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性格决定命运:论幼儿领导性格的培养
11886200000040

第40章 幼儿诚实性格的培养(2)

1.先找出说谎的原因:大部份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或不喜欢遇见的事物,害怕被父母责骂及处罚,而编织一堆理由企图掩盖事实。另外,小孩也会预测父母可能会有负面的反应,于是便用说谎来逃避。所以父母要运用奖赏与鼓励的方式,去诱发孩子说出实话,避免孩子一错再错或需要用更大的谎言,来掩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如果孩子说出实情,父母一定要遵守诺言不给予处罚,反而赞赏他勇于认错的行为,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的重视。

2.深入孩子的内心:在处理小孩说谎话时,首先要清楚其原因。假如孩子是为了逃避某些事情,则需要先针对他不喜欢些什么,例如:他担心功课做不好,父母可以用奖励的方法,赞美孩子做得好的部分;或是改变学习活动让做功课变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帮助孩子渐渐喜欢并面对它,就不用以说谎来逃避课业。

3.多聆听并与孩子沟通:当孩子预期事情会有负面后果而说谎时,父母应了解孩子的需要,订立更实际的规则;假如是孩子可以做得到且愿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说谎了。另外,有些孩子会因为跟父母的接触机会少,所以用说谎的方法去争取父母的关注。换句话说,父母平日应加强与孩子沟通互动,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与注意。

三、要坚持正面教育,耐心说理

幼儿年纪还小,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差,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诚实教育时,要针对幼儿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耐心说理,循循善诱,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认识并勇敢地承认错误。培养幼儿诚实的辅导教育的手段很多,如利用讲故事,看图讲述,音乐课等来培养孩子诚实的性情。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或老师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和诱导,要有经常性和持续性。

(一)看图讲故事:根据幼儿普遍爱听故事的特点,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时,不失时机地给幼儿讲故事和请幼儿表演故事内容,塑造其美好的心灵,培养其诚实的性格。如老师在中班和大班给小朋友讲述《列宁小时候的故事》时,列宁在姑妈家不慎打烂了花瓶,表哥、表姐都有意为他隐瞒真相。但他回到家后,觉得自己不诚实,欺骗了姑妈,心里非常难过,就向母亲讲出了事实真相。并在母亲的指引下,写信给姑妈承认了错误,取得了谅解,做个诚实的孩子。同时,老师又讲《狼来了》的故事,并让小朋友讨论:做个诚实的孩子好不好?撒谎有什么害处?同时,老师还讲述社会主义祖国大量涌现“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及一些英雄模范人物儿时的良好品德,进行系列教育,使幼儿们耳濡目染,渐渐地形成诚实的性格。

(二)上课:根据幼儿爱唱、爱跳的天性,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师用优美和健康的乐曲,动听的歌曲对其诚实性格的陶冶,如教师教《一分钱》时,幼儿立刻就被优美的旋律、柔扬的歌声所陶冶,且很快就会唱。同时使幼儿学有方向,不少幼儿能拾金不昧,学雷锋争做好事,做诚实的孩子。因此,寓教育于唱唱跳跳中,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环节,是熏陶幼儿诚实性格的良方善法之一。

(三)父母或教师的表率作用: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发肤父母,接触父母最多,自然而然地师从父母。但在最近城市抽样统计中,有不少孩子对家长不满意,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由于家长言行不一而引起的。由于部分家长的不诚实,管教子女严厉、粗暴,一不听话,棍棒加身,训斥有加。而自己的行为又是另外一回事,没日没夜地打“升级”,围“方城”,豪饮烂赌等,形成巨大反差,使子女大为反感。家长们的自损形象,使孩子们无所适从。一些自制力差的孩子,耳濡目染长辈的言行举止,就无法诚实起来,有的甚至走上邪路。有鉴于此,家长应当好表率,严于律己,言传身教。父母当好子女的良师益友,才“亲有教,儿恭听”,使自己的孩子纯洁诚实地踏上正途。

教师更是培养幼儿成长的“园丁”,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更是幼儿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的形象在幼儿的心目中是神圣的,不但言传,更要身教。只有树立好教风,就能形成好园风,对幼儿的教育就能“润物细无声”。所以培养幼儿诚实,需要教师倾注大量的心血。作为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如春蚕,似蜡烛,甘当孺子牛,造就幼儿良好的人格道德而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四、大处着眼,小事着手

诚实性格绝不是靠几次说理教育就能形成,而应该在劳动、学习、游戏及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上进行培养,要求幼儿认真劳动、学习,自觉遵守游戏的规则,教育幼儿在任何事情上都说实话不说假话。

要求幼儿做诚实的孩子,首先成人应当诚实,应从小事做起,如果在孩子面前无意做错了事,说错了话,都应及时向孩子说明并承认错误,对孩子的要求不要轻意许诺,开空头支票,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坚持做到,而做不到的事则不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幼儿郑重地把他们捡到的各种东西交给老师,如一粒小钮扣、一张小纸片、一枚别针、一条橡皮筋等这些成人眼里的“废品”幼儿却视为“珍宝”上交。这些“珍宝”对幼儿来说并不是一件不起眼的东西,而是幼儿身上诚实品质的萌芽,因此不能把它当做一件小事,而要对幼儿这一行为表示赞赏,要用慎重的态度,认真处理这些东西,不要随意乱放。正是这些点滴小事影响着幼儿,教育着幼儿,培养了幼儿的诚实性格。

