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9801000000014

第14章 物是人非 (1)

战乱又起,丈夫病逝,

辗转无依,颠沛流离,

从少女走到老妇,

从海誓山盟总到天人永隔,

浮生似梦,飞花如愁。

玲珑骰子安红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

【30】梅寄

雪后的梅花开了,你却再也无法寻觅不到他采摘后留下的脚印。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李清照《孤雁儿》

空荡荡的房里,沉香依旧,雕花床、镶玉宝镜、象牙梳都静默在空气里。清照从床帐里爬起来,揉揉疼痛的太阳穴,看看身边空旷旷的枕头,一阵阵钻心的痛。

窗外太阳出来了,庭院里洒满了春光,但心情却无聊落寞,说不尽的凌乱。室内只有时断时续的沉香燃尽和孤零零的玉炉相伴。夫君赵明诚去世后她一病不起,医治了很久才渐渐康复,身心虚脱后她仿佛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在这冬末春初的时日,她开始回忆往昔时光。没有惋惜,没有不舍,一切都如浮云般静静地飘过她的天空。《梅花三弄》的笛声袅袅可闻,侧耳倾听,看到花前月下,和煦春光里明诚和她相伴读书的情境。

伤心,再次如潮水般在心头泛滥,无声无息,瞬间崩溃。本以为早已可以释怀的伤心事此时如春天般复苏,每一件往事都能在她的心头割出一道裂痕。

冬末,明诚总会带她徒步走很远,在郊外的雪地里采摘一枝梅花;

春光,他们经常偎依在花下翻看那些千辛万苦搜集来的碑铭拓本;

秋千架上,明诚曾推着她在秋千上起起伏伏上上下下看流光过往,看世事沧桑;

书桌上,还摆着他们鸿雁传书所写的情谊绵绵的相思信件……

他们曾相知相爱,即使在最为危机的党人之争时期,赵明诚也一直旗帜鲜明地同她站在一起。“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如今再读曾经写下的词句,都太轻。那时不懂,闲愁也是一种悠扬的幸福。几十年的夫妻,膝下没有一儿半女,从今以后所有的风雨都要她一个人来扛,所有的荣誉和悲伤都要她一个人承受。

赵明诚去世后不久,建康城危在旦夕,朝廷早早将后宫妃嫔遣散到别处,长江即将禁止航渡的传言也四起。李清照面对家中两万多卷的书籍,两千余卷的金石、十多车的古物开始打算着继续南迁。

金人即将打来,高宗早就做好了逃跑的打算。传说他命精工巧匠日夜赶制奢华的大船,更准备着如果整个江南都被金人占领的话,他就乘船永久漂泊海上。李清照心怀悲愤,不得不考虑她和赵明诚积累经营数十年的心血。思前想后,她想到了在洪州任兵部侍郎的明诚的妹婿李擢。经过一番周折后,李擢派兵来建康将多数的文物押运洪州。李清照只是将少许轻巧的书画字帖,还有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重器留在了身边,在病榻上玩赏,放在房间里睹物思人。

文物运走,她本可松一口气了。谁知,建康四处流传的谣言却让这个弱女子惶恐起来。原来,在赵明诚病危的时候,一个叫赵飞卿的人登门拜访,并携带一把玉壶前来探望。却不知道什么原因,夫君赵明诚私下通金,将玉壶送给金人的谣言传开了。一时间,这个传言甚嚣尘上,不明真相的百姓信此传言并推波助澜使其更加嚣张了。更有人私底下筹划着就此事弹劾尸骨未寒的赵明诚。

赵明诚已经远去。什么是真的,什么又是假的呢?

柔弱的李清照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她见不得朝廷有人向尸骨未寒的夫君泼脏水。他临死前都还想干出一番事业,以消除自己缒城而逃的愧疚,又如何会通金?慌张中,她觉得自己必须为丈夫洗刷那些捕风捉影的谣言。思前想后,她觉得如果赶到皇帝驻足之地,将夫妻俩辛辛苦苦保存的文物进献给皇上,那么一切谣言不就不攻自破了?

就在李清照做出此决定之时,这年十一月,噩耗传来。由于太后在洪州,洪州地理位置过于敏感,所以被金军攻破。太后退到虔州,李擢和他的父亲都弃城逃跑了,那十五车的珍贵文物就在这样混乱的交战中烟消云散。听到这个消息,李清照失声痛哭。依稀想起了夫君生前的嘱托,“万不得已就去掉古器,唯独那些宗庙礼乐之器,必须亲自负抱,与这些祭器共存亡,千万不要忘了!”

可是如今呢,赵明诚尸骨未寒却被流言所伤,辛苦一生的珍贵文物绝大多数被战火无情吞噬,只剩下一个瘦如梅花的女人,还有少量轻便简单的文物。最珍贵的,就是那套《金石录》了。战火即将烧着,她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带着仅存的文物。

想到此,读《孤雁儿》下阕忽然觉得心寒。初春的好天气刚过,院子里就下起了潇潇细雨,梅花瘦弱的枝干孤零零地挺立在雨中,天地间萧索之气并没有减淡。睹物思人,李清照的眼泪不仅簌簌落下,呜咽无声,抽噎无力。阁楼上,再也听不到丈夫为她吹箫,冷风侵袭着她瘦弱的身躯,尽管是春天,但人却似黄花一般颤抖憔悴。

折一枝梅花可好?可是折了,又能给谁看呢?丈夫已经在天上,而她仍滞留人间,如何能将梅开的消息传递给心爱的人?

