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毛泽东瞩目的著名战役
12732000000029

第29章 用兵轻敌:街亭之战(公元228年)(2)

再说司马懿在城中,令次子司马昭前去探路,又令先锋张率军前去街亭哨探,并告诫他道:“如果街亭有蜀兵把守,即按兵不动。”

士兵依照命令探了一遍,回来报告说街亭有兵把守,皆屯于山上。司马昭回来禀告父亲:

“街亭有兵把守。”

司马懿叹息一声,说:

“诸葛亮真乃神人也,我不如他。”

司马昭笑道:

“父亲何故气馁?依愚子之见,街亭容易攻克。”

司马懿闻言一怔,问道:

“我儿何出此言?”

司马昭答道:

“我与士兵亲往哨探,道路口并无寨栅,只有路旁扎下一军,其主力皆屯于山上,所以我才说可以破敌也。”

司马懿听后大喜,说:

“如果蜀兵果真在山上,此乃天意使我成功也!”说罢,遂更换衣服,率10余骑卫士,亲自到街亭观察。这天晚上,月明如洗。司马懿一行人来到山下,巡视了一番方才回去。马谡在山上瞧见,大笑道:

“你司马懿要想保住性命,就不要来包围此山。传令诸将,如果魏兵前来,只要看见山顶红旗摇动,就从四面杀将下山去。”

却说司马懿回到军帐中,派人打听是哪位将领率领蜀兵守卫街亭。一会儿工夫,探子来报:

“守卫街亭的蜀将是马良之弟马谡。”

司马懿笑道:

“此人乃庸才耳!诸葛亮虽有才智,却不辨人物。他起用此等人为将,怎么能够不耽误大事呢?”

随即唤张进帐,问道:

“街亭的左右两边有没有别的军队?”

张答道:

“离山10里,有王平的一支部队。”

司马懿说:

“你可率领一支部队,挡住王平的道路。我派申耽、申仪率领两路兵马包围山上的蜀军,先断掉马谡的取水道路,蜀兵肯定会内乱。这时,你乘机出兵,街亭就可夺取了。”

当天夜里,魏军就完成了调兵遣将的任务。次日凌晨,张引兵先往山背后去了。司马懿率领大军对马谡之军发起攻击,把山团团围住,只要是取水的道路,都派精兵把守。

马谡听说魏兵来袭,便奔出军帐,在山上观看,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招展,队伍严整。蜀兵将士都很害怕,不敢下山。马谡将红旗摇动,将领们相互推诿,无一人听令。马谡大怒,斩了两员大将。将士们见状,惊恐万分,只得下山进攻魏兵。魏兵巍然不动,并不出击,蜀兵又退回山上。马谡觉得不对劲,便命令军队谨守寨门,等待外援。

王平听说魏兵来到街亭,便引兵杀来,正与张相遇。二人战有数十回合,王平力穷势孤,引兵退去。

魏军自此便死死地围住蜀军,使山上蜀军无水可汲,士兵不能进食,军中大乱。马谡企图制止骚乱,但丝毫不起作用。约莫到了半夜时分,山南的蜀兵大开寨门,下山投降,结果惨遭杀害。

司马懿下令沿山放火,蜀兵更是乱成一团。马谡料到守不住山头,便驱赶士兵从西边杀下山去。司马懿放条大路,让过马谡。背后张引兵追来,赶到30余里,忽听前面鼓角齐鸣,一军杀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马谡定神一瞧,此人乃前部督、镇北将军、都亭侯魏延。只见魏延挥刀骤马,直取张。张回军便走,魏延驱兵赶来,想夺回街亭。

魏延追至50余里,忽听一声喊叫,两边伏兵齐出。左边司马懿,右边司马昭,抄了魏延的后路,把魏延困在中间。张又杀将回来,三路兵马合在一处。魏延左冲右突,不得脱身,兵马损失大半。正在危急之时,王平领兵杀到。魏延大喜,高叫:

“我得生矣!”

二将合兵一处,杀退魏军。魏延、王平慌忙奔回营寨,发现营寨之中皆是魏兵旌旗,魏将申耽、申仪引兵杀出。

魏延、王平径奔列柳城,来投高翔。此时高翔得知街亭已失,率领手下兵将前来救援,正好遇上他们。三人相见,都说街亭失守,如何去见丞相?

却说诸葛亮派马谡等守卫街亭后,犹豫不定。忽报王平派人送来地图。诸葛亮唤入,来人呈上地图。

诸葛亮就在案几上摊开地图视之,拍案大惊:

“马谡真乃匹夫,这分明是坑害我军,大祸将至也!”

当即,诸葛亮想派人去撤换马谡,让他回来。长史杨仪问道:

“丞相为何如此大惊呀?”

