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拿破仑传
1173500000039

第39章

信已经写好,贝尔蒂埃审阅后,送了出去。可是,音信全无!拿破仑怒不可遏。拉普问:“我们是进还是撤?“拿破仑答道:“开弓没有回头箭。向莫斯科进军……也许,我称帝太久了,应该再当一次将军。”拉普大惊,他好像又看到了当年的波拿巴将军!此时,正值九月初。

博罗迪诺附近的荒原上,巴克莱的继任者库图佐夫,已经无路可退,决定在此一战。夜里,双方谁也没有睡觉,因为,天亮后就要交手了。半夜,有消息从巴黎传来。拿破仑正在研究地图,问有什么事。秘书闷不做声,把文件递给他。这是来自西班牙的公文,威灵顿在萨拉曼卡战役中,彻底击败马尔蒙。拿破仑看后,没有反应,继续研究地图。他仿佛看到:几个小时后,在欧洲的最东端,与亚洲荒原的交界处,俄军惨败。现在,他已经顾不上可恶的英国人。天马上就要亮了。太阳升起后,卫队在呼喊:“陛下万岁!”

拿破仑把儿子的画像给将士们看,这是刚刚从巴黎带来的。这些士兵们哪里会知道,法国军队在西班牙已经全军覆没。他们不停地赞叹领袖的儿子如何可爱。拿破仑命人把画像送回帐篷,说道:“好好收起来。孩子太小,不应该看到战场上的厮杀。”

博罗迪诺战争,胜负无常,几度易手。大家都在等着帝王的命令,拿破仑竟然一言不发。有史以来第一次,拿破仑竟然没有反应。他在发烧,呼吸急促,不停地咳嗽,两腿肿胀。他犹豫不定,下不了决心让近卫军参战:“如果明天再战,还有人可以派上沙场?”第二天,结果出来,损失惨重,七万人或死或伤,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失败!拿破仑喊道:“上帝为什么不再次将幸运之神降到我身边?”还好,通向莫斯科的道路已经畅通。当初,五十万大军入侵俄国,现在,只剩下十万人。拿破仑登踞高处,第一次俯瞰这座有一千个圆屋顶建筑的城市,市中心山上的克里姆林宫巍然矗立。他凝神远眺,却感不到振奋,疲惫不断地袭击着他,只听有个声音说道:“莫斯科!到时候了!”

三、兵陷莫斯科

整整一个下午,拿破仑都在等待着城门钥匙,“为什么还没有人来交钥匙?”他曾经在维也纳、米兰、马德里和柏林,以胜利者的身份骑马进城。远处,库图佐夫的士兵正在从东城撤退,法国军队从城西拥入,两军几乎首尾相连。莫斯科犹如一座死城,十室九空。精疲力竭的将士们暗想:“幸好还有房子,我们可以找到吃的,好好地睡个觉了。”

拿破仑与大军缓步行走在街道上,周围寂静得可怕,仿佛预示着不祥之兆。目的地克里姆林宫就在眼前。不可思议的是,宫门大开,金碧辉煌的大厅,空空荡荡。众人来到一间大房子前,只见窗子被木板封住,卫兵撬掉木板,原来,这里是莫斯科沙皇加冕之处,宝座已经盖上。

胜利了?怎么没有见到和平?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土地,却让人感到冰冷。当初为什么不解放立陶宛的农奴?那样就有了大批的向导和新兵?就算他此时要解放农奴,可是,城中已经空无一人。对,郊外应该有农民,去召集他们!为什么不能与他们谈判?

夜色降临,拿破仑仍然精神亢奋,问旁边的科兰古:“有什么事可以做呢?”他打开波兰地图:那里已经不能再停留。一个多月后,大军就可以入驻圣彼得堡。拿破仑看过官兵手册后,忽然兴奋起来:“过不了多久,会有二十五万人在这里集合,这里的房屋足够他们居住,可是,吃什么呢?”

忽然,窗外冒起红光,起火了!拿破仑并没有对此大惊小怪,前一天晚上,已经有不少地方起火。但是,将领们匆匆赶到,上百名士兵前来报告,全城四处着火,不是偶然,是蓄意纵火。所有的灭火设备此时都找不到。难道他们疯狂到连莫斯科也要烧掉?怎么办?

