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发明的故事
9634700000002

第2章 从兽皮到摩天大厦(1)

说说衣服

人的目标很明确,他们所做的一切发明,也都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那就是能够安逸快乐地度过一生。

这个目标值得赞扬。

但是,有一些发明只是为了扩大“说”“听”“看”等一些身体机能。另有一些发明则是为能使身体和官能愉快、舒适、健康、安好。

这样的划分和所有科学分类一样,很不明确。很多发明都彼此重叠。

但是,大自然错综复杂,人又是大自然产物中最复杂的一个。所以,人和人的欲望,与人的成就所相关联的东西,就是一团最为复杂的矛盾体。

有一点需要认真交代一下,如果你喜欢清晰的分类,那么,这本书里的很多事情就会让你无名火起。如果有此类事情发生,建议你换一本植物学手册和几张时刻表来看,它们可以说得十分准确。

就说衣服这个发明吧。在地球上所有的动物中,只有人是穿衣服的。

人为什么要穿衣服?有人说为了护身、防寒,有人说为了遮羞,也有人说是为了好看。无论何种说法,都会引发我们另一个好奇,那就是——中国人的衣服是谁发明的?

许多古书上都说,是黄帝和他的臣子们发明了衣服。黄帝让他的妻子嫘祖引导百姓植桑养蚕,然后制出蚕丝,再经过纺织,制作成在宗庙祭祀的时候所穿的衣服。

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实际上,衣服的出现要比黄帝时期早得多。

考古证明,早在距今1.8万年前,旧石器晚期的山顶洞人,就已经开始使用骨针。这说明当时他们一定穿衣服了,只不过我们无法知道他们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罢了。

尽管多项考古发现已经证明衣服的发明要早于黄帝时期,但是丝毫不能减弱黄帝对衣服改进所作出的贡献。除了嫘祖发明了宗庙礼服之外,黄帝和黄帝的臣子还将衣和裳加以区别,并上升到礼仪的性质,从衣服的穿戴上已经赋予了等级的观念。

它们到底是属于第一类与生存有关的发明,还是属于第二类“维护修理”方面的发明?

我并不明确。但是,我决定将其收入书中。

现在,我认为它们是必然的,觉得它们似乎应该属于第二类。但是,开始的时候,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时,它们的保护功能较之其他功能更为重要,它使人类不致灭亡。

所以,我将衣服的事情放在这里。

动物们从来都是赤身裸体的。无论多么寒冷,它们也没想过利用死去的同类的皮来造一层保温层,以抵御寒冷的风暴和冰雪。它们最多不过是在遇到暴风雪和冰雹的时候,躲在岩石下而已。

冷了加件外衣,似乎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我们甚至不能想象人们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死去动物的皮,毛毯、麻布外套,或用草、植物、树叶编成的斗篷,这些随处可见的物质都会保护身体,抵御寒冷的突然降临。

但是,一项简单的发明往往是最难想到的。集合了千万人的不懈努力和聪明才智才会将其发展为寻常之物,并迅速广泛地加以应用。

这一点,你会在本书中有所发现。尽管我们无法知晓进步之路上那些伟大的先驱者的名字。

但是,必定有一个人是披着牛皮和熊皮的先驱者,就像那个第一次打电话的人、第一个倾听电报密码的人一样。

我想,穿外套的第一人引起的轰动,肯定比驾着没有马拉的车行进在第五大道上的人所引起的轰动要大得多。

他很可能会遭到围攻。

他更有被杀死的危险。

因为神造世界的旨意是,人在冬天就要挨冻,夏天就要受热。人干涉了神的意志,就会被当做巫师杀死。

可是,当时那个世界就是以打猎为生的,兽皮一定很多,这个发明就保留了下来。

普通动物的皮味道很大,史前人类除了用太阳晒的方法除味就别无他法。因为它们已经习惯了日常生活中的剩饭剩菜糟糕的味儿,所以这味道对它们来说不算什么。但是,这些皮很容易开裂,又不合身,在遇到暴风雨或暴风雪时因为漏风而全无用处。

于是那些“好事者”又开始思考并寻找更舒适的替代品的问题了——他们创造出了“同样好的”东西,比如,来自亚洲的棉、毛、麻、丝等物品,在人类进步史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也许我的这些篇幅会受到你的抗议,“似乎”这个词是不是出现得太频繁了些?

