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想问就问吧2:有关冷知识的2000个趣味问题
13091300000043

第43章 文化卷(3)

众多历史名人的所谓“墓志铭”,实际上几乎都是这些人墓碑上的碑文。如莎士比亚的墓碑上刻着他的遗言:“看在耶稣的份上,朋友,切莫动底下的这黄土。让我安息者上天保佑,移我尸骨者永受诅咒。”这些墓碑迄今仍然被完好地安置在他们的墓外,碑上刻的名言从来就不是什么“墓志铭”。

14/《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多少人物?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存世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它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3个段落,展开图景,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59人、动物209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5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5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

15/《马可波罗游记》是马可波罗自己写的吗?

其实是由马可波罗的狱中难友鲁思梯谦、一位曾经写过小说而又精通法语的人,记录在羊皮纸上的。

马可波罗的家乡——意大利威尼斯与热那亚两个城市,因为商业冲突发生了战争。马可波罗家的战船参加了战斗,马可波罗任船上的荣誉司令。激战的结果,热那亚人获胜,马可波罗成了俘虏,被关进热那亚的监狱。为熬过狱中漫长的岁月,马可波罗就向在狱中结识的难友鲁思梯谦,讲述他在东方25年间的许多见闻,而后者将其记录下来,成为后人所熟知的《马可波罗游记》。

16/历史上的段正淳、段正明、段和誉是怎样子的?

在历史研究上,云南古大理王国是一个冷门;然而在世俗社会,大理王国却颇为有名,这都是由于金庸先生的着作《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的原因。

作为西南白族政权,大理王国版图与西夏相仿,是一个佛教国家,存在了300多年,几乎是与两宋同始终。其继承了唐末的南诏与后继的大宁、天兴等短命王朝。至北宋开国时,大宁将领段思明联合一部分贵族发动政变,登基夺位,改国号为“理”,号称“大理”。

帮助夺位的李、高、董等姓贵族,成了段姓皇族不得不借重的依靠。段姓皇族的统治就是在这些贵族之间纵横周旋而取得的。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段正明在位时。

在段正明执政后期,高姓贵族已战胜其他诸姓,成为大权在手的一派。段正明遂避位为僧,禅位于高升泰。升泰改国号大中。升泰在位2年,卒时,瞩其弟泰明将帝位还于段氏。

泰明遵其遗命,将位还于段正淳,正淳复国号大理,史称“后理”,但大权已由高氏掌控。此后高姓贵族世袭为相,执政大理国政大权。段姓有国无权,高姓有权无国,有点类似于幕府日本的天皇。正淳在位12年,后亦避位为僧,传位于段正严(又名段和誉)。

段和誉在位时勤于政事,思揽权,政局为之一心。但最后成效不大,更因诸子的内争(主因是高家各派各拥一子夺帝位与相位),终心灰意冷,终亦避位为僧,传位于段正兴。

段正兴后来又传位于段智兴(也就是《射雕》中的南帝)。

17/代表和平的鸽子为什么要衔着橄榄枝?

在《圣经?旧约》的《创世纪》,“诺亚方舟”的后续故事中,鸽子就被当成了和平的象征。故事说,因为人类的堕落,上帝愤怒了,发起洪水惩罚人类。为人正直的诺亚一家,得到上帝的允许,建造一只方舟,以躲避灾难。诺亚一家乘方舟漂流到亚拉拉特山顶,为搞清楚洪水的情况,诺亚让鸽子飞下山去探看;要是鸽子回来时衔着橄榄枝,就说明洪水退了。后来鸽子就被人们用来象征和平。

18/“纯属虚构”是中国人创造的吗?

在很多电视剧或者小说开头(或结尾),都会看到这么一行字“本剧(小说)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意思就是说所演或所写内容只是编造的,不是真的。电影演的当然不是真的,小说写的当然也不会是真的,这个谁都知道。可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特意说明呢?

原来,这个东西并不是中国所产,而是从美国进口的舶来品。美国是一个法制国家,诉讼特别多,一不小心就会被人告上法庭。为了不要惹出麻烦,好莱坞电影一般都会在电影结束时,打上一行“本剧纯属虚构”的字幕。只是没想到,这玩意很快就被许多国家借用,于是,到处都在玩“纯属虚构”。

19/斯兰教徒禁食的1个月内,真的不吃东西?

凡是伊斯兰教徒,每年都有1个月的斋月需要禁食。伊斯兰历的9月就是斋月。这个月约30天左右,这么长时间,伊斯兰教徒不吃东西,靠什么维持身体的营养需要?实际上,这里所说的禁食,并不是说真的不准吃东西,那样不饿死人才怪。阿拉真主才不会那样对待他的子民呢!

