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从零开始读懂投资理财学
9916400000041

第41章 收藏:爱好赚钱,两不相误(1)

盛世收藏,乱世藏金。

--收藏界格言

平常时间,最好静坐,愈少买卖愈好,永远耐心地等候投资机会的来临。

--罗杰斯

收藏热逐渐升温

“自从小虎队要上春晚的消息一传出,小虎队的音碟就开始动销,以前这种专辑的销量很少。”杭州音像制品公司负责采购的李小姐介绍,20年春晚过后,小虎队专辑成了热门货,春节以来的1个多月时间里,该公司已经补了五六次货。

不过,小虎队专辑的热销只是“怀旧消费”的一个缩影。打开淘宝等购物网站就会发现,曾一度消失在人们生活中的怀旧商品又开始在网络爆发,十几年前曾经流行过的吃的、用的、穿的,只要你能回忆到的,几乎都能买到。

在一家名为“吃在80后”的网店里,有114种怀旧食品出售:酒心巧克力、水果口味跳跳糖、话梅夹心棒棒糖、麦芽粘牙糖等,每种零食都能唤起温馨的儿时回忆。有心人发现,这些产品的交易量还真不少,一种麦芽糖,1个月成交120笔;1元一盒的华华丹1个月成交53笔;一种奶宝糖,1个月成交76笔。

收藏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投资途径。在古代,由于收藏品(包括字画、珠宝、邮币卡等收藏品)的价值高,体积小,甚至成为比货币更加容易携带流动的“浓缩货币”。俗话所说的“金银细软”中的“细软”便主要是指古玩珠宝之类的收藏品。末代皇帝溥仪,在穷途末路时就没有带多少货币,而是仅仅带了一口皮箱,里面装满价值连城的古玩珠宝。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家经济平稳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国民间收藏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民间收藏队伍。从收藏爱好者的构成看,不再局限于知识层,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年龄层,可以说中国民间收藏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收藏活动之所以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这与收藏的价值分不开。收藏是资产保值和投资的重要手段。有的收藏爱好者说:“炒股赚的钱只是枯燥的数字,购藏艺术品却是既能升值保值,又能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觉得艺术品投资的回报率与股票相差无几的,甚至只要选择正确,它更具有一种稳定性。”这种考虑很能代表一些人的想法。

市场经济赋予了收藏更大的价值。在众多的投资品种中,有人预测,继房地产、股票之后,那些极具经济价值的艺术收藏品(如古玩、书画、观赏石)是又一大投资项目。而与前两者相比,这类收藏品由于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得本身的价值、价格相对稳定,并随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增长而呈不断上升之势,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回报率。在世界各国,都有庞大的艺术品市场和收藏队伍,并且在不断成长壮大,即使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顶级古玩艺术品仍在市场的风风雨雨中胜似闲庭信步,屡创佳绩。

总之,收藏品投资大有前途,而且收藏品经营的前景也将更为广阔。

收藏投资,先刷新观念

对于初入收藏界的新手而言,首先要培养一个正确的收藏观念。

一、培养良好的收藏心态

很多人之所以买到假货,就是因为急功近利。满怀希望自己能够走运淘到一件好东西,结果屡屡上当受骗。艺术市场不同于其他市场,更不像股票、基金,今天买进明天卖出就能赚大钱。搞收藏的人,都要有这方面的兴趣,而且要多看书、多看拍卖、多看展览,多请教,尤其是多看真东西,真的看多了,才能知道什么是假的。

二、把握好收藏时机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新加入到收藏队伍的人私下抱怨时机错过,尤其是看到别人早些年以低价买下的收藏品,不免连连咋舌,惊羡不已。当看到别人连连买到好的收藏品时,又抱怨自己机遇不好。其实,时机每时每刻都在,关键是你自己能否抓住。

收藏品的收藏价格也是随着时间在波动。对于一个现代收藏者来说,引入经济学的投资思考是必要的。怎样以有限的金钱拥有收藏品,并且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这是收藏家普遍关注的。

三、并非年代越久越值钱

收藏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当时就很值钱的东西,现在仍会很值钱;当时不值钱的东西,现在还是不值钱。也就是说,很多收藏爱好者认为,年代越久的收藏品就越值钱,这其实是个误区。收藏品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价值、稀罕程度和工艺水平上。一些高古陶器,尽管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因其存世量大、制作粗劣,其价值远远低于后世的一些精稀收藏品。汉代、唐代一些存世量很大的铜钱,今天在市面上不过几毛钱一枚,而一些现代工艺的翡翠器物,却能卖到数十万元。

明清时期,皇帝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制瓷人才到景德镇,专为皇家烧制瓷器。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不计成本,极为精良,在当时就身价不菲。在近年的一些拍卖会上,明清官窑瓷器的精品动辄拍出数千万元的惊人价位,而一些民用陶器、瓷器,因做工较为粗糙、没有什么工艺价值,当时也只卖几文钱一个,直至数百年后的今天,其收藏价值仍然不高,只有三五十元一件。

收藏品的价格弹性很大,即使是同一件收藏品,其价格也会因人、因地、因时而异。有些收藏品可能收藏价值并不高,但有人却出于特殊爱好,或为寄托某种特别的感情,或为了配齐系列收藏品中的缺品,却视其为珍宝,不惜以大价钱购得。

