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话语权:美国是怎样取得主动的
1440500000018

第18章 撂倒尼克松的女人(2)

不久,美国进入了电视时代,尼克松也因为未能认清“形势”而在与肯尼迪的总统竞选中惜败。遗憾的是,此后尼克松一直未能正确认识媒体尤其是电视的价值,继续生硬地对待媒体,双方关系未有改观。而在当时美国媒体的笔下,尼克松以擅长权术著称,被封上了“狡猾的迪克”(Trick Dick)的恶名,时常遭到媒体的嘲讽和恶搞。

入主白宫后,尼克松更是将媒体作为了对立面,甚至煽动民众打压媒体,这其中,《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是他重点打击的对象,他还特地让副总统阿格纽来指挥一场利用演讲和其他公众舆论来挑动民众的敌意以反对新闻界。

更要命的是,尼克松任命的29岁的新闻秘书齐格勒,年轻气盛,根本不把媒体放在眼里,采取的是与媒体为敌的做法,结果将尼克松与媒体的关系推向了“装满了火药的房间”。

更让媒体无法容忍的是,尼克松还首开了恫吓媒体的先河,不仅威胁那些“不友好”的记者,还指责那些报道了坏消息的媒体。没过多久,尼克松就“成功”地同时拥有了老敌人(电视)和新敌人(报刊)。他的觉就再也睡不踏实了。

做媒体的冤家是要付出代价的。

事实证明,美国媒体在“水门事件”的揭发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也彻底葬送了尼克松的政治生涯。

看看那些尼克松的“敌人”,就知道这位“水门总统”得罪的都是谁了吧——报纸有《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杂志有《时代》和《新闻周刊》——都是日后最主流的美国媒体。而电视公司,更是被尼克松政府得罪了个遍。

尼克松的警钟,在白宫长鸣。

也许是目睹了尼克松与媒体敌对所付出的沉痛代价,此后的美国总统和政客们都试图与媒体建立起“新型”的关系来。这种所谓的新型关系意味着更巧妙的操纵而不是放任,是微笑着牵媒体的“手”,而不是愚蠢地压制和怒吼。

从福特总统开始,白宫便开始试图恢复媒体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而卡特总统更是力求与新闻界坦诚相见,但正如后人所说的,“福特和卡特两人的相继任职好比尼克松与里根之间的一个拖长了的呵欠”,也只是到了里根时代,媒体与政府的关系才真正走出70年代的阴影,走进了一个更接近21世纪的新时代。

对白宫来说,如果说老罗斯福时期,热络与媒体的关系还只是带有更多个性色彩的举动的话,到了里根尤其是克林顿时期,给媒体送胡萝卜,已是机制性的行为了。

不是媒体吃不到胡萝卜会馋,而是白宫不送会感到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