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
1284100000024

第24章

“一国两制”虽然是在香港问题上首先获得突破的,但这一构想的提出,最初的着眼点却是台湾问题。而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和回归后的繁荣稳定,使“一国两制”从构想变成现实。这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祖国统一大业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早在1978年,邓小平在几次同外宾谈话中就表示:“如果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在台湾的政策将根据台湾的现实来处理”,“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美日在台湾的投资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就结束军队对峙状态进行商谈,并指出在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时,将“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1月30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今后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12月,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又提出“三个不变”的想法:“对台湾,我们的条件是很简单的,那就是,台湾的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台湾与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包括外国在台湾的投资、民间交往照旧。……台湾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可以拥有自己的自卫力量,军事力量。”至此,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路已初步形成。

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谈话特别指出: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也表示:“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1984年6月,他又对香港客人说:“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0月,邓小平又说:“香港问题的解决会直接影响到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要花时间,太急了不行。”他还说,“‘一国两制’的方式,你不吃掉我,我不吃掉你,这不很好吗?最近一个外国人问我,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是不是同对香港的一样?我说更宽。所谓更宽,就是除了解决香港问题的这些政策可以用于台湾以外,还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

1984年12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发表,这对解决台湾问题无疑是一个极大的促进。总部设在纽约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梁博文就认为,解决香港问题的“一国两制”的构想,“对于解决台湾问题起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它将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香港《成报》也在社论中指出,尽管海峡两岸对如何统一尚有分歧,“但是在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过渡期,采用香港模式似乎是值得考虑的”。而港澳的顺利回归和繁荣稳定更是向世界表明,中国政府有信心、有诚意、有能力在一个国家中成功地实行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从而大大激发了台湾同胞对“一国两制”的关注。台湾基督国际学院副院长吴仪教授,过去是一位坚定的反共者,但近年也对“一国两制”有了积极的评价。他说,从香港、澳门的回归来看,“一国两制”绝对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绝佳妙笔,“一国两制”的制度五十年不变,台湾不仅享有经济、政治各方面的发展,而且还优于香港、澳门,可保留自己的军队、官员,该有的都有了,原来没有的也有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情形。1998年6月30日香港回归一周年前夕,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也表示:“一国两制”已成功地实现于香港,“一个中国,台人治台”也可以成功地实现于台湾。

同月,香港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对1004名香港市民进行电话访问,57.4%的被访者也认为如果香港推行“一国两制”相当成功,台湾应该或非常应该实施“一国两制”。

1992年,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表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1995年,他又发表了对台的八项主张,重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并第一次使用了“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字眼,表示“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做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对于台湾同胞由于特殊的历史境遇形成的特有的思想感情,祖国大陆方面也是十分了解和理解的”。这一讲话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通过和平谈判实现祖国统一的诚意,体现出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处理台湾问题上的智慧和灵活性。在此期间,江泽民还曾多次说过,“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会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有利于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就对台工作做出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主张新举措,赋予对台方针政策新的内涵。200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用立法的形式把完成祖国统一的大政方针法律化,同时表明了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台独”、扞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同年4月,国共两党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会谈,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2008年12月,胡锦涛又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六点意见。他主张以更远大的目光、更丰富的智慧、更坚毅的勇气、更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近年来两岸的经贸文化交流有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大陆放开台湾水果和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并且实行零关税政策。2008年,两岸三通直航正式启动。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签署,标志着两岸经贸合作进入制度化轨道。2011年,大陆又开放部分城市居民赴台“个人游”。在这种密切往来的形势下,两岸民众对未来关系发展大多持乐观的态度。2009年,台湾《远见》杂志的“两岸民众互看价值观关键调查”等三份民调结果显示,台湾、大陆的受访者分别有67%、84%认为两岸关系会趋于缓和。另外,78%的受访者认为大陆对于台湾的政策是稳定的和善意的。因此,有理由相信,伴随着大陆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按照“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通过港澳回归的示范效应,经过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终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