由于各地的收藏氛围、购买能力不尽相同,一件收藏品在不同场合的“身价”可能会有很大悬殊。“地区差”因此便成为精明商人的生财之道。例如:某国画大师的一件作品,多年前在一般小城市的拍卖会上成交价仅1万元,在大城市则拍出了6万元,再拿到北京,成交价变成了几十万元。

四、收藏品未来价值最重要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收藏品的存世量越少,价值就越高;存世量越多,价值就越低。这个原则可以作为选择收藏品的参考,但也并非是绝对的。那些发行量很大的纪念邮票、纪念钱币、纪念章,还有非限量发行的招贴画等供求量弹性很大的收藏品价值也是很高的。

收藏的意义被界定为三点:首先,该收藏品是否含有人们所欲知的信息。如果是,那就可能产生较大的需求,就拥有收藏价值。其次,收藏品所拥有的潜在价值是否被人们强烈关注,是否具有非凡意义。最后,一旦收藏品的特殊意义被发掘,是否市场的供应量也能迅速增加。只有收藏品拥有人们欲知的信息,这种信息又极为重要,而且市场又无法充足供应才有收藏价值,也会有巨大的升值空间。

文物收藏的价值是多范畴的,不仅包含了经济价值,还有社会价值。但是为了让大众更加明晰文物的价值概念,通常专家会以完全的经济价值来表述,这样会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价值概念。文物鉴定专家说,一幅宋代的名画价值数千万元并不是说它就肯定能卖几千万,而是说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总和是价值千万元,如果真的出售也许几百万元都没人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有行无市。

通常说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对现在的投资收藏行为不仅仅要看收藏品的行情,还要看它的“市情”如何。知“市情”、懂诀窍,获得丰富的经济收益才会成为可能。

五、投资的价值在于收益

投资一件收藏品,目的不仅在于欣赏,更在于它能保值升值。深埋地下的文物是没有价值的,想让收藏品增值,就要让其流通,而作为收藏者只能赚取一个升值环节的利润。我们常听说有人把收藏品出手后又花更高价钱买回来,再以更高的价格卖出。收藏经济学认为,只有经过足够数量的流通次数,收藏品的价格才能实现大的增值。这就是古玩界乃至收藏界常说的“高来高走,低来低走”。

一件收藏品,包括找寻的辛苦、周转的利润、一次次的增值,还有由于判断失误带来的损失,最终都由后来的收藏投资者埋单。这样看来似乎冤大头总在后面,其实也不然,藏家只是在别人苦苦寻找、对比、参照、淘汰、选择、流通、交换等的基础上,摘取其中最公认的硕美果实而已。这一点上,最后藏家又是最大的赢家。而且历史是延续的,每个藏家也只拥有收藏品的一个时期,拥有者总在未来。

收藏投资有风险

徐先生,今年65岁,从事收藏快5年了,其主要收藏方向为明代、清代、民国时期各类瓷器。

徐先生是退休后喜欢上收藏的,目前已经收藏各类瓷器1500余件,投入资金近20万元。今年“五·一”节期间,徐先生请了一位资深的鉴定家,对其收藏的1500多件收藏品进行鉴定。徐先生本以为自己精心收藏多年的各类瓷器有不少珍品,但最终的鉴定结果让徐先生大吃一惊。原来1500件瓷器中,有98%都是赝品,其损失至少有15万元左右。

古玩收藏一样有风险,最大的风险来自赝品。为避免古董投资失败的陷阱,首先要自我充实,谨慎选择投资的古董并要了解其古董投资的禁忌,方能增加成功的几率;同时对于收藏品投资的爱好者来说,不妨参考一下以下建议。

一、量力而行

古董投资是一项迷人的投资,若是懂得其中的奥妙,往往会越陷越深。在这里提醒投资者,千万不能超出经济能力。有些已经成名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动辄几百上千万元,作为大部分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来说根本无力收藏;而且高价作品往往已经得到行业和大众的认可,增值潜力也相对有限。因此,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收藏的时候不要盲目乐观,而要看清自己的经济实力。

二、古玩赝品要认清

为啥别的东西造假有人管,但是古董造假却很正常、自己走眼就算自己倒霉呢?或许这就是古玩的魅力所在。造假大体分两种情况:一是崇尚古人古物而仿之;二是受利益驱动而仿之,现在绝大部分造假属于第二种。其实对于艺术品的造假也不能一概否定。就拿书画来说,当年张大千仿石涛的山水画作,骗过了很多大收藏家的眼睛;齐白石晚年作品上的工笔草虫几乎都是学生画的;明代大画家仇英仿的《清明上河图》在拍卖会上挣到几十万元;故宫目前收藏的古代书画中,相当一部分是后朝仿制的。另外,真假由谁说了算?对一件东西专家说法不一,是经常的事。还有所谓的科学检测手段,目前也已被造假者所攻破。因此打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大概就是目前打假没人管的主要原因吧。怎么办呢?一是提高自己的眼力,少交学费;二是遇到把假货当真货卖、骗钱数额较大的,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三、争议的作品不要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