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不惑,30不悔
9742300000024

第24章 20多岁的处世智慧决定30岁后的人格魅力 (2)

更惨的是,新上任的主任再也没有把重点选题交给何伟负责,而只让他负责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何伟由失落到失望,最后不得不辞职了。

从何伟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锋芒太露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他太过招摇,太过咄咄逼人,使周围的人都黯然失色,因此自然会遭人忌妒。特别是何伟的新上司,论能力与何伟还有很大差距,只要何伟稍微取得一些成绩,就可能让他地位不稳,这就是新上司为什么只让他负责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锋芒毕露的何伟,正是20多岁年轻人的代表。年轻人刚进入职场不久,往往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证明自己的能力,可是上司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同事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都会把这种不懂得藏锋的对手“打倒”。所以,人仅仅有才智不行,还要修炼自己,蓄势而发,待时而动,此间最重要的是去掉锋芒,巧妙地隐藏自己的实力。

这个方面,我们不妨学学清朝名臣曾国藩。曾国藩一向注意自己的言行,他认为“锋芒则露杀气,圆通则显和气”。这句话说的就是:只有藏锋的人才会保全自己,最后才能趁对手疏忽之时,转守为攻,敲定胜局。

三国时期,吕布在袁术的教唆下攻打刘备。结果刘备惨败,不得不投奔曹操。

那时,曹操已经迎得天子,势力很大。刘备虽贵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自己的后花园里种菜,以为韬光养晦之计。

有一天,刘备正在给菜浇水,曹操派人请他赴宴。刘备不敢违命,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

刘备随着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在两人都喝了不少酒后,曹操准备探探刘备的真心,看他是否和自己一样,有不甘人下、称王称霸的雄心。

曹操说:“玄德,你久历四方,见多识广,请问谁称得上当今英雄?”

刘备早有提防,故意答道:“我哪配谈论英雄呢?”

曹操单刀直入地说:“现在天下称得上英雄的,只有你和我两人。”

刘备一听,心中一震,吓得手一松,筷子就掉在了地上。此时,正巧闪电一亮,一阵雷声响起,刘备弯起腰拾起筷子,缓缓地说:“这天威真是厉害,这响雷把我吓坏了。”

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

刘备说:“圣人对雷电都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通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从此,曹操再也不怀疑刘备了。正是因为掩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让曹操对自己不加防范,刘备才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从而三分天下,定都蜀中。

刘备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之道在于藏起锋芒,尤其当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完成目标时,更不能让自己的理想昭然若揭。只有在不知不觉中,你才能完成“量到质”的转变,才能收获成功。

20多岁的人,你的实力就是你成功的武器,是你打败对手的决胜利器。这样的利器绝不能轻易示人,否则你将自己暴露无遗,那就直接降低了与对方抗衡的能力。给别人一个假象,往往会使对手对你产生错误的判断,这时你就能利用这个时机发展自己的事业。你要牢牢记住,做那愚蠢的出头鸟是没有好下场的。只有把精力和才智集中到扎扎实实做事上去,靠成绩证明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表现自己,这样在30多岁时,你才能收获人生的果实!

有时候糊涂比精明更有利

20多岁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喜欢证明自己的聪明。然而更多的人,却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有这样一句话:“方圆做人,八面玲珑,圆满做事,事事顺心。”其中的“方圆做人,八面玲珑”,就是在告诉我们,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不要表现得太过机智,要懂得做一个糊涂的人——这就是处世的艺术。

“难得糊涂”,这是郑板桥说过的一句哲言,也是他从几十年风吹雨打的个人阅历以及无数荣辱成败中总结出来的。这种处世学问,其实非常具有实用性。当然,“难得糊涂”并不是要我们真的装糊涂,而是装着糊涂,揣着明白,这也是人的一种凭智慧闯天下的表现。

平定安史之乱有功的郭子仪很受唐代宗李豫的尊重,甚至在后来,李豫还把自己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之子郭暧。

不过,升平公主自幼刁蛮任性,经常跟驸马过不去,所以他们经常发生口角。有一次,小夫妻俩又发生了口角,面对公主的蛮横,郭暧实在忍受不了,抬手就给了公主一个耳光,恨恨地说:“你倚仗你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还嫌做天子不好呢!”

