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宁夏历史名人(上)
14254400000033

第33章 野利仁荣

野利仁荣(?~1042),西夏大臣。西夏文字的主要创制者,西夏著名学者。党项族野利部人。

野利仁荣是党项民族的精英,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他坚决反对“用夏变夷”,即用汉文化取代党项民族文化的全盘汉化方针。他认为“一王之兴,必有一代之制……昔商鞅峻法而国霸,赵武胡服而兵强。国家表里山河,蕃汉杂处,好勇喜猎,日以兵马为务,非有礼乐诗书之气也。惟顺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严其刑赏,则民乐战征,习尚刚劲,可以制中国,驭戎夷,岂斤斤言礼义可敌哉”。他的这些主张,就成为元昊立国的基本方略,也对西夏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元昊让他担任谟宁令(天大王)之职,是元昊身旁的主要谋士,也是夏国的精神领袖。

野利仁荣一生的重要贡献,就是遵照元昊的意见,仿照汉字特点,创制出党项族历史上特有的蕃书,即西夏文。他奉命演绎的蕃书“成十二卷,字体形方整,类八分”,约有6000多字。西夏大庆元年(1037年),元昊下令把他所创制的“蕃书”尊为“国字”,强行在国内推广使用,规定“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在外交文书中,凡与宋朝的文书交往,采用汉蕃文并列,而与其它少数民族政权交往,则采用双方蕃文并列。野利仁荣还特别重视培养本民族的文化人才,他主持在夏国内建立蕃学,并亲自主讲蕃学,培养了不少精通蕃汉学的专门人才。野利仁荣还倾注大量心血,把汉文的《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书译成西夏文,为推广西夏文字,发展西夏文化做了大量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夏国人民尊为“圣贤师”。大约创作于夏仁宗乾祐十六年(1185年)的一首名为《颁师典》的西夏文诗歌中,曾赞扬了野利仁荣造字和办学的功绩。诗歌在叙述了汉族、吐蕃族各有文字后写道:“各有语言各自爱,各有文字各自敬;吾邦亦有圣贤师,伟大名师数野利;天上文星东方出,用字引导西方明;招募弟子三千七,一一教诲成人杰。”野利仁荣还在改定本民族礼乐,建设本国官制等方面,同样有许多重大的贡献。

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 年),野利仁荣去世。元昊“三临其丧,恸曰:‘何夺我股肱之速也!’”赠富平侯。夏天盛十四年(1162 年),仁宗仁孝再次追封野利仁荣为广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