫祸少 子孝父心宽

[注释]

见《事林广记》国正——国家能按照“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办事。

[译文]

国家如能按照“三纲五常”办事,就能符合天意。当官的清廉,老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家有贤妻孝子日子就得太平安乐。

[原文]

白云朝朝过 青天日日闲

[注释]

白云——古人诗中常以“白云”、“浮云”比喻小人。在汉朝陆贾《新语·慎微篇》中有:“邪恶之蔽犹浮云之障明也”。这里指小人的语言。

青天——此处比喻贤人。

[译文]

小人的谄言天天有,但它都象浮云一样漂浮而去,贤人却依然安闲自在。

这是对统治阶级的美化。

[原文]

自家无运至 却怨世界难

[注释]

世界——指世道。

这是用反动的宿命论,为剥削制度的罪恶辩护。

[原文]

有钱能解语 无钱语不听

[注释]

见《通俗篇》:“有钱买得鬼推磨,无力却教人顶缸。”

解语——了解说话的意思。

[译文]

有钱有势的人不用说话,别人就会按你的眼色行事。没钱的人即使说话也没人听。

[原文]

时间风火性 烧了岁寒衣

[注释]

风火性——性子如风似火,比喻时间过的飞快。

岁寒衣——过冬御寒的衣服。烧了岁寒衣,旧时入冬后有为死人烧寒衣的习俗。

[译文]

这里比喻一年又将过去。

[原文]

人生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注释]

见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夜苦长,何不秉烛游①?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②?愚者爱惜费③,但为后世嗤④,仙人王子乔⑤,难可与等⑥期⑦。

①秉烛游——秉烛是指夜间燃烛,秉烛游是长夜之游的意思。

②来兹——兹为年,来兹就是来年。

③费——费用,指钱财。

④嗤——轻蔑的笑。

⑤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着名的仙子。

⑥等——同也,指同样成为仙人。

⑦期——等待。

[译文]

人生是短促的,考虑得太远又有什么用处呢?人在生年里,夜晚的时间要比白天长,何不夜以继日地尽情享乐呢!应当及时行乐,那能等到来年哪!傻人舍不得钱以致被后人耻笑。要想成为王子乔那样的仙人,不是一般人所能期待得到的。

[原文]

来说是非者 便是是非人

[注释]

语出《五灯会元》(宋释慧明撰)。

[译文]

指责招惹是非的人,要人们离开是非,不听是非之言。

[原文]

积善有善报 积恶有恶报

报应有早晚 祸福自不错

[注释]

报——报应,佛教用语。佛家有“善应有善果,恶应有恶果”之说。

《事林广记·警世格言》里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话。

剥削阶级企图用唯心主义的“因果报应”论来恫吓劳动人民,不让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斗争。

[原文]

花有重开日 人无常少年

[注释]

重——再,重新。

元曲《窦娥冤》楔子里有“花有重开日,人无常少年”之语。

[译文]

要人们珍惜年华,及时享乐。

[原文]

人无害虎心 虎有伤人意

[注释]

人无害虎心 虎有伤人意《晋书郭文传》:有猛兽张口向文,文视其口中有横骨,乃以手探去之。温峤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耶”。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伤人。”

[译文]

原文已转义为人无害虎心,虎倒有伤人意。

[原文]

上山擒虎易 开口告人难

[注释]

见《事林广记》:“入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又见高则诚《琵琶记》中;[临江仙]连丧双亲无计策,只得剪下香鬟。非奴苦要孝名传,正是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

擒——捕捉。告人——求人。

[译文]

上山捕捉老虎是容易的,开口求人资助是很难的。

[原文]

忠臣不怕死 怕死不忠臣

[注释]

这是要人们死心塌地为统治阶级尽忠卖命。

[原文]

从前多少事 过去一场空

[译文]

从前为主奋斗的许多事情,过去以后也只是一场空。

这里宣扬“与世无争”消极颓废没落的人生观。

[原文]

满怀心腹事 尽在不言中

既在矮檐下 怎敢不低头

[注释]

心腹事——暗藏在心里不轻易对人说的事。

檐——即房檐。

这是宣扬反革命的“韬晦”之计。隐蔽自己是为了有朝一日卷土重来。

[原文]

家贫知孝子 国乱识忠臣

[注释]

这是行将灭亡的统治者在呼吁其爪牙为他们尽忠效力。

[原文]

凡是登途者 都是福薄人[注释]

登途者——在道途上奔波的人。

福薄——没福气。

[译文]

凡是在外奔波求生的人,都是没福气的。

把旧社会劳动人民背井离乡、逃荒要饭归结到命运上,说成是没福气,这是为剥削制度开脱。

[原文]

命贫君子拙 时来小人强

[注释]

拙——笨。

《罗隐诗》载:男儿未必尽英雄,但到时来命即通。

[原文]

命好心也好 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中途夭折了

心命都不好 贫苦直到老

[注释]

