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汇丰帝国
9709900000045

第45章 金融海啸与汇丰(1)

【汇丰】这只狮子依然健康。

--汇丰集团主席葛霖

未来全球经济重心将继续向东及向南移,而金融服务的增长机遇也会同样转移。

--汇丰集团行政总裁纪勤

2007年3月5日,汇丰创纪录的2006年度业绩在伦敦和香港两地发布。与此同时,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次贷】危机开始在美国浮出水面。3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濒临破产。4月初,这家美国第二大次贷供应商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次贷领域在这个春天里崩塌,20多家次贷供应商或宣布破产,或遭受巨额损失,或寻求被收购。由此,美国次贷危机广为世人瞩目。

让汇丰等所有跨国金融机构没有料到的是,美国次贷危机随后一波又一波地向前推进,在第二年秋天全面升级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同一天,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宣布收购;17日,美国政府提供850亿美元贷款给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以挽救其濒于倒闭的命运;21日,美联储宣布批准已是危机四伏的美国第一、第二大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25日,美国监管机构接手美国最大的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售予摩根大通银行……

十天之内,这些当今世界最耀眼的金融机构已经面目全非,被视为全球金融灯塔的华尔街顿时暗淡无???。

华尔街的金融危机,迅速从美国向其他地区蔓延,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至实体经济。波及范围之广,无一国能独善其身;影响程度之深,不仅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组织、经济发展模式同样需要作出根本性改革。

欧美银行业经历着时代之变,汇丰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变。2009年3月2日,汇丰在其2008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除了公布大幅缩水的业绩外,同时宣布供股125亿英镑【约合1380亿港元】,以增强其资本实力和摆脱其面临的困境。

随着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经历过无数次危机的汇丰,又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它将如何走出北美业务形成的泥沼和危机深化所导致的困境?它能否依然像狮子一般,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扫荡过的废墟中昂首挺立?

1 从次贷危机到金融海啸

过度繁荣的背后,往往掩藏着危机的种子。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便是源自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过度繁荣。从2001年到2005年,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泡沫不断膨胀,房贷金融机构针对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人群设计的次级抵押贷款迅速增长。房市的虚假繁荣,遮蔽了政府、金融机构和个人的风险视线,为住房泡沫破灭和危机爆发埋下了伏笔。2006年以后,房价停止上涨势头,房市开始降温。与此同时,美联储为抑制通货膨胀开始持续加息。利率不断上升,次贷借款人成本骤增。大批次贷购房者无力按期偿还贷款,次贷危机由此触发。

2007年夏天,次贷冲击波开始向持有次级抵押贷款的各类投资者蔓延。由于资产证券化的广为推行,持有次贷的投资者众多,个人向银行等放贷机构申请住房抵押贷款,放贷机构将住房抵押贷款作为一种资产售予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两房”以此为基础发行大量次级抵押贷款证券。与此同时,抵押贷款公司积极参与其中,在放松风险评估的情况下,大量购买次级抵押贷款,并将其证券化出售。标准普尔等信用评级机构对次贷证券给出偏高的信用等级评定,各种保险和担保机构也积极参与其间。投资者根据评级标准大量购买次贷债券,使之流动性增高,债券发行更加便利,次级抵押贷款因而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从花旗银行到德意志银行,从汇丰集团到瑞银集团,均多少不等地持有次级抵押贷款证券。

2007年8月,次贷危机全面爆发。8月6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8月9日,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卷入危机,宣布暂停旗下3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交易。8月16日,美国第一大商业抵押贷款供应商--全国金融公司濒临破产,美国次贷危机全面恶化。

为应对金融动荡,美联储和欧洲一些央行开始联手行动。8月11日,一些国家的央行在48小时内注资超过3200亿美元救市。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注资380亿美元以稳定市场。8月3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承诺政府将采取一揽子计划应对次贷危机。

随后,几乎每个月都有坏消息传出,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央行频频采取行动,全球金融市场在动荡不安中走过了2007年。

