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福原
平清盛乃是伊势平氏的平忠盛之子。传说白河上皇曾将宠爱的祗原女御下赐给忠盛,关照说:“如生女儿就是我的,生儿子就是你的。”其后不久,祗原女御就生下了平清盛,因此当时到处流传着清盛乃是白河上皇私生子的谣言。
是不是私生子另当别论,清盛的仕途却几乎是一帆风顺的,12岁时即叙从五位下,任左兵卫佐,18岁时因为跟随父亲忠盛讨伐海贼有功,进为从四位下,19岁时任中务大辅,20岁兼任肥后守,29岁叙正四位下,就任安艺守。“保元之乱”后,他又先后担任过播磨守、太宰大贰、参议、右卫门督等官,并最终爬上了太政大臣的高位——以武士而担任朝臣的领袖,这是前无古人的壮举。
就表面上来看,平氏政权比藤原氏摄关政权更为稳固,一方面清盛自己手里有兵有粮,不需要依靠别的什么武士集团,另一方面他不但重视掌握中央政权,还着力加强对地方上的控制,平氏一门掌控着全日本将近半数的国司衙门,并且不仅在自己的领地内,而且在豪门贵族、国衙领地内都派驻地头,以此作为平氏六波罗政权的支柱。
当然,旧贵族公卿们是不会甘心让这些粗手粗脚、不够“风雅”的武士们爬到自己头上去的,他们费尽心机想要颠覆平氏政权。就在这种背景下,永万元年(公元1165年)七月二十七日,二条上皇驾崩,南都和北岭的矛盾激化,终于酿成了一场轩然大波。
所谓南都,就是奈良的兴福寺;所谓北岭,就是比睿山的延历寺。这两寺都是在日本国内势力最雄厚的佛教寺院,不但拥有大批的僧兵和广阔的领地,还经常参与政治和皇室家事,在贵族中很有影响力。换个角度来看,这些所谓佛寺,其实和封建庄园毫无两样。
六章源平争乱 二条上皇下葬的时候,兴福寺和延历寺为在上皇墓前立匾一事发生争执,甚至引发僧兵们的武装械斗。平清盛认为这是一桩小事,非但没有有效的调停,反而指责双方“大逆不道”,派兵镇压,从而引起两寺的愤怒。就此南都、北岭与平氏政权,以及平氏设立的地方政府频繁发生冲突,并最终和不满清盛所为的公家势力结合起来。须知这些和尚们与手无缚鸡之力的公卿们不同,虽然没脑子,却有刀有枪,公家的诡计加上僧兵的武器,平氏天下,从此再无宁日可言了。
可以说,平清盛这个时候已经老朽了,他连出馊招,最终毁掉了自己的天下。比如,为了加强统治,他专门设立了名为“秃童”的特务组织,这个组织的人员共有300人,全都是14岁至16岁的少年,一律齐耳短发,身着红衣。他们的任务就是在京都的各条街道上走动,只要听到有人说有关平氏的坏话,立即上报,即将该人扭送六波罗治罪。这种防民之口的做法,其实只有坏影响,而没有丝毫好的效果。
仁安二年(公元1167年),平清盛以生病为由辞去太政大臣的职务。半年以后,他受戒出家,法名为清莲,以后又改名净海——俗称为“入道相国”。这位入道相国如同院政时期的上皇、法皇们一般,虽然交卸了名义上的官职,剃了光头,斋戒礼佛,却丝毫不肯放弃俗世的权力。他离开京都,前往摄津国的福原地区建构新的城池和庞大的港口,一方面利用对宋贸易积累财富,另一方面也打算把这里当作全日本新的统治中心。
这个时候,后白河院也早已是出家之身,他的院权逐渐被清盛架空,心中大为不满。于是,这位非常喜欢开会的法皇便将西光、俊宽等亲信召来,进行了一次有关讨灭平氏的秘密会议。会议的内容不必研究,总之结果是因为与会人员太杂而秘密泄露,西光、俊宽丢了脑袋,法皇则被软禁——这是治承元年(公元1177年)五月间发生的事情。
平清盛看到危机频现,正好趁此良机搞场大清洗,就将位高权重的大臣43人扣以乱党的帽子,免除官职,而以平氏子弟顶替,自此满朝公卿几乎尽为平氏党羽。由于平氏出身伊势,伊势盛产瓶子,但质量粗劣,只可盛醋,而平氏本人是暴发户,原本没有资格上殿参政,于是百姓们便取谐音(在日语中,瓶子和平氏为谐音),戏称平氏的六波罗政权为“醋瓶子朝廷”。
天下日趋不稳,平氏却更加骄纵跋扈。为了确定自家的世代统治地位,清盛力驳众议,终于决定将国都迁到平氏根基牢固的福原地区。迁都的工作从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五月开始,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受到重重阻碍,甚至平氏内部也有人反对,到了这年年末的时候,却又莫名其妙地迁回了平安京。
这次折腾使平清盛的威望下降,平氏也彻底丧失了人心。当初桓武天皇把都城从奈良平城京迁到山城平安京,削弱了旧贵族势力,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或许清盛也想起而仿效,但他准备不够充分,闹出了一个绝大的笑话,从而最终把自己逼到了悬崖绝路。
源赖朝的举兵
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四月,首先向平清盛举起长剑的是其宠臣源赖政。源赖政是摄津源氏多田氏流,论辈分乃是在“平治之乱”中伏诛的源义朝的堂叔(义朝属河内源氏,两家同源),但在清盛和义朝的战争中,他却站到了清盛一边,虽然因此保住了性命,还赢得了富贵,但除清盛外,平氏一门都瞧不起他,而源氏残党更以其为敌,生活得极为苦闷。眼看此时平氏遭天下万人诟骂,时年77岁的源赖政终于憋不住了,于是奉后白河院的第二子以仁王为主,悍然掀起了反旗。
当时平氏在京都的势力仍然非常强大,源赖政和以仁王一方面向各地发布讨伐平氏的令旨,一方面逃出京都,计划潜往奈良地区去进行长期抗战,以等待各地源氏一族赶来支援。然而还没等跑到奈良,就在宇佐地方被平氏追兵赶上,经过激战,赖政父子战死,以仁王自杀。
这次政变虽然失败了,但熊熊烈火就此燃起,很快变成燎原之势。当年十月,奈良兴福、般若等寺的僧兵7千人挖断道路,构筑工事城郭以对抗平氏。平清盛派儿子头中将重衡率步骑四万,兵分两路杀去,很快就踏平了僧兵们的工事,并将寺院烧毁。
名为吃斋念佛,实际舞刀弄枪、贪财好色的那些和尚,当然不是平家武士的对手,然而蛰伏在东国的源氏残党们受此鼓舞,加上得到了以仁王的讨伐令,自此便开始蠢蠢欲动了。
当时源氏最大的势力乃是信浓的木曾义仲和伊豆的源赖朝。源赖朝本是在“平治之乱”中伏诛的源义朝的亲子,义朝死后,年仅13岁的赖朝遭擒,被流放到伊豆国,受豪族北条时政的监押。赖朝逐渐长大成人,北条时政看到这位身份高贵的囚徒能力超群、志向高远,竟然把女儿政子嫁之为妻,和他暗中勾结起来。在得到对平氏的讨伐令以后,赖朝首先树起反旗,在老丈人的支持下统合附近大小豪族的部队,挥师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