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外国元首们的那些红尘往事
10400400000027

第27章 有情有义的偷情专家——密特朗(3)

1981年5月10日的胜利者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但愿这种希望能成为每个法国人的希望。为此,我将不懈地沿着多元化的道路前进,尊重别人,让不同意见互相争论。作为全体法国人的总统,我要使举国上下团结起来去从事我们面临的伟大事业,无论如何,我要为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民族大家庭创造条件。

我再次向瓦莱利·吉斯卡尔·德斯坦先生表示我个人的祝愿。然而,这不仅仅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移交权力,而是全体人民将要行使实际上是属于他们自己权力。

此外,如果我们放眼国际局势,怎么能不考虑各种利害冲突的影响以及层出不穷的对抗对和平造成威胁呢?法国要强有力地指出,只要世界三分之二的人继续付出人力和财力,而换来的仅是饥饿和蔑视,那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国际大家庭。

公正而团结的法国希望同所有人和平相处,能够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为此,法国首先应当自力更生。

在此,我要向所有决心为国家服务的人发出呼吁。我期待着他们的智慧、经验和忠诚的帮助。

我要向在这个大厅和这座大厦外面的所有法国男女说:要充满信心,相信未来。

共和国万岁!法国万岁!

密特朗经典语录

10年逝去,密特朗仍有许多让别人难以理解的地方,但他的睿智却是人所共知。他的一些话语或许可以反映出他的一些工作和生活哲学。

对内政策:

密特朗在1981年5月第一次当选总统后说:“我的7年总统任期将分为3个阶段:短暂的舒适期、长时间的困难期和比较轻松的结尾。因为危机不可能持续7年。”

对外政策:

他形容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她的眼神像斯大林,声音像梦露。”

谈到欧盟时,他说:“法国是我们的祖国,欧洲是我们的未来。”

个人生活:

1994年12月他向法国国民表达祝愿,此时他已身患癌症。他说:“我相信思想的力量,我不会离开你们。”

担任总统初期时,他说:“只有当我看到另一个像我一样的社会党人被选为法国总统时,我才会觉得自己成功了。”

和德斯坦在总统选举电视辩论时说:“我不是您的学生,您在这里也不是法兰西总统。”

密特朗与希拉克,谁的情人多?

长期以来,法国舆论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报道政治人物的绯闻,不炒作政界人物的私生活。法国媒体之所以形成这一习惯,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源于法兰西的民族传统,法国人天性浪漫,生活当中几乎人人都有过风流韵事,普通百姓将此视为人之常情。因此,不会特别介意政界人物的“浪漫情怀”,反倒对此表示理解。

二是,法国作为一个老牌法治国家,人人对法律心存敬畏。法国《诽谤法》详细规定了被害者的权益和利益受到保护,政界人物也因此将它作为“护身符”,避开媒体记者的追踪和监督。即使是偶尔有绯闻被媒体曝光,多数法国政要也不会为此惊慌,因为事情不会愈演愈烈,反倒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密特朗总统是法国政界有名的“花花公子”,他一生情人无数,政界、学界、娱乐界,无处不“留情”。

相比密特朗,希拉克似乎要低调许多,其实这位外人眼中的“居家好男人”,并不比他的前任密特朗逊色多少。在希拉克和密特朗之间存在着一种竞赛,就是看两人谁拥有的情妇更多。事实上,他们在这方面半斤八两。

希拉克从当巴黎市长,到入主总理府,最后问鼎总统宝座,成为爱丽舍宫的主人。在感情方面,希拉克从未真正“休息”过。他经常背着夫人夜半外出幽会,甚至还动用政府资金为一名情妇安排出国旅游。对于丈夫的出轨之举,希拉克夫人贝尔纳黛特虽然心知肚明,可是为了顾全大局长期以来只能独自默默承受痛苦。

其实,法国政治人物在私人生活方面偶然邂逅,红杏出墙的行为,在法国已为众人所知,有评价说,政治精英们如此肆无忌惮,应“归功于”法国媒体的集体失语和法国法律的过于倾向性。但是无论如何,或许有一点可以肯定,法国的性政治事件既不会影响到前总统们的崇高声誉,也不会使现任总统名誉扫地,遭弹劾辞职。

因为什么呢?答案就是:法国是博爱的世界,浪漫的天堂。

密特朗的儿女们

密特朗有三个子女,其中长子让·克里斯托弗·密特朗和次子吉尔伯特·密特朗是他的妻子达妮埃尔所生,他还有一个女儿玛扎琳娜·潘若,是他与情妇安娜·潘若的私生女。

因为父亲密特朗担任法国总统长达14年,让·克里斯托弗曾被誉为“上帝之子”。当他的父亲担任总统期间,这位“上帝之子”曾是法国最受青睐的人物,着实风光了几年。

1984年,他被调任总统府任资料员。不久,又被任命为密特朗总统的非洲事务顾问,经常往返于法国和非洲,因此被称为“非洲先生”。在那时,他与形形色色的法国前殖民地国家的非洲领导人均有交往。人们经常调侃他的“爸爸对我说”雅号,在人们眼里,凡是克里斯托弗的决定都被认定是密特朗总统的授意。