2008年春天,美国次贷危机又开始了新的冲击波。2月18日,英国决定将诺森罗克银行【Northern Rock,又译“北岩银行”】收归国有;2月20日,德国宣布州立银行陷入次贷危机。冲击波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3月16日被摩根大通银行收购而达到高潮。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坏消息依然不断,如4月16日,美联储褐皮书指出,各个地区的贷款标准、贷款需求都在下降;4月17日,美林公司第一季度亏损19.6亿美元,大大高于此前预期;4月21日,苏格兰皇家银行计划筹集120亿英镑,以应付不断增大的压力;4月25日,美国4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创下26年来新低。不过,次贷危机对人们的心理影响已有所减轻。花旗集团、高盛和德意志银行甚至表示,美国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然而,这不过是这些金融巨头们的一厢情愿而已。进入2008年夏天,又一波打击骤然而至,并且由此演变为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2008年夏天的次贷危机,围绕着有美国政府担保背景的房地美和房利美展开。7月13日,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联手推出拯救“两房”计划,包括向“两房”直接提供贷款和买入股份;7月18日,房地美计划通过发行最多100亿美元的新股筹资;7月26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一项房地产市场救助议案,准予向“两房”提供紧急融资;7月30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签署房市救助法案,使之成为法律。

但是,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这两大巨头依然摇摇欲坠。在过去一年中,“两房”亏损高达140亿美元,股价暴跌约九成。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国政府及金融机构持有“两房”债券,它们一旦坍塌,后果将不堪设想。在此情况下,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出资2000亿美元接管“两房”。

然而,就在美国政府和美欧金融界刚松一口气时,一个星期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演变成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9月15日至25日,短短十天,美国最大投资银行、最大保险公司和最大储蓄银行或破产、或转型、或被收购和被救助。

在这场风暴中,华尔街五大投行无一幸免。人们印象中的华尔街格局已经成为历史。

从华尔街掀起的惊涛骇浪,迅即冲向世界各地,演变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初级产品市场的价格发生剧烈波动。美欧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在此后两个月内报出的损失即超过7000亿美元。

不仅如此,这场金融危机还显著地影响着全球实体经济。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全部陷入衰退的困境。金融风暴的持续升级,同样使一些新兴市场国家风险凸现。如今,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所塑造的新的世界金融格局依然在演化之中。

2 全球银行业巨头兴衰

在这场金融海啸中,美欧金融机构受到的打击首当其冲。一夜之间,有着158年辉煌历史的雷曼兄弟宣告破产,华尔街顶级投行美林慌不择路地急速将自身变卖,保险业巨擘AIG则“幸运地”被美国政府接管。与此同时,银行业呈现破产、并购、国有化的世纪变局,银行机构本身呈现巨额亏损、市值蒸发、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下课”、大量裁员的不堪场面,一些显赫的银行业巨头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全球金融格局在重新洗牌后发生重大变化。

多年来汇丰在全球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一直处于领袖地位的金融“巨人”花旗集团。由于在抵押贷款市场和其他信贷市场投资巨大,花旗成为这次金融危机的最大输家之一。2007年第四季度,花旗17年来首次出现亏损,并且是巨亏近百亿美元;股价一落千丈,从高峰一度跌去近九成;首席执行官黯然离职,新上任者急切地飞往世界各地募集资金。

2008年4月初,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2008全球上市企业排行榜”,花旗从连续四年位居福布斯2000“世界最大规模企业”榜首,急速滑落至第二十四位。

不仅如此,人们对花旗破产的担忧开始加剧。2008年11月,美国政府召开紧急会议作出拯救行动:美国财政部将向花旗注资200亿美元,并为花旗巨额资产担保,以防这个金融“巨无霸”坍塌。

2009年1月16日,花旗集团发布季报业绩,2008年第四季度巨亏82.9亿美元,连续第五个季度出现巨额亏损。为减轻压力,花旗宣布将旗下业务一分为二,并有意最终将部分非核心业务剥离。

花旗一站式“金融超市”模式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走向解体。根据声明,花旗集团将拆分为“花旗银行”和“花旗控股”。前者将保留集团在100多个国家的传统银行业务,后者则将纳入一些“非核心”的资产管理、消费金融和经纪业务。而在此前不久,花旗刚与摩根士丹利达成协议,将旗下开展投行、证券业务的“王冠上的宝石”--所罗门美邦公司的控股权转让。截至当时,美国政府已向花旗注资450亿美元。

2009年2月27日,美国政府与花旗集团达成股权转换协议:美国政府将其持有优先股以每股3.25美元的价格转换为普通股,转换上限为250亿美元。如股权转换协议顺利实施,美国政府在花旗中的股权比例将升至36%,成为花旗最大股东。这意味着作为美国资产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金融机构之一,花旗被部分国有化。

