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庄人生
998900000058

第58章 与其后悔不如忘掉 (1)

庄子说枯木死木好,意在指出枯木是最好燃的。同样,人只有把自己变成枯木,才能最好地燃烧起来。所谓枯木,就是指一种枯槁而精神内敛的自闭状态。

从前面我们已知道,逍遥游不是一般意义的获得自由,而是重获自由。因此枯木死灰是最能重获自由的。它以近死的姿态而不死,以遗世独立的姿态不伤害任何人,它以身体的朽换来心灵的全面复苏。圣人都是形如枯木死灰的,枯木死灰好。

当然,这只是形如枯木死灰,不是真正的枯木死灰,二者要严格分开,否则要误导世人。真正的枯木死灰是将死的不祥征兆,有什么好?我们尊重死,但更珍惜生。惜生者必得全生。

朝三暮四的故事并非意在指出猴子愚蠢,被人愚弄。而意在指出:颠倒来看事情,往往效果不一样。就拿“枯木死灰”的问题来看,我们是先生后死呢?还是先死后生?当然先死后生好 。我说的“枯木死灰好”,意思等同于“哀兵必胜”、“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此基础上,还多了一层更精妙的意思,什么意思呢?《庄子》又特意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丽姬是艾地封疆守土之人的女儿,貌美如花,晋国征伐丽戎时俘获了丽姬。丽姬因被俘而悲痛欲绝,泪水浸透了衣襟。后来她进了晋国的王宫,跟晋王睡觉,与晋王一同享受山珍海味,晋国的富庶超过艾地,丽姬这才后悔当初不该哭泣。

其妙义即为:顺生者必得全生。要想人生美满,就要顺其自然,如此而已,而已。

所有的伤害都会把你转移到更好的地方去,绝处必逢生,任何困难挺一挺就过去了。庄子指出:枯木死灰是一种渡过难关、战胜痛苦的必不可少的心态。人如果不曾体会过枯木死灰的心情,人就不能重新为人。要绝望就绝望到底,这样才会另寻出路。

与其后悔不如忘掉

吾所以有大患,为我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

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等到我没了这身体,我又有什么可忧患的。人本来就生在忧患中,因此注定有怨有悔。其实敢后悔不失为勇夫,很多人连后悔的勇气也没有。该后悔的时候就后悔,有后悔才有总结。但与其后悔又不如忘掉。

读了苏东坡与秦观的诗,我们再来读黄庭坚的诗。黄庭坚《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黄庭坚此诗全篇充满悔恨和遗憾。我少年时读此诗,备觉压抑。黄诗虽好,不如苏诗。苏诗苏词总能让人心胸开阔,舒一口长气。哪怕是苏东坡遭贬时写下的那首著名的《卜算子》,也有几分洒脱。

苏东坡写道:“拣尽寒枝不肯栖,飘缈孤鸿影。”有傲骨,有洒脱,这就是苏东坡,不愧是宋人风骨的代表。黄庭坚与他相比,毕竟差一些。

黄庭坚学不来苏东坡,但他学到了杜甫真实的一面。所以黄庭坚的诗也可以一读,黄庭坚的人也可以一交。

其实敢后悔不失为勇夫,很多人连后悔的勇气也没有。该后悔的时候就后悔,有后悔才有总结。但与其后悔又不如忘掉。

世界上不是缺少黄庭坚,而是缺少苏东坡。黄庭坚是可有可无的,苏东坡却必须有。

做人如苏东坡,人生就无悔无求。

魔鬼说——

你太没用了,一做就错,一错就悔。你不如自杀算了。

天使说——

鸟儿追求天空,鱼儿追求水。说什么追求,世界本来就是我的。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我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荣辱对我来说都好像让人吃惊,不如都不要。我最看重忧患了,就像看重我自己的身体。为啥说“荣辱都好像让人吃惊?”世人希望得到宠爱,害怕被欺辱,这两种情况在到来时让他吃惊,当有一天没人宠爱或没人欺辱了,也同样让他吃惊,这种心理又虚荣、又有受虐倾向,见风就是雨,一天到晚胆战心惊,太看重别人对他如何了,这就叫“荣辱都好像让人吃惊”。啥又叫“看重忧患就像看重自己的身体”?因为我之所以有这样那样麻烦,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等我没这个身体了,哪来什么麻烦?所以把自己的身体看得比天下还重要,这样的人好像就可以托付天下了。热爱自己的身体甚于热爱天下,就可以寄居在这天下了。

