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正元年(公元1455年)三月,畠山义就出兵大和,追讨弥三郎。战争延续了整整4年,到了长禄三年(公元1459年),在细川胜元的努力下,幕府下达了对畠山弥三郎的赦免令。大和国内支持弥三郎的筒井氏等国人(在地武士领主)众受此鼓舞,发起全面反攻,把畠山义就彻底赶出了大和国。当年秋天,弥三郎病逝,筒井氏拥其弟畠山政长为主。
宽正元年(公元1460年)九月,畠山义就被解除了幕职,随即被迫逃离京都,进入河内笼城固守。畠山政长上洛,并且请得了义就追讨令。这次追讨,和前次的义就追讨弥三郎不同,幕府本身也调集了大军,以管领细川胜元为总大将,很快就击破义就军,游佐河内守等大批畿内被官战死。
畠山义就退往金刚山西北麓的岳山城。幕府大军层层围住岳山,却花费了整整3年的时间才将其攻克。畠山义就酣战岳山的事迹传遍了天下,山名前家督持丰即入道宗全闻听后,据说还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岳山城被攻克后,畠山义就逃往吉野,随即获得赦免。两年后(公元1465年),畠山政长接替细川胜元担任幕府管领。
畿内地区的连番恶战,一方面动摇了幕府统治的根基,另一方面也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本来随着南北朝以降战争的频繁和规模的扩大,农民们或被拉夫,或被征收沉重的年贡,或欠下高利债务,早就无法活下去了,他们纷纷自主结合起来,用消极的诸如“逃散”等方法对抗封建统治。到了正长年间以及嘉吉年间,天灾不断,领主和农民间的矛盾迅速激化,农民们开始揭竿而起,用不合作的或者暴力的手段拒交年贡、解除债务,甚至驱逐领主及其代官,这种行为即被称为“一揆”,因为主角是农民,根源是土地,故也称“土一揆”。
所谓“一揆”,最初是指在神前起誓,为满足某种诉求而共同进退的团体,这种诉求一般首先从谈判开始,如果谈判不成功,则会演化为暴动。后来,一揆逐渐转化为暴动的同义词。
由于一揆很少将矛头直指最高封建领主即幕府,所以往往在暴动的同时向幕府提出诉求,要求免除一切债务,即施行所谓“德政”,因此这些土一揆也被称为“德政一揆”。德政一揆的主体是底层农民即佃农,但其领导者却往往是自耕农即小名主,他们组成了被称为“惣”(可写作“总”)的自治体,从一村乃至延伸到数郡,拒绝领主及其代官进入领地,但仍按谈判所商定的数额缴纳年贡,所以这种暴动其实颇为可笑,无法真正动摇封建根基。
不过,暴动却终究动摇了幕府根基,因为它频繁地出现在幕府统治的核心区域即畿内和近畿地区,因此幕府和传统的守护大名受到最大程度的冲击,势力逐渐衰弱。偏远地区与此不同,所以我们即将看到,近畿地区新的豪强并起,而偏远地区传统的豪族和守护大名则往往能维持其统治,直接转化为新形式的封建领主——战国大名。
应仁之乱
且说从室町中期开始,为了更方便参与幕政,很多守护大名留居京都,很少回归自己的领地,领地上大小事务,全都交给有力的豪族即那些被官们代管,很多被官逐渐被赋予数郡乃至一国的统治权,上升为守护代即代理守护。守护代们一直居留在其所辖领地上,因与国人、豪族等地方武士的联系非常紧密,势力日益膨胀,往往可以左右守护家族的命运。前面提到过的关东山内上杉氏的家宰长尾景仲,其一门就担任多国的守护代,逐渐夺取了上杉氏的实权。
守护代们的争斗直接影响了守护家族内部的稳定,而室町幕府基于削弱守护势力的原则,往往插手甚至怂恿这种不安定因素,因此传统的守护大名家族内部争权夺利之事层出不穷,而各大家族之间也开始爆发无休止的战争。畠山氏的争乱,只是一个比较显著的表现而已。
文正元年(公元1466年)十二月,畠山义就挥师入洛。义就能够卷土重来,是因为他利用了两个很好的机会;一是武卫家骚动;一是将军继嗣之争。
且说三管之一的斯波家,因为家督世代担任兵卫督或兵卫佐的职务,遂被尊称为“武卫家”。管领斯波义重曾被幕府勒令退隐,家族因此衰弱,无法再与细川等家族相抗衡,但仍为一方诸侯,具有一定的实力。