五、注意幼儿第一次说谎

我们对幼儿进行诚实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幼儿的第一次说谎。当我们觉察到幼儿第一次说谎时,要正确对待,千万不要打骂、呵斥,要采取正面教育的态度,把幼儿的第一次说谎消灭于无形之中,让幼儿明白说谎的后果。这样,幼儿以后说谎的机率就少了。

《教育漫话》中写到“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弱,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良好的性格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当幼儿接受了诚实教育,并初步了解了什么是诚实,那么诚实就内化为一种内在的稳定的性格特征存在于幼儿的身上,这时候,我们的诚实教育就算成功了。

)第三节 幼儿诚实性格培养的案例及分析

橡皮泥找到了

案例实录

有一次手工活动时,我去拿橡皮泥时发现少了两盒,我向全班幼儿说明少了两盒橡皮泥的事。孩子们马上气愤地说:“是谁把橡皮泥偷去了?”我想孩子们这样说只会给犯错误的小朋友增加压力,产生顾虑,而丧失承认错误的勇气,就立即纠正了孩子们的说法。我告诉他们拿橡皮泥的小朋友一定很喜欢捏东西,他想把橡皮泥带回去捏很多漂亮的东西,可他没有对老师说。接着让小朋友们讨论少了两盒会怎样?有小朋友说“少了两盒就有两个小朋友没有橡皮泥。”“对了,看到别人没橡皮泥他心里多难受呀!我想他明天一定会带来的。”果然到第二天,陈俊于小朋友把橡皮泥带来交还老师。当时我就表扬他是一个敢于承认错误的好孩子,并告诉全班幼儿:做错事只要敢于承认并改正,一样是好孩子,老师同样喜欢他。

案例分析

幼儿生活在集体之中,热爱集体,依赖集体,集体的肯定会使之感到温暖、快乐充满信心。必须让幼儿树立初步的集体观念,知道个人的行为与集体的关系,并运用集体的力量教育幼儿做诚实的孩子,这是很有效的方法。

是爸爸弄坏的

案例实录

东东和妈妈从幼儿园回家,妈妈忙着做饭,东东一个人摆弄自己的玩具。吃饭的时候爸爸也赶了回来。饭桌上,东东妈妈发现东东一直用手捂着昨天才买的小汽车模型,妈妈劝他放下,吃过饭后再玩,他怎么也不肯。过一会东东无意间把小汽车放下,东东妈妈发现原来汽车的轮子都被他卸下来了,后备箱也被他撬得乱七八糟。妈妈随口说了一句:“东东,看看你的小汽车,又受伤了。”爸爸说:“这么贵的东西,你怎么不爱惜它呢?”东东忽然指着爸爸,大声说:“不是我弄坏的,是你弄坏的!”

东东爸爸很委屈:“我才回来,动都没动你的玩具,你撒谎!”东东很顽固地说:“我没说谎,你才撒谎!就是你!就是你弄坏的,你给我再买个新的赔!”爸爸的眉毛拧成一团,眼睛也瞪圆了。妈妈放下了筷子,看着餐桌上这对硝烟弥漫的父子俩。

妈妈给爸爸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控制情绪不要发怒。然后她摸着东东的头,和颜悦色地说:“东东啊,你很喜欢你的小汽车对吧?你也不想小汽车坏掉对吧?”东东点点头。妈妈说:“轮子卸下来还可以按上去,后备箱可能也可以再复原的。你只是不喜欢妈妈批评你是吗?”东东又点点头。妈妈说:“不管是谁把小汽车弄受伤了妈妈都不批评,但你可不可以告诉我是谁弄坏的?”东东很快指了爸爸一下,但目光有点躲闪。妈妈说:“故事中皮诺乔没有说真话后,鼻子长得好长啊!你看着我的眼睛,妈妈再问你,是爸爸破坏你的小汽车了吗?”东东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摇摇头,“妈妈,是东东不小心弄坏的,你帮我修好小汽车吧”。

妈妈趁机告诉东东:“做个诚实的孩子才是大家都喜欢的!”爸爸长出了一口气。

案例分析

1.小汽车是爸爸弄坏的

幼儿有很强的探索欲,任何物品在他们眼里都可能是玩具。而玩具在幼儿眼里就是拿来玩的,或者说是可以破坏的,与价钱高低绝对不成正比。当妈妈指责东东时,他为了逃避不愉快的现实,便说小汽车是爸爸弄坏的。

