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精忠报国
13717500000013

第13章 阵化成死守吴淞

陈化成(1776—1842),是福建同安(今福建厦门)人,青年即参加了清军福建水师队伍,后升任福建水师提督。

1840年7月,陈化成被调到江南(今江苏、安徽的总称),任江南提督。他到了江南,连官署的大门都没进,就一头扎进吴淞口要塞的戍帐,和士兵同生活、共甘苦,认真备战,准备对付英国侵略军。他亲自率领当地军民挖战壕、筑碉堡,并设立铸炮局、火药局,专门负责铸造大炮和制作炮弹。经过努力,在短时间里修筑了二十六座土堡,十公里长的城墙,铸造了六十门大炮,新建了东西两个炮台,使吴淞口的防御能力大大加强。

陈化成还严于律己,体恤下属。一天晚上,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海潮上涨,营地积水一尺多深,下属劝他转移到干燥的高地安营扎寨。他婉言谢绝说:“大帐一移,三军惊扰,而且我去了干燥的地方,而士兵仍留在潮湿之处’我于心何安?”他不仅没有转帐,而且镇定地坐在中央处理军务。还有一次,夜降大雪。次日清晨,他就顶着刺骨的寒风到各营地慰问。看到士兵们穿得很单薄,立即下令给他们加添棉衣。在任两年,他经常乘小船往来各营,待士兵如家人。对自己,陈化成却严格要求,平常出门,轻装简从,粗茶淡饭,从不要仪仗开路。有人为了拉拢他,每十天给他二百五十两白银,他都一一谢绝。

1842年6月,英军攻陷浙江海防重镇乍浦后,进犯长江,吴淞口告急。英军舰队密集江面,横贯十余里。然而,“不畏江南百万兵,唯惧一人陈化成”的英军,不敢贸然进犯。他们先以两条汽船,在两舷扎上木头人,绕西小沙背向西炮台前进,企图测试中国守军的火力虚实。富有几十年海战经验的陈化成,一眼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命令士兵一律不许开炮。敌人见一计未成,又施一计,以水牌浮书约战。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果然中计,想马上撤兵。陈化成却力排众议,坚决主张应战。他说:“人莫不有一死,为国而死,死亦何妨?我无畏死之心,则贼无不灭矣!”

6月16日,英军大批军舰猛攻西炮台。陈化成站在炮台的最高处,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手举红旗,指挥战斗。经过两个半小时激战,击沉英军舰三艘,打退了敌军的正面进攻。后来敌军攻克东炮台后,全力向西炮台发动猛攻,清军将士伤亡很大。陈化成亲自开炮还击,手被震裂,右肋受伤,血染衣裤,仍坚持战斗。不幸一枚敌军炮弹射来,击中了他的胸部,鲜血直流。这时,大批英军登陆,包围了西炮台,清军将士奋起抵抗,手持原始武器,与装备着洋枪洋炮的敌人展开了肉搏战。终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陈化成从昏迷中醒来,见此情景,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奋力跃起,举刀砍倒一个敌人。一个躲在暗处的敌兵,用子弹击中了陈化成的腹部。陈化成再次倒了下去,英勇殉国。

英军撤退后,陈化成的遗骸被运回嘉定城安葬,数万人遮道痛哭,为其建立了祠堂,永久纪念这位爱国壮士。

名师点评

陈化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吴淞保卫战一共坚持了七个昼夜,虽然这场战役没有获得成功,但是水师在陈列化成的指挥下击毁英舰八艘,击毙英军五百余人。英军统帅占领上海后心有余悸地说:“清朝如果有两个陈化成我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