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感悟华尔街:我的金融风暴之旅
9704300000003

第3章 8500亿的悬念(2)

这段时间招商银行上上下下都在读塔勒布的《黑天鹅》。这是我在今年八月从剑桥学习回来后向全行管理层推荐的一本书,目的是帮助大家认识次贷危机。作者提出了一个与传统知识相反的观点:我们的世界是由极端、未知(对我们现有知识而言)和非常不可能发生的事物主导的。这些事物被称为“黑天鹅”。正是黑天鹅现象的存在使得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前进路径难以预测,也难以解释。

其实,哈耶克、波普尔等人也曾经从不同的角度诠释过这样的思想,只是没有这么系统和集中。

作者塔勒布建议人类这样应对黑天鹅事件:“一半时间对自己的事务超级保守,一半时间则超级冒险,与一般人不同的是,在大家冒险的地方实行保守主义,在大家谨慎的地方则冒险;不要计较小的失败,但要提防最大的终极性的失败;不要担心人所共知的骇人听闻的风险,而要担心更为险恶的不为人知的隐蔽风险……”

比如现在,面对全球金融海啸这只黑天鹅,最需要担心的可能不再是全球金融机构的困境和股市的下跌(那已经人所共知了),而是它对实体经济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及其所导致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分析人士指出,7000亿美元救助资金将主要用以帮助金融机构剥离不良资产,因此该方案的直接救援对象是陷入困境的华尔街金融业,以恢复投资者对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信心,但该方案的长期有效性尚待观察。

目前美国抵押贷款市场规模约14.3万亿美元,其中非商业性住房抵押贷款及证券化产品大约有10.9万亿美元。这近11万亿美元抵押贷款资产中约5.8万亿美元没有政府信用担保。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金融业为此损失近5000亿美元,这一数字最终或突破1万亿美元。因此,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据已被美国银行收购的美林证券估算,如果7000亿美元财政资金最终全部用来购买不良资产,鉴于购买价格多半低于票面价格,最终大约可以产生1万亿美元的“账面效果”,这占到上述5.8万亿抵押贷款资产的约17%。

就此而言,这一救援计划的力度很大,短期内可能对市场信心起到稳固乃至提振作用。从中期看,抵押贷款融资市场的流动性或会有所改善,有望恢复正常运转。不过,该方案在未来实施中仍面临如何进行资产还原和确定收购价格等难点。长期而言,由于市场风险偏好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该方案能否确实改变市场惜贷情绪还很难说。

在我看来,美国政府的救助资金对于金融危机来说,可能只能算是一块“创可贴”,可以给小伤口消炎。至于美国实体经济面临衰退这个大伤口,7000亿也罢,8500亿也好,都是杯水车薪。

美国商务部10月3日公布,由于金属、机具与车辆订单大幅降低,美国8月工厂商品需求创下两年来最大下降幅度;而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就业人数大幅减少了15.9万人。随着失业率上升,消费下降,美国经济下行风险正在显著增加,美国经济有陷入深度衰退的可能,而衰退又会给金融市场更大冲击。

经济衰退的风险并不会因为救市方案的推行而得到实质性的缓解,导致次贷危机的根本因素也并未得到遏制。因此,民众此时当然不会有乐观的心态。只有当美国政府拿出方案来遏制金融市场投机性行为,从制度上限制高风险金融产品的市场份额,才能真正重振市场信心。至于救市方案效果如何,取决于救市资金是否充足,使用方式是否正确,包括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资产的价格怎么计算等一系列问题。

序幕刚刚拉开

正午温暖的阳光下,洛杉矶的街道依旧井然有序,行人依然行色匆匆。但是,旅游手册上推荐的那些著名餐馆都不复宾客盈门的盛况。

10月4日是周六,未安排商务活动,我们进了一家空落落的餐馆。老板看见一群东方面孔,马上热情地迎上来。我们要了他推荐的海鲜面条,端上来的居然是中国式的清汤面!美食助长谈兴。大家一边吃,一边热烈地讨论起了美国的救市和大选。

在我们看来,股指下跌的深层次原因,与其说是市场对救市方案的信心不足,还不如说是对政府和政党的不够信任。明眼人都看出来了,救市方案千呼万唤始出台,已经错过了最好时机,其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而参众两院在批准救市方案上犹疑不决,更是让人们认清了议员们的取向,在大选时期他们优先考虑的并不是经济问题本身。所以,尽管在危机当头的严峻形势下,国会对救市的反对声音变小了,并终于与布什总统携起手来,但对国会与政府在施行救市方案上是否还会节外生枝,市场不会不存有疑虑。