时刻追随拿破仑的赛居尔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陛下的心仿佛也在着火,他变得烦躁不安,在宫中走来走去,神情焦虑。看上去,他不知所措,把窗子开得大大的,嚷道:‘多么残忍!他们竟然要烧掉这么多的宫殿!简直不可思议!有谁干得出来这样的事?简直就是西徐亚人!’[12]”

忽然,士兵报告,克里姆林宫发现炸药!有些仆人听了,吓得腿开始发抖,卫兵站在那里等待命令。拿破仑不相信,觉得有些荒唐,他在宫中走来走去,站到窗子前停下来,看着外面熊熊燃烧的大火,火舌已经窜到皇宫前的木桥和宫门。秋风助长了火势,空中烟雾弥漫,火光冲天。

缪拉和欧仁急匆匆地冲进来,请求拿破仑赶快撤离。逃跑!拿破仑此刻主宰着沙皇宫殿,怎么能跑!外面有人喊:“克里姆林宫着火了!”拿破仑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有人在火药库的角楼上抓到一名俄国士兵,拿破仑命令带上来。俘虏招供说,他是奉命来克里姆林宫放火的。拿破仑脸上露出愤怒与鄙视,下令处死俘虏。

有人记录了当时的情况:

“我们慌张地从北面的阶梯下去,陛下命令我们保护他出城。大火封住了所有的通道,到处都是火海。终于,在两座岩石中发现了一条通道,可以直通莫斯科。我们从这条小道逃出了克里姆林宫。可是,怎样渡河?士兵们的眼睛被烧伤,耳朵被炸聋;街道被浓烟充斥,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街道通向外面,可是一排排的房屋也开始着火。陛下顾不得危险,沿着通道往前走,四周不断传来房屋倒塌的声音。人们几乎喘不过气来。向导也辨不清方向,幸好,我们遇见了达武。他在莫斯科受了伤,仍然奋不顾身来找陛下。两个人相见,激动地拥抱在一起,陛下尽力使自己保持镇静,真的是处变不惊的大将风度。”

接下来,拿破仑在城外彼得罗夫斯基宫里住下,等待大火熄灭。三天后,他回到克里姆林宫,看到宫殿被损的情况并不严重。到了第五天,他实在等不下去了,第三次给沙皇写信。虽然他此时已经占领了俄国的首都,但并没有感到胜利的喜悦。同样,只能利用俄国俘虏与沙皇联系,这次的俘虏,只是个上尉。

拿破仑坐在宝座上接见此人。多么不可思议!一个小小的军官,此刻竟然代表着俄罗斯与一代帝王谈判!拿破仑与这个人不停地谈着,仿佛,又回到了提尔西特,面对的是沙皇亚历山大。

拿破仑说:“事到如今,我仍然会信守诺言。如果我现在攻占伦敦,决不会轻易离开。但是,这里是俄国,我准备撤军。我相信,沙皇也是需要和平的,如果他有什么要求,可以告诉我……我马上放你回去,但你必须去圣彼得堡。沙皇会欢迎你的。你要告诉他这里的一切。”上尉回答:“沙皇不会见我的。”“你去求内廷大臣托尔斯泰。他如果不帮你,再去找沙皇的贴身侍卫。或者,你可以在沙皇散步的时候,自报家门……”上尉越来越感到紧张,好像拿破仑在指使他谋杀沙皇。他吓得说不出话来。

看到他这个样子,拿破仑说:“这样,你把我写的信交给沙皇就可以了。”他写道:“尊敬的亚历山大沙皇,难道你不知道?往日辉煌的莫斯科已经付之一炬。这是多么可鄙可恶的行径?你的目的是要切断我的粮草,但是,你可知道,它们在地窖里安然无恙。如此伟大的的城市化为灰烬,难道你毫无反应?我生性仁慈,主动为陛下接管此城。其实,你大可放心地把官员及百姓留在城内。当年,苏沃洛夫率军进驻米兰,米兰应该就是如此……我相信你原本是善良的,不可能答应手下做出这等灭绝人道的事。我与陛下本来是朋友,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上次战役时,如果你愿意,我就可以停止前进。也许,只要你开口,我可以不进入莫斯科……如果你还念及我们往日的友谊,应该好好考虑我的建议。”

眼前的局势如何?法军不断深入,扬言继续北上;莫斯科毁于大火之中,圣彼得堡人感到了恐惧。宫中一片求和之声,力主和平的当为康斯坦丁大公。可是,沙皇的母亲对此人印象极差,当初,法俄联姻失败就是因为皇太后不同意,提尔西特会谈后,皇后对儿子骂不绝口。没想到,现在连皇太后也愿意与拿破仑和谈!

出人意料的是,坚决主战的竟然是沙皇。他之所以立场如此坚定,是因为有法国人贝尔纳多特的支持。两个人前不久刚刚在芬兰会晤。贝尔纳多特对拿破仑的仇恨已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击败拿破仑,怎肯善罢甘休?另外,沙皇许诺的法国王冠,对他的吸引力也非常强大。

另一个主战的是个德意志人,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一八零八年,拿破仑在马德里宣布,施泰因男爵被逐出法兰西。如今,四年已经过去,施泰因已经成了沙皇的得力干将。现在,他决定与拿破仑一决高下。

