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拿破仑传
1173500000025

第25章

拿破仑每年都要不断地提起德·斯塔埃尔夫人。因为她和她的写作,让拿破仑感到恐惧,因此,禁止她进入巴黎。不过,她对拿破仑的评价是:“对女性总是很温柔。”拜伦最初是崇拜拿破仑的,贝多芬原本要把《 英雄交响曲 》献给他,后来打消了此念。

马伦哥战役后,拿破仑竭尽努力维持欧洲的和平,这样坚持了四年,可以说他是成功的。为了缓解欧洲君主对法国的不满情绪,他恢复了帝制。不过,两个人的去世,使他的计划受到了重创。沙皇保罗一世遇刺,年轻的儿子亚历山大继位,他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熏陶,是个理想主义者,民主思想浓厚,只是头脑有些不清醒,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做个不被民众抱怨的君主。因此,他与英国很快达成协议。此时,英国的福克斯在短暂执政后去世,于是,英国流露出与法国结盟的意图,却没能成功。英国擅自撕毁协议,拒不从马耳他撤军,还提出了新条件,为此,两国刚刚建立的和平环境被打破。在英国的倡议下,欧洲联盟再次成立,为的是恢复波旁王朝,因为,拿破仑在法国称帝,无疑给那些野心家树立了榜样。

加冕后一年,法兰西与英国再起争端,这一战事一直延续到拿破仑倒台。最初,双方处于对峙阶段,并没有爆发真正的战争。这样,拿破仑的军事才能没有机会施展,因而也就无法改变局势。对于英国来说,本身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它是个岛国,而且殖民地众多。拿破仑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英国,将成为新的亚历山大帝国,版图将从本土扩展到亚洲和非洲,如果它们是连为一体的话,将处于长盛不衰的位置,而他自己的新东方帝国之梦将没有机会实现。

阿布基尔海战失败后的第二天,拿破仑就说,要想重建法国舰队,至少需要十年。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年,英国海上的霸主地位比以前更为坚固,而且对好望角和其他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力越来越强,法国除了要重建海军之外,还有很多事情刻不容缓,需要马上去做。

其实,拿破仑对舰船的了解少之又少,他所擅长的是如何设计大炮。他知道骑兵队的每一匹马什么时候要重新钉掌,需要多少钱,也了解面包房每天能出炉多少面包。他的常识称得上渊博,无论何时,下属们对这位上司都心怀惧怕,因为他能在检查中指出非常专业的问题。不过,他也因此得到了人们的佩服与敬重。

可是,要想了解舰船谈何容易!这需要长期的时间与精力,虽然,舰队司令对拿破仑能够很快掌握海军的情况非常吃惊,但是,他对上司的赞美,只能说是专家对外行的夸奖。拿破仑对此也心知肚明,目前,他需要伟大的舰队司令,而且舰队急需壮大。为此,他处心积虑,夜不能寐,终于独创了另一种战争方式,因而能够暂时占到英国的上风。他下令,从汉堡至塔朗托的港口,禁止英国船只通行,如此一来,英国即将在贸易战中被击毁。同时,拿破仑再次审视自己的作战计划。只要他能踏上英伦三岛,就将改变眼下的被动局势。

为此,拿破仑在布伦亲自研究船只的装卸问题。他能够在陆地上得心应手地指挥战斗,并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但是,海战对他来说是个挑战。他的性格,导致了失误。暴风雨即将来临,他竟然要求三军进行实战演习。舰队司令布律克斯拒不执行命令,一代帝王发现竟然有人公开抗命,把布律克叫到面前:“为什么不服从指挥?”“陛下,我想您应该懂得我为什么这样做。这样的天气,实战演习将有牺牲将士们生命的危险。”不可一世的帝王此时只想到了自己的尊严,暴怒地吼道:“先生,我的命令必须服从,至于后果,不是你该管的事,马上执行!”“陛下,我难以从命。”

死一样的沉默。拿破仑手持马鞭,青筋暴露,来到布律克斯面前。幸好,马鞭没有举起。布律克不由得后退一步,手紧紧握住剑柄,在场的人大气也不敢出。“二十四小时内,离开布伦去荷兰!不要让我再见到你!玛贡副司令将执行我的命令。”

