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新中国外交谈判
12237700000058

第58章 田中角荣冒着生命危险直飞北京(9)

当时是“文化大革命”后期,反帝反修的口号是响彻并影响全国的。在1972年8月下旬中日之间对《中日联合声明》内容进行具体磋商的时候,中日即将复交仅有屈指可数的少数人知道,而在田中上台前中国报刊舆论对日本一直持鲜明的批评态度,将日本复活军国主义与美帝国主义、蒋帮集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长期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与蹂躏的中国民众,甚至党和政府的好些干部,对于恢复中日邦交,特别是放弃要求战争赔偿权的问题及其他问题,都需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

当时,对党内国内做工作,与做兄弟国家兄弟党的工作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田中、大平飞往夏威夷与尼克松总统会晤之前的一个星期,8月22日,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应邀到北京进行一次对外不公开的访问,也被称为“内部访问”也即“秘密访问”。作为中国友好国家的朝鲜,在独立前长期遭受日本殖民统治;因此,中国方面有必要向朝方“打招呼”,介绍自己的对外政策与策略。周恩来专门向金日成讲到了争取当权派即“右派”的问题。他说:“外交上争取同上层来往,目标是为了人民。同上层来往,又寄希望于人民,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的外交行动的方针是争取当权派,因为我们跟一个国家没有外交关系,就无法接近群众,跟上层来往就是跟当权派来往,而且要跟当权派的头子来往,否则就不能解决问题。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要求人民运动服从自己的外交政策;二是搞包办代替,强加于人。上层活动必须有原则性,但不取消容许的灵活性。我党几十年上层统战工作经验证明:同资产阶级决裂时容易犯‘左’的错误,只斗争不联合;同资产阶级联合时容易犯右的错误,即只联合不斗争。”

周恩来还陪同毛泽东会见了金日成。毛泽东也说,中美间有问题要解决,所以请了尼克松总统到北京来;中日间有问题要解决,也要请田中首相到北京来。

8月25日,金日成离京之后,周总理指示外交部按党与国家领导人与金日成谈话的精神起草了一份《关于接待日本田中首相访华的内部宣传提纲》。这份提纲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说明“田中为什么要访华”;二是“我们为什么要邀请田中访华”。

8月底,提纲写出之后,周恩来又亲自执笔做了修改,作为中共中央文件转发至县委以上党组织,在党内学习讨论,并广泛深入地向群众作口头宣传和讲解。由于田中首相可能于9月下旬、10月初来访,文件规定要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大城市在9月20日以前,务必做到家喻户晓;要求郑州、杭州、南京、福州、南昌、长沙、桂林等16个城市,要在10月底以前完成宣传解释工作,为即将进行的中日复交谈判和田中首相访华做思想教育,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对中日复交的认识。

离田中预定飞抵北京的时间不到两天了,23日黄昏,周恩来在福建厅里,认真听取了落实《宣传提纲》的汇报,特别是有关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大城市做到家喻户晓宣传的汇报。由于上海也是田中访问的重点城市,周恩来对上海的落实工作询问得很详细。

有关同志报告说,在上海各区的工作是要求“做到每条街道、深入每个里弄”,是卓有成效的。上海在9月14日召开了有各单位和街道代表1万余人在文化广场参加的集会,文化广场作为主会场,另在全市各区还设有分会场。市领导冯国柱在主会场作报告,讲解田中首相为什么要访华,讲解我们为什么要与日本国建交。据统计,上海约有14万干部通过有线广播听取了这个报告。在这个集会上,刚从日本访问归来的上海舞剧团汇报了在访日演出中亲身体验日本人民要求日中友好的热情。会议还要求与会的干部和群众骨干,回到原单位与街道以后要做说服群众的工作。

这个汇报会结束,离晚上8时还有15分钟,周恩来仅靠在沙发上合眼休息了片刻。

晚上8时,人民大会堂江苏厅里一片喜庆之声。周恩来在郭沫若陪同下举行一个小型宴会,专门宴请日中备忘录贸易办事处负责人冈崎嘉平太等日本朋友。数天前周恩来接见古井喜实之时,立即要打电话到东京冈崎家,特地点名邀请其来北京参加中日邦交日的庆祝活动。

冈崎接电话的时候,极其感动,对家人说:“周总理是个很重感情的人。我不能不去。”

冈崎于21日抵达北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23日这个宴会,周恩来还邀请了在北京的日方备忘录贸易办事处的人员和在中国对备忘录贸易帮了不少忙的人,连翻译都在邀请之列。

席间,周恩来对客人们说:“后天,田中首相就要来恢复邦交了,但不是因为田中首相来了才恢复邦交,在这之前,就有许许多多日本朋友做出了努力。我国有一句老话,叫做‘饮水想起掘井人’。中国与日本很快就要恢复邦交了,邦交之所以能够恢复,正因为有了这些掘井人,这是由于松村先生、高崎先生、石桥先生和村田先生等人不畏困难,做出巨大努力的结果。”接着,他点冈崎嘉平太与在座的每一个人的名字,说道:“你们也是其中的一位,你们也做出了努力啊!”