纵观时局,十七年中,有能力与一代帝王相抗衡的人,只有塔列朗与施泰因。塔列朗为人阴险恶毒、狡诈多变,是拿破仑的克星;施泰因,身上具有德意志人的特点,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与拿破仑斗争。如果施泰因是法国人,则很有可能与拿破仑成为朋友,两人联手,称霸天下。因为,他们都具有极强的荣誉感、自尊心,那样的话,一代帝王将如虎添翼。可惜的是,这一切都是假设。

拿破仑的头脑中,没有祖国的概念,只要条件合适,也可能在别的国家称王称侯。现在,只不过因为他当上了法国君主,才认法兰西为自己的祖国。而施泰因,心中最高尚的就是祖国,为祖国生,为祖国死,他具有坚忍不拔的性格,而且精神充沛,正好与拿破仑的机敏、活泼相对抗。施泰因不愧为家族中的脊梁,多年背井离乡,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精忠报国。在他眼里,那些德意志君主,没有骨气可言,只会以领土和臣民的自由,去讨好拿破仑。而拿破仑出身于没落的贵族之家,同样,对阿谀奉承的人不屑一顾,因此,他其实很佩服施泰因的刚直不阿。

对于欧洲那些君主的腐化堕落,软弱无能,拿破仑蔑视之余,则任意戏耍他们;施泰因对于这些家伙,有的只是憎恨。德意志君主们的无能,更激发了他的自信。科西嘉人以自己的奋斗,开辟了一个新的辉煌时代;这个德意志人则认定他的君主将成为旧秩序的殉葬品。因此,他对普鲁士国王的蔑视,一如对法兰西帝王的仇恨。

拿破仑与施泰因,国籍不同,观念和信仰也各不相同。如果施泰因是位国王,肯定要比哈布斯堡家族,霍享佐伦家族,或其他君主出色得多。当初,也只有不伦瑞克公爵以及其他一两位君主,敢于和施泰因一起与拿破仑抗争,努力地维护德意志的尊严。

终于,复仇的时候到了。拿破仑要为当初从马德里发出的驱逐令付出惨重的代价。施泰因为此将两次进行报复,这不过刚刚开始。当年的驱逐令,使得施泰因与俄国沙皇走到了一起。沙皇本是个性格软弱的人,而这个德意志的流放者不屈不挠,时刻激励着亚历山大。前些日子,拿破仑在俄国被俘将军面前,曾刻意诋毁施泰因,或许,他已经隐约感到施泰因将对自己构成威胁。他很明白,关键时刻,可能就是他起到决定作用。沙皇虽然有自己的理想,但意志中缺少坚强与果断。而施泰因则精于世故,常常在沙皇面前谈论拿破仑的独裁与专横,以道德准则来引导他。他使这个君主能够振奋精神,懂得利用自己的权势捍卫自己的统治。沙皇很清楚,施泰因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求得一时的功利。他对自己的忠告或建议,决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正因为如此,沙皇对这位德意志男爵的信任度越来越高,甚至超过了自己宫中的许多大臣。当莫斯科大火的消息传到这里时,施泰因举杯说道:“到目前为止,我们不停地在抛弃包袱。那些没有价值的东西,要舍得扔掉。如果人难免一死,不如勇敢地面对。”或者,沙皇听了这话,会对施泰因的视死如归大为钦佩。

同理,拿破仑也下决心抛弃行囊,他要立即撤退。求和信已经发出去一个多月,圣彼得堡方面始终没有音信。冬天,即将来临!拿破仑等不及了,这不是他能适应的!他想要的小说迟迟未到,只好在克里姆林宫里找些东西来读。但是,怎么能安心读书呢?相反,他现在吃饭的时间越拖越长,饭后,还要睡上几小时。书在眼前,心却不在书上。

一切都被大火烧个精光,在这样的城市中,还能做什么呢?无聊之余,拿破仑让撤退时留下的一些演员,演了几出法国剧。这使他想起了法兰西喜剧院的规定,于是开始思考如何加以修改。当然,有很多的时间要用来发布军令。别以为此时的命令可有可无,这些命令和过去一样清晰明确。只是,形势无所改变,粮草越来越少,而严寒马上就要来临!十月中旬,拿破仑召开军事会议,其实他很明白,出路只有一条。

达武提议在当地过冬,同时向解放了的立陶宛请求援兵。这样,春暖花开时,再进军圣彼得堡。拿破仑听后,沉思许久后说:“这建议不错。但是,巴黎会有什么反应?半年的时间,谁能保证巴黎的安全与稳定?我不在国内,如果德意志和奥地利乘虚而入将如何处理?”看来,已经别无它选。唯一能做的只有撤退。可是,从这里带些什么回巴黎呢?于是,克里姆林宫内圣约翰教堂巨大的金十字架被拆了下来,拿破仑打算回去之后把它放在巴黎军人退休院的屋顶上。那么,给自己的朋友亚历山大留下些什么作为纪念呢?拿破仑下令炸毁克里姆林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