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宁夏历史名人(上)
14254400000014

第14章 李贤

李 贤(503~569),西魏、北周大臣。字贤和。先祖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西汉骑都尉将军李陵的后代,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先祖。当年李陵被匈奴俘虏之后,全家便生活在北方少数民族境内,直到北方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南迁,李氏才随同南下,返回故里。曾祖父李富,祖父李斌,父亲李文保,曾在陇西老家和高平(今宁夏固原)等地当地方官。李贤就出生在高平城。

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四月,高平镇敕勒族酋长胡琛发动高平起义,占据原州城。528 年,北魏派骠骑大将军、雍州刺史尔朱天光进军镇压。当时民族军另一部首领万俟丑奴正在围攻岐州(今陕西凤翔境内),只留下万俟道洛等部据守大本营原州。尔朱天光秘密派人前往原州联络李贤,要他在城内想办法配合官兵作内应。李贤巧妙利用民族军的矛盾,使用调虎离山计策,把盘据在原州城内民族军头目万俟道洛部众6000人引诱出城,使得尔朱天光的部队顺利恢复了原州。尔朱天光任命都督长孙邪利镇守原州,任命李贤为主簿,掌管文书,办理行政事务。万俟丑奴的余部达符显反攻原州,李贤又冒死出城到雍州(今陕西西安西北)向尔朱天光求援,解救了原州。原州解围后,李贤又因功授威烈将军、殿中将军、高平令。从此,李贤步入仕途。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大将军宇文泰西征进驻原州,任命李贤为都督,全权镇守原州。秋七月,西魏政权诞生后,宇文泰控制西魏朝政,升李贤为左都督、安东将军,封上邽县公,继续镇守原州。

西魏大统二年(536 年),原州人豆卢狼杀死都督大野树儿等守将,占据州城反叛。李贤组织敢死队,亲率300名勇士,制服叛军,平定了叛乱。李贤升任原州刺史,掌管原州军政大事。大统十二年(546 年)以后,李贤先后从征凉州,打败茹茹(柔然),抚尉河西五郡,屡建功勋,被封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在李贤帮助两魏政权镇压民族起义军胡琛、万俟丑奴的期间,曾与北周政权的奠基人,时任西魏大将军的宇文泰建立了浓厚的友谊,宇文泰凡到原州,必在李贤家中“欢晏终日”,不分上下级,情同手足。宇文泰甚至把自己两个儿子寄养在李贤家中,交由李贤的妻子吴辉照管多年。其中一个儿子就是后来北周的皇帝宇文邕,另一个是北周齐王宇文宪。宇文邕坐上皇帝大位之后,曾于保定三年(563 年)七月至九月西巡原州,特意探望李家。他对儿时生活过的地方有着浓厚的感情,触景生情,多有感慨,便把李贤当作北周的“皇亲国戚”看待,对李家大加表彰与奖尝。

由于与北周皇室的特殊关系,李贤受到格外重用,被授予重权,曾担任使持节、河州总管、洮州(今甘肃临潭)总管,统领3州7防军诸军事、河州刺史、洮州刺史等要职。成为北周政权西陲的守护神,“虏遂震慑,不敢犯塞”,全仗李贤的威名。

北周天和四年(569年)三月,李贤在京师长安病故。周高祖宇文邕亲往吊丧,悲恸之情,哀痛之声,使左右闻者都流下泪水。同年,李贤归葬原州。为追念李贤一生功绩,北周朝廷赠李贤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泾、原、秦等10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桓”。亡妻吴辉生前曾被赐为皇族姓氏——宇文氏,并被认作宗室侄女,追封为“长城郡君”。

李贤有两个弟弟,大弟李远,西魏、北周大臣,官至柱国大将军,封阳平郡公;二弟李穆,西魏、北周、隋三朝元老,官至西魏、北周骠骑大将军,前后被进封武安郡公、申国公。隋朝建国后,被杨坚视为开国功臣,特封为太师。

1983 年,宁夏考古工作者,在固原县南郊乡深沟村,对李贤夫妇墓进行发掘。出土李贤夫妇墓志2盒及金、银、铜、铁、陶、玉等各种随葬品770余件,彩绘陶俑200余件,壁画23幅。其中鎏金银壶属于典型的中亚萨珊王朝的工艺品,是研究这一时期中国与中亚文化交流不可多得的重要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