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其实有两条命
995100000048

第48章 情感解梦 (1)

情感解梦问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如果你突然看见有一只狮子冲你哈哈大笑,在什么情况下你不害怕?当看见一个人的头被刺啦、刺啦锯开,脑浆与血水横流时,在哪种情况下你会无动于衷?不用想了,那肯定是在梦里。

因为人在梦境中的感受与梦境的内容,有时是无关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

梦中有情感吗?感受与感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感觉是一种刺激反应,是身体的各部位及大脑的第一反应,可以说是随意的、感性的。

比如说,当我们端着一杯开水不小心洒了出来,第一个感觉就是疼痛,可以说,感觉是外界刺激身体所引起的直接体验。

但感受却不同,它是感觉以后,通过思维过滤后的一种心理状态,是理性的东西。

比如,我们第一次吃榴莲,那味道刺激着我们的感觉,一般人都很难接受,但吃着吃着,就会有一种甘美的味道,前者为感觉,后者就是感受了。

但不论是感觉还是感受,都是一种判断的结果。

当心爱的女朋友离开的时候,我们会有种撕心裂肺的感觉,这种痛苦是因为我们判断这一次是真的。

尤其是感受,它的判断色彩更加浓重,我们通常所说的预感或者直觉等其实都是一种感受。

一般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看一部好书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融入书的情节之中。

比如说,少年时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不知不觉,你不存在了,而变成了书中你最喜欢的那个侠客,头戴斗笠,身挂宝剑,同他一道去感受所有的细节,一同去浪迹江湖。

此时,读者甚至能体会到书中人物每一次的心跳。

在一次又一次的体验中,书中人物的言行,可以化作读书人的言行,这就是一部好书带给人的恒久冲击。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所有判断力,都交给了书的作者,他可以决定我们的喜怒,而我们自己则沉醉于体验之中。

这种情况更多地发生在电影院里。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去看电影,名字叫《卖花姑娘》,是一部朝鲜影片。

现在这部电影的情节记不清了,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哭声,当时电影院里哭成一片。

长大以后才渐渐明白,他们是被影片中的情节感动了,而且自己现在也经常融入电影情节当中,有时也会哭得一塌糊涂。

那么,在人类的梦境中有没有感受或者情感呢?当然有,而且还相当得强烈。

其实一个梦与我们看一场电影、读一部小说很相似,而且更容易被梦境中的景象、情节、环境所感染。

笔者在读研究生时,曾经有过一个十分经典的梦,在梦里,我大声地向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介绍英国著名将领蒙哥马利,原话是这样的:“艾森豪威尔,这位就是蒙哥马利。

”当时宿舍中还有几位同学在聊天,这句梦话曾被当做一句经典的笑话,但梦中那种自豪感至今历历在目。

梦中不但有日常的情感,而且表现十分强烈。

尤其是住集体宿舍的人,每当失眠睡不着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观察同宿舍人在梦中的情感:有笑的、有哭的、有骂人的,也有窃窃私语的。

凡是在醒觉状态下所有人类情感,都会出现在梦中。

甚至研究表明,人类出生以后第一次情感的流露就在婴儿的梦里。

下面就是一个很平常的梦:在一个黑压压的礼堂里,好像正在开着会。

我从大门走了进去,但里面的人一个也不认识,他们都好像是木头人一样,直挺挺地坐着,没有一个人讲话。

抬头向上一看,我们单位的领导正在主席台讲话,旁边还坐着几个不认识的人……领导看到我后,就让我上主席台,好像让我讲话一样。

我很兴奋,有一种讲话的冲动。

可是当我站在主席台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没有穿衣服,就那样赤身裸体站在主席台上,下面无数双眼睛在看着我。

猛然之间,我感到好委屈、好委屈,眼泪哗的一下子就落了下来,继而就是大哭……猛然惊醒之后,我发现自己真的在哭,甚至眼泪都打湿了枕巾。

这位梦者在讲述这个梦的时候,曾经反复强调:他不知道为什么会哭,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样强烈的情感,以至许多年后,每每想起,心里就有种酸酸的感觉。

其实类似的梦,几乎人人都有。

梦中情感特点不要以为梦中的情感与醒觉状态下的情感是一回事,其实它们有很大的不同。

最大的不同是,醒觉状态下的情感受理性支配,而梦中的情感完全与理性无关。

在梦中,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也会被一条小虫吓得浑身发抖,一位得道的高僧也会被尘世的情缘折磨得死去活来。