他用茅台酒,与在座的每一个人都碰了杯。

门外游行的歹徒晃起刀子,扬言“要田中、大平的狗命”

访华公告发布之后,这天田中去拜访皇宫、面见天皇,就访华事宜上奏天皇。

他刚回到首相府院子内,就从小车里看到了保安警察将两个闯入院子内的歹徒押走,看样子这两人像是浪人,挣扎得挺有劲,要两个警察才能将其押住。此时,还有人在院里地面上捡拾散落在地的传单。田中不予置理,下车后就径直进屋回到办公室。一会儿,秘书进来告诉说:“这些歹徒刚才突然闯进院里来,要提交反对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抗议书,还从怀里掏出传单散发。”

田中问:“查清了身份吗?”

秘书说:“‘防共挺身队’的。现在他们的队伍还集结在府邸外面,喊口号,要递交抗议书,有的还将身上带的刀子举在头上晃动,扬言要你和大平的狗命。”

“知道了。” 田中只说了一句。他当然是知道的,“防共挺身队”与“犹存社”、“日本青年社”、“忧国青年同盟”等是日本极右翼团体。他很快就埋头处理案头文件了。

此时,大平外相进来了,感慨而坚定地说:“公告都发了,就是死也要去北京的。”

公告发布后,右翼的反对活动日见猖狂,不仅组织人群到首相府、外务省门口去举行抗议活动,还不断有夹着威胁信的邮件寄到家里来。寄给大平的恐吓信中,就夹有一张当年主张日中友好的浅沼稻次郎被刺死的现场照片。

社会党委员长浅沼稻次郎在50年代就大力提倡日中友好,为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而多次访华。1960年10月12日,三个在野党在东京日比谷公会堂举行党首联合演讲的时候,浅沼在讲坛上遇刺身亡。

大平与田中就首相府外暴徒游行与威胁,谈起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去年(1971年)被暴徒刺伤的事。大平说:“去年6月间竹入率团访华,与中方联合提出‘复交五原则’。回国不久,就在一次演讲后返回总部途中被歹徒刺伤。竹入君并没有被威胁所吓住,今年7月,我们请他携带我方方案去北京磋商时,他是奋然不辞的。”

据日本报纸后来报道,田中是这样说的:“大平君,反正人是要死的,要死就在一块儿死吧,我是有这个准备的。”

田中与大平两人商量着赴北京之前的诸多准备。

面对死的威胁,大平做了这样的准备。据后来发表的大平传记透露,大平亲笔写下了一份遗书,遗书的内容写着他为什么下了这个要实现日中复交的决断。动身之前,大平将此遗书锁在保险箱里了,访华归来之后才将遗书毁掉了。

传记还记述,大平从羽田机场起飞前,曾把一位留在东京的秘书叫至跟前吩咐:“万一谈判破裂,我可能不会再回日本了,而且,这场谈判还不知道有多大风险;因此,我不在的时候,一切都有劳你了。”

田中的准备工作包括如下方面:

--走访前首相佐藤荣作、石桥湛三、岸信介,还召见前外相福田赳夫,要求他们对访华给予“理解与合作”;

--先后去促进日中邦交的先驱人物松村谦三、高崎达之助的陵墓献香,向他们的在天之灵报告访华消息;

--为访华阅读一批书籍;

--作为个人的准备工作,一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田中特别嘱咐妻子花子:“我爬长城要赛过尼克松总统,你不要忘了装攀爬长城用的胶鞋。”

公告发表那天开始,田中下班回到私邸。晚饭过后,与家人在一起看电视说一会儿话,在晚8时30分,就入室就寝了。原来,他准备了一批有关中国的书,要赶着看完,就在凌晨1至2点起床,趁着家人熟睡的时候,夜深人静,挑灯夜读,一直读到清晨4至5点钟。后来,有日本报刊披露了田中为访华阅读的书目,不妨开列如下:

《2001年的中国》,韩素音著;

《周恩来--中国幕后的杰出人物》,许介昱著;

《中国经济入门--八亿人口的市场和经济结构》,尾上悦三著;

《周恩来谈日本》,米谷健一郎编;

《毛泽东,他的诗和人生》,武田泰淳、竹内实著;

《日中问题》,菅荣一等著;

《开展中的革命外交》,朝日新闻社编;

《中国》讲座,野原四郎等著;

《中国之旅》,本多胜一著;

《在华日军》,本多胜一著;

《你好,中国话》,香坂顺一、新井宝雄著;

《美中接近》讲座,R·斯卡拉比诺等著;

《中国手册》,岩村三千夫著;

《中国要览》,时事通讯社编;

《中国指南》,编者不详。

他不仅通过读书等渠道设法了解中国的情况,还通过去过中国访问的在野党熟人,了解毛泽东、周恩来和姬鹏飞外长等的经历、性格特点、生活习惯、举止特征等。

卷四十一 毛泽东的会见让谈判渡过难关

高兴吟作汉诗的田中,不知道“麻烦说”添了麻烦/ 田中:万不得已就当出来旅游一次好了/ 周恩来的发明,与基辛格那段话有“异曲同工之奥妙”/ 这天夜里,周恩来想要通宵畅饮,田中破天荒喝酒

