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口才成就一生全集
9766400000039

第39章 如何才能口才制胜(5)

当面对一个美丽且经常为人称赞美貌的女孩子时,如果你想要赞美她几句,要如何赞美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若你只是夸赞她的美貌无双,她尽管听了开心,可也许不会很在意,顶多淡淡地一笑,再说声“谢谢”而已,因为她已经听多了,甚至听烦了。说不定她还在心里认定你真俗气。这时,你不妨别出心裁地赞美她的高雅大方,或者赞叹她的服饰别具巧思,也许会获得她的另眼相待,觉得你是个眼光品位皆不俗的人。

一般而言,只要稍有文化修养的人,更留意内在的美,如果你夸奖她的气质独特,涵养丰厚,学识渊博,她会更加引以为荣。而外在的美貌,固然让人心情愉悦,可是终究给人层次略浅的感觉。而且对于某一方面的赞美听多了,也不会太放心上,说话者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因此,赞美时,不妨换个角度。

如对精明能干的女强人,可夸她温柔可亲,对于学者,则可夸她的气质非凡,对一个聪明的小孩则说他做事有恒心。总之,我们最好是别出心裁地赞美对方那些不为一般人所称道的优点,这样会给他一种新奇感,让他从另一方面肯定自己,同时他对你也会有一种知遇的喜悦,而有利于你们之间的互助。

夸奖也须看过程

如同上节所述别出心裁地夸奖别人一样,我们在夸奖对方耀眼的成果时,也要夸奖他背后所付出的努力。

我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你夸奖朋友取得优秀的成绩时,他总会说:“你不知道我付出了多少心血!”话语中似乎表露了你不知过程之艰难、只看表象不看实质的意思。如果你说:“真不错,一定花了你许多的心血吧!”他就会觉得备受安慰而欣喜,你真是他的知己。可见,夸奖别人所付出的努力的确效果较佳。

其实,很多人在争取做一件事时,他并不仅仅在乎结果,他更在乎整个过程,因这更能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所谓“只问过程,不问结果”,如果和别人相同,都只夸奖他取得的成果,不但有势利之嫌,还会让人这样想:“如果我失败了呢?”因此也许对你心生厌恶也不一定。这就是为何很多名人讨厌记者的采访,他们也许感受更为强烈吧。

所以,夸奖别人的成果时,也要多多赞美他辛苦付出的努力,这更重要。

恭维要恰如其分

人际交往中,许多人常常使用恭维的语言,这就是所谓的“敬语”。的确,适当地恭维能取悦人心,如果你对他人说出恭维的话,并且能恰如其分,对方一定会十分高兴。不过越是傲慢的人,越爱听恭维的话。当然,也有人会义正词严地说自己不爱他人的恭维,反而喜欢接受批评,但如果你信以为真,毫不客气地直言批评,对方即使表面上没有表示,内心却十分不悦,进而对你的好感也会降低。

所以,恭维的语言对人际沟通、维系良好关系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调整心灵的润滑剂,而且,让别人听了舒服之余,还不会让你降低身份。所以如何适当地恭维他人,也是与人沟通的重要课题。

历史上,韩信在年轻时受过“胯下之辱”,后来,他追随刘邦,屡建奇功。于是有人断言,如果汉高祖刘邦没有韩信,根本无法统一天下。因此,汉高祖对韩信日益强大的力量有所畏惧,并开始有意无意地罗织韩信谋反的罪名,企图以此将其捕而杀之。

此时,韩信并不为自己辩护,只是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我韩信只有被烹、被杀了!”刘邦听后,也觉得韩信是开国第一功臣,不能要杀便杀,于是将他贬王为侯,以观后效。

韩信受此打击,终日忧心忡忡,过着不愉快的日子。就在这时,久未谋面的君臣二人终于有了一次见面谈话的机会,于是韩信抓住这个机会,适时适事地把刘邦恭维了一番,暂时保全了自己。

当时两人的话题是从评论将士开始的,之后各持的见解却不同。刘邦问韩信:“你看我有率领几万大军的能力呢?”韩信答:“陛下最多只能率领10万左右的大军吧!”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笑答:“臣当然是多多益善!”刘邦此时也笑着问:“那你又为什么被我所用呢?”这时韩信开始巧妙地恭维道:“陛下虽然没有‘将兵’的才能,却具有“将将”的才能,而臣之所以被陛下所用,道理也在于此。而且陛下的此种本能是天生的,绝对不是普通人所能具有的。”

韩信这番的恭维,使刘邦当时心情大好。至于刘邦之后又是如何作答,史书虽未作记载,但从日后韩信的复出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你想在生活或工作中恭维别人,怎样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呢?

