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玉米玫瑰
9849600000029

第29章 旅行作一个证人(2)

回过飘忽的思绪,我也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因为安召舞动作比较舒缓,节奏感强,所以勉强在其中也能装模作样,我的花裙子和小辫一同在彩虹的故乡幸福飞舞,安迪对着我拍照,我也冲着镜头夸张表情。

然后我们准备去一家民居里看看聊聊,土族人是非常好客的。他们视“三”为吉祥数,客人到家门口,进门必须喝“下马三杯酒”,看着端着酒杯的脸上有两朵红云的美丽阿姑真诚的笑脸,虽然都不谙酒量,但却痛快地喝了。进到院落里面,虽然整个村子外貌很朴素,但进入院子,才发现也是别有一番小天地。

土族的房子是独特的五檩起脊住房,并且门窗都有精美的雕刻,屋子里红柜佛龛,热炕方桌,生活气息浓郁。

你每到一家,都会看到很多精美的刺绣,土族刺绣分堆绣和盘绣两种,绣品艳丽,图案独特,很多游人都会忍不住买上几品,回去送朋友,是很好的民间艺术品。

我也买了几件绣品,回去送小美她们,还买了一条长长的绣件,打算回去放在我们的餐桌上做桌骑,一定很吸引眼光。

安迪拍得差不多了,拉着我的手在村里逛,我们还品尝了土族特有的“狗浇尿”油饼,草麻饼等,很美味。

听人说,这里刚过土族“六月六”花儿会,这是土乡最具浪漫色彩的情人节,到处是歌的海洋,通过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真应该穿上土乡的七彩锦绣,去花儿会逛逛。

235

在远古的时候,这是一个叱咤风云于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一千年后,他们在自然中,依然唱着花儿,纯洁热烈地生活。

我揽着安迪的臂,靠在他身旁,欣赏身边每一处经过的风景,我不再孤单,在旅行的日子里,我们更是一体,像共用一只眼睛来呼吸。

下午我们就向西北方向去门源县了,门源县是一个回族自治县,距离互助县大约100公里。门源县最让人向往的东西就是天连着地的几乎看不到边的60万亩油菜花,而现在正是它接近成熟的时候。第一次去青海时已经领会过高原油菜花的亮黄纯粹,这一次看不到边的油菜会是怎样的盛景呢?

大约是要淹没吧。

马上要进入门源之前,要翻越达坂山,天空却阴沉下来,不大不小地落着雨,雾气开始弥漫,在达坂山的高地上,本应居高临下看到山下铺天盖地的油菜花,但因雾气遮蔽,似乎隐约能看见山下微微的大片黄色。我们下车,雨丝凉凉地落在脸上,我仰起脸去迎接它们,周身像鱼儿在水中一样舒畅,泌凉的雨气中已经微含着山下油菜花蒸腾上来的清香了。

后来我们下山,经过两旁似乎永远也不会结束的油菜花地,在雨中它们显得沉默,沉默又强大,无边无际,无处不在。

曾经看惯那种高原晴空,蓝天碧水黄花的美景,今天看到满世界雨雾笼罩的黄花,也是很特别的,那种隐忍的美丽暗暗透着杀伤力,等待着尽情展露的时候。

2004年6月17日油菜花地

早晨起来,天晴了,又是高原上让人眼睛发亮的蓝天,空气洁净透澈,心情因为一夜的睡眠也更加轻松了。

安迪在大厅外收拾车,我坐在大厅的休息椅上拆我的小辫,虽然很想一直坚持下去,但是也实在想念洗浴过头发后的松软清香了。

椅子背后是一面镜子,我边照边拆,前台接待的一位秀气的小姑娘过来帮我忙。

我说:你们这多好呀,夏天这么凉快。 ‘

236

那小姑娘说:有时候也特别热呢。我问:那最热能有多热

呢?

