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十诫
9706100000008

第8章 第三诫 把自己完全孤立封闭起来(2)

--约翰·勒·卡雷

创造一种恐怖的气氛其实非常容易,不管你意识到没有,每座拥有聘用和解聘权力的办公大楼都有这种潜在的气氛。我还记得多年前在巴特纳特食品公司工作时,我负责一份管理工作,手下有几个销售员。这些销售员定期会来我办公室汇报工作并讨论当地的销售情况,但有位销售员是个特例。尽管他是业绩最好的销售员之一,但是他从不来奥马哈见我。他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病了,客户临时想见他,他的车突然抛锚了,或者其他事情。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尽管他表现很出色,但是他很怕我。来到总部并乘电梯到我办公室的这一过程就足以令他不寒而栗。我换了一种方式,主动去找他,接他来奥马哈的公司总部。我想让他知道,其实对我和公司总部都没有什么好怕的。他最后的职业发展非常成功。

能够催人奋进和让人感到恐惧的公司文化是截然不同的。要想打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非易事,但是这将让你受益匪浅。在《财富》杂志的榜单上,多年进入100家美国最优雇主之列的公司往往给股东带来的回报也最多,这可并不是简单的巧合。

与此相反,要想营造一种恐怖的工作环境,那是再简单不过了,因为它很容易做到,所以我猜很多高管也觉得有吸引力。营造这种环境,你根本无须努力去理解任何人、任何事,你只需要大声咆哮、怒气冲天就行了。你只要在众人面前把那些犯错的人骂得抬不起头来就行了。把他们羞辱得无地自容才罢休。说话做事能有多粗鲁就多粗鲁吧!表现得就像一个两岁的孩子一样吧!让人感到心痛的是,有很多经理人真是这么干的。有些经理甚至还以对下属严加苛责为荣,以对自己的帮手恶语相迎为荣。在我看来,他们这些人其实都不够富有“创造力”,他们也没法给自己的行为一个合理的解释,不论他们是著名时尚杂志的资深编辑、电影导演,或是业界炙手可热的新派艺术家,都概莫能外。糟糕的行为就是糟糕的行为,不要为此寻找什么借口。我们都会记得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大发雷霆的样子,但发脾气会让我们自降身价。我不否认,借用这种激进的方法,有时候你能够获得短期的成功或是名誉。但这又能怎样?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各类媒体对于企业转型专家阿尔·邓拉普可谓是盛赞如潮。有人把他称做“链锯阿尔”,也有人把他叫做“裁员大王”。他每接手一个新的企业,就会大规模裁员,把公司的支出精简到无法再省的程度。《商业周刊》把他誉为美国最杰出的首席执行官,很多采访公司新闻的记者也相信这一判断。然而,没过多久,1998年,他就把一家原本经营不错的企业--太阳公司(Sunbeam)给整垮了。

如果你想要凌驾于所有人之上,那么凡事首先替自己考虑就行了。如果有功的话,你就把所有功劳都抢过来。如果要承担责任的话,那么你就躲得远远的。当公众关注公司的成功表现时,你就迫不及待地跳到摄像机镜头前,把曾经帮助过你的雇员、同事和其他人都撇到一旁。在你把所有的风头都出尽之后,心里难免又会涌起一阵负疚感,这个好办,你可以给工作最卖命的员工送棵圣诞树或是一只火鸡。一个刻有员工名字和你的签名以及“谢谢你”字样的水晶镇纸也是不错的选择,它能让员工好好感动一番。这样一来,你也就还掉心债了。

爱出风头并不代表你一定会摔跟头,但它会让你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它会阻碍你成就一番大事业。

在我认识和共事过的精英中,我发现他们都有功成而不居的美德,他们会刻意远离摄像机镜头。如果你认真读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你每读一两段就会发现,他把很多功劳都归到别人身上。无独有偶,在媒体给予公司正面报道时,投资银行家赫伯特·艾伦也喜欢让公司里的其他人成为新闻主角。只有当公司出现危机或是表现不尽如人意时,这两个投资大师才会露面,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责任。

