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庄人生
998900000048

第48章 让追求成为过去 (2)

祖光禄由此身价升值,可以用来作更大的交换了。

那个人笑祖光禄值两个丫环,没想到祖光禄正以此为荣呢!

请一定把自己明码实价卖出去。祖光禄的孝道使他具有身价,因此可以换来更大的道。一个人值多少钱可以量化。世上没有无价之宝,只有有价之人。明白自己的价格,你才会把心态摆正与人交往。恭喜你,你解脱了,因为你的一生从此走上正轨,可以操作了。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的“易”就是交易的易,《易经》是一部讲如何与人做生意的书。关于这一点,我有专书详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我写的《易经大智慧全集》。当初周文王被商纣王关在牢里,就是被周公用土地赎出来的。《易经》是市场经济理论的老祖宗。

《易经》说:“行有尚。”指人的行为要有标准,不能什么都做。以什么为标准呢?那就是要创造最大价值。《易经》全篇都讲一个“利”字,教人如何求利。如:“元亨利贞”;如:“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等。

《易经》说:“求小得。”指开始要为小,然后才能为大。如我先前所说的祖光禄的两次价格就体现了他从小得到大得的升值过程。

《易经》说:“失得勿恤。”指不要在乎得失才会将失降到最小,将得获取到最大。《易经》说:“高尚其事,不事王侯。”指自己身价太高,王侯已经买不起了!

噢,连王侯都买不起的人是什么人?

当然是圣人。

王侯可以买来祖光禄,却买不来嵇中散,即此。

凡是标榜自己价格的,皆可买之。

如诸葛亮标榜他是隐士,刘备即以他为隐士而买之。

如祖光禄标榜他是孝子,王平北即以他为孝子而买之。

连孔子都说他:“沽之哉,沽之哉,我待善价而沽也!”又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孔子的标价一点都不高,因此他很容易就被录用了!先做中都宰,再摄行相事,玩大了。

到后来孔子发觉自己这样太亏了,因此他果断离开鲁国,就像老子当年果断离开周王室一样。他们认识到自己太富了,当然不屑于与穷人为伍。

从有价到有无穷之价,他太值钱了。

这个价值只有他自己看得出来。

记住:是“有无穷之价”,不是“无价”。无价等于一钱不值,等于没人要,等于自弃。有无穷之价则是说该人可以无限升值,但他升在哪里,现阶段值多少,又可以看得出来,标得上去,因此让人放心并且尊敬。

我们做人从“有价”到“有无穷之价”,包括以下五个阶段,或说境界:

一、一文不值时期。

二、贱卖时期。

三、物有所值时期。

四、超值时期。

五、无限升值时期。

“一文不值时期”人最惨,没人当你存在,并且还嫌你碍事,妨碍地球运转。你因受辱而崛起,如韩信乞食于亭长后终于觉醒:我要自己找饭吃!

“贱卖时期”人有了幸福感。虽然是贱卖,但毕竟卖得出去。这就是祖光禄很自豪自己值两个丫环的原因。真正的大人物都从贱卖自己开始!一块美玉开始只值一文钱,后来不断易主,易时,易事,就值万金!当然贱卖毕竟不是什么好事,贱卖让你充满更大耻辱!因此你更加奋发,更加聪明,更懂得交换原理。

“物有所值时期”人有了归宿感。你物有所值,对自己有了清楚的认识,并认识到自己的更大潜能。你一边不动声色与人交易,与世界交易,一边作更大索取!当然,你首先把自己做得更好。

“物超所值时期”你的价格飙升了。你真正值钱了。因为你创造的价值,更因为你开创的道路,你不再只是你自己。

“无限升值时期”你功德圆满。你都不知道自己值多少钱了,绝对是天文数字。你赚的速度以光速计算,世界却还在作蜗牛式发展。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即此也。

从一文不值时期到无限升值时期,这一神奇转变全有赖于你自己内心的修为。

在此我最想说的是:你必须先把自己明码标价卖出去,否则你一百年、一万年都不能发迹。

太俗了,我的观点太俗了,实在有负圣人教诲。

《易经》说:“失得勿恤。”指不要在乎得失才会将失降到最小,将得获取到最大。

有时反而是越少越好。

老子说:“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矣。”

