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毛泽东瞩目的著名战役
12732000000010

第10章 反间之计:阏与之战(公元前270年)

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公元前270年,秦派大将胡阳率军进攻韩国阏与之地,韩国派人向赵国求救。因赵距韩阏与较远,赵军援韩一事遭大将廉颇、乐乘反对。独赵奢以“战争胜负决于将士勇气”力驳众将,说服赵国国君出兵援韩。赵奢指挥赵军出邯郸三十里扎营,一面坚壁不出,一边命人哨探秦军军情。胡阳以为赵军畏惧秦军,故放松防备。赵奢见胡阳被假象迷惑,秘令军潜行一昼夜赶至阏与,抢占有利地形,趁敌疲劳,大败秦军。毛泽东称胡阳“老师坚城之下,又不意赵救,此秦之所以败也”。

【毛泽东评点阏与之战】

老师坚城之下,又不意赵救,此秦之所以败也。

——摘自毛泽东读《智囊》卷22《兵智部·制胜》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67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阏与之战概要】

阏与之战是战国后期赵国军队在阏与反击秦军的著名战役。

翻开历史文献即可知晓,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战火一直延烧至战国时期。所以,史家常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合称为“春秋战国”。

当时,秦国雄居西北,对其他诸侯国虎视眈眈。在挫伤齐国和楚国之后,秦国于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派大将胡阳进攻韩国。

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建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后迁至新郑(今县,属河南)。其疆域约为今山西省东南和河南省中部,介于魏、楚、秦三国之间,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胡阳之军连战连捷,并向韩国的战略要地阏与(今山西和顺)发起猛烈攻击。韩国抵御乏力,忙派人向赵国求救。

赵国国君接到韩国求援的书信,问大将廉颇:

“我们可否前去救援?”

廉颇回答:

“大王,通往阏与的道路很遥远,秦军驻扎在形势险要之地。如果我们贸然出兵,恐怕凶多吉少。”

赵国国君转过头,又问将领乐乘:

“乐将军,你的意见呢?”

乐乘略一沉思,说:

“末将以为,廉将军所言极是。”

赵国国君见大将赵奢站在一旁,便问道:

“赵将军是否同意廉将军和乐将军的意见呢?”

赵奢答道:

“大王,通往阏与的道路的确很遥远,秦军占据的阵地的确十分险要,但是两国交战靠的是勇气。如果出兵,我有信心打败胡阳之军。”

赵国国君龙颜大悦,马上派遣赵奢领兵去解韩国之围。

这位赵奢,是战国时期的名将。最初出任赵国的田部吏,并主持过国赋的整治。后成为将军,极善用兵。当赵奢领兵离开赵都邯郸才30里,就下令全体将士停止前进。他命令士兵修筑营垒,并且严厉禁止士兵谈论有关秦军攻打韩国之事。

当时,胡阳之军的一支部队正在进攻离赵军营地不远的武安(今河北武安西南)。秦军的战鼓敲得震天响,连附近屋上的瓦都给震破了。

这时,有一名赵军将领建议赵奢出兵进攻武安之敌,赵奢立即以其违反军令而将其斩首。一些将士感到疑惑不解,但赵奢却坚持说:

“有谁再敢轻言出兵,一律问斩!”

就这样,赵奢的军队一直坚壁不出,静静地待在自己的阵地上,长达28天。赵奢此举,旨在表示自己害怕秦军,暗地里却派密探去侦察秦军的动向。

秦军也不断地派出密探来刺探赵军的消息。这些密探被赵军擒获之后,赵奢不仅不杀他们,反而很好地款待他们,然后将他们放走。

这些探子回去后,就把赵军只修营垒、按兵不动的情报告诉了胡阳。胡阳听后,喜上眉梢。他又派人前去打探,果然看见赵军没有丝毫动静,便认为阏与肯定能够攻克。他对手下将官说:

“赵军之所以离开都城之后才30里就停止不前,是因为阏与不是赵国的土地,赵国对它不感兴趣。如此看来,赵奢出兵只是做一做样子,也不是真想救援韩国。”

于是,胡阳就全身心用在围攻阏与,放松了对赵奢之军的警惕。

赵奢见胡阳被假象所迷惑,立刻秘密下令赵军拔营前进。赵军偃旗息鼓,急行军,只一天一夜就赶到了距离阏与仅有50里的地方,并抢占有利地势,安营扎寨。

等到秦军发现情况不妙,并仓促赶来迎战时,已为时太晚。赵奢派兵一万抢占北山高地,秦军从山下发起攻击,但均被打退。

一天晚上,月明星稀。赵奢见秦军已成疲惫之军,下令发起总攻。他亲率主力从山上冲下,直扑秦军大营。两军顿时杀得昏天黑地,死伤无数。

这场战斗,秦军大败而逃,赵奢一举解除了韩国阏与之围。

【作者点评】

阏与之战,秦军败于反间之计。这场战役,详见明人冯梦龙所编《智囊》卷22《兵智部·制胜》“赵奢”条。

毛泽东曾经详细阅读了《智囊》有关兵法及战例的记载,因为毛泽东本人就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当读到“赵奢”条时,毛泽东在“反间者”三字旁画了一道线,对“因敌间而用之”逐字加了旁圈,并在天头写下批语:“老师坚城之下,又不意赵救,此秦之所以败也。”

在毛泽东看来,秦军大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秦军专注于与韩国军队争夺阏与,而忽视了近在咫尺前来救援的赵国军队。在这个过程中,秦军的情报工作十分糟糕,不仅对赵军的意图缺乏正确的了解,而且中了赵军的反间之计,结果错误地判断形势,失去了战略的主动性,最后受制于赵军,被打得惨败。

反间计是古今战略家运用娴熟的战术。明人所著军事著作《三十六计》第33计即为反间计,指出:“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这就是说,要制造迷惑敌人的假象,在假象里再制造假象,让敌人看不出来,然后利用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这样自己就不会失败了。使用反间计的要诀在于,首先善于识破敌人的间谍,然后巧妙地利用敌人的间谍向敌方传递假情报,达到以假乱真、混淆视听,最终战胜敌人的目的。毛泽东对《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古典军事著作十分重视,对反间计是非常了解的。毛泽东从秦军失败的角度评价阏与之战,无疑说明了他对赵奢军事谋略的充分肯定。以此类推,使用反间计的军事谋略,必然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

(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