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见义勇为
13717000000047

第47章 张纲胆气震佞臣

张纲(公元108—143年),犍为郡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说起他的七世祖肯定也能吓人一跳,就是辅佐高祖刘邦取天下的留侯张良!虽出生于官宦家庭,却自幼就少有纨绔习气,注意磨砺节操,立志抱国安民,因而布衣蔬食,苦读经学,年刚弱冠就被举为孝廉,他认为自己修养不够而未赴命。张纲字文纪,少年就懂得经学。有司举荐他为孝廉,他不愿意。以后司徒府第又聘请为御史。那时汉顺帝正放纵宦官侍臣,重用皇亲国戚,有知识的读书人都恐怕天下动乱,社稷危险,为此而担忧。张纲常激动,感喟慨叹。他说:“秽恶腐朽污满朝廷,我不能奋身出命,扫除国家之妖氛,虽生活得安逸,我也不愿意!”随后给皇帝上书,说:“诗经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不违背不忘记先王的法度,遵循兴隆时的规章)。以前大汉之初兴隆,及中兴之世,文帝明帝德化尤盛,它的道理很容易见解:只是恭俭守节,约身尚德而已。中官常侍不过于两人,近侍和宠幸的臣子如要给以赏赐,也应适度而已。计划开支,珍惜费用,注重用人,所以家给人足。夷狄听说中国优富,任信有道德的贤达,设使有非分痴想的奸谋也会自动打消念头,而被天朝的贞祥和气所感应。而近年以来,不遵旧典,无功小人皆有官爵。(暗指婚戚裙带关系)让他富贵,他便骄奢,这反而害了他,诚非爱人重器承天顺道的办法啊!伏愿陛下能多少考虑到这一点,削减左右谄媚之人,以尊奉法理。”书奏上去,上面不答复。

华盖幢幢,马车辚辚,旗幡猎猎。一行人马由衙役鸣锣开道,侍卫前呼后拥,八辆车子上各端坐着一个钦差大臣,行走在京师通向州郡的官道上。

这是在东汉阳嘉年间,汉顺帝派遣八名专使视察地方。代天子巡狩,这是何等荣耀的事情!也难怪他们如此威风了。

八个专使中,有七个是年老的大臣,一个个皓首白须,气宇飘逸,一望可知都是当世的博学名士。惟有一位才二十三四岁,浓眉炯目,从官服上看品阶也低。此时他的神态与其他专使迥然不同,侧歪着身体,紧锁着眉头,目光冷峻,脸有忿色,全然一副很不开心的样子。

“张纲,你又在想什么?”邻车上一个老臣看看这个年轻的同行,开口问他。

张纲却没有回答。他没有听见,只是顾自在沉思。

此时,他的思虑深着呢。这些年,他在民间早已熟见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景象,到朝廷任职后更目睹了朝政混乱、官场腐败的现状,不禁忧心如焚。然而,皇帝却任命他们这八个专使,奉旨巡游各州县去做什么“宣讲圣上威德,推荐人才,弹劾奸佞”的事儿,岂不是很滑稽、很荒唐?

他越想越气,胸膛像被铁箍紧紧勒着,闷得透不过气来。

车马出京不远,到达都亭,早已惊动地方,左近郡县的大官小吏谁不想巴结钦差?他们鱼贯而来迎候,顿时冠盖云集,堵塞道路。张纲看到此景,简直肺都要气炸了;他无处发泄,就跳下车来,管自抄起家伙,拆掉了车轮,在地上挖坑,将车轮埋了。同行老臣奇怪地问他何故,张纲纷纷地说:“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车子被他拆坏,自然不能前进了。他扔下一句话:“下官回朝请旨!”就回身大步走回洛阳。对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御史,其他七位老臣都只能摇头叹息,继续他们的行程。

张纲回到京城家中,随即挥毫草拟奏章。他冒着丢官丧命的危险,首先申述自己没有跟随出巡的原因,然后激烈地弹劾朝中奸佞,抨击他们互相勾结、专横跋扈、陷害忠良、危邦乱国的行经,又陈述对国事的见解和主张,希望皇上“割损左右以顺应天下人心。张纲写完,毅然上书。

汉顺帝接到张纲的奏折,因原本就是将他作个陪衬的,何况还有七个老臣继续奉旨出巡,所以并没有怎么怪罪他擅自回京的行为,倒是看到他竟然弹劾太尉桓焉、司徒刘寿等朝廷重臣“尸位素餐,不堪其职”,不禁大吃一惊。