魔鬼说——

人是魔鬼的前身。人生就是从人到鬼的过程。人间是一个黑洞。吞噬一切,一去不返。

天使说——

堕落的天使通过信仰再次升华。人生要重新找回自己。通过奉献自己的方式为他人做工,并使自己成为想成为的人。人间是个虫洞。我与宇宙平行。回到未来,开创过去。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做车轮的人用三十根铁条围绕一个轴心,铁条与铁条之间是空的。这就叫“车是空的才有用”。做陶罐的人把泥巴在手中揉来揉去,然后“啪”的一声紧紧地把泥巴履在模具上,做出来是个空心的陶器,而不是个实心货,因为它中间原本裹了一个模具,用火烧好后从模具中取出来,中间自然就是空的,可以装水装物。这就叫“陶器是空的才有用”。我们再来看修房子,匠人都要在墙上留下一个空框框好做窗户,如果堵得严严实实,就没法住人。这就叫“房子要空的才有用”。什么都要空的才有用。所以,已有的让它发挥作用,空的却作用更大。有与无交叉,就成形。有与无交换,就生出无限的作用。

“辐”,音fú,车轮上的辐条,形状大体同于今天的自行车车轮上的铁条。古制:车轮像月,一个月有三十天,所以车轮有三十根辐条,因此叫“三十辐”。

“毂”,音gǔ,车轮中心的轴。即车轴。

“埏埴”,音shān zhí,揉泥巴。埏,揉捏。埴,黏土。

“户牖”,门窗。牖音yoǔ,窗。

老子这段话重点是讲:任何事物都包括看得见的形状(“有”),与看不见的空间(“无有”)两部分,这没有的与有的共同作用,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功。

有与无相辅相成,交替使用,妙用无穷。

孔子告诉叶公子高不用害怕做事

楚国的叶公子高将要出使齐国,齐国对待使者很傲慢,如果办不成事,他担心要受楚王惩罚,事情办成功了,定会因忧喜交集而生病。因此来请求孔子的教导。

孔子说:“注重内心修养的人,不受悲欢的影响,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而安心去做事,自然有办法。遇到不得已的事情能把握真情并忘掉自己,哪里还有贪生怕死的念头。借事物的自然状态做事,从而使心志自在遨游,蓄养心中的精气,这是最好的办法。”

叶公子高这个人很搞笑,事情不成怕被罚,事情成了又怕受不了那个高兴劲。事情成不成他都害怕,你说这样他能做成什么事?

这个叶公子高,就是成语“叶公好龙”中的那个叶公。看来这人是这个德行,凡事狐疑,想,又害怕,一旦真的到手,反而受不了。

叶公这个经典形象代表很大一部分人,他们渴望动真的,又不敢动真的。他们的一生都处在对别人的羡慕和对自己的深深悔恨中,我绝不同情这种人,只是觉得他好笑。

叶公的反面是孔子。孔子一生敢动真格,是个敢作敢当的大丈夫。

又据钱穆《孔子传》记载,孔子是叶公的好朋友,并且还视叶公为贤人,在周游列国的路上还曾投奔他。

我问庄子:孔子为什么还要视叶公为贤人?

庄子说:贤人不必有好行为,有美德即可。

我问:叶公有什么美德?

庄子说:比如他曾收留落难的孔子,又比如他虽然心中还没作出决定,依然敢前往齐国做使者。叶公做事不为自己,这是美德。

我又问:对不起,我再揭一下叶公的短,他为什么怕那条龙?

庄子严肃地说:谁不怕龙。

我点头道:如此看来,叶公也是一种真实的人。

庄子严肃地说:不是“一种”真实的人,压根就是唯一真实的人。世上除了叶公,别无其他人。孔子是敢于做决断的叶公,叶公是还没做决断的孔子。

庄子借孔子的口告诉叶公子高做人应果断,做事应顺其自然。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做人果断很重要,不是先作选择再行动,而是先行动后选择,或说一边行动一边选择。

你说:没看清怎么动手捕鱼?

我说:等你看清楚别人也看清楚了,哪儿还有你的份!你要吃独食或占大份,就要一来就上。

凡事一来就上,对方必无准备。你不给他时间反抗,他怎么反抗?傻瓜才兵对兵、将对将、和尚对和尚,聪明人一来就当和尚。

明白这一点,你的心就悠闲自在。都当和尚了,人奈我何?

叶公子高按孔子的指示出使齐国,大大地发了一笔小财回来。

他见齐王如见乞丐,反而向对方施舍。他不提建议,他只是给予。他这样干搞对了,当时秦国是第一大国,楚国是第二大国,齐国是第三大国,余下的国家都是小邦。叶公代表第二大国与第三大国打交道,难道还怕他齐王?齐王本来想狠狠杀一下叶公的威风,反复试探,见此人不开窍,没了办法,只好送一笔钱把他打发走。

叶公得了甜头,从此做事有主见,并且平平淡淡而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