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口才成就一生全集
9766400000010

第10章 演讲时的口才艺术(1)

1941年7月3日,斯大林的一篇《广播演说》,向前苏联人民和全体红军作了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的总动员,千百万人拿起武器,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就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演讲效果。

所谓演讲,就是一个人对着几十、几百甚至成千上万的听众发表讲话,宣传鼓动,制造舆论,发动群众,以此来完成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外交的活动与任务。演讲自产生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至当代,它已成为十分重要并且非常广泛的社会活动了。

做好演讲前的准备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正式演讲之前,一定要作好充分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正如建筑施工须有蓝图才能够顺利进行一样,要想完美地施展自己的口才,作好一次演讲,事先必须有所准备。在演讲之前,首先对演讲的听众有一定的了解,并为演讲的有关内容、方式等构思一幅蓝图,或藏于脑中,或付诸笔端。如此预备妥当,演讲起来,方能顺畅流利,娓娓动人。

演讲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话要说到点子上。演讲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主题集中,观点鲜明,方能给听众留下清楚深刻的印象。

因此,必须注意从思考过的众多观点中选择出最能体现讲话主题的观点作为中心,并围绕这一中心展开阐述,所有的论点和材料都必须为这个中心议题服务,决不能不分主次。否则,听众就不会有清楚的认识。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时,要恪守三思而后行。要对自己的主要思想、观点或论点,仔细思考和推敲,力求对事物有足够的认识。把自己的观点整理明白再向别人叙说,切忌信口开河。

许多人演讲时常常以为只要说起来滔滔不绝就是有口才。其实,健谈并不等于有口才。健谈是“能说”,并不一定是“会说”。如果一开口就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反倒令人生厌。真正有演讲口才的人,并不一定是说得多的人,而是能说到点子上的人,即能够深入问题实质、提出解决办法的人。

另外,要寻找最佳角度阐明观点。常言说:“造语贵新。”新颖的观点、独到的见解、巧妙的解说,常常能出奇制胜,赢得赞叹与喝彩。

有了明确的观点,准备演讲的第二步就是寻找合适的材料。立屋要有梁柱,说话要有根据。你提出的观点或论点也必须有充分的材料支持,这样演讲才会血肉丰满,言之有物,令人信服,否则,就容易变成痴人说梦。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材料、内容或话题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呢?卡耐

基曾对此作过一番调查,发现人们对那些亲身体验或最熟悉的事情往往是最有发言权的,其中有儿时的经历,早年的奋斗,自己的嗜好、信仰、愿望,以及自己的事业和家庭等。而对那些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是讲不好的,拎起这样的话题,至多能涉及点皮毛,谈不出什么名堂来。

所以,我们要深入记忆之中,从自己的背景中搜寻那些有意义并留下鲜明印象的事情。如果某件事情依旧生动地印在脑海中,呼之欲出,那就有可能让听众兴趣盎然了。

不熟悉的东西有时也不得不谈,处理这种情况的技巧是:知道多少就谈多少。不要不懂装懂,甚至冒充内行,否则会闹笑话。

如何获取需要的材料呢?

可以从记忆和笔记中提取,可以到资料室或图书馆查找,更多的是要时时关心生活、研究生活,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善于建立广泛的兴趣,掌握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经验和知识是说话的本钱,有了这个本钱,才能随时随地施展和发挥自己的口才。

演讲时选择了最熟悉的话题,找到了丰富的材料,那么,如何运用这些材料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生活事例

事实胜于雄辩,理论再通俗也不如举一个生活事例容易让听众理解。演讲时选择的生活事例一定要切合话题,有一定的典型性,新鲜生动。在运用时,“既不要把重大事件说得随随便便,也不要把琐碎的小事说得冠冕堂皇”,这是亚里士多德的遗训。

--权威言论

恰当地引用经典言论,或名人、专家的意见,或为人们普遍推崇的流行的话语支持自己的观点、充实自己的讲话,往往见效。因为权威言论一般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富有真理性。

--有关知识

演讲实质上是一种智力活动。谈论的话题、内容往往要涉及各种知识领域。一次成功的演讲,常常需要调动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政治、经济、人文、地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等。那么,只有将有关知识材料或理论材料准备充足,才有可能将演讲推向深入,不然,就只能在门外徘徊,甚至失败。古代的天才演讲家苏秦,第一次游说诸侯,由于知识贫乏,遭受惨痛挫折。这可谓是前车之鉴。

“我总是搜集十倍于我要使用的材料,有时甚至达到百倍。”约翰·甘德曾这样说。他说的是准备演讲的方法。1956年,他着手准备有关精神病院的演讲。他前往各地医院,与院长、护理者和患者分别谈话,日复一日,走了数不清的路,记满了许多笔记本。在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政府与各州的报告、私立医院的报告、各委员会的统计资料。

最后,他写成演讲稿的纸张,只有几十克重。可是,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及他所依据的材料,却足有几千克重。