小姑娘回答:要有二十六七度呢。

我笑了,说你知道我们那有多热吗?三十八九度!马路都要晒软了。

她们没有去过西安,也无法想像那个温度是什么感觉。

辫子拆完了,一照镜子,竟然效果不错,一头蓬松,像新烫的拉丝头,都说好看,索性再美一天。

和安迪开着车从浩门镇往西去,可以一直到20公里外的青石嘴,路不长,但两边的油菜花大约是最密集的一块地方。

我们把四面窗户都摇下来,让香气没有车的阻碍自由自在流动在我们周围。

安迪开得很慢,我们像散步一样在黄花中漫游。

这种纯粹的冲击是从来没有过的,眼睛里全是像刚刚涤洗过的亮黄,一片一片,一簇一簇,一朵一朵地在微风中摇晃着你的视线。引着你的视线一直到达你无法再到达的地方,还是不变的黄色,远处的青山也没有挡住美丽的蔓延,山坡上也继续一坡一坡漫了上去。

远处有些村庄,房子掩映在团团簇簇的绿树后面,在最远的地方有千年不渝的雪峰,在阳光下显出一点超脱的模样,似乎不属于那里,又似乎永远存在着归属。

安迪将我的手握在他的手心,像幸福花园里两个孩子被美景惊呆,小心翼翼地观看,油菜的香气从身体穿过,只有一个弥醉能够形容。

天上的几朵白云也在观看,观看它们投射在黄花上的影子也染了芬芳。

自然就是很容易让人感动的,一片蓝的纯粹的天,一片芬芳成梦的花朵,一次可以看到地平线的视线,就够了,还有什么可以抚慰我们这些从狭窄空间从人为环境里走出的人们呢?

一路黄花两个人,

半是疑惑半是真。

237

也许昨夜梦还在,

化作雨露入花心。

我嘴里胡诌着几句诗文,安迪一拍大腿,来了声大喝:好!

我就扑过去咬他。

快乐的翅膀在风里拍打,拍打着旅行中这些小小的触景感怀的瞬间,让我们的心,营养维生素一样强大健康。

有时候看到远远近近油菜花地里露出小帐篷的顶,那是养蜂人的住处,在这个季节,他们守着油菜花田,守着一箱一箱嘤嘤嗡嗡的蜜蜂,看它们在花朵里飞舞吸纳,它们生来就是采花大使,它们将花语传来传去,于是花儿更艳,它们带的蜜也更甜。

将车停在土路边处,我们走进黄花地,近距离地接触摇曳的枝叶和花朵,摇曳的浓郁香气,这是另一种浪花,让人晕眩。

深处有一个小小的黑色帐篷,住了两个约莫40多岁的夫妇俩,勤劳健美的模样,我们过去问好,女主人招呼我们尝点蜂蜜,我也就坐在木板凳上不客气地圉起来尝,颜色是清亮淡黄的,质地近乎液体和固体之间,看不见任何杂质,细腻柔滑,味道也是绵绵的甜,不像我们平日里买的有点甜得发洌。

太好吃了,谢谢谢谢,我说。

然后我买了他们一大瓶,准备回去滋养我和安迪的胃。

这大概是我尝过的最前线最纯正的蜂蜜了。

正跟主人聊着,突然从花地里又冒出两个背大包的年轻旅者,大家都微笑打招呼,相逢在这宽阔又狭窄的地方,也真的是缘分。

我建议那女孩子买点蜂蜜,说这种蜂蜜那可真的是高原绿色食品。

女主人好心地端出水让我们喝,我们就坐在中午灿烂的阳光下,都脱成了短袖了恤,在高原的夏天,皮肤是干燥而温暖的,从不会有热黏的感觉,风过去,舒适得像在养老。

大家聊天,那男孩子叫陈方刚,女孩子叫李小亦。长得都普普通通,但给人很有好感的模样,一看都是有自己个性和生活方式,不随波逐流的人,比我要年轻几岁吧。

238

安迪问:你们也喜欢出来旅游,去过很多地方了吧?