夭折——短命,即好景不长。

这三句话,用宿命论和人性论的观点解释贫富的根源。要人们相信命运,不准劳动人民萌发摆脱贫苦的念头。

[原文]

年老心未老 人穷行莫穷

[注释]

《后汉书马援传》尝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译文]

人老了要不服老,人穷了可不要走“歪路”。

[原文]

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注释]

见《论语·颜渊》[译文]

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亡。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国家就站不住脚了。

[原文]

长将好事于人 祸不临身害己

[注释]

长——即常,经常。

好事——指为统治阶级所赞赏的行为。

于——给。

临——靠近,到达。

[译文]

经常把好事送给别人,祸害就不会落到头上。

这是用中庸之道和趋利避害的庸人哲学毒害劳动人民,妄图使劳动人民为了求得过个安稳日子而服服贴贴地做他们的奴隶。

[原文]

既读孔圣之书 必达周公之礼

[注释]

达——通达,对事理认识得透彻。

周公之礼——即周礼。

《元曲选》吴昌龄断风花雪月、贾仲名肖淑兰二剧中有:“既读孔圣书,必达周公礼”之句。

[译文]

既然读了孔孟之道的书,必须按照周礼办事。

[原文]

君子敬而无失 与人恭而有礼

[注释]

见《论语·颜渊》[译文]

君子对待工作严肃认真而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周礼。

[原文]

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见《论语·里仁》。事:奉待。数:繁琐。

[译文]

对待君王过于烦琐(或多次进谏),就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于烦琐(或多次规劝),就会反被疏远。

[原文]

人无酬天之力 天有养人之功

[注释]

酬——用财物报答。

[原文]

一马不鞲双鞍 忠臣不事二主

[注释]

一马不被两鞍——《元史·烈女传》载:汴梁孟志刚妻衣氏为夫治棺,绐(音带,欺哄)匠曰:可宽大,吾夫有遗书欲尽置其中,匠者然之。

及成,氏语同居王媪曰:吾闻一马不被两鞍,吾夫既死,与之同棺共穴可也,遂自刭。意思是说:在汴梁(今天的开封)的地方,孟志刚的妻子给丈夫做棺材,她骗木匠说:做大点儿,我丈夫留下来的书籍,要全放在里边,木匠答应了。做好后,她对邻居王说:我听说一马不被两鞍,既然我的丈夫已经死了,我愿与他同棺埋葬,说完就自杀而死。

[原文]

长想有力之奴 不念无为之子

[译文]

要经常想着得力的奴才,不要思念无所作为的儿子。

[原文]

人有旦夕祸福 天有昼夜阴晴

[注释]

旦夕——旦指早上,夕指傍晚。

[译文]

人的灾祸或幸福说不定早上或傍晚就可能临头,好比白天黑夜一会阴、一会晴那样的不可捉摸。这是用“不可知论”来麻痹劳动人民,使他们不知道灾祸由来的阶级根源。

[原文]

君子当权积福 小人仗势欺人

[译文]

君子当官掌权为人民做好事,小人则倚仗别人的权势欺压人。

实际上为民积福的君子是没有的,仗势欺人的正是他们自己和他们的走狗,这是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

[原文]

人将礼乐为先 树将枝叶为圆

[注释]

礼乐——指孔孟之道。

[译文]

做一个人必须把礼乐等孔孟之道放在首位,就象树只有有了树叶才成为树的形状一样。

[原文]

马有垂砳之义[注释]

刘敬叔《异苑》载:苻坚为慕客冲所袭,坚驰蜗(音乖)马堕而落涧,追兵几及,计无由出,马即踟蹰临涧,垂鞍与坚,坚不能及,马又跪而授焉,坚援之得登岸而走庐江。(刘敬叔《异苑》上记载:苻坚被慕客冲所袭,后来苻坚骑着骗马快跑,掉到山涧里,追兵几乎追上,苻坚没办法上来,马就在山涧周围徘徊,把马鞍送给苻坚,苻坚够不着,马又跪下送鞍,苻坚抓住鞍爬上来,往庐江跑去了。)

[原文]

狗有湿草之恩[注释]

《太平广记》唐太和小,广陵人杨生者蓄一犬,怜惜甚至,常以自随,后生饮醉,卧于荒草之中,时方冬燎原风势极盛,犬乃周咂啤吠,生都不觉,犬乃就水自濡,还即卧于草上,如此数四周匝跬步,草皆沾湿,火至免灾。(《太平广记》上写着:唐朝太和年间,广陵人杨生养了一只狗。杨生非常爱它,常常带在身边,一天杨生喝醉了,睡倒在荒草中。

当时正是冬天,起大火了,而且风刮得很厉害。狗就围着杨生大声吼叫,杨生听不见,狗就跑到水里把自己弄湿,又卧到草上,这样来回多次,杨生周围半步以内的草都湿了,火烧到这儿,没有烧着杨生。)[批判]