--动之以情

首先,演讲要有真挚的感情,用真情打动人、感染人。因此,在表达上要注意感情色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喜怒哀乐,运用自如;爱憎分明,挥洒适度。所以,这就要全面搜集资料,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供保障。

其次,构成整个演讲波澜起伏的要素很多,有内容,有安排,也有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如果能掌握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恰当地选择材料,安排材料,也能使演讲在听众心里掀起波澜。换句话说,演讲稿要写得有波澜,内容要张弛有度,结构要跌宕起伏,构思巧妙,这样才能产生一波三折、参差错落的冲击力,以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说好演讲第一句

当你在进行重要的演讲时,觉得很难使听众产生兴趣、与你产生互动吗?那么,请你看看英国文学家纪伯伦在开始演讲时是怎样逗引听众大笑的。他所讲的并不是编造出来的故事,而是他自己真实的经历,并且用戏谑的口吻指出他的矛盾。他说:

“诸位,我年轻的时候,一直住在印度,我常常为某家报馆采访刑事新闻,这工作是非常有趣的,因为它使我有机会认识一些伪造货币者、盗窃者、杀人犯等等这一类富有冒险精神的天才。【听众大笑】有时我采访到他们被审判的情形后,还要到监狱里去拜访一下我那些正在受罪的朋友。【听众又发笑声】我记得,有一位因为杀人而被判无期徒刑的人,是个很聪明且善于说话的年轻人,他告诉我他的高见:‘我觉得一个人如果一失足跌入罪恶的深渊里,就非得从此为非作歹不可,最后他会以为只有把其他人都挤到邪路上,才可表现自己的正直。’这句话中的‘他’正好可以贴切比喻当时的内阁!”【听众的笑声和掌声并起】

还有一种开头法是使听众的心情仿佛悬在半空中,以此抓住听众的情绪。看看以下这篇文章的一小段话,看看你对这开头是否喜欢,是否使你立刻感兴趣。

“在近百年前,伦敦出了一本被公认为不朽的小说杰作,很多人都认为它是‘全球最伟大的一本书’。这本书出版的第一天,便销出一千册,两星期共销出一万五千册,以后又不知再版了多少次,而且世界各国都有了它的译本。大银行家摩根以一笔可观的代价,买到了这部书的原稿,现在这份原稿和摩根其他无价的宝物一起陈列在纽约的美术馆中。到底这部世界名著是什么呢?那就是狄更斯的《圣诞欢歌》……”

这篇演说的开头,是不是很成功呢?为什么它一开始就能引起你的注意,并且渐渐引发你的兴趣?原因在于引起你的好奇心,使你的心情犹如悬在半空中一样。

通常人们会被好奇心所影响。如果你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能引起听众的好奇心,你就已经掌握住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了。

一场演讲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开场白能否吸引住听众。一般来说,演讲开场白有三个要素:

1.

你必须在开始说第一句话时就讲得趣味盎然,不要等到第二句,更不要等到第三句,你应该注意的是:第一句!第一句!第一句!

2.

这第一句究竟应该讲些什么,得由你自己观察你的听众、你的题材,以及当时的情境再行决定。

3.

当你站在听众的面前,第一句话也是听众最注意的,若你的第一句讲得不好,接下来就很难紧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如果你开始便失去听众的注意力,之后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挽回颓势。

为演讲的开端赢来喝彩

有经验的演说家都会说:一篇演说最好的结构是优美的开场白、使人深思的结尾,即豹头凤尾也。首先,最要紧的是开场白要好。开场白生动与否决定了能否吸引听众。倘若开场白无法给听众留下什么印象,那么一瞬间就会失掉听众。

所以任何一个好的演说家准备讲稿时,总是反复推敲,不断修改,以期讲稿的开场白漂亮、精彩、有力,立刻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而不是走上台时再临时胡编几句,以应付听众。

开场白交代演讲的中心和主题,务必简短,一两句话即可。

当年美国威尔逊总统在国会演讲,就潜水艇战争发出最后通牒的事件发表他的意见:“我国的对外关系已到了关键时刻,我的责任唯有极坦白地把状况报告给各位。”一句话把主题明确交代,使听众集中了注意力。贾利斯考伯(钢铁大王的助手)在纽约协会演说时,正值美国经济萧条时期,他第二句话便谈到问题的核心:“今日存在于美国人民心中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今商业衰落到底是什么意思?与将来有何关系?据我个人看来是很乐观的……”