享德元年(公元1452年),斯波本家断绝,遂迎大野分家的斯波义敏为一门总领,并且就任右兵卫佐一职。然而斯波义敏由分家入继正统,无法压服领地上的诸多被官,甲斐常治、朝仓孝景、织田敏广等人就前往拜会政所执事伊势守伊势贞亲,控诉义敏的种种恶行。
长禄三年(公元1459年),斯波义敏进攻甲斐常治的本处越前敦贺城,伊势贞亲趁机向将军足利义政进言,发布对义敏的讨伐令。义敏战败逃走,被官们拥立涉川分家的斯波义廉担任家督。
伊势贞亲本是义政将军的宠臣,此人朝三暮四,毫无政治道德可言,没过几年,他又转过头来支持斯波义敏。而义政将军也是没主张的人,遂于宽正六年(公元1465年)收回讨伐令,赦免了义敏,并于次年(公元1466年)勒令斯波义廉让位。
甲斐常治等人心说,如果斯波义敏再当家督,还有我们的活路吗?于是匆忙前往拜谒斯波义廉的老丈人,也是后台老板山名宗全(持丰)。宗全闻言大怒,亲自前往义廉家中坐镇,并且召唤属下各国兵马入京,准备用武力阻止幕府的这一“乱命”。同时,他还趁机联络隐藏在吉野群山中的畠山义就上洛。八月,义就整顿兵马,进取大和、河内,与畠山政长的军队交战。
恰在同一时期,将军继嗣问题也正闹得不可开交。原来足利义政将军无嗣,在先后两代管领细川胜元、畠山政长等重臣们的建议下,决定收兄弟净土寺义寻为养子,改名义视,作为继承人。可是,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出人意料,才宣布立义视为嗣将军,义政却很快得到了一个儿子,取名为义尚。
这下子,立子还是立弟的大辩论开始了。将军当然想立儿子,他得到了其妻、义尚的母亲日野富子以及山名宗全的赞同;可是一向与宗全不和的老管领细川胜元不干:“作为幕府将军,岂能自食其言?!”两大势力各自拉帮结伙,争闹不休。
文正元年(公元1466年)九月,也就是在下令斯波义廉让位给斯波义敏的两个月后,善于逢迎的伊势贞亲再出馊主意,请义政将军杀了弟弟义视——只要这小子不在了,继承人不就肯定是你儿子,大家都没得可吵了吗?结果阴谋败露,足利义视逃到细川胜元府上藏起来,伊势贞亲和他的新党羽斯波义敏逃出了京都。
为了支持斯波义廉,确定足利义尚的继承人地位,趁机恢复畠山义就的家督之位,当然更主要是为了打倒细川家族和细川胜元,已经出家入道的老头子山名宗全披挂上阵,召唤麾下兵马,齐集京都。
次年为应仁元年(公元1467年),元月二日,畠山义就进入京都,在山名宗全的家中拜见了义政将军。义政将军正想利用山名氏之力确定儿子义尚的继承人地位,于是5天后即下诏罢免畠山政长的管领之职,而以山名派的斯波义廉代之。
畠山政长不服,自己放火烧了房子,然后退到京都北面的上御灵社,将此地设为本阵,聚集兵马,准备讨伐畠山义就。将军义政因怕政长劫持后土御门天皇作为旗帜,匆忙请天皇行幸花之御所,然后派畠山义就、山名宗全之子政丰,以及斯波义廉的被官朝仓孝景率兵进攻上御灵社。激战一日后,畠山政长被打败,仓皇逃出京都。
上御灵社之战,被认为是“应仁之乱”的第一场大规模战役。山名氏如此嚣张跋扈,公然动兵,并且掌握了幕府的实权,细川胜元又怎肯善罢甘休?他一方面与山名宗全虚与委蛇,暗中召集各方支持自己的兵马,陆续集结洛中,终于双方在当年五月展开了“洛北合战”。
室町政所花之御所,位于京都的北部,而山名宗全的宅邸在其正西。且说细川胜元、畠山政长、斯波义敏等人率兵占据花之御所,随即杀往山名府邸,山名宗全仓促应战,在宅邸东面设置了稳固的阵地。就兵力上来说,细川方占有绝对优势,他们一方面隔绝京都对外的各条道路,防备山名方的救援部队突入京都,一方面猛攻山名宅邸。
现在将军义政落到了细川胜元的手里,被迫下令要求山名宗全等人放下武器投降,斯波义廉军首先动摇,山名方节节后退。战至第二日,各自死伤无数,附近无数房屋毁于战火,双方被迫暂时休战,屯兵洛中,展开了长期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