所谓斋月禁食,原来是有时间段的:从日出到日落。这个时间段需要禁食。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后,吃多少东西都可以。实际上,只是临时调整了一下饮食时间。不过,这也不像说的那么轻松。因为白天的时候,喝水都是不行的,这也挺难熬。等到了午后,人们就可以动手准备吃的了。搞好吃的之后,大家一起等太阳落山。当通知日落的钟声一响,便可以放开肚皮吃饭了。

有趣的是,人们在斋月中享用的饭菜,都是家里平时舍不得吃的好东西。在日落、深夜、破晓前,一共可以吃3餐。因为要备战白天的禁食,所以一般大家都会吃饱喝足。这样一来,吃掉的东西竟比平时多了几倍。

20/为什么西方文化忌讳“13”这个数字?

“13”这个数字让西方人忌讳,就像中国人讨厌“4(死)”一样。据说西方的这个忌讳,是因为13号那天,是耶稣基督殉难的日子。背叛耶稣的犹大,在耶稣的门徒中,刚好又排行“十三”。

其实,在西洋文化中,对“13”这个数字的厌恶由来已久。古希腊人心目中最完美的数字是“12”,因为他们的算术是十二进位制。在希腊神话中,奥林帕斯山上也住了12个神仙。可是,要在完美的“12”上加一点,变成“13”,在古希腊人看来,已经严重破坏了数字的完整性,于是,厌恶之情油然而生。

21/法国大革命竟是从咖啡馆里开始的?

咖啡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传到欧洲后,作为一种“抗酒精饮料”受到热烈欢迎。在18世纪启蒙时代,咖啡馆更是成为法国文化中心,在这里迸发出法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火花,“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发源于启蒙学者们在咖啡馆的高谈阔论,并由此向全世界传播。

伏尔泰等学者们,就是在普罗可甫咖啡馆(LeProcoPe)里决定,以人文和科学精神向中世纪神学和蒙昧传统挑战。

而1789年“打倒暴君!捣毁巴士底狱!”的号角,也是从咖啡馆里吹响的。

所以,“法国大革命是从咖啡馆里开始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

22/为何将经商称作“下海”?

“下海”一词源于一出戏曲《洛阳桥》,是上个世纪20年代在上海舞台上演出的。说的是清朝有个姓蔡的状元,要为家乡建一座洛阳桥。在建桥过程中,当桥墩突然打不下去时,听到老百姓的“海龙王不同意,所以卡壳”的议论后,他就贴出一则布告:“兹为我乡建造‘洛阳桥’……今拟委派一位能下得海去的人与龙王面洽架桥事宜……”

两个衙役在酒馆里找到一个名叫“夏德海”的醉汉,谎称找到了“下得海”的人。几天后,夏德海被带到海边,灌醉后扔到了大海里。自然他是有去无回,稀里糊涂死啦!

后来,人们就把稀里糊涂或冒险去干某种事概称为“下海”。再后来又有了引申,变成现在所流行的“下海”一词。在商场博弈,风险甚大,好比在海洋中讨生活,故称为“商海”。平常人去经商,故称为“下海”。

23/结婚时新娘为何要盖红盖头?

盖红盖头的习俗与神话传说有关。

传说在宇宙初开时,天下只有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俩商议,要配为夫妻。但他俩又觉得害羞。于是兄妹俩上到山顶,向天祷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就让空中的几个云团聚合起来;若不让,就叫它们散开吧。”话一落音,那几个云团冉冉近移,终于聚合为一。于是,女娲就与兄成婚。

女娲为了遮盖羞颜,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扇与苫同音。苫者,盖也。而以扇遮面,终不如丝织物轻柔、简便、美观。因此,执扇遮面就逐渐被盖头蒙头所代替了。

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到唐朝初期已经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据传,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突破旧习,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唐初的妇女在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作为一种装饰物。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民间流行不废,并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庆装饰。为了表示喜庆,新娘的盖头都选用红色的。

24/“百姓”一直用来指代平民吗?

“老百姓”是中国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自称,意思是自己是平民普通人。其实在战国以前的时代,“百姓”这个词指代的却是贵族。因为我国奴隶社会中只有贵族有姓,有土有官爵者才有姓,而庶民无姓,遂以“百姓”作贵族的通称。具体来说,这个词在商指奴隶主阶级,在周指封建领主阶级;有贵贱之分,如西周以姬姓王族为贵。

春秋后半期,宗族逐渐破坏,土地个人私有的地主阶级代替土地嫡子世袭的领主阶级兴起,百姓逐渐失去贵族的意义,社会地位与庶民相似。所以这个词也逐渐演变为泛指平民。

25/华表柱头上的蹲兽有什么含义呢?