诸葛亮说:

“我观看此图,失却要路,占山为寨。倘若魏兵蜂拥而至,四面包围,断其取水道路,不须二日,我军必然内乱。如果街亭失守,我们有可能回不去了。”

杨仪说:

“我虽不才,愿代替马谡守卫街亭。”

诸葛亮遂将安营扎寨之法,一一告诉杨仪。正要出发,忽然探马来报,说:

“丞相,街亭、列柳城都失陷了。”

诸葛亮跌足长叹:

“大事去矣!这是我的过错啊!”

急唤关兴、张苞,吩咐道:

“你二人各引三千精兵,专拣小路而行。如果遇到魏兵,不可恋战,只须鼓噪呐喊,为疑兵惊之。敌兵退走,也不要追击。”

诸葛亮令张翼引军修理道路,以备撤退。传令大军暗暗收拾行装,准备起程。又令马岱、姜维断后,设伏兵于山谷中,等待主力退走,才可收兵。另派心腹之人,分头到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告诉军民退往汉中。

却说诸葛亮回到汉中,清点将士,不见赵云、邓芝,心中甚忧,令关兴、张苞各引一军接应。这时,忽报赵云、邓芝到来,虽然兵败箕谷,但损失很小。诸葛亮大喜,亲率诸将迎接。赵云慌忙下马,扑伏在地,说:

“败兵之将,何劳丞相远迎?”

诸葛亮感到惭愧,急忙扶起赵云,拉着他的手说:

“是我不识贤愚,才导致今天这样的局面。各处兵将败损,惟独你没有什么损失,是何道理?”

邓芝说:

“赵将军独自断后,我引兵在前。魏兵紧追不舍,赵将军斩杀敌将,吓退敌军,因此辎重粮草没有什么遗弃。”

诸葛亮听罢,称赞道:

“赵子龙是真将军啊!”

当即取库藏黄金50斤赠送赵云,取绢1万匹赏赐诸将军。赵云婉言拒绝,说:

“三军无尺寸之功,我等都是负罪之人,如果接受赏赐,就是丞相赏罚不明了。请寄存库房,等候冬天才赐予诸位将军不迟。”

诸葛亮感叹道:

“先帝在时,常常称赞子龙的品德,如今看来,真是名副其实啊!令人钦佩!”

这时,忽报马谡、王平、魏延、高翔来到。诸葛亮先唤王平进入军帐,批评他道:

“我令你同马谡一起守卫街亭,你为何不劝阻马谡?”

王平说:

“我再三劝阻,说要在道路之口筑土城,安营把守。参军大怒,指责我无礼,我因此自引五千人马离山10里下寨。魏兵突然来到,把山四面围住,如同铁桶一般,我率领部队冲杀10余次,都无法进入。第二天,我军土崩瓦解,投降者无数。我孤军难支,所以才前往魏延处求救,不料半途又被魏兵围困在山谷之中。我奋力杀出,等回到营寨,发现早被魏兵占领。再去列柳城时,路上遇见高翔,遂分兵三路去夺魏军的营寨,指望克服街亭。”

街亭失守,蜀军失去进攻的依靠,诸葛亮被迫拔西县(今甘肃天水西南)千余家,还于汉中(今属陕西),杀马谡以谢众。赵云、邓芝也兵败箕谷,但损失不大。

【作者点评】

《失街亭》是中国老百姓十分熟悉的一出戏剧,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可以说,街亭之战是三国故事中最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之一。马谡刚愎自用,违背诸葛亮的节度,又不听王平劝阻,舍弃水源,上山扎营,举动失宜,终为张所破。

毛泽东是一个三国迷,对街亭之战自然充满兴趣。毛泽东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用军事家的眼光看待这场战役,提出了振聋发聩的见解。毛泽东读《资治通鉴》卷71《魏纪三》时,写下“初战亮宜自临阵”。后来,在读《资治通鉴》卷72《魏纪四》时,又写下“自街亭败后,每出,亮必在军”的批语。

毛泽东的批语与诸葛亮的自责完全吻合。《三国志》卷5《蜀书·诸葛亮传》提到街亭之战后,诸葛亮上疏称:

“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在这番自责中,“临事而惧”、“授任无方”是其过失所在。众所周知,诸葛亮英明过人,智慧超群,但许多人却不了解他知错必改,善于从自己的过失中汲取教训。

毛泽东批评诸葛亮,街亭之战是蜀军对魏战略进攻的关键一战,作为主帅的诸葛亮应该亲临前线指挥,以节制三军将士。如果这样,就可避免马谡的自作聪明的错误决策,就可避免街亭之战的失败。街亭的战败,使蜀军失掉了战略上的主动地位,变进攻为防御,损失可谓惨重。因此,诸葛亮在此后的重大军事行动中,都要亲临前线,坐镇指挥,以避免重蹈覆辙。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诚哉斯言!

(杜七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