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门清大清
9796000000036

第36章 同治朝(1862-1874) (1)

同治年号的由来

皇太极用过是两个年号,“天聪”和“崇德”。清入关之后的其他皇帝都采用一个年号,而同治皇帝却拟定过两个年号,一个是“祺祥”,一个是“同治”。

“祺祥”是咸丰十一年(1861)由匡源等拟定的。这两个字出典于《宋史?乐志》中:“不涸不童,诞降祺祥”一语。“不涸不童”就是说河流畅通,山川茂盛,地尽其利,物阜民丰,故而“诞降祺祥。”

按清朝祖制,年号一般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后颁定。但以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命大臣在小皇帝即位不久,就忙于拟定年号,主要是在经济上有所考虑。

在咸丰皇帝逃奔热河后,官钱票迅速贬值,银价上涨,物价昂贵,民不聊生。当时京城许多富商把大量铜钱屯居起来,加剧了现钱的短缺。因此,肃顺等人想立即铸造一批新币投入市场。

两宫太后钦准了这个年号之后,他们立即派人到云南采办铜料,开铸“祺祥重宝”。“祺祥”本来是吉祥之意,但却没给肃顺等人带来任何好运。不久,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发动了“辛酉政变”,八大臣被杀的被杀,被放逐的被放逐,这“祺祥”年号和“祺祥重宝”尚未正式颁行,就被政变者扼杀了。

政变成功后,奕?集团掌权,就重新集议改元之事。为奕?等人搞政变摇旗呐喊、大造舆论的李慈铭,向肃顺改元问题发难,他说:“国朝即位改元,向来都是由大学士及军机大臣等择而用之拟定数个,交给皇帝,由皇帝亲自选定。现在新君还没有继位就先商议改元,不符合祖制。”

李慈铭是奕?集团重要成员,他说肃顺在幼帝即位前就改元是非法的。而所用“祺祥”年号又文义不顺,历史上很少有人用,进而讥讽肃顺等人不学无术。事实上李慈铭自己也高明不了多少。在否定“祺祥”年号后,他搜肠刮肚地拟了“熙隆”和“乾熙”两个年号。奕?很不满意,不屑地说一句:“他这是迂腐的书生之见,不能用。”

后来,经奕?、文祥等共同商量,最后决定用“同治”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妙处在于会意。在两宫太后看是两宫同治,在臣子看是君臣同治,在民间看是上下一心同治,因此让人看了都觉得满意。

这个年号呈给两宫皇太后,慈安没说什么,慈禧则拍手称好。慈禧是很重名位的人,她一直对太后分东西宫,自己名份比慈安逊色而耿耿于怀。今用“同治”二字恰可表示两宫并尊,没有嫡庶之分,这是最令她满意的。当然,她也能体味到“君臣同治”这一层含义,她给奕?加上“议政王”的名衔,正好是“同治”二字最好的注解。

关于同治中兴的争论

“同治中兴”是指清朝中叶后,同治帝在位十三年的一个中兴阶段。适逢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媾和,其间平定了太平天国、捻军及回民起义,政治上出现了一个和谐时期,下开洋务运动又兴办了洋务活动。使腐朽的清朝统治出现了一些新气象,史称“同治中兴”。

有人认为,所谓的“同治中兴”是某些历史学家歪曲历史、刻意美化清朝的做法。大家都知道,鸦片战争以后,无能的清朝政屡战屡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人民不堪剥削,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同治年间的实际掌权者是慈禧,这个慈禧老妖婆的统治时期居然也是什么“中兴”?这其实是中国殖民地化加深的一个时期,而不是什么所谓的“中兴”。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同治中兴”,其主要原因是辛酉政变之后,在奕?与慈禧之间、慈禧与慈安之间建立了一种权力均衡机制,出现了互相依托、同心协力的稳定政局。他们继续实行重用汉臣,尤其是发挥湘军和淮军的作用,满汉统治阶级联合起来才实现了所谓“同治中兴”。“同治中兴”是促进中国近代历史进步的一个阶段,主要体现洋务运动上,当时大兴洋务,先提出“自强”以后标榜“求富”创办了一系列近代企业,包括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煤矿等等,这在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过后的“实业救国”思潮不能说与这段时期没有关系。同时洋务运动种的近代企业虽然管理不属于规范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出现。

最后一位出生在紫禁城的皇帝

咸丰六年(1856年),新年伊始,大清紫禁城储秀宫内一片繁忙。太监、宫女们在总管太监韩玉来的指挥下,不停地来回奔走着。原来,深得咸丰皇帝宠爱的懿嫔,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已经怀孕七个月,接近临产期。早在年前腊月二十四,咸丰皇帝就命韩总管传旨,把懿嫔的母亲接到宫中照看女儿。

按清官规定,嫔妃等人怀孕,一般要到八个月时才开始进行临产期的各项准备工作。但咸丰帝自二十岁登基以来,至今已有六年,只有丽妃生过一个女孩。皇位无人继承,咸丰皇帝怎能不万分焦虑?因此,大年一过,整个皇宫立即忙碌起来。

