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读本·少年卷勤劳节俭
9743600000059

第59章 夏衍十年写出《包身工》

夏衍是现代电影戏剧运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之一,著名剧作家。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1927年,夏衍同志在上海开展工人运动。当时,他住在沪东塘山路业广里一带。此间,他结识了一些在纱厂做工的和从事工人运动的朋友,从这些人的口中,夏衍听说有一种女工叫“包身工”。这些年纪很小的女孩子,大多数是纱厂的工头从江苏、浙江一带贫困的农村地区“包”来的。

这些包工头在招工时,尽量把工厂的条件和待遇说得如何如何好。正为吃不饱、穿不暖而走投无路的女孩子家长或女孩本人,便信以为真。同意自己的孩子跟着包工头出去做工的,家长和包工头之间要有一个包身文字契约。契约中写着包工时间为三年。三年中女孩做工的全部工资归包工头;由包工头负责女孩的生活费用,而且包工头每年还要给女孩父母一些钱,作为父母把孩子包出去的“包身费”。

年龄很小的女孩来到上海或苏州的纱厂后,看到工厂里的一切并不像包工头说得那样好。厂房破旧,车间里很潮湿,灯光也很暗。每天要做十几个小时的工,累得腰酸腿疼。半夜三点钟,她们要顶着星星、带着疲困的折磨去上工;下工时,已是月升中天。每当下工回到工棚里,她们连衣服也不愿意脱,倒在铺上就睡着了。在厂房里做工时,她们要受到包工头的看管;下班后离开工厂也要受到监视,一点儿人身自由也没有。就是这样,她们仅能从包工头那里得到一点点钱,根本不够吃饭用。

夏衍首先把这些告诉了与上海明星电影公司有联系的沈西林同志,明星电影公司根据这些材料马上拍出了《女性的呐喊》。夏衍也开始搜集有关包身工的材料,想写出一篇小说来。

1935年,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极大破坏,组织上决定夏衍同志暂时到工厂隐蔽起来,夏衍就利用这个机会深入到包身工中去,掌握第一手的更为详细的材料,把九年前的愿望付诸实现。

为了观察到包身工的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夏衍每天半夜3点从家里动身往工厂走,工厂离他住的地方有十几里路。白天,夏衍混在包身工中间,体验着人间地狱的生活。由于过分疲劳,包身工们成年累月连洗头的时间都没有,她们面色蜡黄、衣衫褴褛,身上的气味很难闻。4月到6月,正是上海的梅雨季节,外面阴雨连绵,车间里霉味、酸味、汗臭味,熏得人上不来气。夏衍真是有些受不住了。就是这样,他认真地观察着、思考着、记忆着。他曾在日本看到过被资本主义世界认为生活水平最低、劳动条件最差的日本纺织女工。可是包身工们和日本纺织女工比起来,也是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后来夏衍回忆起包身工那非人的生活,仍是饱含同情的热泪。

冒着随时暴露身份被逮捕的危险,夏衍硬是当了几个月的包身工。耳闻目睹之后,他反而觉得小说不足以反映包身工的境遇,如果将她们的情况如实地报道出去,不更能说明问题吗?于是,他根据调查到的材料,真实地不带任何虚构和夸张地写出了《包身工》一文。1936年,夏衍发表了《包身工》。从此,中国文学史上便出现了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