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耽美小说淌过青春河的男人
14098100000108

第108章 张张各异

第108节张张各异

还有两个大人物,也需一说,即当年SW局的一把手二张和大张。

二张在民怨沸腾中被省局革职查办,但过了一段时间,随着众怒的逐渐平息,竟神奇地、意外地重出江湖了,到省局下属的一个直属分局,再次任了一把手。人们戏称,二张比在南海边划圈的那位老人都不易倒。虽说那个小单位只有十来八人,与楼台市SW局的千把人相比,少得犹如麻雀之于飞机,但毕竟也是一把手啊。听说,二张在此地当一把手后,一改昔日那种飞扬跋扈、蛮不讲理、处处与人为恶的作派,反而事事处处给职工们作主。

省局不让发的钱,二张照发不误;省局不让给职工们派车,他一上任,就给所有职工不分职务大小,每人各买了一辆。之所以这样做,不仅是因为二张手里有张关键时刻随时打得出的省委副书记替他撑腰作主的好牌,还因为他对省局不给他作主反而给楼台局那些告黑状的乱臣贼子们作主心怀不满。于是,就处处跟省局对着干,实为可笑。当年,他在楼台时若善待职工,人们岂会告他,造他的反。

二张的雄风不倒,也不免使人对******的日渐乏力作出无奈的叹息,觉得这******干脆不要搞了,搞来搞去反倒成了人们的笑柄,抓上几个高层的、大的,就偃旗息鼓了,好像是在搞政治斗争、派系斗争;要真反,就连大带小一齐反,让每个老百姓身边那些耳熟能详的蛀虫都得到惩罚,那才叫令人信服呢,不说别处,光楼台市SW局,若不枪毙上10个,就不能让人对******信服;且******要开门反,不能闭门反,要充分发动群众,让群众参与进来,因为群众最了解他们身边谁腐败,谁不腐败,纪检委只了解腐败的宏观层面,并不熟悉腐败的微观层面和具体细节,而群众则什么都知道;更重要的是,不光要******者本身,甚至还要反反那些为腐败分子鸣冤叫屈的说情者,此类人肯定与腐败分子有着隔不断的利益关系,否则岂会对人民群众视之为过街老鼠的腐败分子出手相救,甚至喊冤叫屈;说得远一点,不仅要反当事人,更要反他在位时,违反组织程序、人事程序,提拨在重要岗位、安插在公职岗位上的七姑八姨们,将那些不符合条件者清除出去,让后来者腐败分子不敢胡作非为,否则一朝事发,就会前功尽弃,绝对不能让腐败者亏了我一个,幸福亲戚们。

话说到这里,似乎表明,我对******并不认可,因为贪腐无度的二张不管反腐之风多劲、之浪多猛,始终都胜似闲庭信步。你若这样认为,也对,因为至少在******前,我的看法好像有点失之偏颇。但******之后,却让我不得不相信、不得不为之鼓掌和点赞了。一大批高官接二连三地落马,让老百姓看到了******的曙光和希望。短短两年间,光省部级蛀虫就揪出将近100个,此级别之下的更是数不胜数。反腐飓风最盛的山西,光省委常委就让******齐生生割了七个。真的,如此空前的力度,让我不得不真正相信了中央的反腐意志和决心,也更加佩服总书记和******书记的伟大和果敢。是啊,腐败不止,民无福祉;腐败不治,国无长治。

就是在这轮史无前例的反腐大潮中,二张这个久经风浪、毫发无损的老腐也终于落马,时间是二O一四年的三月份。老二这个厉害人,一进去就瘫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向纪委干部磕头如捣蒜一样,边捣边一口气交代出1个亿,被判了11年。听说,二张的意外翻船在贪腐成风的楼台市SW局掀起了一场巨大的余波,一些大大小小屁股下不干净的头头们,都让吓成了惊弓之鸟,一个惶惶不可终日。这既让我高兴,也让我庆幸。高兴的是,那些贪腐成性、作威作福的家伙们居然也有今日,真是人算不灵天算;庆幸的是,我幸亏没有在SW局成功了,若混成功了,成了理想中的县区局长,现在也成了惊弓之鸟,连个安然觉也恐怕睡不上了。哈哈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人生,真是一张别样图,起步相差无几,结局则是如此相异。

二张说完,自然轮到了大张。这老汉功成身退后,不仅退出了权力舞台,也退出了公众视眼,虽说在人们心目中,被界定为享清福去了,但这个福享得并不周全。而且,在******之后,突然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一夜之间,不会说话只会笑,只会嘿嘿,你夸他,他嘿嘿;骂他,也嘿嘿;给他一巴掌,仍旧嘿嘿。

人们笑说,老张嘿嘿惯了,惹得上帝嫉妒了,索性剥夺了他的智慧,让他嘿嘿到人老珠黄,不!应是地老天荒。不过,比较真实的原因倒有如下几个。之一是,让女儿传染上了。大张的一对双胞胎小子之上,有一个大千金。大千金长相一般,但从小聪明过人,十几岁就早恋了。对此,大张勃然大怒,一巴掌就将其一贯视若掌上明珠的千金打成了千傻。