大体来说,梦中的情感有四种类型:第一,正向型情感。

所谓正向型的情感,是指情感与梦境的相互关联,即梦境与情感是相互匹配的,当喜则喜,当惧则惧。

这是一位白领女性的梦:一个黑衣人,是人形,但好像是鬼魅一类。

他总是如影随形地跟着我。

我一直在躲,后来实在躲不过就同他搏斗,用一支钢笔类的东西刺入他胸口……我开始逃,尝试飞翔,居然会飞了,便一直向上、向上,想逃得越远越好。

但那个鬼魅一直在追我。

有时候我觉得飞得很高了,在空中舞动双臂,拼命向上,但好像总没能逃出鬼魅的追踪范围,所以心里特别怕……一切好像都是阴沉沉的,后来飞着飞着好像又到了一个巨大的房间里,可能是宾馆之类的吧,总想从房顶的一个圆洞里飞向空中,但好像很困难,总在反复做这个冲出去的动作。

又好像遇到几个人,但是什么样的人、做什么的就不清楚了,似乎对我没敌意……在尝试飞出去的时候感觉很拥堵。

在梦境的某个时候,我好像因为怕,又逃不掉,还尝试同那个鬼魅讲和,似乎还靠在他肩上,感觉他胸膛很宽厚……梦者在梦中的感觉都很细腻,而且她的情感与梦的情节很相吻合,“害怕”、“无奈”等情感表达得十分充分。

我们绝大多数人在梦中,都是正向型情感表达。

遇到不好的事,我们会心烦;遇到高兴的事,我们欢喜。

第二,反向型情感。

所谓反向型情感,是指梦中的情感与梦的内容相距甚远,即梦境与情感不匹配,当喜反悲,当惧反乐。

这是一位大约18 岁的男孩子的梦:我到一个朋友家里去玩,那是一个有着大大院落的北方民居,当时有好几个人, 都是同学或者朋友。

但不知道为了什么,几个人开始吵架。

这个时候,我将一位姓王的朋友按在了一条长椅子上,用力压着他的头,随后叫人拿来了一个木工用的大锯,在用力锯着他的头,那刺啦、刺啦的声音就在耳边,眼看着血水顺着锯条流了下来……奇怪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据梦者说,那位受刑的朋友一直在笑,没有一丝的痛苦与恐惧,而梦者也没有丝毫恐惧或者内疚的感觉。

关于梦境与情感不匹配的种类还有许多,比如说,人们会在梦中因为一些无关的情节大笑不止或者大哭不止。

这类梦有很多,我们每个人一年总得梦上几回。

第三,旁观型情感。

即无论梦中的情景如何,我们对此毫无反应,就像是一个完全的旁观者,当喜不喜,当惧不惧。

弗洛伊德曾经在《梦的解析》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梦:一个小丘,上面有一个看来是露天的抽水马桶,一个很长的座位,尽头上有一个洞。

它的后面满满地盖着许多小堆粪便,具有不同大小和新鲜度。

在座位的后面是草堆。

我向着座位小便,长条的尿流把所有的东西洗净,粪堆很容易被冲掉,跌入空洞中。

不过好像后来还有什么东西留了下来。

在这个梦中,面对许多不洁净的东西,梦者根本没有一点反应,既没有厌恶,也没有恶心,好像这一切统统与他无关。

所以弗洛伊德先生在书中这样自问:“为什么我在梦中毫不觉得厌恶呢?”还有一个刚刚失去母亲者的梦:我回到了以前曾经住过的院子,出了房门右转,是一条长长的过道,走出大门,走上了一个小山坡。

山坡的顶部有一个大水池,池水很清澈,一眼能看到池子的底部。

此时我发现,母亲正躺在池底,不过上面漂浮着一些红色的花瓣。

而我什么感觉都没有,只是静静地看着,好像母亲完全与我无关。

这类梦也很多,不论梦境如何变化,或者是火山爆发、天崩地裂,或者是血流成河、白骨累累,梦者都没有自主的情感,完全就是一位旁观者,他冰冷地、静静地观察着一切。

第四,不对等型情感。

也就说,梦中情感的反应与梦境不对等,有反应过度、反应不及两种情况。

为什么梦境中的情感与梦境不相匹配呢?关于上述梦中情感的四个特点,许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并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最有代表性的是弗洛伊德,他认为梦中人们的情感之所以与梦境不匹配,那是因为这些情感与我们的理性有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