是不是我对自己说的话的科学性信心不足?

是的,你说得没错。

我好比是一个人在黑屋子里玩复杂的拼图游戏。直到五六十年前,我们甚至不知道史前历史的存在。即使再大胆些,也就是将历史再向前推2000年,我们勇敢地宣布:“文明始于埃及人、巴比伦人。”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远比西亚、北非的历史悠久得多,但是中国人住得遥远,我们很少了解他们。

有几个人说出了荒谬幼稚的结论,让历史在公元前4000年或公元前2000年的某一天开始。

他们开始在一些地域挖掘、寻找,最后他们获得了极其丰富有趣的材料,才不得不承认我们深深蔑视的冰川祖先,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懵懂无知。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只是某种形式的文化延续,这一文化又在别的部落发展起来,而这些部落在金字塔建造之前数千年就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需要再次提醒的是,我们对公元前1.5万年欧洲和亚洲的状况知之甚少,这个知识领域还无人探索。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会知道,对史前时期的了解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但我们需要足够严肃的研究者和较长时期的和平。

比如,我们从一些史前绘画中得知,人类曾穿过死去的动物的干皮。

但人们何时将粗糙的兽皮变成通常所见的皮革呢?对此,我们不能具体详知。但是,只要用一些常识,再研究一下相关证据,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兽皮是通过一种叫“鞣革”的工艺成为皮革的。字典上说:“鞣革是将生皮制成皮革的工艺,做法是将生皮浸泡在含鞣酸的溶液中,或用矿物盐制革。”

那么,在古代,谁最早懂得“用矿物盐把生皮制成皮革”这项技术呢?

答案是:埃及人。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要求他们尽量长期保存尸体,所以,早在邻国人发现这种可能性之前,他们的尸体防腐工艺就已经十分完善了。

我们在尼罗河谷地会发现,实际上,埃及人成为熟练的皮革工人,比古代世界的任何民族要早几个世纪。底比斯国王墓葬中,最早出现的绘画场景就是类似现在城市中常见的临时建筑的鞋匠铺。

然后,鞣革工艺从埃及传到希腊。但皮革业在希腊发展不大。

而后又传到了罗马——因为罗马人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士兵,他们需要牛羊皮制作的皮革、头盔带子、铠甲,并且皮革需要充分处理以耐受撒哈拉沙漠的酷热和苏格兰的潮湿。

同时,也是在埃及,皮革的几种替代品也达到了十分完善的程度。

质地更轻柔的材料

在尼罗河谷地和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谷地,人们需要防备炎热的侵袭。所以,他们一直在寻找比驴皮和山羊皮凉快些的外衣,用了几千年的时间,他们终于找到了学名为“亚麻”的植物,它最适宜用来编织衣物。

人们常常以为,在通讯尚不发达的时候,信息是很闭塞的。

其实不然,洞穴、墓葬中的证据足以表明,发明如果对人有利,那么,它就会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

例如,当亚麻在尼罗河谷种植时,我们在瑞士湖滨也发现了种植亚麻的证据,而两地位于人可居住的世界的两极。这种植物最早源于何处,我们却不得而知。

还有棉花,我们先在波斯听说它,几年后又在两河流域听说了它。

希罗多德说棉花直接源于印度。因为它的种植和采摘太过复杂,所以没能像亚麻和毛皮那样普及。

冰川时期,人们总是处于运动中,食物和居住条件十分艰苦。我们发现在山洞、河床中的大多数人类遗骸,都发生过一种令人难受的病症——那是因为长期睡在潮湿的地方造成的——得了这种病,不到40岁就会死去。

那时,儿童的死亡率高达50%,如果冬天漫长而寒冷,乡村就会荒无人烟,所以生存下来的人口很少。后来,随着尼罗河、幼发拉底河的大粮仓的开发,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人类尽情繁衍,在一起群居,城市由此开始发展起来。城市居民对于一种既便宜又丰富的衣料的需求变得急迫起来。