“宠辱”,荣辱,被宠爱与被欺辱,这是人的两种极端感受。

“大患”,大忧患、大麻烦,指人有生以来不可避免的生存危机与心理危机。

《老子》这章重点讲身体的可贵,老子讲“无我”并不是“无身”。无我是无小我、无私心。老子不但主张“有身”,甚至主张“贵我身”,把自己的身体搞爽。

《老子》书中多次讲要“为腹”,管好肚皮。本章又讲身体比天下重要,不可以自己糟蹋,应该荣辱不惊,而不是荣辱若惊。

忧患是好的,没忧患就没我这个人了。人是忧患带来的副产品,现在这个副产品反而把忧患当主食。人静品越安静越有力量

清静以为天下正。

清静无为是天下正道。清静不是死水,而是洪水猛兽。狮虎闭目养神的时候,雷打不动。一旦动起来,天下大动。力量是动,最大的力量是静。越安静越有力量,越浮躁越容易击败。

在这里我要讲一点镇定的功夫,吃透这一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生受用。

镇定的“镇”就是镇压的“镇”。谁镇压谁?自己镇压自己。与其等别人来镇压自己,不如自己镇压自己。你先把自己一颗狂躁的心按捺下来,谁还能镇得住你?

人能镇山镇水,镇不住空气。

你像空气一样通透,就没人压得住你。

这是境界。

更是力量。

记住:力量是动,但最大的力量是静。越安静越有力量,越浮躁越容易击败。

镇定之道:

一、让他狂,我不张扬。

二、我不但不张扬,我还甘心示弱。

三、但我绝不臣服,傲骨如青松,不在王庭之上,却在山水之中。——隐居以避世。

四、看山看水,左右逢源;看天看地,得天独厚。

五、耕种自足,便不求人。人一旦不求人,境界就提升!

六、以帮助人为天职,人气就旺,名气就大。

七、以掠取为兴趣,资源就多,事就可为。说白了吧,做事就是交换与掠夺,主要是个度。

八、遇火不灭火,而使它自灭。

九、遇水不治水,而使它自流。

十、遇人不与人相争,而使他自己消失。

十一、遇事不乱,而使它自己不成事。它不成事,我就成了。

十二、遇乱不乱。一颗心完全清静,可以同化一切。不是战胜黑暗,而是投身黑暗。光明因黑暗彰显,智慧因黑暗成全。不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而是让它黑得发亮。

魔鬼说——

朋友,动起来吧。生命在于运动,但你一动就是反动。所以你跟着我动就可以了。

天使说——

像水一样安静,

当你听不见水声的时候,就是洪水到来的时候。

你必须有一叶轻舟,

你就是水,你就是舟。

你是你自己的洪水,

你借你自己的力量飞翔,

任何时候你只要安静就可以了。

在此补充一点:静是走出,不是回归。其实不是回归自然,而是走出自然。当然常人知道“回归自然”也就不错了,如要更深探寻,就不是回归自然那么简单了。你无法回归自然,因为你在缘木求鱼。人回归自然,即A回归B,很显然是外求帮助。凡是从外界找解脱,注定失败;只有从内心觉悟,才是有望。我讲的走出自然,就是说要走出外在的误区。自然好啊,但当你认为它是外在的自然,那么就找不到。一定要走出这个误区。

我前些天写了一句诗:“静向深山留太古。”

“留”字用得不好。

应作“出”——静向深山出太古。

从A到B,不如从A到A。回到自身,自然飞跃。当两股大水冲得一块石头寂然不动时,石头就应该享受这重压下的美妙时光。这种情况必不长久。任何一股大水稍微弱下来,或另一股大水又加力了,那块回到自身的石头就会“轰”地飞起。我说的“回到自身,自然飞跃”就是此意。

沉默如惊雷

尸居而龙现,渊默而雷声。

我的沉默惊天动地,我的沉默惊动世人。因为当众说纷纭时,我独自无言,自然可以战胜一切言说。沉默最具说服力,沉默最好懂,沉默最引人注目,沉默之人如太阳般炽热。

1997年,俞心焦和熊晋仁找我写幅字送给中国最著名的摇滚歌手崔健。

我问写什么字?

他们看样子早就想好了,熊晋仁说:“就写‘渊默雷声’吧!”

我问有出处吗?

熊晋仁说:“庄子。”

我不信,以为他杜撰。大家一笑。

事过数载,有一次我翻《庄子》,无意中看到一句“尸居而龙现,渊默而雷声”,一愣,跳了起来,原来熊晋仁并没有杜撰。

当年俞心焦、熊晋仁、我,还有很多朋友一起提倡复兴道家思想,没成什么气候,但这个想法即扎了根。中国的“新儒家”过后,可能会有“新道家”的学说惊动世人吧?

沉默数载,不语如惊雷。

北京如意文化中心常设的“中国文化论坛”还在紫竹院时,主持者李伯淳曾请熊晋仁去讲了一次“杨朱”,请我讲了一次“庄子美学”。我讲的那次出乎我意外,很多老先生都非常接受我的观点,燕遁符老师说我“参透了生死”。其实我是故作惊人之谈。我讲的大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