2.我没有说谎

当爸爸的态度比较坚决,批评东东说谎时,东东依然坚持说是爸爸,这种行为可以解释为反抗性说谎,带有前一阶段情绪中的惯性。如果此时要求他马上改正,一般不会取得好效果。

鼻子不要长长——东东的妈妈的做法非常正确,她很巧妙地缓和了剑拔弩张的气氛,告诉东东小汽车坏了不是件糟糕地无法挽回的事情,轮子可以按上去,后备箱可以修理。妈妈很理解他的感受,但他不能因为为逃避责任而说谎,并以童话中说谎是没有好下场的例子进一步教育东东,指出了诚实的重要性。

3.诚信幼儿,从小培养

幼儿逐渐形成道德的是非观,但还处于低级的萌芽阶段。幼儿的行为主要以愿望为主,一般并不运用道德准则主导行动,也很少运用道德准则认识问题。加上小幼儿自律能力有限,当愿望与行动不一致时,偶尔出现说谎也是正常。

有时幼儿会通过判断成年人的态度,问话的语气、语调,问话的方式、情感以及在暗示的指向等来决定怎样回答问题。所以这些环境因素都可能会成为幼儿说谎的诱因,又常常被成年人所忽视。

当幼儿有意识说谎时,不要轻易否定幼儿,给幼儿贴上“说谎”的标签,这样会让幼儿失去为自己辩护的机会,容易在心理上投下阴影。有些幼儿因此形成说谎的习惯,在成长的过程中造成道德缺陷。

教育反思

说谎发生后,做父母的首先要弄清他为什么要说谎,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说,孩子在比较宽容的大人面前不爱说谎,因此,父母应该努力与幼儿建立起一种亲密的互相信赖的关系。当幼儿说出真相后,决不可凶神恶煞地马上加以训斥甚至处罚,相反我们还应该和气地与他们娓娓面谈,用爱去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使他们明白说谎的危害,知道诚实的可贵,教育他们以后不再说谎。

皓皓为什么“撒谎”

案例实录

皓皓是个比较好动的男孩,好胜心比较强,平时对老师说的话不很上心,比如老师让准备什么材料,他都不和爸爸妈妈说,有的小朋友指出他的错误,他总是百般狡辩,不愿承认。

晚上,皓皓的妈妈给我打电话,说下午有个小朋友往皓皓的耳朵里放了一个塑料子弹。我当时被吓出一身冷汗。后来听说已被送到医院取出来,并无大碍,我这才放心。我连连给家长道歉,并承诺一定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

由于当天下午不是我当班,第二天,我就向当班老师了解情况。当班老师说根本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而且,当天下午皓皓被外婆接走了,并没有在幼儿园里玩。当时我和当班老师都觉得事情有些蹊跷。于是我们把皓皓叫来,向他了解昨天下午的事情,当时他还指正别的小朋友,但经过我们的反复引导,他终于承认:那个子弹是外婆带他到公园玩时,他自己放进耳朵的。

原因分析

皓皓之所以撒谎,是因为他想保护自己。“不愿承认错误”是幼儿的常见现象,幼儿害怕或是想逃避惩罚而为自己开脱,所以老师不能在别的小朋友面前批评他,一般要在私下里,多和幼儿沟通,多和父母沟通,多了解幼儿。这类说谎,往往是恐惧心理所致。一些家长或老师滥用惩罚,造成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导致说谎的主要因素。一些家长怕孩子变坏,常常加以责备,有的家长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打骂才是教育,有的家长性格粗暴,孩子稍有不对之处就打骂。这些都是错误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孩子恐惧的心理。因此,当一个孩子以前遇过类似的事情遭打骂,或发生了自己不愿意发生的事,他就会掩饰事实真相,使自己免受处罚。

教育反思

对于皓皓这样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多关心、多帮助、多理解、多尊重他,老师要和家长多联系、多合作,充分利用家庭资源来进行教育,帮助幼儿认识自己。在遇到皓皓这种事时,不要马上逼幼儿认错,而是要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自己意识到撒谎的错误行为。在今后的日子里,看到他表现好一点,就要及时表扬他,并让他多帮老师做一些事情。只有当幼儿觉得和你是平等的时候,老师的教育才会起到作用。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家长在对待孩子说谎问题时应多一些智慧和艺术,少一些武断和粗暴。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1.当家长发现孩子这些说谎行为以后,家长就要严肃对待了。纠正孩子的说谎行为,切忌简单的批评教育。

2.作为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要说谎,然后针对他说谎的动机给予耐心引导。

3……帮助他认识不说真话的坏处。说谎是一种不良行为,大家都不喜欢。

4.如果孩子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过失而说谎,要向他强调:“做错了事是可以原谅的,但说谎是不允许的。”

5.当孩子说了谎能及时承认,或者减少说谎次数,父母应及时表扬和鼓励,培养孩子改正缺点的自信心。

6.防微杜渐。当孩子第一次说谎时,家长一定要认真对待,让孩子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说谎的严重性。

谁来还孩子一份真诚?

案例实录

片段一:早上孩子们陆陆续续的来到学校,他们都会甜甜的问候我,我也用微笑回应他们。这时候,牛牛来了,他腆着脸对我说:“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来幼儿园吗?”“为什么啊?”“因为我很想你啊!你比我妈妈可漂亮多了。”这个小人精就知道说好听的哄老师,不过心里还是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