而大多数未受过训练与缺乏经验的演说者,却常常做不到如此简明、有力。通常易犯的两种错误为:开场白多说幽默故事和讲些谦虚的话。

犯第一种错误的人觉得他应该像一位大演说家般诙谐幽默。他本人平常或许会像百科全书般严肃,但当他站在讲台上讲话时,在开头先讲一个幽默故事,想试图讲得轻松、幽默点儿,在宴会后进行演讲时尤其如此。结果如何?他自以为很得意,但听众觉得像在读字典一般索然无味。他的故事并未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其实故事是否有趣,故事的本身只是一个条件,此外还在于演讲者如何述说。100人中有99人在讲令马克·吐温一夜成名的那个故事时会遭到失败。因为一个天性缺乏幽默的人硬要学幽默,是难有“笑”果的,且若只为求幽默而说一个故事,那根本太愚蠢了。幽默只像点心上的糖霜,糕饼夹的巧克力而非糕饼本身。幽默应当是切合本题,为证明某一个要点而讲。

当然演说的开场白也不应太过严肃。假如你能,不妨引用别的演说家说过的话,或谈点涉及当前形势又充满矛盾的事,再故意夸大其词,惹人发笑。这种幽默比一般通俗的笑话,“笑”果要好上几千倍。而造成听众大笑最容易的方法,或许是讲点有关你本人的趣事。描绘出自己的一些可笑而窘迫的情形,那更容易成功。当我们看见一个人踩着香蕉皮滑倒,或大风吹走了他的帽子,会不发笑吗?

犯第二种错误的人是在开始演讲时,先向听众说些“我实在不会演说”、“我没有准备好……”“我没有什么可说的……”等道歉的话。这绝对不可以。无论如何,假如你没有准备,用不着你说,也有听众会发现。为什么要故意告诉他们呢?难道你的听众不值得你先经过一番准备之后再来讲吗?不要这样说,听众不乐意听你的道歉,听众是来听你的指教并希望能有所收获。

当你一站在听众面前时,毫无疑问地自然就获得听众对你的注意。在前5秒钟之内能受到注意是不难的,随后的5秒钟之内能受到他们的注意也是不难的;但在继续之后的5分钟之内能受到他们的注意,则困难多了。假如你让听众的注意力转到你身后的布帘上,想再从布帘手中赢回胜利,那的确是难上加难。所以你要从第一句开始就讲述一些有趣的事,而不要讲些道歉的话。

以上两种错误的开场白都不是有力的开场白,不能立刻抓住听众的注意力。那怎么才能做到开场白有力呢?下面有几个建议,希望对你有点用处。

--利用好奇心

人类是好奇心强烈的可爱动物,只要遭遇与平常稍微不同的事物,便会围上去探个究竟。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夜市中,只要有一群人围在一起,你一定也会凑上去看看别人在看什么。难怪有人说你要是在闹市区抬头持续看天空5分钟,周围便会有许多人慢慢聚拢过来也跟着抬头看,而且人人都想知道你在看什么,事实上,很可能你只是脖子酸而已。

一道墙上挖了一个小洞,旁边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不准偷看”,结果十之八九的人看了那张纸条都会偷看;而洞内可能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准看,还看!傻瓜,你上当了。”如果没有贴“不准偷看”这张纸条,相信没有几个人会对一个洞有兴趣。

演说中,我们不妨制造一个“不准偷看”的绝招,勾起人们的好奇心。

--裙子会掉下来吗?

“昨天我险些脱掉裙子。”演讲课里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士开场白这么说道。这时在场的听众仿佛被电流击中了一下,随后竖起耳朵并催促她继续往下说。

“当我昨天正在厨房里做家务时,我那念小学三年级和一年级的两个儿子在隔壁房间吵了起来,他们两兄弟似乎吵得很凶,口出恶言。首先小弟说:‘你这个大笨蛋,妈妈的肚脐凸凸的,不是凹进去的。’接着老大也不甘示弱地反驳说:‘妈妈才不是凹肚脐呢,她的肚脐像一小截肠子似的凸起来。’小弟:‘你胡说,才不是呢!’大儿子说:‘你才胡说!’我看情形不对了,赶快跑出来说:‘你们两个给我安静下来,我让你们看看妈妈的肚脐是凹的还是凸的。’于是我装作要脱下裙子的模样。‘啊,妈妈羞羞羞!’他们两个小鬼看后,马上拿小食指划着小脸蛋羞我,我们三个人都笑了出来。”

这个演讲的主题是“亲子关系”,那个女士惊人的开场白和幽默的话中对此作了绝妙的诠释,她所使用的大胆的开场白无疑刺激了在场成员,引起了听众的期待。

--吊一吊听众的胃口

如果台下的听众是义务来听演说,甚至多半被逼迫而来,演说本来就不为他们所期待,如何使听众改变被迫无奈的心理并且专心听演说是一门大学问。“引起听众想听的意愿”是刺激听众欲望并且改变听众心理的第一步。

首先,你可以在开场白上制造一些神秘的气氛,引起听众的注意力。例如:“各位早,今天早上我想报告的主题是:‘本期红利将有多少?’”

也许职员一听到老板要上台说话,心里会想,“又来了,还不是说一些努力工作之类的话”。但是,一听到开场白出现了“红利”两个字,和自己的利益有关,大家便纷纷竖耳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