然而密特朗一去世,克里斯托弗就连遭厄运,因所谓的军火走私大案和吹嘘自己的影响,他遭到了发誓要将这位前法国第一家庭之子绳之以法的地方法官们的调查,“上帝之子”成了法国最不受欢迎的人。

克里斯托弗因涉嫌在1984年—1996年担任密特朗总统非洲事务顾问期间协助军火走私大王法尔孔向安哥拉非法出售5亿美元的军火并从中获利180万美元。巴黎上诉法院指控克里斯托弗犯有“同谋走私武器、滥用影响力以及侵占社会财产”等罪,并于2001年12月21日将其临时收押。

克里斯托弗否认了这一指控。他认为“这是向我咨询如何对安哥拉贷款所付的服务费”。同时,他承认,有部分钱是为今后的合作而支付的“预付金”:他想用这些钱投资,在努瓦克肖特建立一家鱼产品加工厂。

“安哥拉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以致使那种辩解变得更为复杂了。

克里斯托弗在被法国司法部门临时收押3周后,以500万法郎交保出狱。

作为已故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儿子,克里斯托弗得出结论:做某个名人的儿子简直是一种受罪,他抱怨自己就是成了这种善于玩弄权术的政界的牺牲品。

“做密特朗的儿子真不容易。”克里斯托弗在接受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采访时抱怨道。“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就深受亲戚们的裙带关系之苦,而当我长大成人后,我仍在为此付出代价。”

到密特朗生命终结之时,他至少已经意识到他的权力上升给他儿子带来的困境。“请宽恕我,”克里斯托弗引用密特朗临终前在床前对他说的一席话,“我给你造成了许多伤害。”

密特朗的次子吉尔伯特走的道路则完全不同。吉尔伯特一直谋求议员的生涯并担任了波尔多附近一个镇的镇长。

1974年12月18日,密特朗的情人安娜·潘若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婴,取名马扎琳娜。小女孩长着与父亲一模一样的五官,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都带有父亲的影子。密特朗与正室达妮埃尔所生的两个儿子才华平平,是密特朗甚以为憾之事。而马扎琳娜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她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对艺术的敏感,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对文学的爱好,密特朗对其之爱溢于言表。事实上,密特朗对所有的人都处于主导地位,唯有这位千金能够指挥他。只是她的存在在1994年之前一直都是法国国家的秘密。

密特朗尽管担负着家庭及公务的双重责任,在处理繁忙事务之余,还是将大量精力用在了玛扎琳娜的身上。密特朗每天都会给这个女儿打好几次电话。一有时间,他就会在傍晚赶到玛莎妮的住处看望她,直到看到女儿进入甜美的梦乡后方才悄然离开。玛扎琳娜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事情全由密特朗一手操办,这是父亲出于对女儿细心的呵护。很明显,玛扎琳娜是密特朗生活的中心。作为一国总统而且还有另一个家庭的责任,他能将如此大的精力投入在一个私生女身上,这的确让人惊讶。

有一次,密特朗带着千金马扎琳娜赴外地度假,假期结束,一架总统专用军事直升飞机前来接总统回巴黎会晤一位来访的外国领导人,临上飞机时,马扎琳娜养的一只猫被马达声吓得窜下飞机跑得无影无踪。马扎琳娜非常伤心,于是大家赶紧寻找,密特朗因此而迟到。爱猫当时没有能找到,结果总统留下两名工作人员继续寻找,并于翌日再派直升飞机将女儿的爱猫送回巴黎。

显然,密特朗显然非常偏爱玛扎琳娜,在他的遗嘱里,他委托她捍卫他的“精神遗产”,她在密特朗去世后成为一位小说家。

密特朗任总统期间,没人会想到他还有一个私生女。1996年1月,密特朗因前列腺癌去世,在他的葬礼上一个新面孔开始出现在媒体的视野中,她就是玛扎琳娜。她站在担任一博物馆馆长职务的母亲和密特朗遗孀达尼埃尔的身旁,在密特朗的棺木前向父亲的遗体告别。之后,她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2005年,在密特朗去世10年之后,玛扎琳娜推出一部新作《无话可说》,向人们展示她父亲最真实的一面:这位有“司芬克斯”之称的总统在她的成长历程中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父亲去世10周年后,玛扎琳娜已成为公众人物。与西方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法国人对这一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宽容,自从1995年,密特朗总统将这位“千金”公之于世以来,玛扎琳娜就不得不选择抛头露面。2005年12月16日她在瑞士《时代》日报上表示,自己“并不是想要露面,而是把它当成工作。我采纳这样的做法是为了使自己的形象为大众所接受”。

玛扎琳娜在19岁时曾经因为自己的事情被报刊曝光,而感觉犹如遭到“强奸”。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她则变得宽厚了。玛扎琳娜现在更像明星一样光彩夺目,经常出现在各种时尚杂志上一展自己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