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小验方,大疗效
14497500000019

第19章 风湿性疾病(1)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急性风湿热的关节病变,表现为游走性的多关节炎,常对称累及膝、踝、肩、腕、肘、髋等大关节。西医治疗多以水杨酸制剂(阿司匹林)为首选,但胃肠道副作用多,且有消化性溃疡及出血体质的患者禁用。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也”,其病机为气血瘀滞,经络不通。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身痛逐瘀汤

【配方】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五灵脂6克,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川芎

【用法】上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0分钟取头汁,再煎取2~3次后去渣,混合3次药汁,浓缩为200毫升。日1剂,分2次服。另外,可用煎取汁后的药渣热敷患部。

【功效】活血化瘀,祛风止痛。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随症加减】寒痹者加附子、细辛、威灵仙;热痹去羌活,加忍冬藤、生石膏、黄柏、薏苡仁;筋痹加白芍;行痹加白花蛇或乌梢蛇;尪痹加昆明山海棠片。

【方药解析】本方原出于《医林改错》,主治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加黄芪30~60克。

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

【配方】桂枝、芍药各15克,生甘草、麻黄各6克,白术12克,知母、防风各10克,附子(先煎1小时)30~60克,生姜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祛寒止痹,温经通络。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痹痛外洗液

【配方】生麻黄15克,桂枝15克,威灵仙12克,生川乌、生草乌各12克,苍耳草15克,元胡10克,伸筋草12克,秦艽15克,大黄20克,黄芪20克,细辛6克,冰片2克。

【用法】上药除冰片外,温水浸泡3~4小时,煎煮时加白酒250毫升,煎煮15分钟,洗敷时加冰片。以药液洗敷患处,每日2次以上,每剂用2~4天,1周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益肾蠲痹丸

【配方】熟地黄、当归、鹿衔草、淫羊藿各120克,炙全蝎、炙蜈蚣各25克,炙乌梢蛇25克(蕲蛇效果更好,但价贵),炙蜂房、炙地鳖虫、炙僵蚕、炙蜣螂虫各90克,甘草30克,生地黄100克,鸡血藤、老鹳草、虎杖各120克。

【用法】将生地、鸡血藤、老鹳草、虎杖煎取浓汁,余药研极细末,混合为丸如绿豆大小,每服6克,每日2次,食后服。

【功效】益肾壮督,益痹通络。治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属阳虚寒痹者。

【注意】妇女经期及孕妇忌服。

四物四藤合剂

【配方】当归9克,生地15克,赤芍9克,川芎6克,鸡血藤15克,海风藤15克,伸筋藤15克,络石藤15克,独活6克,桑寄生15克,地龙6克。

【用法】以上为成人量,儿童酌减。水煎,日1剂,3次分服。以5天为1个疗程,至显效治愈为止。

【功效】养阴活血,熄风通络。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散痹汤

【配方】羌活12克,独活10克,麻黄6克,桂枝6克,蜈蚣5克,全蝎5克,乌梢蛇10克,当归12克,白芥子9克,甘草10克。

【用法】1日或2日1剂,水煎温服。

【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重着、麻木、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多反复发作,有明显外因,与季节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随症加减】上肢关节疼痛为主者重用羌活,加威灵仙、姜黄;以下肢关节疼痛为主者重用独活,加牛膝、木瓜、土茯苓;痛处不温,畏寒较甚者加附子、干姜;久治不愈者加露蜂房、穿山甲、海风藤、地龙。

二乌止痛酒

【配方】制川乌(先煎2小时)、制草乌(先煎2小时)、桑枝、桂枝、忍冬藤、红花、乌梅、威灵仙、甘草各12克。

【用法】上药放入500毫升市售中度白酒浸泡7天即可服用,每次服30毫升,每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祛湿通络,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注意】高血压及心动过速者慎用,孕妇及对酒精过敏者禁用。

【方药解析】川乌、草乌、桑枝、桂枝、威灵仙祛风散寒,利湿止痛;忍冬藤、红花活血通络。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基本病变是滑膜的炎症,发病与细菌、病毒感染及内分泌、遗传因素有关,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外伤、精神创伤等常为诱发因素,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在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特征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西医通常使用的是水杨酸制剂、吲哚美率、灭酸类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以消炎、镇痛。但西药不能根本上清除抗原一抗体复合体,也不能改善患者体质,因此,停药后复发率相当高,而且这些药对胃肠道刺激很大,激素药物还有导致骨质疏松的副作用,不宜长期使用。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又有称“历节病”、“鹤膝风”、“骨痹”、“旭痹”等。本病多因居处潮湿,冒雨涉水及气候异常,冷热交错,以致风寒湿热之邪流注于肌肉、关节、经络所致。本病病机为内禀不足,肝肾亏损,气血不足,病后虚损,正气不能抗邪外出,加之痰浊、瘀血内阻,凝聚不散,引起关节畸形。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

【配方】麻黄10克,附片(先煎1小时)12克,细辛6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威灵仙15克,乳香6克,没药6克,桂枝1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温经祛风,活血止痛。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随症加减】行痹者加防风10克,白芷10克,秦艽10克,海风藤20克;痛痹者加干姜6克,肉桂6克;着痹者加薏苡仁15克,苍术12克,豨莶草20克,络石藤20克,千年健15克;热痹者加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黄柏15克,桑枝15克;久痹兼虚者加桑寄生10克,杜仲15克,续断15克,山药12克;顽痹者加地龙15克,全蝎10克,穿山甲(炮)15克,白花蛇1条,乌梢蛇15克。儿童用量酌减。