实战演习终于在暴风雨中如期举行。小艇被撞翻,水手在恶浪中垂死挣扎。拿破仑也没能幸免于难,为了逃命,慌乱地跳上小船。第二天,两百具尸体被冲到岸上。

无疑,这是拿破仑一生中的最大错误,得到了严厉的惩罚。下属竟然公开违抗命令,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类似的事情还在发生。有个美国人,来到巴黎,向法国海军提供两大发明,一个是蒸汽轮船,它以蒸汽为动力推动船只前进;另一个是潜水艇,可以发射威力无比的鱼雷。拿破仑亲眼看到“潜水艇”试航取得部分成功,却头脑发昏地说:“这都是骗人的。”于是,发明创造的活动就此停止。拿破仑迟迟不能征服英国,信心也因此而受到打击。毕竟,他不熟悉海战,于是,他决定改从陆地进攻,是!要从陆地踏上英格兰岛!不过,想要实现这一计划,决非易事,需要时间与稳定的后方。

因此,和平对拿破仑来说极为重要。多年来,他也一直在努力。加冕后不久,他写信给六个国家的君主,呼吁大家以和为贵。每封信都颇下工夫,根据收信人的不同,采用不同体裁,字斟句酌,连签什么名都谨慎对待。

他在写给波斯国王的信中说:“想必您对我的大名并不陌生,我拥有的辉煌业绩,您肯定非常清楚。是我,使法兰西成为西方强国。不过,我对东方各国君主也很感兴趣……东方人十分勇猛,具有冲锋精神;可惜的是,他们在有些方面一无所知,军队力量薄弱,没有严明的军纪。他们与北方军队交锋时,败多胜少……我真诚地希望与贵国结为同盟,如果您有什么需要,请及时告诉我……拿破仑。”拿破仑要让波斯国王明白,给他写这封信的人,是埃及战争中赫赫有名的将军。信封上写着:写信人“拿破仑,法兰西帝王”。

与此同时,拿破仑给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写信。尽管双方处于敌对状态,但仍有书信往来。信中写道:“当前局势,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将士们在流血牺牲,难道作为一国之君,看到如此情况,还没有恻隐之心吗?为此,我愿意首先伸出和平之手。不过,这并不代表我害怕战争,更不表明我们将会失败。我真诚地追求和平,阁下应该很清楚,我曾经取得过多少次战斗的胜利。望阁下三思而后行,不要错失良机!目前,和平才能平息民众的愤怒。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果阁下执意要战,后果将不堪设想!过去的十年,阁下已经得到了比全欧洲还大的殖民地,拥有了超过全欧洲的财富。您还不满足?”写到这里,拿破仑忽然想到自己,忍不住哑然失笑。令人遗憾的是,英国和其他各国没能响应拿破仑的呼吁,他们看到法兰西日益强大,怎肯善罢甘休?第四次反法联盟即将成立。

其实,拿破仑对和平的年代还是比较满意的。那时,马尔梅松宫的亲信们常常看到他的笑脸。现在,他不得不重披战袍:“战争,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历史在倒退与前进中交替进行。如果我们不想被敌人消灭,就要去消灭他们。”这是最简单不过的真理。法国大革命时期,只有最初的几次战争属于防御,后来就都变成进攻性的侵略战争了。

十九世纪初,也许,作为一代帝王,拿破仑能够将和平再持续十年。但是,复仇心切的欧洲怎么能对法兰西的强大视而不见呢?于是,拿破仑被迫采取行动,决定统一欧洲。此刻,新的反法联盟已经初步成形,矛头直指法国,拿破仑因此不得不调整原有计划。几年来,他一直关注着亚历山大大帝,如今,查理曼大帝的身影闯入了他的心。他来到埃克斯—拉—夏佩勒,参拜法兰克皇帝之墓。他对同行的人说:“和平,是全欧洲人的美好愿望。如果要实现这一理想,就要统一欧洲……怎么能说这是仿效古代帝国呢?实际上,有什么东西是新的吗!”

拿破仑的理想随着现实的变化而变化。如今,他的梦想是重建查理曼帝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本身具有狂热的性格,这使他在旧目标尚未达到之前,又拥有了新目标。

四、不懈努力

入春以后,拿破仑的部队已经在布伦驻扎,只是登陆英国的计划一再拖延。他把兵力向东转移,莱茵河畔的敌军还没有发现时,法军已经渡过莱茵河。从布伦海港出发前,拿破仑向达律口授进攻奥地利的计划。这是在战争前两个月发布的命令,当时,他离作战地点有六七百里。拿破仑的行动,使得奥地利再次拿起武器反抗。

热那亚被占领,警告着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阿尔卑斯山不可以第三次被翻越。弗朗西斯,只能在日耳曼土地上与法兰西一决高下。英国人出手大方,钱财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线,俄国为联盟输送军队,一切与拿破仑远征埃及时惊人地相似。新沙皇要在此战中改变欧洲对俄国的旧印象,因此也出手反抗西方的暴君。对方已经熟悉拿破仑的作战技巧,在别人看来,这一次,他无异于自投罗网。不过,拿破仑称得上军事天才,他制定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作战方案。他指挥精锐部队,在奥军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就把他们重重围困在乌尔姆,奥军没来得及端起枪就被迫投降了。拿破仑自己评价说:“目的已经达到,一切易如反掌。现在,我要去对付俄国人了,他们很快会完蛋。”

战场上,拿破仑仍然没有忘记给约瑟芬写信:“这个星期,我总是被淋得全身湿透,感觉双脚站在冰里。”尽管如此,他仍然在元帅们的簇拥下,站着接受了乌尔姆的投降。只是,他的穿着实在难以找到一代帝王的影子。下士的军服,破旧的斗篷,没有帽徽的帽子,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身份呢?