天安门前的那对华表上都有一个蹲兽,头向宫外;天安门后的那对华表,蹲兽的头则朝向宫内。传说,这蹲兽名叫犼,性好望 £头向内是希望帝王不要成天呆在宫内吃喝玩乐,希望他经常出去看望他的臣民,它的名字叫“望帝出”;犼头向外是希望皇帝不要迷恋游山玩水,快回到皇宫来处理朝政,它的名字叫“望帝归”。

26/琵琶原是指什么?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琵琶的中低音区音色淳厚结实,高音区音色清晰明亮,因此在演奏中既能表现欢快抒情的曲调,又可表现雄浑悲壮的旋律。

但很多朋友不知道,琵琶是以其演奏方法而得名的乐器。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奏。

27/若每天在不同房间睡觉的话,需要多久才能把故宫所有房间睡一遍?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与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合称为世界五大宫。

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它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每晚在故宫中的不同房间睡觉的话,等把所有房间都睡过之后,他已经23岁了。

28/“天方夜谭”为何不是“夜谈”?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这些故事的诞生,传说是阿拉伯地区的萨桑王国国王因前任王后背叛自己而仇视女人,于是每晚娶一个女人并将其杀掉;直到宰相女儿入宫,每晚给他讲一个故事,经过1001个夜晚,国王打消了杀女人的念头,还娶了宰相女儿为新王后,从此两人白头偕老。而这些故事,便是今天我们读到的《天方夜谭》。

看到这里,我们知道“夜谭”其实就是夜间讲故事的意思,就是“夜谈”。那么,为什么要写成“夜谭”呢?原来这是为避讳而来的。话说唐武宗的名字叫李炎,人们说话、写文章凡是遇到“炎”都要避讳,改用它字。于是就将“夜谈”写为“夜谭”。并慢慢习惯了这样的写法,流传开来。

29/缪斯女神究竟是希腊神话里的哪位女神呢?

我们都知道,缪斯女神是艺术与青春之神,人们常用她来比作灵感与艺术的象征,即第六感女神。那么,在希腊神话中,缪斯女神是哪位女神呢?其实,她是天神宙斯的9个女儿的统称,而非具体的一位女神。这9位女神每人分管从绘画到音乐等诸多艺术中的一种,这些女神最能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30/现代汉语中只有一笔的汉字有哪些呢?

如果计算汉字中确切有独立含义的一笔汉字一共有多少,答案是只有3个,它们分别是“一”、“乙”、“〇”。也有说法认为诸如“丨”、“乀”等也能算作其中一份子,但那些更多的只是作为部首,尤其是在现代汉语中单独表示一个意思的情况非常罕见。

31/何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孺子牛”?

我们常用“俯首甘为孺子牛”来形容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那么“孺子牛”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孺子”是古时对小孩子的称谓。“孺子牛”来自《左传》中的一个典故:春秋时,齐景公宠爱儿子荼,一次与儿子嬉戏,景公叨着绳子当牛,让儿子牵着走。这个父亲爱子的故事,后来即成为人们赞誉的美德。后来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和拓展,也更为人们所熟知。

32/汉语拼音是谁发明的?

明朝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他利用一本叫做《西字奇迹》的书来学习汉字的注音。利玛窦去世的那一年,即1610年,一位叫金尼阁的传教士来到中国。金尼阁在山西、陕西一带传教,结识了韩公,初步研究了汉字的注音方法。后来,金尼阁与友人王征经过多年研究,于1926年在《西字奇迹》的基础上编成了第一部拼音汉字词汇《西儒耳目资》,其中确定的拼音方案被后人为称“利玛窦-金尼阁方案”。

清代,刘献廷、方以智、陈选杞等学者,先后写成关于拼音和拼音方案的着作,这些都来源于“利玛窦-金尼阁方案”。

33/“五雷轰顶”中的“五雷”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常用“五雷轰顶”来形容遭受突然的巨大打击。那“五雷”指的是什么呢?首先要了解的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五行”,是道家学说的组成部分,强调整体概念,用来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

而“五雷轰顶”中的“五”指的就是五行,代表金、木、水、火、土5种物质。也就是说“五雷”其实就是金雷、木雷、水雷、火雷、土雷的合称。其中,金雷指刀剑、铁器等;木雷指棍棒、高处摔下、树木压住等;水雷指溺水、水淹、在行走中出意外、生病等;火雷指火烧、电击、雷击等;土雷指土埋、房屋倒塌、高处掉物等。在古人的观念中,罪孽深重的人会被这样的“五雷”击倒,人们用这个观念来告诫人们不要作恶。

34/“猴年马月”为何不是“猪年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