毛纺织业也因此发展起来。

第一件毛衣的诞生应该归功于某个农民,他成功地驯服了被称为“绵羊”的那种动物。

第一个牧羊人一定生活在中亚山区某地,因为毛纺织业是从突厥斯坦朝西传播,经希腊、罗马,一直传到英伦群岛。后来的1000年时间里,英伦群岛一直都是世界最大的羊毛业中心。

英国也一直在垄断着羊毛业的发展,用以压制邻国。

人们在赞美纺线和织布的同时,不应忽视那些长着毛的无辜羔羊,它们为此曾流过大量的血。

与羊毛相似的另一种起源于卑微生命的皮肤替代品,是一种学名叫蚕的可怜虫子吐出来的丝,它有着和羊毛截然不同的历史。

丝出现在热衷名利场的地区,这是必然的结果。因为人逐渐变得懒惰而且极度虚荣。穿着华丽,可以引起邻居羡慕。要满足虚荣,钱包里的钱也就派上了更多的用场。“可怜”的富人压力很大,要么发现一种昂贵的新型保暖方式,要么就不知该穿什么。

当时,蚕的出现救了他们。在古代,丝织品如同金子一样昂贵。

蚕来自亚洲——遥远的东亚一角。中国人首先发现了它的价值,并为之而自豪,称它为神。按照传统来说,黄帝的妻子嫘祖,是最早对这种小昆虫进行科学研究的人。

这种神奇的小东西生长到一定时候,便退到自己的茧中,腺体里能射出几乎1000码长的丝。

皇后的功绩让后人珍重,因为在几乎2000年的时间里,许多外国人都不知道这种神圣的丝织品的制造方法。日本人曾派一队朝鲜商人来到中国,诱使几个中国女子前往日本教授日本人高级的缫丝工艺。

不久之后,一位中国公主把桑树种子和蚕卵藏在头饰中,将宝贝偷偷带出中国,带到印度。再从印度开始了西进的胜利旅程。

6世纪之前,丝就像今天的白金一样稀有。

6世纪时,两个波斯僧侣将一小包蚕子偷偷地带出了中国,献给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于是那座城市成了欧洲丝绸业的中心。当十字军劫掠这个圣地时,一包包偷来的丝绸塞满了箱子。

于是,在中国发现蚕丝后的几乎3000年间,丝绸业进入了西欧。虽然当时,丝绸仍是极大的奢侈品。如果法国勃艮第公爵在女儿的嫁妆中能加“一双真丝长袜”,那可真够令人称羡的。甚至600年后,拿破仑出征欧洲时,他的虚荣、愚蠢的约瑟芬皇后订购了大量的丝袜,这几乎让他破产。

当所有的女人都觉得自己有权像法国皇后一样打扮时,整个地球的蚕丝就供不应求了,只好请化学家们来填补空缺。很快的,一种近乎现代纸张一样的人造丝绸就新鲜出炉了。

可是,这种东西并不耐用。

但在这具有大量需求的时期,这种情形无人介意。

代替先祖的牛皮的各种物质,先说到这里。要知道,这些材料的成本、质地、工艺上差别很大,但服装的基本思想没有变过。

最近高空飞行员接触了极低的温度,人们发明了借助一个小电池保持恒温的“飞行服”。

如果能够发明更小的,可放入口袋的电池,我想,50年之内就会引发服装业的革命。到那时,我们到朋友家做客,就不必带上各种御寒的外套了,只需要请朋友给我们的电池充电,而我们在他的电炉旁吸吸烟就行了。

今天听来,这样说好像有些荒唐。

但在我年轻时,如果有人设想,1928年,人人都会开着私人小汽车到处闲逛——这也会引发众人的哄笑呢!

我现在还不老,为什么不可想象一下不需外套的年代呢?那时,我们不用再穿那些一层又一层牛皮或熊皮了,还可以躲避讨厌之极的外衣间的盗贼呢。

多么美好的愿望!

希望美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