同样,拿破仑像取得马伦哥胜利一样,提议谈判。他写信给战败的奥地利皇帝:“阁下很清楚,我拥有绝对的优势,有资格向您提出要求。您必须保证,拒绝加入英国的第四次联盟……民众的安全,我与贵国人民的友谊,才是最重要的事。”

写好后,拿破仑率军向维也纳挺进。行军中,传来了不幸的消息,陆地告捷不久,特拉发加海战中,法国舰队全军覆没,十八艘战舰沉入海底,纳尔逊战死,海军司令被俘。历史再次重演,那次是在沙漠中获悉海军覆没的噩耗,现在,灾难再次降临。还好,如今与巴黎的通道是畅通的,并没有被切断后路。拿破仑下令加速进军维也纳。

弗朗西斯得知同盟国在特拉发加的胜利后,信心大增,亚历山大沙皇也因此更坚决地与拿破仑作对。普鲁士成了双方都想拉拢的对象,却借故搪塞,摇摆不定,准备静观时局变化。拿破仑本想利用土耳其来引诱沙皇亚历山大,但没有成功。在布吕恩,上演了一场捉迷藏的游戏,强国们故弄玄虚,以隐藏自己的真实实力,没想到最终被各自的代表泄了密。只有拿破仑,最具政治眼光。

决定性战役前两天,一切准备就绪,他给在布吕恩谈判的塔列朗写信:“把威尼斯交给萨尔斯堡选帝侯这件事,你可以做主。维也纳才是我要的……为了意大利……他要是喜欢的话,可以自称威尼斯国王……巴伐利亚可以自成君主国……如果想要回大炮、弹药库和军事要塞,让他们以五百万法郎交换……明天,我们将与俄国人决一死战。虽然,我曾努力要避免这场战争,你知道,我是追求和平的。为此,我几次与沙皇通信。也许,他本人有和平的愿望,但是,他手下的那些人实在可恶……请代我给巴黎捎信,但不要提战场上的事,我不想让妻子挂念。至于我,你不用担心,我军处于优势,只是,想到战场上将要流血牺牲,我真的于心不忍……代我向家人问好,因为条件所限,我只能在膝盖上写信,所以不能写得太多。”

写完信后,只用了一个多小时,拿破仑制订出新的计划,即分割四或五个国家,确定战争赔款以及如何割让土地。当天晚上,拿破仑掌握了敌军的情况,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已经自投罗网!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明天,他们将全军覆没!”

随后,拿破仑与部下共进晚餐,因为心情舒畅,饭后,坐在桌子旁边,满面笑容,得意扬扬。他先对悲剧发表了一些自己的主张,接下来谈到埃及:“如果阿克顺利拿下,我将把头巾缠上,并让士兵穿上那些肥大的土耳其长裤。不过,没有把握之前,我不会让勇士们去冒生命危险。或者,我应该利用阿拉伯、希腊和阿美尼亚士兵与土耳其战斗到底。早在苏伊士时,我就应该夺取胜利,而不是拖延到今天。我应该成为当之无愧的东方帝王,从君士坦丁堡回到法兰西。”说到最后,拿破仑自己都忍不住发笑,他很清楚,自己正处于幻想之中。

是的,一个多世纪以前,的确有这样一个看上去很平常的人,却像战神似的,令欧洲昏天黑地,他的出现左右了时代的命运!那时候,两个君主间的战争,甚至可以改变几代人的命运。他像是神话中的人物,一个三十岁的矮个子男人,在一个叫不上名字的荒野中,坐在一间篱笆涂泥的茅屋里,身上的外衣沾满了油渍,衬衫已经被汗水浸过多少次,这就是一代帝王拿破仑。想到第二天战场上的胜利,将使他重振一千年前查理曼大帝的雄威,拿破仑的想象再次自由驰骋。

第二天,黎明将至。一年前的这一天,拿破仑在圣母院大教堂的祭坛上,自己给自己加冕称帝。此刻,他慷慨激昂地向士兵们保证,战争取得胜利后,他将永别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