反动统治阶级宣扬这样一类的故事,是要以此来要求他们的臣民、奴仆对他们效犬马之劳,永远效忠于他们。

[原文]

运去黄金失色 时来铁也争光

[注释]

运——运道。时——时运。

[原文]

怕人知道休做 要人敬重勤学

[注释]

休——不要。

这是要人们走死啃孔孟之书,追求功名富贵,而不去做有损于统治阶级利益的事情。

[原文]

泰山不却微尘 积小垒成高大

[注释]

见《李斯谏逐客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却——拒绝。

[译文]

泰山不拒绝微小的尘土,所以积小能成高大。

[原文]

人道谁无烦恼 风来浪也白头

[译文]

常言说做人谁没有烦恼呢,大风刮来连宁静的水面也要激起白花花的浪头。

这是宣扬剥削阶级颓废没落的人生哲学,同时也妄想以此愚弄劳动人民,不要去寻找摆脱痛苦烦恼的出路。

[原文]

贫居闹市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远亲

[注释]

《事林广记》中有:“贫居闹市无相识,富在深山有远亲”之句。

[译文]

贫穷人家即使住在繁华的城市也没人理你,富贵人家即便住在深山,也会有亲戚来往。

[批判]

见后面“白马红缨彩色新……”条。

[原文]

人情好似初相见 到老终无怨恨心

[注释]

《礼记》中有:“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音里,甜酒);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之句。

[译文]

入和人的交往不要太深。这样活到老时,就不会产生怨恨的心了。

[原文]

白马红缨彩色新 不是亲者强来亲

一朝马死黄金尽 亲者如同陌路人

[译文]

人有钱有势的时候,不是亲戚也硬来攀亲戚。一旦家势潦倒,这些亲戚就好象路上的生人一样。

[原文]

青草发时便盖地 运通何须故人

但能依理求生计 一字黄金不见人

[注释]

何须——何必。——寻找。

依理——安分守己。求生计——谋生。

[译文]

青草长起来时盖满大地,时运来了何必还要找朋友哪!只要能安分守己谋生,俗话说一字值千金,何必写信求助千人哪!

[原文]

才与人交辨人心 高山流水向古今

[注释]

高山流水——《列子》:“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锤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锤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弹琴。曲意是表现登高山。锤子期说,太好啦!巍峨啊,象是泰山。曲意在表现流水,锺子期说”太好啦!宽广啊,象是长江黄河。)从此俞伯牙和钟子期成了好朋友,后人便把“高山流水”比喻知心朋友。

[译文]

和人初交就要看他的动机和态度如何。古往今来都向往有“高山流水”那样的知音。

[原文]

莫做亏心侥幸事 自然灾害不来浸

[注释]

侥幸——不应该的希望。

自然——必然。

[译文]

不作亏心的事情,不存不应该的希望,灾害就必然不会来缠身。

统治阶级把人民对旧社会的不满反抗说成是心存侥幸和作亏心事。这是他们正叫嚷要用阶级报复来对付人民。

[原文]

人着人死天不肯 天着人死有何难

[注释]

着——使、让。

这是赤裸裸的宣扬唯心主义的天命论。

[原文]

我见几家贫了富 几家富了又还贫

[注释]

语出《孤本元明杂剧·贫富兴衰》。

这里企图用贫富无常来掩盖私有制下贫富对立的根源,使人们放弃摆脱贫困的斗争。

[原文]

三寸气在千般用 一旦无常万事休

[注释]

无常——鬼名,即无常鬼。一旦无常,指人死。语见《说岳全传》。

[译文]

人活着干什么都行,人一死便一切完蛋。

这是宣扬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活命哲学,暴露了统治者是一群贪生怕死的行尸走肉。

[原文]

人见利而不见害 鱼见食而不见钩

[注释]

剥削阶级贪婪成性,利令智昏。《名贤集》的作者则告诫他们不要因贪小利而失大利,因图眼前便宜而招致终身灾祸。然而,这种告诫根本无法改变剥削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

[原文]

是非只为多开口 烦恼皆因强出头

[注释]

见《事林广记》[原文]

平生正直无私曲 问甚天公饶不饶[译文]

一辈子正直没有私心,用不着问老天爷饶恕你否。

[原文]

猛虎不在当道卧 困龙也有上天时

[注释]

困——围困。

[译文]

猛虎是不卧在道路当中的。被困的蛟龙,虽有暂时困难,将来还有上天的时候。

[原文]

临崖勒马收砳晚 船到江心补漏迟[注释]

见元郑德辉《锤离春勇智勇宣齐三》:“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尚兀自追赶着争持!”

[译文]

马跑到悬崖旁边再收砳勒马就晚了。同样,船要漏了,事先不修补好,划到江心时再想补就迟了。

[原文]

家业有时为来往 还钱常记借钱时

[注释]

来往——互通有无。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