【31】罗衣

浮生聚散云相似, 往事冥微梦一般……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李清照《南歌子》

星群划过天穹,仿佛茂密的树丛的亮光,散发着神秘幽微的气息。那是夜的长袍,被光芒刺出一个个的小洞,排成大小不一的小窗,诉说着来自遥远时空的故事。当星光落满肩头,如同浮生聚散,往事冥微,你会不会悄无声息地落下泪来?

读李清照的词,往往能忘掉她所处的时代,忘掉那些纷纷扰扰的杂音,她轻巧的文字常常如星光一样刺破夜的遮蔽,直抵内心最隐秘的角落。

春风吹过十余载,秋影相随在我旁。仰望星空,有时如同在梦境之中,大床如同泊在海上的一艘船,行船的天空上,繁星满天,往事冥微。

李清照的诗句常常让我想起在城市夜晚仰望星空的景象。最好是在初春或者秋末,登上一座空旷的高楼天台,从傍晚开始,看天幕降下,华灯初现。仰望苍穹,天边是闪耀的群星,脚下也是灯光组建的群星,自己站立在天地之间轻轻选择,世界如同古老的银河系,尘埃旋转,往事漂浮,哀伤流动。

夜深了,家家户户垂下了幕帘,陷入安然的睡眠之中。她绝世的才华如同星光一样璀璨,但身心却如同夜空一样的孤独,轻轻叩问,夜究竟有多深,有多安静?在这样安静的夜里,心事却不知该向谁诉说。

日子衔着星光的碎片,帮她飞过那片记忆之海,波涛汹涌的海水依旧不想放过她,徘徊汹涌的悲伤拍打着记忆之岸,而她却飘飘然,飞了开去。

摆脱悲伤,并不等于遗忘。从十七岁那年起,她就再也忘不掉那个文雅书生的面容。他,赵明诚,是文化史中一颗闪耀的星,不知算是幸运还是不幸,他遇到了比他更为闪耀的李清照。看着妻子温雅含蓄的惊世才华,他甘愿一生淡然。这是一个多么好的男子啊!

历数那些写诗的女子,李清照就如同寂寞高峰上空的一颗星。即使在当代,在我最喜爱的女诗人中,也很难取出一首诗比得上这首《南歌子》的平淡与真味。

沉寂的夜,万物皆睡去。室内摆设没变,气味没变,甚至那些旧时的衣服都没变,但是改变的却是心情。那些牵肠挂肚或者情意绵绵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你正在天上看着这一切吗?如果爱有来生,他们是否还会相互选择,如席慕容《抉择》写的那样: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

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和悲凄

那么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

让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然后再缓缓地老去

如诗的人生。亿万光年是什么样的概念?如果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一次美好的相聚与相爱,则需要在亿万光年的历程里寻找,需要整个宇宙星球的鼎力相助。聚散是一首美丽的诗。能写出如此荡气回肠的诗,缓慢老去也就没有遗憾了。

丈夫去世了,再多的悲伤也无济于事,再多的泪水也都是过去美好时光的祭奠。她的幸福,她可以枕着美好的回忆睡去。只是回忆太短,短得让她很容易流泪。不是因为伤怀,是因为感动。

时间就如氤氲的水汽,昨日在星空中重现。

那年李清照刚嫁到赵家,赵明诚才二十一岁,每月太学放假,他就去当铺把衣服当五百个铜钱然后步行到相国寺买些碑文和零食回家。他们就这样面对面坐着,边研究碑文,边吃零食。那时候的日子,是亿万星球相助换来的最好的时光,多么自由,快乐!后来赵明诚出外做官,他立志宁可粗茶淡饭也要走遍天下最远的地方,收集天下所有的古文奇字。日积月累,资料越来越多。

后来移居青州,他们在乡下住了十年,已经有了十余屋的古物。每天他们吃饭,都习惯性地到归来堂喝茶,指着堆积的书卷,说某件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可以找到,猜中的人就算赢了。赢的人先喝茶。李清照记性一向很好,大多数都是她猜中。每当她猜中了,便举杯大笑,以至于茶都倒到杯里了,反倒喝不到一口。

那时候他们虽然穷困患难,但心中的志愿从没有改变过一丝一毫。李清照曾自己记录过那些生活的细节。

书库要经常更新,极为重要的是收书。面对那些日子,她的回忆连绵如星空,沉静而哀伤,就像她留言时说的:“收书的任务完成后,我们在归来堂建了书库,将书分类编号,一一放置。如要读,先要用钥匙打开柜锁,然后在簿子上登记,然后,才可拿出书——精细到了这样的地步。有时候我不小心把书稍微损坏了或者弄脏了一点点,赵明诚定然会责备我,命我擦拭干净,不再像以前那么和蔼了。收藏书籍是为了使自己开心,现在反而惹得大家都不愉快。我是急性子,就想法子攒钱另买书,也不吃荤菜了,不穿好看衣服了,更不要什么珠宝首饰、贵重家具了。看到诸子百家的书,只要字不缺,版本不假的,就都买下来作为副本。家里有两套《周易》和《左传》,文字都是最全的。或放在案几上,或放在枕边,彼此心意相通,目往神授。这可比声色犬马快乐多了。 ”

日子,就像光线一样一路小跑,翻越重重障碍和疼痛,一路携带着幸福走到美好的尽头,游离在聚散的边缘。还好,星空不会消失,心思总还有流放的神秘园。

【32】疏影

折一枝疏梅香气满袖,可谁又知离别情?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李清照《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