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应用翻译研究
9965800000038

第38章 科技翻译(3)

英、汉对照,会发现不少词汇打破了原文的字面意义。例如,“over-the-road”为何不译“满街跑”,“a good understanding of underlying cost”为何要译为“熟知各类运输成本的底细”?另外,“the‘gypsy’trucker”为何要在“吉卡赛”字面上加上“小股”,“a handful of”不译“一小撮”而是为数不多的几辆,“operate them long after their economic life has ended”则干脆简化为“超期服役”?是不是离题太远?其实只要细读原文,就会发现这正是原文字里行间隐含的意义和语气,是在译文斟字酌句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精确表达,倘若一词一字死抠原文,看似字面精确,实则言不达意。上述关键词经过这样处理意义就比较到位,且易读易懂,更加准确地表达了全文实际意义。

(13)Trainset crew sizing: Consistent with emerging arrangements at Amtrack stations,ticket control was assumed to be by means of a farecard-type system at stations, all of which would have high-level platforms allowing easy access to trains.Nevertheless, the study assigned a three-person trainset crew-one operator(“engineer”), one conductor, and one customer service representative-to all trains of six cars or less.In rare instances in which traffic densities called for trains with seven cars or more,the model added a second customer service representative(for a total of four trainset crew members)to assist the greater number of passengers.

文中黑体字翻译时需认真推敲:“sizing”此处不表“规模”或“尺寸”而是“定编/定岗”;“emerging arrangements”不是“显现的安排”而是“现行使用设施”;“ticket control”不是“车票控制”,而是常说的“检票”,而“a farecard-type system”(“卡式车票系统”)也就是俗称的“车票打卡装置”;“high-level platforms”不是“高级站台”而是指通往高速列车高架桥的“高空站台”;“Nevertheless”也不是简单的表示“不然”,根据上下文语气,应该做适当延伸:“不然则需另行安排”;“assigned”也不能简单地译为“指定”,根据上下文,既然是从研究得出的结果,应译作“设定”为宜;同样“traffic densities”也不能不加考虑译为“交通密度”,所谓“密”,当然是“拥挤”。而最后一个简单的“assist the greater number of passengers”根据上下文语气也应译为“帮助应付乘客过量的局面”才合汉语习惯,若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和表达不到位,则会导致译文语义模糊而信息失真。试译如下:

机组成员定编/定岗:与“美铁”各车站现行使用的设施一样,高速列车站同样要求配备车票打卡装置进行检票,并有易于登车的高空站台。不然则需另行安排,按此项研究设定,对六节或少于六节车厢的列车机组成员编制以三人为宜--一名驾驶员(技工),一名检票员,一名乘务员。而在极少数情况下因交通拥挤要求车厢增至七节或七节以上时,可增设一名乘务员(机组成员总数额定四人)帮助应付乘客过量的局面。

8.1.3术语地道规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科技名词不断出现,这也是科技英语的突出特点,而且这些术语的科学性、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术语的重要性要求术语翻译要严格遵守翻译的信息等价性标准,即术语的翻译应尽力做到准确精练和标准化,翻译时保持原语的信息量,不误译或欠译。术语翻译为了能做到信息等价,既准确精练又保持原来的信息量,翻译时应尽量找到语义场完全对应的词。如telecommunication与“电信”在所指意义上完全对等。如果没有完全对等的词,则需利用汉字的造词法造出意义相同的新词,如:严复在翻译metaphysics一词时,就创造性地译成“形而上学”。翻译中有时既找不到对等词又难以造出新词,这时就不得不保留一些原文的语言特征,即音译或保留原术语不译,如“Yahoo”或“雅虎”。术语的标准化属于国家语言规划工作。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负责科技名词的定名工作。一个词到底应译成什么,主要应看已确立的标准译法是什么。如diffraction只能翻译成“衍射”,而不能译成“绕射”。新术语通常是科技翻译中的主要困难。遇到不熟悉的专业术语,最好的方法是查找相关的专业词典,因为同一个词在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意义。如cell有“细胞”、“电池”、“信元”、“蜂窝小区”等不同的意义。但也有一些新术语是在词典中尚未列入或国内尚无统一译名的,这时就需要译者在正确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目的语表达出来。

1.意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一些各种意义(在科技文体中主要是特指意义)完全相同的术语,或经过标准化的术语。这类词的语义场在双语中完全对应。如电脑技术中modem这个词,有人戏称它为“猫”,但其对应词是“调制解调器”。翻译这类词时要特别注意它在不同语篇中的不同含义。如mouse在计算机领域应该是“鼠标”,不能译成“老鼠”。即使在同一领域,也存在一词多义现象,如station一词,在通信英语中,指通信系统中的一个接收或发送点,译成汉语时,却有多个对应词,如“站”、“台”、“用户终端”或“话机”。

