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宁夏历史名人(上)
14254400000041

第41章 张中孚 张中彦

张中孚(生卒年月不详),南宋、金将领。字信甫。镇戎军张义堡(今宁夏固原张易乡)人。父亲张达,官至宋朝太师,封庆国公。张中孚凭借父荫,由承节郎身份进入仕途。后来在吴玠、张浚指挥下参加抗金战争,立功授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1130 年),金兵攻入西北地区,张中孚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率部降金,被任命为泾原路经略安抚使。此时,西北地区归金人扶立为伪齐国皇帝刘豫统治,刘豫是个贪财无耻之徒,乘机以伪齐国号召天下,实行十抽一税法,赋敛烦苛,搜刮民财。张中孚看到泾原路本来就是地瘠民穷的地方,加之连年战乱的浩劫,已经是民不聊生,因此他拒不执行刘豫的政令。刘豫横暴淫威,残害忠良,人们都为张中孚抵制刘的政令而担心,而他为民着想,不计个人的安危。不久伪齐国垮台,泾原路人民免遭一场聚敛贪狠的人患,各界人士对张中孚非常感激。

宋绍兴九年(1139年),金国与宋国达成议和协议,将占领的河南、陕西土地归还宋朝,张中孚也随土地被交回到宋廷,任检校少傅。不久,金军再次重新夺取河南、陕西等地,张中孚又被金国点名要回,初任金国开封行台兵部尚书,改任行台尚书省事。金贞元元年(1153 年),升尚书左丞,封南阳郡王。三年(1155 年),以病为由要求告老还乡,金廷仍要他担任济南尹,加开府仪同三司,封宿王。负责南京留守,进封崇王。后病故在任上,享年59岁。

张中彦(生卒年月不详),南宋、金国将领。字才甫。张中孚胞弟。文武兼备,多才多艺。北宋时也因父荫而少年得志,先后担任泾原副将,知德顺军事。宋建炎四年(1130 年),与其兄泾原路统制张中孚、镇戎军知事李彦琦一同降金。在参加金军征伐熙、河、阶、成等州的一系列战斗中有功,授彰武军承宣使,由本路兵马钤辖升为都总管。以后又代替李彦琦为秦凤经略使。金天会末(1137 年),任凤翔经略使。天眷初(1138 年),金以河南、陕西地归还南宋,张中彦与兄张中孚一起回归宋廷,被留在宋京临安(今浙江杭州)。历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清远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靖海军节度使。金皇统间(1141~1148年),金兵再次占领河南、陕西等地区,兄弟2人又被金廷提名索回,先后担任金国静难军节度使、彰化军节度使、凤翔尹、庆阳尹兼泾原路兵马都总管和宁州刺史。

张中彦精通土木工程技术,造诣很高。正隆三年(1158年),金国海陵王要大兴土木营建汴京(今河南开封)新宫殿,张中彦自告奋勇,在六盘山的原始森林中“构崖架壑,起长桥十数里,以车运木,若行平地,开六盘山、水洛之路,遂通汴梁”。次年二月,张中彦在黄河中架设浮桥,打造大船,为从黄河水路向汴京运送巨木进行准备工作。他亲自制作船模,“长仅数寸,不用胶漆而首尾以卯自相钩带,称为‘鼓子卯’,诸匠骇服,仿照制造”。船只造好以后,如何把巨木运到船上一时难倒大家。他却又想出一个巧妙的方法,即在船旁的河岸边,先铺土为斜坡,上面厚厚的铺上新收割的秫杆,用大木固定好,泼上水,乘早晨冰霜冻结之时,顺利的把巨木滑到船上,省工省力,圆满完成了运送木材的任务。

大定间(1161~1189年),张中彦病故于熙秦路兵马都总管任上,享年75岁。史家对张中孚、张中彦兄弟有所评论,认为他兄弟2人身为“宋大臣之子,父战没于金”,却甘心给金称臣,又给金国儿皇帝的齐王刘豫称臣。南宋收回陕西地,又回南宋做官。后来金又夺回陕西,再把兄弟俩索要回金国,再“比肩臣金,若趋市然,唯利所在……岂复知所谓纲常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