升平公主没想到郭暧居然敢动手打自己,更没想到一向温文尔雅的驸马居然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顿时,她哭着回宫向李豫告状。

李豫听了这些话后,想了想,就对女儿说:“驸马说的,可全是实话呀,他父亲嫌做天子不好做,若他不嫌弃,谁也挡不住他,这天下早就不姓李而要姓郭了。”

郭子仪知道自己的儿子打了公主后,马上把不懂事的儿子捆绑起来,送到皇宫来向皇帝请罪。

李豫看见这个场面,不禁哈哈大笑,然后对着郭子仪宽解道:“他们小两口闺房里的几句戏言气话,我们这些做长辈的何必当真。”

郭子仪感恩戴德,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为唐朝又立了不少功劳。

唐代宗这种装糊涂,正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因为他知道,唐王朝不能缺少郭子仪,所以选择装糊涂,将一件看起来大逆不道的事情巧妙地处理了。假若李豫一味地去追究郭暧的罪过,结果就算不会丢掉江山,也会伤了功臣的心,大唐的江山至少不会太稳固。

现代社会亦是如此。我们每天都会与人接触,这些人可能是亲人、朋友,也可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陌生人,这就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如果都去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话,结果就会使人越想越气,伤害身体,最后激化矛盾。如果遇事“糊涂一点”,麻烦、恼火、损失自然就会少得多,活得快乐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糊涂的智慧,正是人世间的大智慧。就像大名鼎鼎的口才大师卡耐基,曾经也因为太过“聪明”,反而吃了亏。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英国举办了一场宴会,为一位战争英雄授予爵士勋章,戴尔·卡耐基被邀请参加。宴席期间,一位声名显赫的先生讲了一段幽默的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大意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谈的先生随后补充道,他所征引的那句话出自《圣经》。

听到这位先生如此说,卡耐基笑了起来。因为他知道,这位先生说错了。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的剧本,而且他清楚地知道出自哪一幕的哪一场。

卡耐基按捺不住表现欲望,当场纠正了他。那位先生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就是出自《圣经》。”

卡耐基有些不屑地说:“如果你不相信,可以问问坐在我旁边的这位先生,他是我的朋友法兰克·葛孟。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

谁知,葛孟并没有站起来,而是在桌子下踢了卡耐基一脚,低声说:“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的确出自《圣经》。”

卡耐基茫然地看着葛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宴会结束后,卡耐基私下里问葛孟:“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你为什么要撒谎?”

葛孟回答:“没错,我当然知道。那句话出自《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保留他的颜面?他并没问你的意见啊,他也并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抬杠?要记住,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

卡耐基一听,顿时愣住了。他这才意识到,为什么后来那位先生几乎不和自己说话,甚至许多人也都对他投来了异样的眼光!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让自己“难堪”的情境,对此,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于“糊涂”,做点“退却姿态”。这种“糊涂”,不仅可以让自己人生之路变得更加平坦,还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人生。

对于20多岁的人来说,为人处世就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糊涂一点,反而比精明更加有利于自己。特别是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不做过多计较,不寸利必争,不小题大做,能顺其自然。能将“糊涂一点”这个明智的处世策略学到家,那么到了30多岁时,恐怕所有人都会被你的这种气质所折服,愿意死心塌地地追随你!

世界上的小人,你惹不起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是怎么惹也惹不起的,即使你是一个血气方刚的20多岁的年轻人。这种人,就是小人。20多岁的年轻人,由于处世不深,他们不知道小人有那么可怕。所以,当他们遇到小人的时候,往往就吃大亏。

张兵最近心情很糟糕,用他的话来说,好像整个天空都是灰色的。当有人问起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时,他才慢慢地说起来。

原来,张兵在刚进这家公司工作的时候,由于不了解公司同事的性格,加上不懂为人处世之道,得罪了一些同事。对于张兵那种过于直率、不知防范他人的性格,同事纪凯私下里提醒过他几次,张兵并未在意。

一次工作早会上,张兵一眼就看出同事李明的策划方案有不少漏洞,所以他就当众反驳了同事李明的提议,并且还把他的方案里的问题一一指出。虽然当时的李明表面笑脸相迎,但他是一个典型的小人,他把张兵的反驳已经记恨在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他总是处处作梗,为难张兵,有一次竟无事生非,在上司面前告了张兵一状,让张兵平白无故受了一次批评。

张兵不听同事的劝告,因为过于年轻没有社会经验,因此不懂得防范小人,结果吃了大亏。所以说,无论客观条件如何,我们都应避免和小人打交道。即使躲不开,我们也要小心防范,尽量避免与小人发生直接冲突。

小人之所以防不胜防,是因为他们的眼睛会如狐狸一般牢牢地盯着周围所有大小的利益,随时准备多捞一份,为此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用各种手段来算计别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在背后捅你一刀。特别是那些无意中的言语或行为,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