陈方刚说:不算多,准备以后每年都要安排。

说完又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们是在黄山上认识的。

李小亦悄悄笑了一下,幸福但克制的表情倏忽而过,我也用悄悄的眼神捕捉住它。

啊,是吗?真好。我说。

安迪看看我,我冲他挤挤眼。

去年上黄山,我是一个人,小亦她们一大帮同学,黄山赶上下雨,除了雾,什么也看不见,就有很多人下山,正下着,在一片空地,我看见一个女孩前后左右地看,显得很着急,就问她:有什么事吗?那就是小亦,说她跟同学走散了,很着急,又什么也看不见。我说别急,大家都下山,现在找也看不见,不如到山门口,同学们肯定要在那里等,于是我们就结伴往下走,分手时留了地址电话。我当时已经在深圳上班了,小亦是毕业班,她原来联系好的工作也不要了,直接到深圳重新找了一份工作,我们就在一起了。

陈方刚说得很轻淡,但我知道这其间的心悸和碰撞,缘分和不舍。

总之,又是一个因旅行而生的缘分故事,幸而它又如此圆满,又能继续在旅途中回忆和憧憬,在一步步走过的路上洒下经历的影子。

我们举着几杯水为大家的相遇干杯,养蜂人在一旁一直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他不一定能体味这其间的故事和大家心中的隐约自持,但就像他面前清冽的蜂蜜,我们都更加地体会到珍惜的感觉。

那种感觉,就在于我们从遥远的地方来,大家相识,坐在一起,端着一杯清水讲彼此的故事,然后挥挥手,彼此走开,也许还会联系也许再也没有见面,但还会碰到很多人,去很多地方,我们仍然会记住这阳光下四个人的身影,伴随黄花,镜头越推越远,越推越高,终于小得淹没在田野里。

今天我们并没有马上分手,我们还一起去了门源著名的仙米林场,白桦树林那种齐整的肃立感,林场桃源一样的住户,还有奇丽的山峰和瀑布溪流,大家又一起在黄昏的流霞中

239

回到浩门。

然后我们一起在街上吃晚饭,大家都喝一点啤酒,聊东聊西,去过的地方,没去的什么,要怎样去计划去经历。陌生的地方,初次相识的朋友,却有一顿温暖的晚餐,不用更多了解,这就是相交的精华了。

9

2004年6月18日千年的脉息

今天又向东南到乐都县,准备从这里再南下,去循化、贵德等几处地方,乐都也是一处著名的地方。我们到时已经是下午了,就先去距县城17公里处的高庙乡柳湾村,可别小看这个村子,它有着一处中国最大的原始氏族公共墓地的遗址,从20世纪70年代发现以来,已经出土了3万多件文物,其中彩陶就有近2万件,是著名的马家窑文化代表,时属母系氏族晚期。

柳湾这个地方位于湟水中游,北边有高大的达坂山挡住北来的寒流,使这片柳树成荫的河谷地带气候宜人,水美草丰。远古时祖先选了这块生息的好地方,曾经一定是热闹繁华,将所能显现的资本、文化、财富、艺术都尽情地埋入墓地,安慰了他们入土的心,也惊诧了后来人的发现。

去彩陶馆时,穿过村子,村子里安安静静,偶尔有妇女牵了孩子走过,或是门口坐着老汉,看我们过去,对异乡人也是不惊不诧,有小伙子对我们友好地笑笑。

这片土地曾经的生机勃勃将足够的气韵传了下来,它仍旧是水美草丰的好地方,过去的光荣都摆置在博物馆里,供人们观赏,它已经是寂寞的过去了。如今,村子里这份平淡安详的生活才是真正在继续的东西。

彩陶馆不大,一座二层小楼,听说县上正在盖新的大博物馆,可能明年就能竣工,届时那将是中国最大的彩陶博物馆。现在这座,只能摆放几百件彩陶文物,大部分都还堆放在仓库里,也许真的应该尽快隆重地迎接安置它们,那四五千年前的精美物品还留有温度,等着更多目光的投注。

上了二楼的展厅,还是要着实惊叹的,玻璃柜内、架上,前

240

前后后,上上下下的陶罐、陶盆、陶壶等都静静但华丽地耽在那里。呈现着褐色、红色的基调,展厅内没有开灯,有窗户透进来下午的阳光,光束中有微微的尘粒,或者还有极小的飞虫在那里扇动透明的翅膀,映着这些远古的风华,那上面密密细细的各种花纹,或直、或斜、或圆弧,简单又充满力量,它们在说什么,代表着什么,在那个时代寄托着使用者的什么情思,一切都不会确实而知了,而我们在对视的时刻,会看见飘浮的透明的时光。