[1972年9月25日-29日,北京-上海]

高兴吟作汉诗的田中,不知道“麻烦说”添了麻烦

五星红旗和白底旭日旗在蓝天晴空下的首都机场飘扬。

也在这同一个机场上,7个月之前,尼克松总统与周恩来的握手,被誉为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9月25日上午11时30分,白色的道格拉斯DC-8型日航专机徐徐降落时,日本国歌《君之代》与《义勇军进行曲》先后奏响了;前者曾令中国人感到军靴与铁蹄的压迫,后者就是奋勇抗日的战歌。后来有《读卖新闻》评述说,这两首歌的旋律在一起交融回响,也颇有深意地标志着新时代的一页被掀开了。

车队驶进钓鱼台国宾馆,周恩来陪同田中在18号楼前下车的时候,笑着告诉他说:“年初尼克松总统来的时候,也住在这里。”

田中微笑着说:“尽管美国总统来得比我早一点,但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比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要久远得多啊。”

在客厅里品茶漫谈,气氛融洽。田中说:“我看书得知,这里是清朝乾隆皇帝钓鱼住的行宫。日本也正在第一次建造迎宾馆。”

周总理问:“以前没有吗?”

田中说:“过去嘛,是用朝香殿下放东西的地方迎接客人。现在,把赤坂离宫的旧建筑物来一番大改造,做迎宾馆。造好之后,请你做第一位客人。”

周总理听懂了,不待翻译译完就朗声笑说:“我感到很荣幸。”

田中说:“迎宾馆规模不大,却是仿巴黎凡尔赛宫建造的。”

午餐过后,没有休息,下午即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进行第一轮会谈。上次尼克松访华时的首脑会谈是面对面隔着桌子就座的,这次周恩来特意安排成在围成马蹄形的沙发就座,并说:“这样坐有家庭气氛。”

田中代表日本人民赠送给中国人民1000株大山樱和1000株日本唐松树苗的礼单,向毛主席赠送了东山魁夷画的《春晓》,向周总理赠送了杉山宁画的《韵》;大平外相赠送给周总理的是细线鸳鸯挂毯。

会见赠礼之后,进行会谈。周恩来高度评价了田中就任首相以来对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讲话。田中则首先对日中两国在过去有一段“不幸的时期”表示了遗憾,并诚恳地说:“过去的历史不能重演了,今后日中两国人民要世代友好相处。”

双方各自坦率地阐述了基本立场和想法,表示经过努力,一举实现复交。

会谈之后回到钓鱼台住处,田中用两句诗写了见到周总理的感受:

躯如杨柳摇微风,心似巨岩碎大涛。

当晚,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国宴欢迎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一行。席间,军乐队轮流演奏了中日两国歌曲。日本的歌曲有《樱花,樱花》,田中家乡新潟的《佐渡小调》,大平家乡香川县的《金毗罗船》等,使客人们感到十分亲切,掌声笑声不断。

但是,两国间的实质性问题却并不像演奏两国歌曲那么简单,对于半个世纪以来日本侵华历史这个高度敏感问题,两国首脑是怎么认识的?将有什么说法?由此能不能达成协议呢?这就不仅是宴会厅里的人,也是两国人民和社会舆论所高度关注的。

周恩来致欢迎词说,田中首相访问,揭开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中日两国人民有着两千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结成了深厚友谊。然后,他指出:“由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他又强调说:“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中日友好,恢复中日邦交,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现在是我们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的时候了。”

周总理的致词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田中致答词,说到侵华历史时说:“过去几十年之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

他承认,“日中关系仍继续处于不正常、不自然的状态”。他为实现日中关系正常化来到北京,“在悠久的日中友好的道路上迈出新的一步”。他充满信心而加重了语气说:“我相信,哪怕双方的立场和意见存在着一些小异,日中双方根据求大同和互谅互让的精神,克服意见分歧,达成协议是可能的。”

田中的答词也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周恩来也鼓掌了,但是他严肃的神态并不表明其对客人关于战争“添麻烦”说的认同。

这个晚上,田中的心情十分畅快,尽管初到异国,也睡得很香。次日早上起来,吃早餐的时候,吟出一首汉诗:

国交途绝几星霜,修交再开秋将到;

邻人眼温吾人迎,北京空晴秋气深。

田中吟罢,兴高采烈地对大平、二阶堂自夸:“本人此诗是作得挺高明的哟!”

田中并没有意识到,他答词中的“添麻烦”说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当日宴会结束后,周恩来即与叶剑英、姬鹏飞、廖承志等去中南海毛泽东书房汇报。当周恩来汇报到田中答词中的“添麻烦”说时,毛泽东打断问:“麻烦?因碎屑小事惹起的不快,为麻烦。半个世纪的侵略只是‘添了麻烦’?”

田中:万不得已就当出来旅游一次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