内务府又送来正妈妈、灯火妈妈、火上妈妈各十名,懿嫔从中各挑选两名备用。她们是从镶黄、正黄两个名份最高的旗人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妇女,她们需有生男孩的经历,而且谙熟接生之道。还选了两名“姥姥”,都是有经验的接生婆。这些人从二月初三清晨六时起,一齐来到储秀宫,太医院派来的御医,在御药房轮流值班。

随着预产期的临近,新生儿用的衣物、尿布等物也都准备齐全。由于是皇室所用,自然不同寻常,不仅种类齐全,而且用料考究。三月初九,御医为懿嫔摸脉,根据脉象,懿嫔妊娠已近九个月。第二天,又由两位姥姥摸脉,估计将在三月底或四月初分娩。于是各项准备进入最后阶段,各种接生工具陆续被送到储秀宫。

咸丰六年(1856)三月二十三日未时,一声婴儿长啼从储秀宫中传出,划破了紫禁城的上空。咸丰皇帝盼望已久的喜讯终于传来。总管太监韩玉来飞也似地前来禀奏皇上:“三月二十三日未时,懿嫔分娩阿哥,已经收拾利落,母子均安,万岁爷大喜!”咸丰皇帝一听,欣喜万分,当即下旨,晋封懿嫔为懿妃,储秀宫的太监也都提职的提职,升官的升官。至于对各路太监、宫女、接生姥姥及帮忙的妈妈等一干人,各有封赏。一时间整个紫禁城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但是,这种景象在紫禁城一去不复返了。历史进入十九世纪中叶,大清王朝江河日下,中国封建皇朝走到了尽头,同治成了中国皇宫中诞生的最后一位皇帝。尽管咸丰皇帝的玫贵人曾在咸丰八年二月生有一子,但旋即早亡,从此同治成了咸丰皇帝的独根独苗。

咸丰十一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咸丰皇帝病逝。此后,年轻寡妇携着一个懵懂无知的孤儿,挑起了大清朝首脑的重任。在此后的四十八年统治生涯里,同治、光绪两个皇帝都成了慈禧手中的傀儡。在慈禧的淫威下,同治皇帝婚后夫妻生活很不正常,最终绝嗣而亡。而慈禧精心挑选的光绪、宣统两位皇帝,不知是鬼使神差,还是大清国运该绝,竞皆未生一子一女,大清皇室断子绝孙。因此,同治以后,皇帝都是从宫外抱入的。紫禁城再没有皇子出世。

辛酉政变之谜

咸丰十一年(公元l861年8月21日),咸丰皇帝病死,继承皇位的人是他六岁的儿子载淳。遗命端华、载垣、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年纪尚小的载淳。

载淳的母亲那拉氏,被尊为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极欲利用圣母皇太后的身份谋夺最高统治权。她很快就同留在北京的奕?勾结起来,并得到了外国侵略者的支持。

慈禧授意御史董元醇奏请皇太后垂帘擅权,实际上是由她掌握实权。但是遭到了载垣等老臣的坚决反对,他们的理由是本朝从来没有皇太后垂帘的,她的计划最终未能得逞。l0月,奕?在和英国侵略者进行了密谋之后,借“奔丧”赶至热河,同慈禧商议回京发动政变。奕?回到京城之后,笼络了在京、津一带驻扎并手握兵权的兵部侍郎胜保,为政变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从承德回北京的时候,慈禧命肃顺护送咸丰帝的梓宫走大路,她和载垣、端华则走小路,提前四天到达了北京。11月1日,慈禧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早上便发动政变,宣布解除肃顺等人的职务,载垣、端华被当场逮捕,并派人去逮捕正在路上的肃顺。不久(8日),慈禧发布上谕,否认了咸丰帝的遗诏,下令把肃顺斩首。并命载垣、端华自尽,另外五大臣也被解决掉,革职的革职、充军的充军。那么八大臣究竟犯了什么罪呢?慈禧给的第一个重要的罪名是“不能尽心和议……以致失信于各国”。这也相当于在跟西方列强表示自己是“尽心和议”的卖国贼。11日,慈禧宣布废除了八大臣原拟的祺祥年号,改第二年(1862)为“同治”元年,取东、西两太后共同治理朝政的意思。慈禧之号也是从这这个时候开始使用的。这一年刚好是辛酉年,所以叫“辛酉政变”。而这件事情的发生地点是北京,所以又叫做“北京政变”。

辛酉政变之后,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还不是很稳固,需要奕?继续支持她,为了笼络奕?,慈禧给了他很多破格的待遇。奕?手握大权,始笼络文祥等大臣作为他的“智囊团”,暗地里培植着自己的势力。随着奕?势力的不断加大,方慈禧也没有闲着,她也在壮大自己的亲信队伍。奕?跟慈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于l863年奏称“亲贵不当专政”,实际就是针对奕?而发的,奕谩是慈禧的妹夫,所以他不满意奕?大权在握。在这场斗争中,慈禧太后和奕谩合作对付奕?,最后因清廷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所以没有公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