万节通痹方

【配方】汤剂:蜈蚣2克,炙乌梢蛇9克,全蝎3克,僵蚕9克,地龙10克,蜣螂虫6克,炙豹骨6克(亦可用狗骨代替,先煎),露蜂房9克,老鹳草10克,制川乌2克,细辛3克,牛膝10克,制乳香、没药各6克,当归10克,甘草6克。

胶囊:在汤剂中加麝香0.3克,羊肝15克,海狗肾3克,生黄芪15克。

膏剂:蜈蚣5克,炙乌梢蛇10克,全蝎5克,僵蚕10克,地龙10克,蜣螂虫10克,炙豹骨10克(用狗骨代,先煎),露蜂房(炒黄)10克,麝香0.5克,蟾酥2克,冰片3克,细辛10克,牛膝10克,乳香、没药各10克,马钱子10克,白芨20克,三七5克,大黄(麻油煎)10克。

【用法】汤剂:每日1剂,文火水煎,共3次,过滤为450毫升,分3次饭后微温服,服药后可含肥生姜片,以消腥气。

胶囊:上药共为细末,装胶囊。服用剂量每次由1克逐渐递增为6克,每日服4次,早、中、晚各服1次,第4次宜在晚上睡前服,以减轻夜间关节痛及次日晨僵。

膏剂:上药共为细末(最后加麝香、冰片、蟾酥三种药粉),对匀装瓶,封固备用。一般急性活动期用上药粉加陈醋适量,调为糊状。外涂于关节患处,1日1次。若慢性稳定期用肥生姜30克,鲜葱白带须30克,共捣为泥,混合上药粉,加适量黄酒调匀为糊膏状,外敷于关节患处,加绷带固定,3日换药1次。

【功效】祛风通络,通经止痛,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雷公藤汤

【配方】雷公藤全根(去皮,文火煎1~2小时)。

【用法】水煎雷公藤全根(内加白砂糖和白酒),浓度为10%,每日用量相当于生药的7.5克,分3次饭后服用。服药期间,根据临床疗效逐渐减服皮质激素类药物,其他中西药物全部停用。

【功效】消炎解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注意】对肝脏有损害,但停药后可恢复。

【方药解析】实验研究表明,雷公藤主要成分可引起实验小鼠精子密度减少,精子活动率降低,精子畸形率增加。

补肾祛寒治尪汤

【配方】续断12~18克,苍术6~10克,补骨脂9~12克,制附片(先煎)6~12克,熟地12~24克,淫羊藿9~12克,骨碎补10~20克,桂枝9~15克,独活9~15克,牛膝9~15克,赤白芍各9~12克,威灵仙12克,防风10克,知母10克,伸筋草30克,麻黄3~6克,松节10克,穿山甲(炙)6~9克,地鳖虫6~10克。(原方有虎骨)。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疗程6~8周。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治疗肝肾两虚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证见筋脉拘急,僵硬畸形,关节疼痛,局部肿大,活动不利。

【随症加减】凡关节疼痛重者,可加重附片的用量,并可再加草乌6~9克,七厘散(每次1克)随汤剂冲服;舌苔白厚腻者去熟地,加厚朴、砂仁;出现热象者,减桂枝、附片用量,加黄柏、秦艽,熟地易生地,或改生熟地。

【方药解析】本方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合虎骨散加减而成。补肾祛寒是本方治疗大法,同时配合滋肾益肝、柔筋活络之品,又体现了“疏风勿燥血”、“祛寒勿助火”的治疗思想。

痹痛消

【配方】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各12克,桂枝、白芍、自术各15克,炙麻黄、知母、防风、全蝎各9克,黄精、川断各18克,蜈蚣3条。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500毫升分2次温服。30天为1个疗程,观察2~3个疗程。治疗前所用激素开始时并用,痹痛消起效后逐渐减量或停用。如疼痛剧烈,可临时给予芬必得或双氯芬酸,但要严格掌握用量。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随症加减】病在上肢者,加羌活、片姜黄各12克,海桐皮18克,桑枝15克等;病在下肢者,加独活、怀牛膝各12克,木瓜24克等;红肿较重热毒炽盛者,减制川乌、草乌、桂枝、麻黄,加丹皮、栀子各15克,生石膏60克,忍冬藤30克等;腰酸明显者,加杜仲、寄生各18克,枸杞30克等;气血两虚者,加黄芪、鸡血藤各30克,党参、当归各15克等;痰湿邪重者,加苍术、半夏各15克,薏苡仁30克,防己12克等;疼痛重者,加炙马钱子3克,白花蛇1条,细辛3~6克等。

【注意】痹痛消对病情较轻或初发者疗效显著,对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者,开始时疗效缓慢,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好转,且疗效持久,长期服用可减少复发。

【方药解析】痹痛消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活血通络止痛及补益肝肾、调和营卫之功效。其作用机理为:抗炎消肿止痛,痹痛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各项免疫指标如IgG、IgA、IgM及RF滴度等均有明显改善,表明该方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复方蚂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