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如果想要高高在上的话,那么就只找那些和你观点相同的人说话,他们最好还是和你志同道合的首席执行官。在公司大会、董事会议、俱乐部活动或是朋友聚会上,只找那些对你胃口的人去聊天。你只会听和你一样的阔佬去发表观点,谈政治或是工人的工资。对于我而言,自己总是想努力扩大交际圈,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

爱出风头并不代表你一定会摔跟头,但它会让你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它会阻碍你成就一番大事业。

如果你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口贴上“闲人免进”的牌子,那些持反对意见者很快就会离你远去。这也是我喜欢约翰·伍顿的原因,他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篮球队的教练。他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也是一个胜利者。在他执教的16年间,他每年都带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队转战联赛,但就是没能拿下一次总冠军。1963年,约翰·伍顿身边很有想法的助理教练杰里·诺曼开始质疑约翰·伍顿所有的训练方法。在一般人看来,挑起变革的做法不啻异类,但是杰里·诺曼说服约翰·伍顿采用了新的技战术。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赢得了1964年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冠军,而且在接下来的11个赛季中又一举夺得了9个冠军头衔。约翰·伍顿后来评价说:“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在你的周围一定要有能提出反对意见的聪明人。”

这也是我相信一个成员相辅相成的管理团队重要性的原因。如果管理团队的领导能够优势互补(例如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中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黄金组合,在大都会公司中汤姆·墨菲和丹·伯克的强强联手,以及在迪士尼公司中弗兰克·威尔斯和迈克尔·艾斯纳的珠联璧合),那么整个团队就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但在某家公司内是一言堂的情况下,你可要当心了,因为一把手的风格就决定了整个公司的状态,如果一把手有致命缺陷的话,那么这个公司的厄运也就不远了。

对于那种众星捧月型的组织,你一定要提高警惕。

能在可口可乐公司工作,我感到很幸运,因为有几位高管会直言不讳地告诉我做错了,有时候还会把话说得很难听!我还有几个意志坚定的秘书。他们很有勇气,有时候会把我让他们寄出去的信退还给我,脸上还挂着甜甜的微笑,以及我所在高中校报编辑枪毙别人文章时常有的表情,对我说:“你确定要这么写吗?”十有八九我都会重新考虑措辞。和电子邮件相比,这就是写信的优势所在,在写完信之后你还有时间去思考。

不要以为世上所有人的生活状态和你都一样。休伯特·汉弗莱说过,每位议员和政府的高级官员每周至少应该体验一次公共交通系统,这样就会知道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这一建议对于公司高管也是非常奏效的,这让人不禁想起了一句俗语:“在公司里我或许是首席执行官,但是在家里,我也得倒垃圾。”

美国有几位老前辈曾经跟我讲起在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位可口可乐灌装商,他祖上两代都是灌装商,而且出身于贵族家庭。这位贵族或许从来都没有进过自己的工厂,也许几年都没有喝过一口可乐。即便如此,他觉得自己还是很睿智,对公司周日下午在电台中做广告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周日下午哪有什么人听广播呀?大家都在打马球。”真是荒诞至极的高高在上!这就是凡事都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和自己的客??、雇员和股东完全脱节。而且最关键的是你自己还不知情。

如果你犯了第三诫而且趾高气扬的话,你对自己公司里你不了解的情况永远也不会多了解一丁点,但却对自己脑子里想的东西盲目自信。如果高高在上的坏脾气发展到极致的话,你就会觉得自己是圣人,从不会犯错。像亨利·福特,斯韦尔·埃弗里以及施乐、IBM等业界巨头的经理人们,不仅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而且刚愎自用地以为任凭时光流转,他们也永远不会犯错。当来自公司总部的“圣谕”宣告,“我们不会犯错,我们无所不知”,那你就要当心了,因为公司的领导层正昂首挺胸地向第四诫的泥沼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