顺帝刘保,是在一场官廷政变中由宦官扶持当上皇帝的,因此外戚与宦官掌控朝廷权柄,顺帝明知张纲是仗义执言,但也不好明确表态,沉吟一番后,他干脆来了个冷处理,既不降罪,也不采纳,将奏折搁置起来,只是让张纲照样做他的御史。

皇帝不吭声,等于是默认。张纲可不管那些奸臣如何恨他,充分行使御史的权力。他又上奏,揭露司隶校尉赵峻、河南尹梁不疑、汝南太守梁乾等贪赃枉法、违法乱纪的罪行,并在罪证确凿的状况下将他们抓了起来,用槛车将他们送交廷尉治罪。

张纲的胆气吓人,他举起的那把“反贪肃奸”之剑,直刺贪官污吏的心脏。当张纲指控鲁相寇仪有犯罪行为时,寇仪吓得心惊胆战,随即畏罪自杀了。

张纲不顾个人安危,还有更大胆的举动。他又上书历数当朝国舅、大将军梁冀等人十五条罪状,每一条都凿凿有据,朝廷为之瞠目,京城为之震动。受到冲击的梁冀等人十分怀恨,伺机报复张纲,将他置于死地。当时,广陵郡(今江苏扬州市)有个叫张缨的人,聚集数万人在扬州和徐州之间抗击官府,杀死刺史和二千石禄的官吏,前后达十余年,朝廷深感棘手。梁冀意欲借刀杀人,便乘机指使尚书推荐张纲出任广陵太守。

张纲奔赴广陵,率领郡吏十余人来到张缨营垒外面。张缨不解来意,闭垒严防。张纲遂派人将手书传喻张缨,说明自已是奉诏宣慰,并非开战讨伐。

张婴一听,吓了一跳,觉得对方简直是上门送死。他从门缝中偷看张纲,觉得这人看起来挺老实,便答应面谈。会谈开始后,张纲这个朝廷命官,竟让土匪头子张婴上座,说:“虽然你们造反是法律不容许的,但我知道这是有原因的。从前这一带尽出贪宫,是该被收拾,但你们可以到衙门告他们,不行还可以上访啊。皇上是会支持你们的。聚众闹事,还未经审判把别人杀了,就过分了,你们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

张纲先声夺人,镇住了张婴,话锋一转,又说:“我这次来,给你们带来了好消息。皇上宽宏大量,不仅不会收拾你们,还要让你们做官,以爵禄使你们荣耀。你们就缴械投降吧。”随后,张纲又苦口婆心地讲了一番做人的大道理,无非是要张婴认清形势,弃恶从善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看到新来的父母官这么平易近人,想到远在洛阳的皇上这么关心人、理解人,张婴不禁感激涕零,说:“我们都是小老百姓,都想平平安安过日子,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实在是没有办法呀。你以为当土匪的日子好过呀,我们也知道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会掉脑袋,因此天天提心吊胆,过一天算一天,就像河里的鱼儿被扔进了锅里,很快就会被煮得大口喘气。现在既然大人代表皇上宽恕我们,我们还有什么想不通的,从今以后,改过自新,以实际行动报答皇上和大人您的恩情。”

对张缨一事平息后,朝廷论功行赏,要召他人朝任职,但梁冀等奸臣从中阻挠,将张纲撇在一边。此事被张缨等知道,立即上书请求张纲留任扬州,得到顺帝准许。

张纲在广陵一年,病殁于任上,年仅三十六岁。老百姓前去哀悼的人山人海,不计其数。张缨等五百余人披麻戴孝,负灵扶柩至武阳,直到安葬完毕才挥泪而去。当世人们都感慨说:“千年万载,何时才能再遇此君!”

张纲自染病起,吏人都为他设立生祠祀牌,祭奠祈福,尽皆祝愿千秋万岁。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由扬州送到犍为郡(四川武阳地区),众人负土成坟。皇帝下诏书宣读道:“故广陵太守张纲,大臣之苗(裔)(其父张皓,顺帝朝为司空、廷尉,留侯七世孙。),剖符统务(明文委任,总豁广陵正务),正身导下,班宣德信,(以诚信正直的品行,宣传朝廷恩德。)降集剧贼张婴万人,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未升显爵,不幸早卒。婴等缞杖,若丧考妣,朕甚愍焉!拜纲子续为郎中,赐钱百万。”

名师点评:

“豺狼当道”的意思就是说坏人正在当家作主,百姓就受苦了。故事中的大臣们和皇帝都是因为害怕梁冀而不敢去做事,但是张纲则不然,他敢说敢做,不畏权贵,直言正谏,敢于弹劾当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