而从历史上看,股市表现与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有一定关系。股市走低、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民主党获胜的希望较大,因为该党主张为工人们提供较高的小时工资及其他经济援助。相反,股市在选举年走高时,胜利往往属于共和党。比如,1988年道指上涨了11%,当年是共和党人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当选美国总统;1996年道指跌了18%,彼时的总统宝座由民主党人比尔·克林顿赢得。按照这个规律推断,2008年,牛市如果能在11月取代熊市,麦凯恩和现在把持白宫的共和党更有可能在总统选举中胜出;而如果一“熊”到底,奥巴马和他的民主党胜算就会加大。

但是,种种情况表明,11月很难重现牛市。看来,萎靡不振的股市要为奥巴马增添一份胜算了。

然而,不论谁当选总统,都将面临棘手的难题。

曾经身躯伟岸、气吞万里的华尔街,已经像失血过多的巨人一样倒下了。更大的问题在于,华尔街的“黑9月”,8500亿美元的救赎,以及独立投资银行模式的破产,就是这场金融风暴的最高潮吗?深陷危机中的华尔街能否走出一段救赎和重生之路?

就目前而言,美国金融机构即使高危期已过,也已元气大伤。他们不得不面对“楼市未见根本好转”这个残酷现实。2008年第三季度,S&P/Case-Shiller房价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6.6%,高于一季度和二季度的跌幅;OFHEO(美国联邦房地产企业监督办公室)楼价指数2008年第二季度则创下17年来最大跌幅。与此同时,住房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均未出现明显好转迹象,住房贷款的坏账比例还在增加。这一切,意味着美国的金融机构未来不得不继续挣扎于那些尚未完全暴露的表内表外有毒资产,以及由此引发的新的巨额减记的泥淖之中。

金融机构摆脱困境的另一个必然选择是去杠杆化。他们必须出售和削减资产,逐步降低杠杆率至传统商业银行12%至15%的水平。这个过程不仅对他们本身而言痛苦而漫长,也将在短期内促使信贷继续紧缩,而导致的连锁反应就是实体经济得不到足够的融资支持,延续乃至加剧下滑。

当然,噩梦终将醒来,华尔街终会复兴,但是这一艰难、漫长的过程又将给世界酿造怎样的恶果?

熟悉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1929年大萧条的危局虽然有赖罗斯福新政得以扭转,但却导致世界各国纷纷实行严格的贸易管制和资本管制以保护本国经济和就业,使得国际贸易量大幅萎缩。1930年,美国通过《司莫特--郝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其关税达到了迄今为止的最高峰。同时,各国纷纷实施竞争性货币贬值,向国外输出失业。美元对黄金当时的比价由每盎司20.67美元提高到35美元。在那次世界性的经济衰退中,关税飙升、竞争性货币贬值以及各类报复性贸易壁垒,换来的是全球经济一再恶化。

从这次危机来看,救市资金从哪里来和如何偿还,是影响美国经济前景的首要不确定因素。本次美国政府救市承诺资金已经高达1.8万亿美元。虽然实际开支目前并未估算清楚,但不难想象会是一个天文数字。美国政府只有依靠三招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第一是增加税收;第二是在国际市场发债;第三是开动印钞机。从第一招来看,在美国经济即将陷入严重衰退之际,提高税率显然不合适。从第二招来看,目前全球外国政府持有美国政府债券约为1.5万亿美元,再大额增持实在难以承受。从第三招来看,多发钞技术上容易,却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和美元的持续贬值。

也许,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才刚刚拉开序幕。

去向不明的3500亿

后来,事实的发展证明人们对美国救市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2008年12月19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国会批准的首批3500亿美元救市资金已经用完--大约1000亿美元花在了救助AIG和花旗上。但各大银行对于到手的资金如何使用,却颇受猜疑。普遍的看法是,他们要么囤积起来不放贷,要么去买经营状况尚好的银行,或者干脆用来补偿高层管理人员。

这些看法自然不是空穴来风。据媒体报道,“接受政府注资援助的116家美国银行总共为其高管支出薪水、奖金和其他奖励等近16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其他很多病危机构接收的政府注资总额。原本应该用于拯救美国金融业和美国经济的巨额资金,是否最终会落入华尔街金融高管们的口袋?这一报道引发了外界的普遍担心。

由于政府对救市资金该如何使用并未明确规定或严格过问,在首批3500亿美元发放两个多月后,接受注资的银行对资金去向要么语焉不详,要么讳莫如深。

由于第一批救市资金的使用状况已然引发参众两院诸多不满,原本一直要求国会拨出第二批3500亿美元救市资金的财长保尔森,停止了拨款请求。他担心遭到国会的否决,更担心引发美国金融市场新一轮大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