这事发生在我去SW局之前,我去的时候,正值大张四处求医问药,为女儿治病的繁忙期。病治得半好半不好时,女儿也到了婚嫁年龄。常言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大张的亦然。一位出身贫寒且工作单位很差的小伙子看上了大张的千金。大张大喜过望,不仅将女儿嫁给了他,还陪了这位东床贤婿两套楼房,现金更是无数。这还不算,不久,大张还凭借其左右逢源、妙手开弓的社会关系,将女婿一箭“射”到了市财政局。一年后,就在大张庆祝大千金为自己生得外孙女小千金的时候,女婿却说什么也不要他女儿了。借口是,大张不该欺骗他,让他找了一个傻媳妇。

婚很快就离了,大千金、小千金母子俩都归了大张。大千金不堪刺激,再次变傻,小千金嗷嗷待哺,成天滚在大张老婆的怀里,没完没了地嚎。从此,大张的大千金、大千金的小千金就永远住在了大张家。大张女儿婚嫁,以及离婚,发生在大张在楼台局临退前一两年。大张退休之后,搬到了省城,大千金、小千金也跟了去。人们曾在省城的马路边偶遇过大张,见大张和老婆满头大汗,一人哄着一个大大小小的千金。

大张之所以患上老年痴呆症,除了让女儿染上这种说法外,还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让女婿气得,大张说女婿利用了他,戏弄了他,骗取了他好多“血汗”钱,使他一天郁闷似一天,直至量的积累导致出现质的变化;一种是说,对******之后,一天紧似一天的******形势心生畏惧,装起了傻。这种说法,也是可信的,******之后的反腐形势,那才叫大好呢,好多贪官几乎都战战兢兢、草木皆兵了。无论进去的,还是依然消遥的,都惶惶不可终日。

大张变傻后,一下楼,就直奔小区的垃圾箱,在里边寻寻觅觅,挑挑拣拣,翻腾一些名烟名酒包装盒,弄到家里去,让老婆烦得成天不是破口大骂,就是给他若干个嘴巴。你想想,两个大小千金就够烦得了,而老张也来凑热闹,怎受得了,就烦的程度而言,一个大张足顶得上三对大小千金。两个孝顺双胞胎儿子看不下去了,就一人轮流一个月把大张接到各自的别墅里。别墅是封闭大院,不用担心老父亲跟垃圾过意不去。但闲来无事的大张,总能找到较劲的对象。这下可好,这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老汉,又当上了义务园丁,不是把一处的花连根拔起,移栽到另一处,就是把树木的皮用刀一块一块地刮起。老汉边刮边呵呵地笑着说,这么热的天,穿这么厚的衣服,也不怕中暑。如此一来,两个儿子也嫌老父亲烦了,索性一把锁把大张锁在屋子里,早晚扔给一些熟食了事。

幸福的大张、二张,张张一样,不幸的大张、二张,张张各异。******好啊,太好了!而且还应该:第一,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应继续加大力度,深入地反下去,切不可给腐败分子喘息之机。反腐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有松懈,就会功亏一篑。以往的反腐为什么会越反越腐,原因就在于此,********啊!第二,反腐形势虽然大好,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需要抓的贪官还有很多,远远多于被抓的,进去的贪官只不过是贪官队伍中的冰山一角。第三,反腐既要依法,又要走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斗争中的力量和作用,让人民群众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身边的腐败分子被悉数绳之以法。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此项工作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其他一些普通人物,基本上无甚变化,与我一样,今天重复昨天,明天重复今天,在重重复复中,逐渐向生命尽头靠近。不过,我还是想要简述一下几个经贸大学室友和部分同学的近况。除我之外,五个弟兄中,有三个现居北京,两个回了老家。回老家的是青岛的隋昌盛,在一家外贸公司做货代;还有潍坊的黑老王,经贸大学毕业那年,考上了西北大学的MBA,三年后毕业时本想做一名职业CEO,无奈时运不济,只好退而求其次,回老家一所中学做了一名教师。居于北京的除我之外,还有李红旺,因小名叫红红,故又称李红红,红红与室友老王那年同时考上了研究生,红红考的是首经贸的会计硕士,毕业之后,直接留京发展,在一家上市公司做高级会计,月薪将近两万,是众弟兄中最令人羡慕的高级打工仔,已在燕郊置房安家。

老严,前文已讲,毕业后在大兴区创业,做外贸业务,与同班同学小孙结婚,夫妻二人打拼得非常不错,先厚积薄发,再后来居上,二O一三年一口气在大兴买下两套房产,其中一套还是商铺。最后一个该说室友刘溪了,之前就是教师身份的刘,毕业后回嘉祥老家教了五年书后,结识了一位在北京办学的姑娘,两人喜结连理,共同在北京通州区办了一个培训点,之后很自然地将家安在了北京,并与老严同时买了房子。