2.造词译

指在汉语中不存在与原术语对应词的情况下,可根据术语的原意,用汉字造出新词。由于汉字的构词表意能力很强,大部分新术语都可通过这种方法翻译。如hypertext译成“超文本”;homepage译成“主页”;space shuttle 译成“航天飞机”;de-oil为“脱脂”;capacitor是“电容器(无线电)”。英语中大量用词缀造出的派生词和用复合法造出的复合词可用这种办法翻译。

3.字面译

科技英语中很多新词实际上都是旧词(日常用词)赋予新义,如计算机的menu,firewall,window。这时我们可用同样的方法给汉语的旧词赋予新义,即仍采用字面译,再在译文上打上引号,如上述三个词现在都译作“菜单”、“防火墙”和“视窗、窗口”。在读者熟悉了这些译法后,即旧词新义获得合法地位后,引号便自然消退。

4.音译

即把原文的科技术语根据英语的发音译成相对应的汉字。音译最适用于翻译人名、物名、地名、机构名等专有名词,在科技英语中,许多新词是从专有名词演变而来的,称作eponym,即“专有名词普通化”。这类词常用于命名某一原理、定律或某一新发明,此外许多科技新产品都用商标命名,这些词大多采用音译。如电信科学中的术语Wiener filtering是由数学家Wiener提出的,为纪念他的重要贡献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译成“维纳滤波”;计算机通信中的Huffman coding,译成“赫夫曼编码”。此外,有些用来表示新材料、新产品、新概念的词或是一些用来表示药名、商标名称、机械设备名称的词以及一些缩略名词,也可借助音译。如Dacron涤纶(商标名);Sonar 声纳;Hacker黑客;Vaseline凡士林;Reserpine 利血平(药剂名);Pentium 奔腾;AIDS 艾滋病。

5.采用外文缩写词

英语首字母缩写词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在科技新词中占很大比重,这类词如果译成汉语,就显得拖沓冗长,因此很多情况下干脆不译,这类不译词在计算机、电信及医药领域尤为常见。如PC(个人计算机),ATM(异步转移模式),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WTO(世界贸易组织),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WHO(世界卫生组织),IOC(国际奥委会)等。

6.综合译

即上述方法组合起来的译法。一般是音译或采用外文缩写词或字面译加上类词的译法。如DNA virus译成“DNA 病毒”;ASTM standards 译成“ASTM 标准”;ISO reference mode译成“ISO 参考模式”;d-brass 译成“d 黄钢”;L-electron 译成“L 层电子”;Concord crash译成“协和飞机失事”;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译作ASCII码等。

科技术语的翻译方法很多,如从修辞的角度进行的概括替代法(substitution),从语法角度进行说明的转换法(conversion),从形式上进行分析的增词法(amplification)和减词法(omission)等。术语的翻译,说到底,一是要准确,二是要符合译文的习惯,三是要精练。

8.2科技翻译常见问题

科技文本讲究术语表达的专业性,语言表述的直陈性、客观性、逻辑性,文体风格的不变性;科技文本,不以民族文化信息的阐述为核心,而是以人类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为信息核心,科技理论不仅具有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超民族超文化性,它不含任何情感包括个人情感、民族意识、文化认同等,而是客观、冷峻、理性的,科技类文本的最终目的是把有关信息传递给读者,最后普及给整个人类。因此,这类文本,更重视读者,重视读者对信息的理解和把握。在翻译中,如果仅仅重视源语,而忽略目的语读者,忽略目的语读者的信息接受习惯和心理,你再忠实原作,却丧失了翻译的目的、功效,此类翻译是好是坏,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科技翻译中,在信息准确的前提下,译者应适当采用“归化”性手法对译文文字和结构进行调整和梳理,以增强译文的表达力,利于信息传递的效果和读者的理解。下面仅就科技翻译中两个比较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论述。

8.2.1字词理解生硬,词不达意

在科技翻译中,由于译者过分拘泥于原文字面和结构,因而往往行文呆板、用词生硬,使译文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大打折扣,影响甚至破坏科技信息的准确传达。例如:

(14)Astigmatism is caused by the lens having two focal planes for axes at a right angle to each other.

原译:象散的形成是由于透镜对形成适当角度的两根轴具有两个焦平面。

译文很随意地将“right angle”译为“适当角度”,而事实上应改译为:象散的形成是由于透镜对互成直角的两根轴具有两个焦平面。

(15)The subject of computers,which also began its development at that time,began to grow and become a separate subject itself.

原译:计算这个项目也是在那时开始研制,发展并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的。

“计算这个项目”若指作为机器的计算本身,可以说“研制”,但不能说“成为一个学科”;如果指作为科学分支的“学科”,又不能与“研制”相搭配。因而拟改译为:计算这一学科也是在那时开始兴起,后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

(16)Induced demand,which is totally new demand for travel creat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a new travel option,generates controversy owing to the paucity of corroborative historical data,roadblocks to defining and quantifying such demand even where data exist,and methodological difficulties.

原译:“诱发需求”,作为一种由新运作方式引入而产生的全新型需求,会因确凿历史资料的缺乏、确定此类需求量的障碍(哪怕有现存资料)以及方法上的困难而导致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