有一件裸体人形浮雕彩陶壶,非常特别。在陶罐鼓出的颈腹部雕有一个赤身的人像,五官夸张,像是询问又像是在惊异,人像胸前有一对男性的乳头,还有一对丰满的女性乳房,下身的生殖器官既像女人又像男人,他(她)是一个阴阳相合的人体,各部分没有按比例协调,但夸张的手法让它充满丰饶的人性感觉,感觉他(她)就是一个叫“古”的人,他(她)曾目睹一个欢乐的场景,然后永远孤独地回忆。

还有一些彩陶上绘有动人的舞蹈场景。展室有一个彩盆,盆的内壁上绘了一组舞蹈小人的花纹,5人一列,共15人,手足相连成圆圈,线条简练,但似符号般的线路既表现了画面,又似乎含着某种昭示,祖先们对自然对生活的接受又敬畏,他们必须欢乐必须舞蹈,那是对自然的回应和祭祀。

在馆里细细看过去,看这些细腻光亮的精美物件,真想用手去触摸它们,感受那沁凉的岁月的沉淀,真想看看那罐里装着什么,会不会如万花筒,当你眼睛望进里面,声音突然传出,看见刀耕火种的男人,看见正摘果的女人,看见正烧烤野味的火架,周围拉着手在跳舞的人们。

我和安迪从馆里出来,太阳已经要西下了,村子里处处坎烟,我们都“吁”地出了口长气,互相笑了。

历史是无法挡住它的厚重压力的,它吸引着你的心灵和眼睛,但让你不能大口呼吸,你总是要屏住气去细细观摹。

住乐都酒店,条件很好,趁机浴了一下,头发终于变直了,松软的感觉很舒服。安迪喜欢拨弄我的长发,我就靠着他,头发贴在他的脸颊,一起在县城,找一家等着我们的有眼缘的餐馆。 ‘

241

2004年6月19日瞿坛钟声

早饭后出发去县城南大约21公里的瞿坛寺,这可是一座著名的寺院,位于曲坛乡马圈沟口。

相传在明朝初年,朱元璋派兵进军西域,当时蛰居在瞿县“官隆古洞”中修行的三罗喇嘛率众归属朝廷。于是朱元璋敕赐建寺,取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族姓“瞿县”为寺院命名。所以是一座规格很高的皇家庙宇,不仅是表现这段历史的印证,还在于寺院建筑的本身,是北京紫禁城的微缩版,保留了明代早期建筑形式的标式,是全国唯一的一座汉式建筑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这就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臣服和融合的状0

瞿坊寺坐落在湟水河南面的深山沟里,我们开车经过几个树木葱茏的村子,人们都各自不慌不忙地开始一天的生活。又穿过一个窄窄的山沟,经过了一个不大的山间小水库,盘山公路突然就断掉消失了,眼前出现了一片算是开阔的山坳,依山傍水坐落着那座金壁辉煌的寺院。

想原来的人是很会选地方的,在曲曲折折之后,深山里一片平地营造起气势和辉煌,有山有水有龙脉,把佛教的“境”守在这里,等待信徒来朝拜。

站在瞿坛寺的门口,如果不是大门外两根高高的旗幡代表着藏传佛教,还真以为是到了哪处颇有气势的汉殿了。

我们就从山门进去,按中间路线直往里走,瞿坛寺分前、中、后三进院落,并非常中正大气地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走过金刚殿、瞿坛寺殿,然后是宝光殿和隆国殿,朱元璋御赐的金书横匾一方仍然挂在瞿坛寺殿的内檐门额的地方,虽然已有600年历史,但那虬劲不二的贵气仍然隐隐悬于头顶。

在大殿的两侧对称地建造着御碑亭、宝塔、经堂、大小钟楼、鼓楼以及回廊等,寺院的地势高低错落,殿宇雄伟,整个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周围还有土夯的城墙,走过一回合,气韵蓬勃又深沉,历历在目了。

宫廷的富丽大气和佛的隐秘祥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加上建筑细节的精美,流动在廊前宇后的清爽空气,一切都让人

242

感叹于前人的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