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骑行,健康才是正经事
14493700000039

第39章 用雨水刷牙,用石锅炖鸡

2012年7月14日,骑行第20天

骑行数据:排龙→鲁朗,里程54千米,最高海拔3285米,爬升海拔1355米,上坡54千米,下坡0千米,耗时7.5小时。

关键词:过水路面;鲁朗镇

“洞里有妹子。”

昨晚下了一夜的雨,真担心那两处天险,虽然我们已顺利通过,可后面还有骑友呢?

一早起来,雨依然没有停的意思。

找不到厕所,也没有地方洗脸。平生第一次主动接房檐滴下的雨水洗脸刷牙。

那水的确很干净,屋檐是木板,并非泥土。而且老板家的水缸就在屋檐下,里面的水已经滴满,或许昨晚的蛋汤就是用的这缸水,也一定是,因为再没见到别的储水物。如果科学人士见了肯定说不卫生,比如方舟子知道了,可能会引经据典痛说雨水家史。不去管方舟子的其他事情。但他的科普文是值得一看的,真正的学为所用。许多人忽略的,那本《科学成就健康》,我曾买了许多本送人。

吃了一大碗炒饭就上路了。今天一路上坡,54千米。

雨一直下。在骑行了10千米的大烂路后,前面终于出现了柏油路。我和老王都大喊一声:“我们胜利了!”

因为攻略上讲,从此以后直到拉萨,就都是好路了,也没有所谓的危险塌方区了。有的只是海拔变化需要你去克服,而经过多天的磨炼,每天爬升1000米海拔已经习惯了。

今天,烂路上有一处过水路段。由于持续下雨,路面水流很急,且水深近一尺,强行加速也是骑不过去的,还可能摔倒。我们几个骑友根据情况一商量,只能脱掉鞋子推车通过,幸好我一直带着塑料拖鞋。我先做示范,鞋子、袜子拿在手上,赤脚,挽起裤腿至膝盖上,推车进入激流。水比我想象中要冰冷很多。在水中,人几乎站不稳。拖鞋当然更危险,脚要迎着水流方向,不然稍有偏差,拖鞋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样一来水下的砾石就可能划伤脚掌。

10多米宽的水流,好像走了很久。几辆自驾游的越野车正好从对面开过来,看我们几个骑行人过水流,便停车等候,车上游客趁机下车拍照,记录我们过河。

我通过后,老王还在另一边,正好越野车司机主动要求替我把拖鞋带过去给老王。老王也如法炮制。有惊无险,我拍照留念。

点评:就骑行装备来说,确切讲是生活必需品,带一双拖鞋是有必要的。在今天的过水路面,拖鞋就派上了另外的大用。我们没有贸然通过,而是利用过往机动车的协助安全通过,是个成功的案例。骑友们可以参考。另外,骑行用鞋,建议用单层帆布鞋,不建议用厚重的登山鞋。比如今天路面或者雨天,若用登山鞋湿透了很难再干,而脚一直泡在潮湿的鞋里,容易磨起泡,继而容易磨破和感染。

今天一天都在森林中穿行,在号称森林养吧的色季拉国家森林公园里穿行,路旁就是我们一直逆流而上的奔腾咆哮的东久河。

昨天,我以为这就是雅鲁藏布江。我弄错了,看地图才知道,东久河和帕隆藏布江汇合后流入的才是雅鲁藏布江。而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峡谷大转弯也离排龙不远,需买票后徒步过去。

森林氧吧名不虚传,加之海拔不高,不到3000米的样子,所以我们一直呼吸顺畅,没有4000米以上高原骑行时的气闷感。

下午4点钟到达了有“东方小瑞士”之称的鲁朗镇。

由于雨一直下,影响了观景效果。但高原草场,野花遍地,牦牛、马群和黑色可爱的小藏猪悠闲地在草原上觅食,远山云雾缭绕,藏式农舍散落在草场间。这时的东久河水流并不急,在草原上弯曲着,似乎是故作姿态。

旅游总有遗憾,有人可能会说,现在要是蓝天白云就好了,那才像瑞士。这也可能就是旅游或者骑行的魅力,同一个地方,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看到的景致或经历的事情肯定不同。比如同样的通麦塌方区,我们昨天有惊无险通过了,而今天就有消息传来,那里又发生了塌方,交通一度中断。这样,我们就会有完全不同的通麦天险经历,讲述的故事也会不同。

所以,骑行、旅游,讲求随遇而安。遇到什么样的天气、风景都是偶然,也可以解释为一种机缘。如此一来,每个骑友都有自己的318故事。

鲁朗镇只有一家小店可以住宿,没的选择。镇上似乎是在拆迁,只有几家饭店和一家商店还在营业,都是卖石锅菜的。看来本地石锅很有名,但据说很贵。

据镇上人说,鲁朗镇正在推倒重建,估计有高人规划过吧,怎么也得和“东方小瑞士”名实相符啊。

而现在镇上只有几栋已拆了一半的房子和几家饭店,有些破败,与周边风景很不搭。

推荐书目:

1. 方舟子. 中医新世纪大论战——批评中医.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2. 方舟子. 科学成就健康.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