美国银行在此次风暴发生时一度成为耀眼的明星。它不仅在危机中顽强地存活下来,而且还使美国最大的商业抵押贷款机构--全国金融公司和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避免了破产的命运。2008年1月,美国银行宣布,以40亿美元收购全国金融公司,而一年前它的市值高达240亿美元。9月15日,美国银行宣布以5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林公司,一年前这笔交易的估值为1000亿美元。

不过,这些收购并非“省油的灯”。美林孱弱的资产负债表,迫使美国银行最终向政府寻求纾困。2008年9月,美国政府向美国银行注资250亿美元。2009年1月,美国银行公布2008年第四季度出现18年来首次季度亏损,亏损金额达17.9亿美元。当天,美国政府宣布向美国银行再注资200亿美元,并为其价值1180亿美元的资产提供担保。

真正在此次危机中闪烁着光芒的美国银行业巨擘,似乎是近年来通过大肆收购而壮大的摩根大通银行。在2000年收购大通曼哈顿【Chase Manhattan】、2004年收购美一银行【Bank One】后,摩根大通不仅抵御了这场风暴的侵袭,而且拯救了贝尔斯登和华盛顿互惠银行。

通过并购,摩根大通成了表现出色的美国银行业巨头。而同样靠大肆收购在十年内成为欧洲第二大银行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则是另一种命运--被英国政府接管,市值蒸发至不到200亿英镑,一手将这家地区性银行变身为全球规模最大金融机构之一的首席执行官弗雷德·古德温爵士黯然“下课”。

在金融危机发生不到一个月,10月12日,参与对荷兰银行敌意收购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因出现巨额亏损,被迫接受英国政府200亿英镑的注资。接替弗雷德的史蒂芬·赫斯特宣布:收缩苏格兰皇家银行的战线,缩减资产规模,出售其亚洲零售和商业银行资产,英国业务将作为其未来的核心业务。11月底,英国政府以150亿英镑的价格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58%的股份。

2009年2月,苏格兰皇家银行公布2008年税前亏损241亿英镑,创下英国企业史上的最大亏损纪录。这家深陷困境的银行宣布将再次接受英国政府255亿英镑的注资,并将3250亿英镑“有毒”资产交予政府担保。

十年前排名全球第四大银行的英国莱斯银行,因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收购竞争对手哈利法克斯银行【HBOS】导致其持有大量“有毒资产”而受到拖累。10月12日,英国财政部宣布,政府对苏格兰皇家银行、HBOS和莱斯银行等注入总额370亿英镑的资本金。

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之际,汇丰集团尽管因美国次贷业务而最早发布盈利预警,但一直到2009年3月初汇丰集团2008年业绩发布之前,仍堪称欧美银行业巨头中的表现不俗者。

2008年4月初,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2008全球上市企业排行榜”,当花旗集团从“世界最大规模企业”榜首急速滑落至第24位时,汇丰取而代之,并成为增长、股东回报及发展前景傲视同侪的“环球优秀表现企业”【Global High Performer】;英国《银行家》杂志按照第一级资本总额,也选出汇丰为2008年“世界1000大银行”之首。

2008年10月,英国政府宣布提供流动性以及向英国银行系统注资的计划。对此,汇丰表示当前没有运用英国政府注资方案的计划。2009年1月19日,汇丰再次发表声明:“汇丰并无向英国政府寻求注资,亦无预见任何情况需作此举,本集团亦无发现任何理由需作上述行动。汇丰一直是世界资本最雄厚的银行之一,亦决心维持此地位。汇丰集团将会如期在2009年3月2日公布2008年全年业绩。”

2009年12月23日,花旗集团表示,已全部偿还政府救助资金,从而成为最后一家归还救助资金的大型银行。目前美国财政部仍持有花旗集团普通股权证和77亿股普通股。

2009年8月,苏格兰皇家银行将其在中国台湾、新加坡、印尼和中国香港的理财和商业银行业务,以及中国台湾、菲律宾和越南的机构银行业务售予澳大利亚的澳新银行。目前,汇丰正在参与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的中国、印度及马来西亚零售及商业银行资产。

3 艰难抉择:收缩美国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