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头三年
962600000064

第64章 足够好不够好,李开复谈自满

大家应时刻抱着“足够好是不够的”的心态,凡事都要问一问自己“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把自省的态度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在成功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李开复李开复曾经讲过这样两个事例,第一个事例发生在微软,李开复认识一个刚加入微软的市场经理,他代表微软去参加一个商品展。回来后,他兴高采烈地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给整个产品小组。他说:“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在这个展览获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十项大奖中我们囊括了九项。让我们去庆祝吧!”但是,令这位市场经理万万没有没想到的是,只在一个小时内,他就收到了十多封回信。大家并没有急于庆功,而是追问没得到的是哪一个奖、为什么没得到那个奖、明年怎么样才能得到这第十个奖?后来,这位市场经理告诉李开复,就在那一刻,他才理解了微软为什么会成功。另一个事例是Google,Google的企业文化里有一句格言:“连卓越都不够好。

”李开复说Google是这样解释这句话的:“Google要求自己的工作永远超出用户今天的期望,可以预测用户未来的需要。我们不会接受把‘最好’看作终点的想法,我们认为每一个‘最好’都只是一个新的起点。Google希望,我们可以将每一个最好的技术看作一个起点,在这些起点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创新和变革,我们会永远带给用户充满欣喜的惊奇。”职场同样如此,有一次,有人请教麦当劳公司创办人克罗克先生维持长久成功的秘诀,他就说了这么一句话:“你若青涩,便还能成长;你若熟透,便将腐烂。”只要感觉自己还“青涩”,自己就有不断成长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感到自己已经满了,那就是腐烂的开始。怎样选择,命运全由你自己决定。有的人总是骄傲自满,感觉自己非常成熟,感觉自己的工作业绩和能力都已经很不错了,工作经验也足够丰富,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同事。这样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存在,看不到别人的力量,当一个人看不到危险存在的时候,危险就会真正来临。

晋升的机会来了,35岁的严小英和32岁的蒋丽丽机会最大,她们同属于公司的元老,并且承担着为公司培养新人的责任。严小英的销售额名次要比蒋丽丽差一些,所以,在蒋丽丽看来,自己晋升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毕竟在公司都是以能力说话的。于是,她仿佛已经获得了升职的机会,不但在日常行为中渗透了一种“领导范儿”,而且还常常对严小英进行了所谓善意的“指导”。严小英仿佛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她虽然年龄比蒋丽丽大一些,但是年龄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丝毫的痕迹。严小英说话前部会露出真诚的笑,说起话来总是细声细语,公司上上下下都喜欢严小英的性格。她俩所在的部门是销售部,每当出现需要跨部门协作的事情时,严小英就会被推到前线,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只要严小英出面,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就这样,在大家的一致推举之下,严小英得到了晋升的机会。但是蒋丽丽并不甘心,她认为即使人缘再好,领导也会看重她的能力的。

于是蒋丽丽主动找领导谈话,没想到,领导的回答却是:“严小英具备软能力,这种能力正巧是团队组织中不可或缺的,她能把所有的人凝聚到一起,大家心悦诚服地跟着她干活,有什么不好呢?”在职场中,最忌讳的就是用“自满”把自己“孤立”起来,别人觉得你“牛”的同时,自然就会排挤你,而与人沟通、协调、协作能力的强弱是公司考核个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与其自满,不如客观地看待自己,毕竟有时候真的不是因为自己有什么特殊才能,而只是因为自己的运气比别人好一些而已。

如果自满还只是一种心理,那并无大碍;但是,自满一旦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危害就大了。自满一旦发生膨胀,就会心浮气躁,就会忘乎所以,就会自我陶醉。尤其和同事产生竞争的时候,一定要用谦虚的态度去和竞争对手接触,并和他去探讨工作。如果对方愿意和你接触,那么你的大度就会赢得老板和同事的更多尊重,你在胜算上就增加了一筹;如果你主动接触而对方不愿意搭理你,那你胜算的几率就会更大,因为在同样的条件下,领导更喜欢用心态较好、能够有容人之量的管理者,而不是气量狭小的管理者。所以,不能自满,也不能小看任何一个人。不要总说别人不可能,这个世界没有不可能,只要肯努力,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