稍远一些,该说一下我的老乡高顺风和老姜了。高顺风,我这个经贸大学跳舞的黄金搭档,在我当年灰溜溜地逃回老家之后,他却异常顽强、执着地坚守在了北京,但找工作找了整整八个月,也始终一无所获。实在迫不得已,只得返回原籍,重操旧业,干起了老本行——教书。不过,这一通北京也没有白走,重现与同事面前的他,顿时身价倍增,一跃成为县城学校中的英语教学权威。老姜,即姜玉军,两年经贸大学,在英语学习上可谓快马加鞭,突飞猛进,离校时竟过了专业八级,而我却连普六都没pass。不过,遗憾的是,他又回原单位YZ市铁路分局,做起了原先的工作,致使满腹英语一无用处。我买房后,老姜还来过一趟,心里颇为感慨,说老兄这趟北京来的,值!不像他,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点。

感慨之余,老姜帮我回忆起了当年与我曾有过的一番让他深有感触的对话。其实,他不说,我倒真忘了。他一说,我才渐渐想了印象。当年,我对他说,北京真好啊!但他说,北京好是好,但不属于我们呀。我说,李尧老师不是说,人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吗?他说,说是这样说,但做起来谈何容易!我说,坚持下去,就会有所收获,李老师不是奋斗到46岁,才从内蒙来到北京,成为经贸大学的名教授吗?他说,时候不一样了,李老师当年是在八十年代末,风气还不错,自身有才有德,又赶上了好机会,你看看现在这社会成了什么样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阶层固化,代际遗传;李老师当年一人来京,解决了一家四口的北京户口,还幸运地分了一套住房,你看看咱现在成了啥了,在一些老板眼里,稍比丧家之犬强一些,甚至还不如丧家之犬,人家豢养的犬都是好几十万的名犬,一年光生活费就得十几万,咱们向人家要五千月薪都头摇得像拨浪鼓,嘴噘得像驴屁股,娘的,恨不得让咱给他做包身工。

老姜的话是对的,找工作中,我也领教过了。是啊,谈何容易!不过,只要用心去努力,梦想并非高不可攀。

在京或附近的本班同学,基本上都保持着一种虽若有若无的联系,远处的就难了。所谓的若有若无,就是用QQ相互确认还在彼此的身边。上班的就不需说了,朝朝暮暮为生活打拼,虽发不得大财,倒也在这个生存不易的天子脚下站稳了脚跟。我想说的是我这个班,后来出现了多个令人意外的“大龄”(注意引号的!)学霸。在学校时,我一直为自己老大不小还不合时宜地进行回炉学习感到害臊,但与之后一些师弟、师妹相比,则觉得纯属多此一虑。当年离开经贸大学之后,班里除前面所说的老王之外,先后有候杰、马京毓、刘京霞、张京娜多人考上研究生,有了一个更好的归宿。更令人吃惊的是,张京娜甚至一口气读到了博士,成为大学教授,也成为那个班的学术女王。

说完别人,就该说自己了。在每周不忘长途跋涉奔赴老家上课的过程中,我照猫画虎在北京办了一个新教学点。当然,想法是,等北京这个点的收入抵得上老家那个时,就将老家那个放弃,因为年龄、精力、体力等因素,已使我不可能就这样一直跑下去了。本来,自觉体力、精力还行的我,对年龄的感知是不敏感的,甚至是乏于判断的,原因是缺乏必要的参照,但地铁、公交上,越来越多为我让座的年轻人,却以行动提醒了我这个问题。初开始时,还以为是北京人好客、礼让呢,渐渐地,才恍然大悟:我老了,既不中看,又不中用了,昔日的翩翩少年已老之将至。岁月不饶人,从给人让座到人给让座是多么快得啊,就像昨天之于今天。

北京的新点就设在我位于三楼的家里,但这个点比老家那个更小,玻璃上只贴了几个字,就开张了。因为,我不打算多招学生、大办学校,招上十来个就行,这边学费高,招一个顶在老家招五个。之所以不打算多招、大办,一个是因为这边的办学成本太高,我做过调查,若在小区外边办,连租房带办证没有个四五十万是绝对下不来的,且风险极大,品牌培训学校那么多,竞争那么激烈,一个班连8个都难以招满,而老家那边,我曾创造过一个班招满35人的纪录;我的感觉是,相比于老家那边,这边招生更加困难,即便想办大,都非常不易。

再一个是,渴望自由,办学多年,这种全身心的自由感已在脑子里根深蒂固,坚不可撼,我不想成天让摊子拴着;挣钱重要,但自由更重要,挣钱与自由之间应找一个平衡点,况且我是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挣那么多钱干嘛?在此,想补一句题外话,一个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份兼职工作,让我一周利用两个工作日,去为一家周报社,审审稿子,顺便一个月挣上三千块钱。他说,他知道我不缺钱,但成天呆在家里恐怕脑子会逐渐发木,甚至生锈,出去走一走,与社会保持着哪怕是一丝半缕、若即若离的联系,也未尝不可。犹豫了几下,我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