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头三年
962600000006

第6章 为自己找工作,而不是为虚荣定职业

你是自己唯一的船长,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舟。你要稳稳地坐在舵手的位置上,决定自己何去何从。--李开复为自己找工作?听到这个说法,可能有的读者会吃惊--谁不是为自己找工作呢?实际上,很多人并没有给自己找工作,而是为了别人的眼神找工作。于是出现了一种现象:有的名牌大学生一毕业就拼命地挤向外企,到了外企之后,才发现外企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好。即使是这样,他也会因为留恋在外企的虚荣感,而在工作岗位上“死扛”。大学刚毕业的小李就承认了自己的虚荣心。她从毕业到现在都没找到理想的工作,说起来自己条件不错,可是找工作时,她总是想如果没有体面的工作说出去同学可能会笑话。这就是虚荣心的体现,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一种过度强调自己的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人们往往只追求面子上的好看,不顾现实的条件,最后造成危害。在职业定位的时候,虚荣心带来的选择失误会延误人们走向成功的时间。

虚荣心太重的人,无非就是要向别人炫耀自己的优点,炫耀自己的成功。殊不知物极必反,成功与否不是单凭表面功夫就可以支撑的。李开复在美国读中学时,写了一篇政治论文《漠视--美国人面临的最大敌人》,获得了全州作文竞赛的一等奖。他从别人的肯定中,认为自己有很高的政治天赋。他觉得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位出色的律师或一位政治家。进入大学后,他选择了人文学院。但是不久,李开复发现,枯燥无味的课本根本不能给他带来激情和动力。对于政治,他不但没有热爱,更没有献身的欲望,更重要的是,他甚至厌恶那些世俗的政治技巧。最后,李开复转入了自己很喜欢的计算机系,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职场参考的典范,职场同样如此,正确的选择,胜于一生的努力。很多人找工作,并不是输在能力不足上,而是倒在了自己的虚荣上。31岁的张先生曾毕业于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他大学读的是英语专业,成绩也非常优秀。毕业后,张先生的工作找得比所有同学都顺利,他进入一家移民中介公司做翻译。

虽然,待遇并不是特别好,但是看到其他同学羡慕的眼神,张先生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两年后,张先生发现自己的同学在两年当中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而自己和大学毕业时没有什么区别,还有的时候,因为自己总翻译一些固定的词句,反而丧失了很多学习和巩固知识的机会。更让张先生觉得难以接受的是,自己的工资在两年中涨幅很小,和同学们相比已经差了很多。好在张先生及时反思了自己,终于,他不再留恋所谓“翻译”这种意味着高文化水平的头衔,而是进入了一家外贸公司做业务员。一段时间之后,张先生不但收入增多,而且,职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他感觉兜兜转转,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无论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都是自己的事,无论怎么选择,都不要为了别人的目光而选择工作。很多人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可是,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很多人为自己的选择而痛苦,那是因为他错误地选择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微笑工作之前一定要领悟的事情。