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14262600000003

第3章 火炉旁边的识字生涯

1866年,齐白石刚过完3岁的生日,他的身体就渐渐地好了起来,随后,他就被安排和祖父睡在一起。

齐白石的祖父齐万秉,号宋交,大排行是第十,人称齐十爷。他是一个性情刚直的人,心里有了点不平之气,就要发泄出来,所以人家都说他是直性子,走阳面的好汉。

当时,齐十爷已经59岁了。这个时候正是冬季,南方的冬天特别潮湿,也很寒冷,齐十爷常常拣拾些松枝,在炉子里烧火取暖。

齐十爷冬天唯一的好衣服,是一件皮板挺硬,毛又掉了一半的黑山羊皮袄,当秋风阵阵,树叶飘零的时候,他就从箱子里取出那件用布包着的羊皮袄。

老人穿上皮袄,大襟敞开,把小小的齐白石裹在胸前,小白石常常就这样在老人身上睡着了。齐十爷常对别人说,抱着孙子在怀里暖睡,是他生平第一乐事。

齐十爷是一个很有见识的农民,他认为读书识字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其实他自己识得的字也不多,因为他小时候几乎就没有上过学,但却自己偷偷地学习认识了几百个字,对于孙子,他倾注了全部的爱。

虽然他无法预测孩子的未来,但却期待着美好的未来,他没有更多的奢望,只企望孩子能过上略好于自己这一代人的生活。

在冬天,农村的农活不是很多,齐家人常常坐在灶屋里烤火,齐十爷抱着孙子,一边烧火,一边开始教小白石写字。

齐白石认得的第一个字是“芝”字,他的祖父拿着通炉子的铁钳子,在松柴灰堆上,比划着写了个芝字,并对小白石说:“这是你阿芝的芝字,你记准了笔画,别把它忘了!”(配图)

小白石把眼睛睁得大大地,认真地注视着。祖父又重复一遍,再重复一遍。

年幼的齐白石照着祖父的教法认认真真地写下了“阿芝”两个字。虽然他的字还写得非常不整齐,但却写出了齐白石彩色人生的开始。

祖父高兴极了,把阿芝抱到怀里,在他娇嫩的小脸蛋上亲了又亲。

齐白石被爷爷的胡子扎疼了,他昂起头来好奇地对祖父说:“爷爷,为什么要识字?”

齐十爷望着孙子询问的目光,缓慢地说:“不识字,就要吃苦头呀!”

他抬起头,向窗外望望,叹了一口气,语气沉重而缓慢地说:“好吧!现在爷爷给你讲个故事,这是爷爷年轻时候一个好朋友的真实故事。我那个朋友是一个老老实实的种田人,由于从小家里穷,没有上过学,所以他一个字也不认识。有一次,他妈妈病了,他找财主借债,将一亩荒地做抵押。谁知那财主根本看不上他家的荒地,倒是看上了他家那两间破房的基地。到了签契约的那一天,财主连那两间破房的房地基也一起写上了。我的朋友不识字,根本就看不懂便稀里糊涂地画了押。半年后,他妈妈病故了,又欠了很多的债。过了一年,期限到了,财主要债,我的朋友还不起,财主就拿出那张契约,要霸占荒地和房地基。我的这个朋友说,他只抵押了一亩荒地,哪有房地基呀?可财主就拿出契约念给他听,还说是我的朋友赖账,反而将打了他一顿,把他从家里赶了出来了。唉,我的朋友一起之下就跑到衙门告状,官老爷把财主找去,一看契约,不分清红皂白,又把农民打了一顿……”

齐白石听着听着不禁眼睛都湿润了,他担心地问:“那么,后来呢?您的朋友后来怎么样了?”

齐十爷再一次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后来,他走投无路,跳到河里,淹死了。”说着,热泪沿着他那古铜色的多皱的脸,缓缓地淌下。

朋友的死给齐十爷一个很深的教训,他深感认字的重要性,但是,他的家里也穷,也上不起学,于是他就利用一切机会,偷偷地自学。从自己的名字到平常一些普通的字,最后居然能够认识三百多个字。

自从开始教齐白石识字后,齐十爷每隔两三天,就教小孙子认一个字,并天天教他温习。他常常对小白石说:“识字要记住,还要懂得这个字的意义,才会用得恰当。只有会用才能算识得这个字了。假使贪多务博,识了转身就忘,意义也不明白,这是欺骗自己,跟没有认一样。”

齐白石小时候,虽然身体不好,但却非常聪明,祖父教的字,教一个,他认识一个,并很快就记住了。他常常在玩耍的时候独自拿着树枝在沙土上练习,有时,齐十爷看见了,就悄悄走到孙子的背后,一边不动声色的看他写字,一边满意地捋着自己的胡须。

齐白石认真的写着,根本就不知道爷爷什么时候来到了背后,直到齐十爷在身后说话,小白石还不知道后背有人呢。

齐十爷见他那么认真地学,便称赞他有出息,这话被齐白石的祖母和母亲听到了,全家人都非常高兴。

识字,开启了齐白石童年生活的另一个天地。他感到自己比周围的小伙伴们似乎多了一点什么。人家看见树、狗、猫,写不出来,他就写给他们看。他拉着伙伴,指着前面一颗绿荫如盖的参天大树,问别人:

“你知道那是什么?你知道树字怎么写吗?我知道!来,我写给你看看。”

于是,他半蹲下身子,用树枝在地上划了起来,孩子们把他团团围在中间。

齐白石6岁那年,他家附近的黄茅堆子来了一个新上任的巡检,不知为了什么事,这个巡检来到了白石铺。

黄茅堆子原名黄茅岭,也是个驿站,比白石铺的驿站大得多,离齐家不算太远,离白石铺就更近了。这巡检原是知县属下的小官儿,论他的品级,刚刚够得上戴个顶子。

在那个年代,像这类官,流品最杂,不论张三李四,阿猫阿狗,花上几百两银子,买到了手,就走马上任,做起老爷来了。芝麻绿豆般的官儿,又是花钱捐来的,算得了什么呢?可是这地方天高皇帝远,这些人也能端起官架子,为所欲为地作威作虐。别看大官儿势力大,作恶多,别人外表倒是有模有样,可他却坏到骨子里。因此,他在乡里,很能吓唬人。

那年,黄茅驿的巡检,也许新上任的缘故,站齐了全副执事,坐了轿子,差役们挺起胸脯,吆喝着开道,耀武扬威地在白石铺一带打圈转。

在那个年代,乡里人向来是很少见大官的,听说官来了,就很多人邀约起去看热闹。

齐家隔壁的三大娘,来叫小白石一起去,周氏问小白石:“阿芝,大娘带你去看大官,你去不去?”

齐白石回答说:“我不去!”

周氏对三大娘说:“你瞧,这孩子挺倔强,不肯去,你就自己走吧!”

小白石一开始还以为母亲说自己倔强,一定会生他的气。

谁知隔壁三大娘走后,周氏却笑着对白石说:“好孩子,有志气!黄茅堆子哪曾来过好样的官,去看他作什么!我们凭着一双手吃饭,官不官有什么了不起!”

母亲的话,齐白石永远都记在心中。

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辈子都不喜欢跟官场接近,一直过着普通的平民生活,宁愿布衣终生也不攀比权贵,继承了齐家朴实的农民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