恭维他人时,必须对对方的年龄多加留意。

由于每个人都有希望,年轻人把希望寄于自身,老年人则寄于子孙,所以面对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时,如果你能列举几点来说明他将来会大有成就,他一定会十分高兴。如果你称赞他的父母如何了不起,他未必感到高兴,最多你说他是将门之后,并把他与他的父母一起称赞,才能赢得他的欢心。反观老年人,也许他历尽几十年的沧桑光阴,人生仍未达到他预期的理想。对于自己,他已不再有自信和希望,只能将他希冀的一切寄托于子孙身上。因此。你如果说他的子孙,无论学识或能力都是难得的人才,他一定会相当欢喜,甚至认为你慧眼识英雄!

对于商人,你如果称赞他学问好、品德好、或是清廉自守等,他一定是无动于衷。你应该称赞他才能出众、手腕灵活、生财有道等,他才会听得高兴又愉悦。

对于官员,你应称赞他为国为民、一生清正、廉洁自持、劳苦功高,他一听便会感到高兴。

对于文人,你应称赞他学有根底、笔下生花、或者是思想恢弘等,他听了一定高兴。

此外,你应先了解对方的职业之后,再作出适当的恭维。如此一来,将为你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恭维他人也要掌握好尺度。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会刻意堆砌一些不适当的敬语,过度恭维他人,这反而造成他人的反感。

常言道:“语言是衡量沟通双方心理距离的尺度。”因此令人感到不舒服的恭维话,不仅会在无意中拉开彼此的距离,更有防范他人侵犯的意味。如果反复滥用或过度恭维,就会显得肉麻而令人不舒服,至于言不由衷的恭维话,自然更是毫无良好的沟通效果了。

将批评的刺软化

在一次演出中,舞台上的两位相声演员在互相对骂,不仅骂得面红耳赤,甚至还吵起来。台下的观众以为他们真的吵起来了。

但以他们的私交来说,这全属伪装,因为他们两位本来就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这是在双方同意之下而做出的表演,所以舞台上的互揭疮疤,并不影响两人的友情。

类似这样的情形,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是经常出现的。在办公室里,若同事间的私交甚笃,做起事来既轻松愉快又顺顺利利。

我们在工作时难免会接触到不认识的人,此时最感困难的就是不知对方的为人、工作态度如何等等。这对工作的进度有很大的影响。

此时你若能以和缓的语气说出不会让对方认为是严厉的指责,便很容易使对方接受。譬如:“你的心地太善良了,所以时常吃亏。”

虽然其意在指正他的缺点--怎么不懂沟通,让别人拖延了你的工作进度,但对方听来似在夸赞他的优点;或是说“你做事太过于慎重”,其实你是想劝他别太较真,事事哪里都能完美。这些话即便是对交情未深的人说,对方都会这样想,“这人虽与我刚认识,但对我的观察真是入微”,自然而然就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而这也是产生彼此信赖感的第一步。一般人或许常赞美他,但也不过是极尽奉承之能事而已,而这里说的虽是指责缺点,但却能让人乐意地接受,这对彼此工作的进度确实有莫大的帮助。所以说话的技巧是相当重要的。

对方若是听惯奉承话的人,就偶尔给他来个轻微而带有称赞意味的批评。

不要刺伤对方

在日本经济正要高速发展时,流行着一首歌,歌词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明知是错,却也改不过来。”

这首歌的内容是描述一个白领阶层的人酷爱杯中物,已到毫无节制的地步,经常喝得烂醉如泥,有时甚至还在车站过夜。他知道这样做对身体有害,但就如歌词中说:“明知是错,却也改不过来。”

虽然有的人还没有达到像他一样已在火车站过夜的程度,但像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也的确存在,他们心里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惭愧,时时刻刻都受到良心的谴责。此时你若不能用体谅他的方式,反而一本正经地“攻击”他的错误,那么,会使他产生什么样的心态呢?

即使第三者是出于好意,但让对方无法接受,对方非但不改过,反而会变本加厉。所以,这种劝解方式,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

譬如,某公司一位职员经常迟到,上司若是当面对他说:“你到底打算怎样,公司并不是你一人的,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你这种行为根本无视公司的规定,你自己好好反省反省。”

与其这么说,倒不如抓住对方的“良心”说:“我想你内心必定也认为迟到是不对的,若是你能坚持这样正确的看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也能发觉员工准时上班的乐趣。”这样的说法应更能让他接受。

谁都希望自己能为上司所赏识。如果你的言语刺伤了他人,即使说得再多,他也会无动于衷;相反,若能肯定对方,之后再说出自己的意见,那将比任何威胁话都来得有效。

让对方接受你的劝解,不妨用“我想你内心也必定这样想”这句话来做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